车辆螺旋飞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530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螺旋飞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传动系统中的车辆螺旋飞轮装置。
现有技术中,飞轮装置在车辆中已有应用,其一般结构是装有棘瓜,主要起传动作用,结构复杂,并且无贮能、助力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车辆飞轮在功能上的局限,提供一种结构形式特殊又简单的车辆螺旋飞轮装置,使其不但具备常用飞轮的传动功能,还特别具有惯性贮能、助力的功能。
本实用新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众所周知,转动惯量的大小与转动体的质量大小关系十分密切,但又与转动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其运动惯量也就越大。所以,为了使飞轮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应尽量使飞轮的直径增大,但由于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体积通常要求以小为好,故在设计飞轮时应在不增大飞轮直径的情况下,通过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案,也就是把飞轮的质量从靠近旋转轴心的部分移至靠近飞轮边缘部分,最大限度地增大飞轮的转动惯量。
根据这一思路,本实用新型设计从三点上进行一是把飞轮旋转轴心由飞轮叶片的轴心移至边缘,以最大限度地增大飞轮的转动惯性。
二是将飞轮叶片的重量和厚度由旋转中心逐步向外边缘增加。
三是从旋转轴心至外边缘,每间隔等距离加工圆周来复线槽,进一步增加飞轮的惯性动能。
因此我们可得到这样一个车辆螺旋飞轮装置,其包括飞轮叶片、轮轴、轴承座和传动轮,飞轮叶片的旋转轴心设于叶片一端,叶片由旋转轴心一端向与之对称的另一端逐渐增厚增重,飞轮叶片通过旋转轴心固定于轮轴上,轮轴一端装配于轴承座内,另一端安装传动轮。飞轮叶片至少为两片,并且在飞轮叶片上从旋转轴心到与之对称的外边缘,等距设置圆周来复线槽。
经过精心设计的车辆螺旋飞轮装置安装至车辆上,当由传动轮传来动力时,其带动轮轴,飞轮随即转动,并随转动存贮惯性动力,当飞轮贮备到一定的动力之后,车辆就可在一段时间内依靠飞轮的惯性动力而工作。如用于自动车中,将飞轮装置设计成在刹车时与传动机构自动分离,则飞轮的贮蓄量能可在放松刹车后自动带动自行车行驶。
由此可见,本车辆螺旋飞轮装置具有贮能、助力的作用,结构简洁,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车辆节能,相应减少其它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
图1的A向视图。
实施例参见
图1,车辆螺旋飞轮装置由轮轴1、轴承座2、飞轮叶片3和传动轮4组成。轮轴1一端安装于轴承座2上,轴承座2内设两对轴承21,两端设弹簧卡圈22,轮轴1另一端安装传动轮4,传动轮4与车辆上的动力输出链条相连。轴承1中部通过半圆键5在圆周平均三等分角度上安装三片飞轮叶片3。飞轮叶片3的旋转轴心6设在叶片一端,飞轮叶片3的厚度和重量是由旋转轴心6向与之对称的飞轮叶片另一端逐渐增加的。另外,在各叶片3上还由旋转轴心6向外等距离加工有圆周来复线槽7,参见图2。
权利要求1.车辆螺旋飞轮装置,其包括飞轮叶片、轮轴、轴承座和传动轮,其特征在于飞轮叶片的旋转轴心设于叶片一端,飞轮叶片由旋转轴心一端向与之对称的另一端逐渐增厚增重,飞轮叶片通过旋转轴心固定于轮轴上,轮轴一端装配于轴承座内,另一端安装传动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螺旋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飞轮叶片至少为两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螺旋飞轮装置,其特征在于飞轮叶片上从旋转轴心到与之对称的外边缘,等距设置圆周来复线槽。
专利摘要车辆螺旋飞轮装置,其包括飞轮叶片、轮轴、轴承座和传动轮,飞轮叶片的旋转轴心设于叶片一端,叶片由旋转轴心一端向与之对称的另一端逐渐增厚增重,飞轮叶片通过旋转轴心固定于轮轴上,轮轴一端装配于轴承座内,另一端安装传动轮。本车辆螺旋飞轮装置不但具备常用飞轮的传动功能,还特别具有惯性贮能、助力的功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B60K17/00GK2428338SQ0022310
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3日
发明者王纲 申请人:王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