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23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辅件,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可用于机动车上、可以以指示灯指示出行驶方向(左右)的后视镜。
传统机动车上所使用的后视镜,如摩托车上所使用的后视镜,只在其正面设置反射镜面,后视镜的背面及两侧面均以非发光、非反光、非透明的材料制作,没有任何特殊的功能。可以认为设置在机动车左右两侧的后视镜间的距离也就是车体最宽的部位。
在机动车夜间行车特别是在拐弯时,处于高速行车状态下的前方及左右两侧的来车,仅凭机动车四周的警示灯是不能清楚地分辨出机动车真正车体的宽度位置的,因而较易发生意外交通事故,造成人车损伤。
因此就有了在后视镜上增设光源的结构设计,如由公告号为273209、364475等的台湾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采用钨丝灯并配备圆弧形的反射灯面,使在后视镜的背面产生光线,供前方来车或左右侧方向的来车分辨出车体的实际宽度而产生警示作用。
上述后视镜的结构设计是不够实际的,因为后视镜的大小及体积是固定的,是有范围限制的,不可能太大,其内部可供利用的空间是受限的,而以钨丝灯泡为发光源,发光时会导致后视镜内部温度上升,在封闭的空间中,温度上升将更快,往往会融化灯壳及其它部件,这也是不能将该种专利技术开发成实用产品的原因之一。
此外,传统的后视镜镜片,通常采用单一曲率的镜面,限制了观察后方来车的广角范围,由于存在死角,使后视镜的功能不能充份发挥出来,该点设计上的疏忽也因此而引发了一些交通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利用后视镜通常设置在机动车车体两侧且能指示出车体最宽位置的特点,通过在后视镜镜面的背面设置左右方向的指示灯,而让来车或行人可明确分辨出车辆的位置及车身宽度,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和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本体上与所述镜片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由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源。
还包括有一灯罩,设置在所述后视镜本体上与所述镜片相对一面的灯源的外侧方。
所述后视镜本体上与所述镜片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的由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源设置在一发光座上,发光座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
所述的灯罩,设置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容置空间上,并位于所述发光座外侧方。
所述的镜片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镜面。
所述的灯罩四周设置有反射片。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通过在后视镜的背面设置左右方向的指示灯,由于后视镜是装置在机动车的最高及最宽位置处,使来车或行人能准确分辨机动车的位置及其宽度,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温升极低,不能引起灯壳及其它部件融化;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还提供了一种辅助夜间来车作为辨别车宽及左右行车方向指示的灯具,并利用灯罩外围的反射片,使来车能清楚地辨别出车体的宽度,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在单一镜片处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镜面,使之具有效果更好的广角范围,增加视觉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后视镜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后视镜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后视镜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后视镜设置在摩托车上的应用状态示意图。
参见
图1,图中示出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后视镜1的立体组合结构。图中3是灯罩,31是反射片。
参见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后视镜的立体分解结构及组合剖视结构。机动车后视镜1的本体后侧内凹设一容置空间11,前侧设有镜片4,该镜片4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镜面41、42,且镜面41的曲率较镜面42小,使镜面4具有广角的效果,而可提高视野的宽广度。
容置空间11内依序设置发光座2及灯罩3,容置空间11的形状与灯罩3相配合,并可随各种机动车后视镜的外形改变,容置空间11内设有孔洞12及螺丝孔13。发光座2上设有数个发光二极管21(LED),并由内而外依序固定,容置空间11中可设置相应的控制电路,以控制各发光二极管21的发光顺序及发光方式。发光二极管21的设置方式及设置数量、设置位置,可随机动车的种类、型式而改变。发光座2上另设有数个螺丝孔22,组装时,螺丝10穿过螺丝孔22、13就可将发光座2固定于容置空间11内,电线23则经孔洞12与机动车的电源连接。
灯罩3是一透明体,在灯罩3的四周还设置了反射片31,让光线穿透出来,该反射片31设计为光学镜片,可对来车的光线进行反射及散射,达到警示效果,提醒前方来车知道本机动车的行车情况。
参见图4,将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1设置在摩托车两侧,需要左(右)转弯时,相应侧后视镜中的发光二极管组点亮,如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各发光二极管表现为由内而外地顺序点亮,至全亮时再熄灭,如此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地循环直至切断电源开关,可清楚地告知路人及前方来车,本车即将转弯的方向,形成一方向指示灯。灯罩3四周的反射片31,可在夜间会车时,反射来车的光线,使来车清楚地辨别出本车车体的宽度,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再配合机动车原有的前后警示灯,可清楚地告诉前方、后方及左右方来车,本车的行进位置及车体宽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在后视镜背面安装一组方向指示灯,并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所需空间小、使用寿命长,且发光时温升极低。将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后视镜用作方向指示灯时,发亮时间较短,也不会有过热的情况发生,而在灯罩3的外围设置反射片31,则可在夜间会车时产生反射效果,可供辨别车宽。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和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本体上与所述镜片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由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灯罩,设置在所述后视镜本体上与所述镜片相对一面的灯源的外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本体上与所述镜片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的由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源设置在一发光座上,发光座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灯罩,设置在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容置空间上,并位于所述发光座外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片具有两个不同曲率的镜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罩四周设置有反射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本体、相对设置在后视镜本体前、后面上的镜片和由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源。在后视镜本体上设置容置空间,灯源设置在发光座上,发光座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有灯罩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覆于发光座外侧。灯罩四周设置有反射片。镜片具有广角的两个不同曲率的镜面。可供夜间会车时的来车及行人能清楚分辨机动车位置及宽度,且具有左右行驶方向指示灯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R1/08GK2455535SQ0025805
公开日2001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26日
发明者王文宗 申请人:厦门旭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