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85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液压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
如专利号为98232155.4的“一种摩托车液压制动防抱死装置”,从技术上基本实现了摩托车液压制动防抱死性能,在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主要缺陷如下所述结构不够紧凑,进油孔设为斜孔不易加工,球体封口部分设计过于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该专利技术设置了四处密封,密封结构设计过多,则很难保证密封的可靠性能;摩托车行驶或急刹车时,均产生较大振动,球体的支承结构不够牢固,易产生密封失效现象,影响摩托车安全行驶;压力油从进油口的斜孔、前腔、中腔及出油口进入分泵,油路复杂,压力损失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安全性强的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包括壳体、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刹车总泵连接,出油口与刹车分泵连接,壳体内设有与出油口相垂直的内腔,内腔分为油腔和控制腔,油腔设一肩部,小径腔内有活塞杆,活塞杆后端通过轴肩与活塞连接,轴肩上设有密封圈将油腔和控制腔完全密封,活塞的另一端由设在控制腔内的弹簧顶紧,弹簧可通过调整螺栓调整,所述的油腔大径腔与进油口相通,并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活塞杆前端有一圆锥形密封块,活塞杆、活塞和锥形密封块成一体,密封块位于油腔的肩部,其圆锥具有密封油腔小径腔口部的直径,圆锥密封块密封所移动的总长度小于活塞前端到控制腔的长度。
所述的活塞与控制腔内的弹簧之间设有一弹簧座垫,弹簧座垫直径大于活塞直径,由弹簧顶紧在控制腔前端。
所述的调整螺栓上设有一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前端面与壳体的后端面贴紧。
所述的锥形密封块前端面与进油口后端面之间设有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活塞杆、活塞和锥形密封块成一体,结构牢固可靠,不会由于振动而产生密封失效现象;本装置设三处密封,减少了一处,提高了防抱死装置的密封可靠性;调整螺栓设置锁紧螺母,可防止调整螺栓因振动而产生松动现象,从而保证油压控制满足防抱死要求,使摩托车安全行驶;压力油进入进油口后,经油腔直接从出油口流出,油路简单,压力损失小;结构简单,省去了密封球、支承件及密封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所示,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包括1、壳体2、弹簧3、调整螺栓4、活塞5、出油口6、出油密封圈7、进油口8、进油密封圈9、锥形密封块10、活塞密封圈11、锁紧螺母12、弹簧座垫13、弹簧14、活塞杆。进油口7与刹车总泵连接,出油口5与刹车分泵连接,所述的油腔有一肩部,分为大径腔和小径腔两腔,进油口7与大径腔相通,并设置在同一轴线上,锥形密封块9、活塞杆14以及活塞4组成一个零件,以下称为活塞件,锥形密封块9位于油腔的肩部,油压正常时,锥形密封块9完全位于大径腔内,压力油从油腔进入出油口5,油压过大时,克服弹簧2弹簧力和活塞4和活塞密封圈10等的摩擦力,活塞件向后移动,其锥部锥具有密封油腔小径腔口部的直径,卡住油腔小径腔口部,油压则不能进入油腔小径腔。油压下降后,在压力差和弹簧2的共同作用下,克服弹簧13弹簧力、活塞4和活塞密封圈10等的摩擦力,活塞件向前移动。为了保证活塞件在小径腔内左右移动时,不导致整个活塞4脱离小径腔,无法复位,圆锥密封块9密封油腔小径腔口部时,所需移动的总长度须小于活塞4前端到控制腔的长度;活塞密封圈10随活塞4移动时,其前端应不超过油腔的出油孔,以避免密封件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磨损或刮伤,导致密封失效。
壳体1内有油腔和控制腔,油腔属油压通道,刹车总泵的压力油从进油口7进入,流经油腔、出油口5,进入刹车分泵;控制腔内有弹簧2、弹簧座垫12、调整螺栓3,弹簧座垫12与活塞件端面相贴,但不是同一零件,弹簧座垫12直径与控制腔内径配合,由弹簧2顶紧在控制腔前端;调整螺栓3后端有一个锁紧螺母11,锁紧螺母11位于壳体1外,通过反向螺纹连接,将调整螺栓3锁紧在壳体1上;弹簧2的预紧力可通过调整螺栓3的旋进和旋出来进行调整,旋进适用于较大抱死油压,反之则适用于较小抱死油压。在锥形密封块9与进油口7之间还设置了一个弹簧13,用于加快活塞件的移动速度和提高反应速度。
本实施例包括三处密封结构进油密封由进油口7、进油密封圈8和壳体1组成,出油密封由出油口5、出油密封圈6和壳体1组成,活塞密封由活塞杆14、活塞密封圈10和壳体1组成。
权利要求1.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包括壳体(1)、进油口(7)和出油口(5),进油口(7)与刹车总泵连接,出油口(5)与刹车分泵连接,壳体(1)内设有与出油口(5)相垂直的内腔,内腔分为油腔和控制腔,油腔设一肩部,小径腔内有活塞杆(14),活塞杆(14)后端通过轴肩与活塞(4)连接,轴肩上设有活塞密封圈(10)将油腔和控制腔完全密封,活塞(4)的另一端由设在控制腔内的弹簧(2)顶紧,弹簧(2)可通过调整螺栓(3)调整,其特征在于油腔大径腔与进油口(7)相通,并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活塞杆(14)前端有一圆锥形密封块(9),活塞杆(14)、活塞(4)和锥形密封块(9)成一体,锥形密封块(9)位于油腔的肩部,其圆锥具有密封油腔小径腔口部的直径,圆锥密封块(9)密封所移动的总长度小于活塞(4)前端到控制腔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4)与控制腔内的弹簧(2)之间设有一弹簧座垫(12),弹簧座垫(12)直径大于活塞(4)直径,由弹簧(2)顶紧在控制腔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其特征在于调整螺栓(3)后端设有一锁紧螺母(11),锁紧螺母(11)前端面与壳体(1)的后端面贴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其特征在于锥形密封块(9)前端面与进油口(7)后端面之间设有一弹簧(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液压防抱死装置。包括壳体、进油口和出油口,壳体内设有与出油口相垂直的内腔,内腔分为油腔和控制腔,油腔设一肩部,小径腔内有活塞杆,活塞杆后端通过轴肩与活塞连接,轴肩上设有密封圈将油腔和控制腔完全密封,活塞的另一端由弹簧顶紧,弹簧通过调整螺栓调整,所述的油腔大径腔与进油口相通,并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活塞杆前端有一圆锥形密封块,活塞杆、活塞和锥形密封块成一体,密封块位于油腔的肩部,其圆锥具有密封油腔小径腔口部的直径,圆锥密封块密封所移动的总长度小于活塞前端到控制腔的长度。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安全性强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T17/00GK2437559SQ0024681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瑞玉 申请人:王瑞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