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ic鉴别防盗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7242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智能ic鉴别防盗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用感应式智能IC识别技术实现汽车防盗的防盗锁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阶段,中国市场用车比例较大的是普通经济型轿车与微型车,这些车型主要采用机械锁方式,车锁易开启,钥匙易配,其防盗性能较差,成为当前盗车的主要对象;一些中档以上的车型虽然设置有控制发动机的感应式电子防盗锁装置,但结构复杂,价格较高,通常每套价格都在3000元以上,以中低档汽车的市场价格难以承受,并且这些感应式电子防盗锁一般都是采用由厂家设置密码的方式来防盗,加密方式及防盗手段都比较单一,防盗效果不好。从国外的情况看,高档轿车防盗系统比较完善,但价格昂贵;有少数汽车生产厂家采用IC鉴别防盗锁装置,但其使用的均为专用IC芯片,价格较高,设备结构复杂,而且只能解决通信加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提高普通经济型轿车与微型车的防盗性能、结构简单、价格较便宜、能以多种手段加密的汽车智能IC鉴别防盗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汽车智能IC鉴别防盗锁装置是在汽车点火锁上设置有感应器件,在钥匙上设置有IC芯片与感应器件形成射频耦合,在汽车上还安装有与感应器件电连接的可控制汽车起动电路或燃油控制电路的起动控制器,起动控制器中设置有与IC芯片配对的读写模块和微电脑。
所述的感应器件是围绕在点火锁周围的圈状感应器件;所述的IC芯片设置在钥匙的手柄上;所述的IC芯片为符合ISO/IEC10536标准的非接触式IC芯片。
本实用新型利用感应式IC技术对汽车车主及驾驶员进行鉴别来控制汽车起动,实现防盗。钥匙中的IC芯片储存了汽车与车主基本信息及驾驶员设置的密码,如汽车型号、发动机号、底盘号、IC模块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车主名称、证件号码、汽车牌照号、驾驶员密码等,钥匙实际上储存了车辆的简易档案。点火锁机械锁部分及点火开关的功能与常规汽车点火锁的功能相同,即钥匙的机械钥匙片旋转在三档位置分别控制方向盘、汽车电源及汽车起动的锁定与开启,而围绕在点火锁周围的感应器件作为起动控制器的发射/接收天线,通过与钥匙IC芯片中的感应天线耦合以实现与IC芯片进行能源与信息的交换。起动控制器中的微电脑预存了与钥匙IC芯片相同的信息,其中,汽车型号、发动机号、底盘号、IC模块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出厂密码等核心数据由汽车制造厂出厂时写入,其他人不能更改;其它数据由车管部门在办理机动车行驶证时通过专用读写器写入,其他人不能更改。驾驶员可设置或更改密码。当钥匙插入点火锁时,IC芯片通过感应天线与点火锁上的感应器件(即起动控制器天线)进行通信实现身份鉴别而控制汽车起动。
每次起动汽车时,起动控制器读取钥匙IC芯片上的所有数据与起动控制器预存的信息进行比较,完全相符时开启设置于起动控制器中的控制执行器,输出起动控制信号,反之则不开启控制执行器。控制执行器通过连接电缆与汽车起动马达或燃油泵控制器连接,当控制执行器输出起动控制信号时接通其控制线路,为汽车起动马达提供电源通路,使汽车发动进入正常工作准备状态,驾驶员可按常规发动汽车。对不具备感应式IC点火钥匙的盗车者,无法使汽车进入发动状态。
起动控制器通过通信接口可与数据读写器或故障诊断器连接,作为读写数据或诊断排除故障使用。
由于IC钥匙无法伪造仿制,汽车起动回路受微电脑控制,盗窃者无法接通,汽车起动安全得到了可靠的保证。汽车驾驶员可在起动控制器与IC钥匙中设置自己的密码,作为用户进一步加密鉴别的措施。汽车制造厂、特约维修站、车管部门及驾驶员通过数据读写器或故障诊断器,根据不同的权限,分别将四部分信息写入起动控制器及钥匙IC芯片的不同存储区内,亦可以从起动控制器或IC钥匙读取存储的信息。因此,除将感应式IC芯片号、通讯加密及汽车制造厂输入的信息作为合法用户的鉴别条件外,还能增加车管部门及用户加密信息。由于含信息的IC钥匙无法伪造仿制,本实用新型比目前那些只由厂家设置密码的感应式防盗锁更实用、更安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所采用的IC芯片为市场批量生产的通用芯片,制造成本低。在汽车上安装本防盗锁装置时,不需破坏原点火锁的机械结构,非常实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汽车点火开关1、点火锁2和与之相配用的钥匙3组成,在汽车点火锁2上设置有圈状感应器件4,在钥匙3上设置有IC芯片5与感应器件4形成射频耦合,此外,在汽车上还安装有与感应器件4电连接的可控制汽车起动电路或燃油控制电路的起动控制器6,起动控制器6中设置有与IC芯片5配对的读写模块和微电脑。
本实用新型可不改变原有汽车点火装置和钥匙的机械部分,直接在原点火锁的周围设置感应圈,在原钥匙柄上埋设IC芯片,要采用符合ISO/IEC10536标准的非接触式IC芯片,本实施例采用的是SLC44R35/mifar芯片。工作时,将钥匙3插入点火锁2中,IC芯片5与起动控制器6的读写模块之间如图2所示按如下过程进行信息、能量交换①、起动控制器6中的读写模块发射无线激励信号;②、IC芯片5进入读写模块有效区域接受读写模块信号并被激励;③、IC芯片5对接收的激励信号整流形成2V左右的瞬间直流电源,提供IC芯片工作电压,其延续时间足以完成IC芯片的信息交换与处理过程,若需写入或修改存储在EEPROM中的信息,则须起动内部升压电路将电压升至15V左右进行写入操作;④、IC芯片5内部CPU对接收的读写模块命令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并对EEPROM进行读写处理,然后向读写模块发出应答信号。IC芯片与读写模块之间的通讯,采用国际上通用的DES或RSA保密交叉算法,使其具有极高的保密性能。EEPROM可分成四个应用数据区,分别用于存储汽车、车主、驾驶员等有关信息,由不同的密码控制,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⑤、读写模块接收应答信号并进一步处理。当需要时可重复以上操作。读写模块与IC芯片的有效作用距离取决于天线的收发效率,可选择2-50CM。
空白的感应式IC芯片要用其专有的MASTER卡(IAM卡)对IC芯片进行初始化处理,实际上是对IC芯片及发行者的授权过程。初始化处理后,芯片内形成芯片号、发行者编号,认定读写模块密码及存取权限。IC模块号是汽车制造厂赋予的流水号,一经写入,将不再改变。旧的IC钥匙重写时使用原来的芯片号。IC钥匙只有通过汽车制造厂或车管部门的专用数据读写器按其被授予的权限进行数据读写,驾驶员通过专用数据读写器或故障诊断器可以设定和修改起动控制器与IC钥匙密码。IC芯片有严格有效的保密功能,能防止被非法复制。
起动控制器内设置的与IC芯片配对的读写模块,仅实现IC鉴别功能。此外起动控制器内还装有控制执行器和与专用数据读写器连接的通信接口,在感应式IC鉴别合法用户后控制执行器输出开启控制信号,接通汽车起动或燃油控制回路,为点火锁常规点火起动提供通路。
根据不同车型的需要,本实用新型可制作成三个档次产品,其区别主要在起动控制器内专用微机(RAM、EPROM、EEPROM)的配置上,其功能也相应不同①、低档仅由汽车制造厂写入基本信息,驾驶员可通过专用读写/诊断器设置密码;②、中档除低档产品包含的以上信息外,车管部门可写入车主有关信息,读取除IC芯片号外的全部信息;③、高档在中档基础上增加汽车起动与维修档案。通过故障诊断器7与起动控制器6电连接,供特约维修站作诊断及读写数据使用。
高档产品在起动控制器中按先进先出的原则保存三个月内汽车的起停记录及汽车的全部维修记录,但这些信息仅作为车辆档案,不作为汽车起动IC鉴别的条件,也不存储在钥匙IC芯片中。
与本实用新型相配用,必须为汽车制造厂、特约维修站和车管部门分别配备专用的数据读写器和故障诊断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根据不同档次,一般每套成本500-1000元,且防盗性能好,不易伪造。特别适用于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车。
权利要求1.汽车智能IC鉴别防盗锁装置,由汽车点火开关(1)、点火锁(2)和与之相配用的钥匙(3)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汽车点火锁(2)上设置有感应器件(4),在钥匙(3)上设置有IC芯片(5)与感应器件(4)形成射频耦合,在汽车上还安装有与感应器件(4)电连接的可控制汽车起动电路或燃油控制电路的起动控制器(6),起动控制器(6)中设置有与IC芯片(5)配对的读写模块和微电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器件(4)是围绕在点火锁(2)周围的圈状感应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C芯片(5)设置在钥匙(3)的手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C芯片为符合ISO/IEC10536标准的非接触式IC芯片。
专利摘要汽车智能IC鉴别防盗锁装置,属于应用感应式智能IC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盗锁装置技术领域。它是在汽车点火锁(2)上设置有感应器件(4),在钥匙(3)上设置有IC芯片(5)与感应器件(4)形成射频耦合,在汽车上还安装有与感应器件(4)电连接的可控制汽车起动电路或燃油控制电路的起动控制器(6),起动控制器(6)中设置有与IC芯片(5)配对的读写模块和微电脑。具有结构简单、价格较便宜、能以多重手段加密,防盗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经济型轿车。
文档编号B60R25/04GK2513843SQ0125701
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0日
发明者蒋楚明 申请人:蒋楚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