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0166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作业运输部,交通运输分部,一般车辆大类,气垫小类,气垫车组技术领域。分类号为B60V1/00。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气垫车的技术对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的需求都做过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1996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黄文章申报的,授权公告号为CN1120003Y,中国专利号(ZL)为94105668.6号的实用新型名称是《船底具有气垫凹部的水翼船》的实用新型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气垫车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发明,它有效地解决了水翼船船底具有气垫凹部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提高速度和运行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以解决提高速度和运行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主要由车体、客舱、控制舱、驾驶室、车头、前动力舱、后动力舱、管道、滑轨、车体滑面、枕垫、气垫层、气室构成。它的车体是拱形形状,用钢片材料,经过冲压加工制造。它的车头是斜面尖头形状,用钢材料,经过焊接加工制造。它的滑轨是M形形状,用钢材料,经过铸造成型加工制造。它的车体滑面是W形形状,用钢材料,经过铸造成型加工制造。它的枕垫是平板形状,用混泥土材料,经过模具成型加工制造。车头采用焊接方法安装在车体的前端位置,构成斜面尖头形状固定结构,功能是起固定驾驶室作用。驾驶室连接在车头的前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控结构,功能是起控制车体运行作用。控制舱连接在驾驶室的后端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室作用。客舱安装在车体的后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载入作用。后动力舱安装在车体的后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流作用。前动力舱安装在车体的前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流方向作用。气室安装在车体滑面的中部位置,构成圆形形状固定空腔结构。功能是起加压空气。车体滑面安装在车头的下部位置,构成W形形状的固定结构,功能是起支撑车体作用。滑轮采用螺钉固定方法安装在枕垫的上部位置,构成M形形状固定结构。功能是起运行时导向作用。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和原始的气垫车技术相比有三个优点和改进;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气浮式动力仓,所以有得减少车体与滑轨磨擦提高运动稳定性;第二,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M形滑轻和W形滑面,所以在得于提高运行稳定性;第三,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管道,所以提高了车的运行安全性;从而就能更有效地解决了提高速度和运行稳定性的问题。
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零部件的编号说明1车体 2客舱 3控制舱 4驾驶室5车头6前动力舱 7后动力舱 8管道 9滑轨 10车体滑面11枕垫 12气垫层13气室在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的最佳实施方案中,它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它的静态结构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主要由车体1、客舱2、控制舱3、驾驶室4、车头5、前动力舱6、后动力舱7、管道8、滑轨9、车体滑面10、枕垫11、气垫层12、气室13构成。车头5采用焊接方法安装在车体1的前端位置,构成斜面尖头形状固定结构,功能是起固定驾驶室作用。驾驶室4连接在车头5的前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控结构,功能是起控制车体运行作用。控制舱3连接在驾驶室4的后端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室作用。客舱2安装在车体1的后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载入作用。后动力舱7安装在车体1的后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流作用。前动力舱6安装在车体1的前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流方向作用。气室13安装在车体滑面10的中部位置,构成圆形形状固定空腔结构。功能是起加压空气。车体滑面10安装在车头5的下部位置,构成W形形状的固定结构,功能是起支撑车体作用。滑轨9采用螺钉固定方法安装在枕垫11的上部位置,构成M形形状固定结构。功能是起运行时导向作用。
它的动态结构在实施中根据气垫导轨工作原理,它的车体滑面10通过气垫层12作用于滑轨,从而完成支撑车体的任务。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从而就能解决了提高速度和运行稳定性的问题。
下面通过使用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是这样工作的在使用中,当车体运行的时候,先由驾驶室4妄动车体1运行,并在控制舱3中控制气室13工作,使其产生高压气体,并把高压气体通过管道传输至前动力6和后动力舱7,而动力舱的高压气体喷出到车体滑面10下面的滑轨9上形成气垫层12。此时由于反作用的影响气垫层12将车体1浮撑起来,避免了车体与滑轨9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力,从而提高运行速度。
在使用中,当要调节速度的时候,通过控制舱3,调节前动力舱6和后动力舱7中气流喷出的方向,即调整角(如图2所示),即可控制反推力的大小,从而达到调整车体1运动速度的目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案是以钢为材料,利用机车车辆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单件生产、联合组装成批生产,以供应交通运输界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它是由车体(1)、客舱(2)、控制舱(3)、驾驶室(4)、车头(5)、前动力舱(6)、后动力舱(7)、管道(8)、滑轨(9)、车体滑面(10)、枕垫(11)、气垫层(12)、气室(13)构成,其特征在于后动力舱(7)安装在车体(1)的后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流作用,前动力舱(6)安装在车体(1)的前下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其特征在于滑轨(9)安装在枕垫(11)的上部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它是由车体、客舱、控制舱、驾驶室、车头、前动力舱、后动力舱、管道、滑轨、车体滑面、枕垫、气垫层、气室构成。其特征在于后动力舱安装在车体的后下部位置,构成方形形状空腔结构,功能是起控制气流作用。前动力舱安装在车体的前下部位置。是一种很具有实用价值的一种新型管道式气垫快车。
文档编号B60V1/18GK2463254SQ0120379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2日
发明者邵洋, 杨忠莉, 戴天跃, 裴大勇, 张茹芬 申请人:邵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