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全自动灯光控制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98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全自动灯光控制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全自动灯光控制报警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公路运输负担越来越重,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交通事故中,夜间行车事故占70%以上,而由汽车灯光引发的事故占50%,为了解决灯光引发的事故——夜间同道双向会车不关灯出现的盲点问题,交通公安部门想了好多办法,如加强驾驶员的文明行车素质教育,以降低事故率,但几年来由此引发的事故仍呈上升趋势。
在人身财产安全上,随着运营车辆不断增多,人身财产安全成了首要问题,在运营中遇不法分子抢劫,无法及时报警,所酿成人财两空的案件越来越多,为此警方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
技术内容为了行车安全、保障人民财产不受侵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汽车用全自动灯光报警控制微处理系统,较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本实用新型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灯光控制微处理电路,车辆安装后。夜间行车,如两车都装有该处理系统,两车相距150米时会车,双方灯光由各自的传感器接收到对方光信号后,处理系统进行自动变光,如一方不变光,另一方处理器自动发出强制信号,使其变光,时间短速度快,以消除夜间行车交会车灯光盲点,确保行车安全。二是报警处理电路在驾驶员遇到侵害时只需按动触摸传感器,该处理电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打开车况灯。另外,在距该车150米左右的路段上,所有装有该处理装置的车辆同时收到报警信号,而自车无声,以便及时报案。三是全自动灯光控制电路,在雾天、阴雨天或傍晚、早晨,灯光可自动打开或关闭变光系统电源。另外该装置还装有自检功能,车辆有没有行驶之前可进行自检,以检查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全自动变光电路工作原理该电路采用四块NE556双时基,进行环行控制的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为使NE556在工作过程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电源上使用LM7812三端稳压块进行稳压,这样可以使该电路使用在电瓶电压不同的车辆上,如CD12V、CD24V,在设计电路时,为使NE556在工作过程中变得简单易行,首先将IC内特性处于比较器工作状态,也就是开关状态,将第5端处于低电平状态,将IC第一复位端也就是第4端子接电源,将IC第2端6端相连,可使IC在工作后内部第一比较器电路能够自动复位,IC第7端子为接地端。
自变光过程在工作时,为增加灵敏度,又要使电路处于截止状态,R1采用1M电阻,使第2第6端获得高电平,第一比较器输出处于低电平,为了使BG1在D1没有受光时处于截止状态,在BG1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加偏置电阻R2-680殴,使基极电位近似等于集电极电位,当D1受光时,D1导通,BG1基极处于低电平,BG1饱和导通,IC1第2第6端处于低电平,IC1第一比较器输出端第5端子输出高电平,同样方法,为使IC1第二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和相对稳定的截止状态,将IC1第12第8端相连,并接入R3-100K电阻,当D1受光,第5端子输出高电平时,BG2通过限流电阻R4获得高电平导通,使IC1的第8、第12端子处于低电平,IC1第二比较器输出端子IC1第9端子输出高电平,经D3、R5向C1延时电容充电,经R6延时电阻(延时时间可调R6的大小获得)使BG3基极获得高电位,BG3导通,同时与R6形成放电回路,IC2第5端子输出高电平,经R10限流BG4导通J1吸合,车辆进入变光(D3的作用在变光时,IC2的第9端无高电平,供给IC1的第10端复位电平时,IC1的第9端处于低电平状态,D3是防止C1通过R5和第9端形成放电回路)。
IC1、IC2进入变光状态,必须使IC1第9端子输出的高电平迅速下降为低电平,使C1、R6和BG3组成的延时电路工作,使变光进入延时状态,这就使IC1第10端子要处于低电平,所以将IC2第12第8端相连,并通过R8、D4接地,使IC2第9端高电平,当IC1、IC2进入变光状态时,BG4集电极处于低电位,WD1稳压管截止,BG5基极无高电位,BG5截止,IC2的电二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也就是第9端子处于低电平,使IC1第二比较器无复位电压,IC1的第9端输出低电平,这时,C1、R6、BG3才能真正进入延时工作状态。
当变光延时工作结束后,J1释放,汽车大灯由近光又转变为远光,BG4的集电极处于高电位,高于WD1的稳压值1.2V,稳压管导通,通过R11使BG5导通,BG5输出高电位10.5V,并向C2充电。C2、D4和IC2的内部第二比较器组成充电延时回路,使IC2第9端在C2充电时无高电位输出,使IC1第二比较器稳压无复位电平,不能复位,在C2延时时,汽车大灯处于远光工作状态,尽管D1再次受光,BG1BG2再次导通,IC1第二比较器也不再工作,保持低电平工作状态。只有当C2充电结束,也就是延时结束后,IC2第9端输出高电位,向IC1第二比较器提供复位电平,此时IC1、IC2在D1没有再次受光时,IC1、IC2内部比较器处于外部电路设计要求的开关工作状态。这时候如D1再次受光,电路才能重复上述变光过程。在此电路中,D5发光管R9用来显示C1延时工作过程。
强变电路工作原理在D1受光后,自己车辆进入变光而对方车辆不变光,此时D2受光,D2导通,在两车相遇时,由于车灯有大小,路面平整程度不同,D2受光时间有差异,有时只是一闪而已,要解决此问题,避开强光闪烁使D2导通产生直流脉冲对发射电路的影响,在D2输出端加R23对地电阻,WD2稳压管C5滤波电容,用来吸收高电平直流脉冲信号,同时增加D1D2在同一电路工作的时间差,C5也是延时电容,它与BG6构成延时放电回路,只有当对方车辆不变光时,D2受光导通,其高电瓶通过WD2向C5充电,完成后,高电平通过R19限流电阻,使BG6导通,IC3第9端输出高电平,通过BG22使BG7导通,J2继电器吸合工作,使发射器上的J2K点闭合,发射器射出强制变光信号,对方车辆上装的接收器接收,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在IO、D端子输出高电平使BG10、BG9导通,BG12基极获得低电平而导通,IC5第5端子输出高电平,通过R28、D15开关管输出强变信号,并接入F点向C1充电,IC1、IC2电路进入自变光程序,D15和D3的作用是一样的,D12为强变光工作电平指示。
接收器电源由BG8提供,IC3在静态时第9端处于低电平,BG8基极通过R24、D13和报警常闭开关形成回路,BG8基极也处于低电平,BG8导通,BG8向接收器提供电源,C6为滤波电容,当自身电路进入强变光时,IC3第9端子输出高电平,D13开关管截止。B8基极电位变高,BG8截止,关闭自身接收器,当强变光过程结束,BG6截止,IC3第9端子恢复低电平,IC3第10端产生复位电平,电路由电源7812提供,这样可达到强制变光的目的。
电源电路自控工作原理,在白天D10受光,BG15导通,IC3第5端子由低电平上开为高电平,第7开关二极管截止,BG14基极产生高电位,BG14截止。IC1、IC2无供电电源,同时BG16基极电位上升,BG16、BG17截止。J3释放,汽车大灯关闭,整个自动变光、强制变光电路停止工作。到自然光线变暗时,D10不受光,BG15基极电位变高,BG15截止,IC3第5端电平下降为低电平,BG14基极接R13电阻,D7下降为低电位,BG14导通,同样BG16基极获得低电平,BG16BG17导通,继电器J3吸合,汽车大灯打开,远光灯工作,自变或强变变光电路起动。
自检功能原理是AK1闭合,使发射器、接收器自发自收信号,通过BG10、BG9输出,完成强制变光过程,电路中的D8是用来作为电平指示的。
报警电路原理按动AK2使AK2常闭变为常开、常开变为常闭,常开变常闭是闭合报警编码信号A,使发射器发射A编码信号,同时常闭变常开以断开IC3第9端于D13的连接点,使BG8截止,以切断自身接收器电源,使自身不能接收此信号,而其它车辆上接收器接收到A编码信号后,通过接收器IO、A端子输出由BG10、BG11输出,使BG13基极获得低电平,BG13导通,向IC4第二比较器提供复位电源,IC4第二比较器是由R29、R30、C7和IC4内部第二比较器组成高频方波振荡器,当IC4有复位电源时,压电陶瓷蜂鸣器HTD发出报警声音,同时由于AK2是自锁开关,A电位通过R27使BG18获得高电位而导通,J4继电器吸合,打开汽车车况灯,以便向附近车辆及时报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
IC1第4第14端接电源U+正极,第2第6端相联接与R1一端联接,电阻R1另一端接入电源U+,第二端接BG1发射极,发射极与R2电阻一端联接,R2电阻另一端与BG1基极相连接,基极与光电极管D1正极联接,D1负极接电源负极,BG1集电极接电源负极,I-C1第7端接电源负极,第5端与电阻R4相连,R4另一端与BG2三极管基极相联接,BG2集电极与IC1第8第12端联接,联接点接电阻R3一端,R3另一端与电源U+相联接,第10端与IC2第9端相联接,IC1第9端接二极管D3正极,其负负极接电阻R5一端,R5另一端接电容C1正极,C1负极接电源负极,C1电容正极接R6电阻一端,R6另一端与BG3三极管基极相联接,B3发射极接电源负极,其集电极与IC2第2第6端联接,并与R7一端联接,R7另一端接电源正极U+、IC2第4第14端与电源正极联接U+,IC2第七端接电源负极,I-C2第12第8端相连,电阻R8一端与D4正极相连。R8另一端和D4二极管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联接。IC2第12端接电容C2负极,C2正极与IC2第10端相连,IC2第5端接电阻R10一端,接D5二极管正极,R10另一端接BG4三极管基极,D5二极管负极接R9一端,R9电阻另一端接电源负极,BG4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联接。BG4集电极接WD1稳压管负端,WD1正端接R11电阻一端,R11另一端与BG5基极相接,BG5集电极接电源U+正极,BG5发射极接电容C2正极,BG4集电极与J1继电器线圈一端相联接与D6正极联接,J1线圈另一端和D6负极与电源U+正极联接。IC1第5端接D1光电二极管正极,D1负极接R33一端,R33电阻另一端接电源负极,D1负极又接WD2稳压管负极,WD2正端与C2电容正极相联接,C2负端接电源负极。电容C2正极与R19电阻一端联接,另一端与BG6基极相连,发射极接电源负极,BG6集电极与IC2第8端12端相连,接入R20电阻一端R20另一端接电源V+正极,IC3第4第14第10端接电源V+正极,第2第6端接入BG15集电极,BG15集电极、基极中并入R17电阻,BG15基极接D10光电二极管正极,D10负极接入电源负极,BG15发射极接R18一端,R18电阻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IC3第5端与D7负极、R14、R12一端相联接,R7正端与R13一端联接,另一端接BG14基极,在BG14基极与发射极端并入R电阻,BG14发射极接电源V+,BG14集电极接电源U+。R12另一端D8正极,D8负极接电源负极,R14电阻另一端接BG16基极,BG16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R15电阻与BG16基极发射极并接,BG16集电极接R16一端,另一端与BG17基极相联,发射极接电源负极,集电极接D9正极,和J3继电器线圈一端,D9负极,J3线圈一端接电源V+正极,I-C2第9端接发光二极管,与R22一端相联接。R22另一端接BG7三极管基极,发射极接电源负极,D12负极接R21电阻一端,另一端接电源的负极。BG7集电极与D11正极J2继电器线圈一端联接,D11负极J2线圈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IC3第9端接报警开关AK2常闭一端,AK2常闭另一端接D13负极,D13正极接R24一端,R24电阻另一端,接BG8基极,并与R23一端相联接,R23电阻另一端与BG8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BG8集电极接9238接收器V0+电源端子,BG8集电极接C6电容正极,C6电容负极接电源负极,9238接收器,I0、D、A端子分别与R34、R35、R36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BG10、BG9、BG11的基极相联接,BG10发射极接电源负极,BG10集电极与BG9、BG11发射极相联,BG9接电极与BG12基极相联接,BG12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源负极,R25与BG12基极,发射极并接,BG12发射极与IC4第2第6端子联接,与电源R26一端相联接,R26另一端接电源V+正极。IC4第4第14端接电源V+正极,IC4第5端串接R28电阻接D15正极,D15二极管负极接电容C1正极,9236发射器的A端子与R27一端串接,R27另一端接BG18基极,BG18发射极电源负极,BG18集电极接D14二极管正极和J4继电器线圈卫端,D14负极和J4线圈另一端接入电源正极V+,9236发射器A端子与AK2报警开关常开一端相连,AK2常开另一端与WD3正极相连,9238接收器端子与自检按扭AK1一端联接,另一端与WD3正极联接,J2继电器常开触点,并在WD3正极和D端子之间,BG11集电极与R32串接,R32电阻另一端接BG13基极,接R31电阻一端,R31电阻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BG13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IC4第13端子接R22、R30电阻各一端,R29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R30另一端联接IC4第12端,第8端相连与无极性电容C7一端联接,C7另一端接电源负极,IC4第9端与HTD蜂鸣器一端联接,HTD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三端稳压块LM7812,输入端接V0+12V或D4V输出端与电源V+相联,接地端与电源负极相联接电源的正极V+24或V+12和负极分别接入汽车电瓶端子,WD3是发射器上稳压管。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所用元器件的取值及型号电路中的C3、C4、C6是10uF是滤波电容,D6、D9、D14可用2CZ4017型整流二极管,它的作用是避免J继电器释放时产生的反电势将输出三极管击穿,D5、D6、D12普通发光二极管。D3、D4、D7、D13、D15用小功率开关二极管2CK型,D17、D18、D19、D20用耐压大于50V电流5A左右整流管。BG1、BG16、BG15、BG8、BG12、BG13采用3CG21型三极管,BG2、BG3、BG4、BG5、BG17、BG6、BG7、BG18、BG9、BG10、BG11采用3DG6型三极管,J1、J2、J3、J4采用小型12V继电器,J5、J6、J7采用JD1914、40A、12V、24V汽车专用继电器,为增加电源的稳定性,电源端采用LM7812三端稳压块稳压,BG14采用TIP42C晶体管,电阻R1为1M、R3、R7、R18、R20、R26、R30为100K,R2、R17、R25、R23、R31、为680殴,R4、R10、R16、R19、R22、R27为300殴,R5、R28为5.1K,R33、R32、R6为2K,R9、R12、R21为1.2K,R8为2M,R11为3K,R13、R14、R15、R24为1K,R29为22K,R为1.2K,所有电阻采用金属膜电阻。C3、C4、C6为10uF,C1为22uF,C2为1uF,C5为4.7uF,C7为0.01uF,D1、D2、D10采用2CU光敏传感二极管,WD1、WD2采用稳压值为1.2V的稳压管2CW1.2型。
控制电路采用的接收器、发射器的电路原理采用可靠性较强的9236/9238无线电密码遥控组件,在汽车上安装时,天线可采用汽车专用拉杆天线,可增强接收信号的灵敏度。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全自动灯光控制报警装置,其特征是IC1第4第14端接电源U+正极,第2第6端相联接与R1一端联接,电阻R1另一端接入电源U+,第二端接BG1发射极,发射极与R2电阻一端联接,R2电阻另一端与BG1基极相连接,基极与光电极管D1正极联接,D1负极接电源负极,BG1集电极接电源负极,IC1第7端接电源负极,第5端与电阻R4相连,R4另一端与BG2三极管基极相联接,BG2集电极与IC1第8第12端联接,联接点接电阻R3一端,R3另一端与电源U+相联接,第10端与IC2第9端相联接,IC1第9端接二极管D3正极,其负负极接电阻R5一端,R5另一端接电容C1正极,C1负极接电源负极,C1电容正极接R6电阻一端,R6另一端与BG3三极管基极相联接,B3发射极接电源负极,其集电极与IC2第2第6端联接,并与R7一端联接,R7另一端接电源正极U+、IC2第4第14端与电源正极联接U+,IC2第七端接电源负极,IC2第12第8端相连,电阻R8一端与D4正极相连。R8另一端和D4二极管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联接。IC2第12端接电容C2负极,C2正极与IC2第10端相连,I-C2第5端接电阻R10一端,接D5二极管正极,R10另一端接BG4三极管基极,D5二极管负极接R9一端,R9电阻另一端接电源负极,BG4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联接。BG4集电极接WD1稳压管负端,WD1正端接R11电阻一端,R11另一端与BG5基极相接,BG5集电极接电源U+正极,BG5发射极接电容C2正极,BG4集电极与J1继电器线圈一端相联接与D6正极联接,J1线圈另一端和D6负极与电源U+正极联接。IC1第5端接D1光电二极管正极,D1负极接R33一端,R33电阻另一端接电源负极,D1负极又接WD2稳压管负极,WD2正端与C2电容正极相联接,C2负端接电源负极。电容C2正极与R19电阻一端联接,另一端与BG6基极相连,发射极接电源负极,BG6集电极与IC2第8端12端相连,接入R20电阻一端R20另一端接电源V+正极,IC3第4第14第10端接电源V+正极,第2第6端接入BG15集电极,BG15集电极、基极中并入R17电阻,BG15基极接D10光电二极管正极,D10负极接入电源负极,BG15发射极接R18一端,R18电阻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IC3第5端与D7负极、R14、R12一端相联接,R7正端与R13一端联接,另一端接BG14基极,在BG14基极与发射极端并入R电阻,BG14发射极接电源V+,BG14集电极接电源U+。R12另一端D8正极,D8负极接电源负极,R14电阻另一端接BG16基极,BG16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R15电阻与BG16基极发射极并接,BG16集电极接R16一端,另一端与BG17基极相联,发射极接电源负极,集电极接D9正极,和J3继电器线圈一端,D9负极,J3线圈一端接电源V+正极,IC2第9端接发光二极管,与R22一端相联接。R22另一端接BG7三极管基极,发射极接电源负极,D12负极接R21电阻一端,另一端接电源的负极。BG7集电极与D11正极J2继电器线圈一端联接,D11负极J2线圈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IC3第9端接报警开关AK2常闭一端,AK2常闭另一端接D13负极,D13正极接R24一端,R24电阻另一端,接BG8基极,并与R23一端相联接,R23电阻另一端与BG8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BG8集电极接9238接收器V0+电源端子,BG8集电极接C6电容正极,C6电容负极接电源负极,9238接收器,I0、D、A端子分别与R34、R35、R36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BG10、BG9、BG11的基极相联接,BG10发射极接电源负极,BG10集电极与BG9、BG11发射极相联,BG9接电极与BG12基极相联接,BG12三极管集电极接电源负极,R25与BG12基极,发射极并接,BG12发射极与IC4第2第6端子联接,与电源R26一端相联接,R26另一端接电源V+正极。IC4第4第14端接电源V+正极,IC4第5端串接R28电阻接D15正极,D15二极管负极接电容C1正极,9236发射器的A端子与R27一端串接,R27另一端接BG18基极,BG18发射极电源负极,BG18集电极接D14二极管正极和J4继电器线圈卫端,D14负极和J4线圈另一端接入电源正极V+,9236发射器A端子与AK2报警开关常开一端相连,AK2常开另一端与WD3正极相连,9238接收器端子与自检按扭AK1一端联接,另一端与WD3正极联接,J2继电器常开触点,并在WD3正极和D端子之间,BG11集电极与R32串接,R32电阻另一端接BG13基极,接R31电阻一端,R31电阻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BG13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IC4第13端子接R22、R30电阻各一端,R29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R30另一端联接IC4第12端,第8端相连与无极性电容C7一端联接,C7另一端接电源负极,IC4第9端与HTD蜂鸣器一端联接,HTD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三端稳压块LM7812,输入端接V0+12V或D4V输出端与电源V+相联,接地端与电源负极相联接电源的正极V+24或V+12和负极分别接入汽车电瓶端子,WD3是发射器上稳压管。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全自动灯光控制报警装置,它适用集成电路组成灯光控制电路,报警处理电路和全自动控制电路,实现车辆夜间会车时的自动变光,提高了夜间行车由于灯光眩目形成盲区造成行车事故。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可在各种机动车上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B60R25/10GK2492428SQ0124490
公开日2002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7日
发明者叶绍春 申请人:叶绍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