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862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
现有对机动车的牵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绳索系于牵引和被牵引车的挂勾或保险杠上;另一种方法是将定长的牵引杆挂于牵引车和被牵引车的挂勾上。绳索牵引为软连接牵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为防止牵引车刹车导致的被牵引车追尾事故,通过采用加长牵引长度,限定较小的牵引车时速,由于牵引车长度过长,影响交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由于限定较小的牵引车起动时速,牵引力小,牵引费力;定长牵引杆牵引为硬连接牵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定长牵引杆是一根长杆,不便于随车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伸缩,使用安全、可靠,对机动车无任何损坏的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包括外套管1和装于外套管1内的拉杆2,在外套管1和拉杆2的外端头分别连接牵引钩3,在外套管1和拉杆2上套置拉力、压力缓冲弹簧4和5,拉力缓冲弹簧4置于拉杆2凸台11内侧,限位挡8与外套管1固定,压力缓冲弹簧5置于限位挡8的外侧,在拉杆2上设置限位锁销7。
在所说的牵引钩3的开口处设置防脱钩挡片10。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由于采用在外套管内装有可伸缩的拉杆结构,实施牵引作业时,拉杆伸长,作业终了时,拉杆缩回,因此结构简单,使用和随车携带均方便;由于设置了拉力、压力缓冲弹簧,在起动牵引至刹车整个牵引过程中起缓冲作用,对机动车无任何损坏;由于采用硬连接方式,可在设定范围内保证牵引距离和转向角度不变,牵引距离可在2-2.5m之间,为公知牵引距离的30-50%,牵引距离短,使用安全、可靠;由于牵引钩采用防脱钩挡片,能够有效地防止脱钩。
下面利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限位挡8与外套管1连接结构示意图。
参照
图1,外套管1和拉杆2的外端头分别连接牵引钩3,拉杆2上依次套置拉力缓冲弹簧4、限位挡8、压力缓冲弹簧5、弹簧垫片6和限位锁销7,将拉杆2从凸台11一端装入外套管1内,限位挡8与外套管1固定,将拉力缓冲弹簧4放于拉杆2凸台11内侧,靠限位挡8限于外套管1内,将压力缓冲弹簧5置于限位挡8的外侧,靠拉杆2上设置的弹簧垫片6和限位锁销7限位。在牵引钩3的开口处设置复位弹簧支承防脱钩挡片10,防脱钩挡片10和复位弹簧9通过销轴与牵引钩(3)连接。
参照图2,限位挡8可采用外螺纹固定在外套管1上。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套管(1)和装于外套管(1)内的拉杆(2),在外套管(1)和拉杆(2)的外端头分别连接牵引钩(3),在外套管(1)和拉杆(2)上套置拉力、压力缓冲弹簧(4)和(5),拉力缓冲弹簧(4)置于拉杆(2)凸台(11)内侧,限位挡(8)与外套管(1)固定,压力缓冲弹簧(5)置于限位挡(8)的外侧,在拉杆(2)上设置限位锁销(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牵引钩(3)的开口处设置防脱钩挡片(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机动车硬连接牵引器,其特点是:它包括外套管和装于外套管内的拉杆,在外套管和拉杆的外端头分别连接牵引钩,在拉杆上套置拉力、压力缓冲弹簧,拉力缓冲弹簧置于拉杆凸台内侧,限位挡与外套管固定,压力缓冲弹簧置于限位挡的外侧,在拉杆上设置限位锁销,在牵引钩的开口处设置防脱钩挡片。具有结构简单,可以伸缩,使用、随车携带方便,安全、可靠,对机动车无任何损坏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D1/00GK2439963SQ0024696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8日
发明者付国华 申请人:付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