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24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承、输送各种物品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这种输送设备,提供了例如日本特开平10-111719号公报所示的构成。该现有的构成设置了被主轨道和分支轨道支承并导向的输送台车,各轨道由底壁、左右侧壁和上壁构成,在上壁的宽度方向中央具有沿长度方向的狭缝。而且,在主轨道和分支轨道的侧壁上设置供电线,同时设置在分支点部分的分支点用供电线与分支轨道侧供电线连接。另外在输送台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耦合线圈。
根据这样的原有构成,由右侧的耦合线圈以非接触方式接受来自主轨道侧供电线的电能,使输送台车能在主轨道上行走。另外,由左侧的耦合线圈以非接触方式接受来自分支点用供电线和分支轨道侧供电线的电能,使输送台车能在分支轨道上行走。
但是,根据上述原有的构成,在分支点等部分上,由于主轨道侧供电线和分支点用供电线在两侧以重复状态设置,所以整体构成复杂且造价高。再有,由于在输送台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耦合线圈,所以也使整体构造变复杂且造价高。通过把蓄电池搭载在输送台车上,由该蓄电池供电使输送台车在主轨道及分支轨道上行走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搭载大型的蓄电池,而使输送台车侧大型化及重量大,并且需要足够长的充电时间。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构成简单且造价便宜,同时能顺利地进行包括分支·合流在内的整体移动的输送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由导轨装置和被该导轨装置支承、导向并在一定路径上自由移动的移动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定路径的主路径部分上,沿该主路径部分配置供电线路,同时把与该供电线路相对的受电机构设置在移动体上,由此由非接触供电方式向移动体供电,在上述一定路径中没有配置供电线路的副路径部分上,由搭载在移动体上的蓄电装置进行供电。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构成,对移动体的各个部分装置等的供电,即主路径部分中的供电通过与移动体一起移动与供电线路相对的受电机构而以非接触供电方式进行。而且在副路径分支上,供电线路是未配线部分,非接触供电方式的供电被中断,这时的供电可以由蓄电装置进行。由此,包含分支·合流在内的全部移动都能经常顺利地进行。
由于这样地将供电分担给主路径部分和副路径部分进行,再由于受电机构可以是一个部位,所以可以使整体构成简单且廉价,还可以容易地增加设备等。而且,蓄电装置在有限的短距离中移动,其最大耗电量少,因此,其不仅可以小型,从而可以小型且轻量地构成移动体侧。
在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最佳第1实施例中,副路径部分是相对于主路径部分分支·合流的路径部分。
根据该第1实施例,从主路径部分向副路径部分的分支移动或从副路径部分向主路径部分的合流移动都可以正常顺利地进行。
在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最佳第2实施例中,在主路径部分中的移动中,在由非接触供电方式供电不足时,由来自蓄电装置的供电进行补充。
根据该第2实施例,当移动体在主路径部分上移动时,例如,在加减速时由非接触供电方式供电不足时,可以由来自蓄电装置的供电自动补充,从而可以顺利地恰当地进行所希望的加减速行走。
在本发明的输送设备的最佳第3实施例中,在主路径部分上的移动中,由非接触供电方式进行的供电的多余电力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根据该第3实施例,当移动体在主路径部分上进行稳定的移动着时,非接触供电方式的供电产生多余的电力,这时可以由供电的多余部分自动地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从而不用特意耗费充电时间,可以使蓄电装置经常处于充满电状态。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是输送设备中的分支·合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同一输送设备中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3是同一输送设备中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4是同一输送设备中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同一输送设备中的移动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同一输送设备中的分支·合流地方的俯视图,(a)表示分支前,(b)表示分支时。
图7是同一输送设备中的分支·合流地方的俯视图,(a)表示分支·合流时,(b)表示合流时。
图8是同一输送设备中的供电部分的回路说明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是输送设备的概略俯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是输送设备的概略立体图。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是输送设备的概略俯视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是输送设备的概略俯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是输送设备的概略俯视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是输送设备的概略俯视图。
图15表示本发明的第8实施例,是输送设备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在图1~图5中,导轨装置10由左右一对的导轨体11,12构成,这些导轨体11,12是型材形状,配置成线对称。而且在两导轨体11,12上分别由它的上面(上位面)形成向上的车轮支承面11A,12A,在上部由朝向内侧的面形成内向的滚轮导向面11B,12B。再有,在两导轨体11,12上分别形成朝向外侧的横向燕尾槽部11C,12C和朝向下侧的下向燕尾槽部11D,12D。
两导轨体11,12隔着规定间隔通过导轨架1支承在顶梁2侧。即导轨架1具有上板部1A、从该上板部1A两端附近下垂的侧板部1B和从这些侧板部1B的中间外面向外方凸出的连结部1C,从正面看一体地形成门形。
该导轨架1通过作用在两连结部1C上的连结件3(螺栓,螺母等)自由变更高度位置且自由调整姿势地支承在顶梁2侧。而且,两导轨体11、12的外侧面接触侧板部1B的下部内面侧,通过利用横向燕尾槽部11C、12C的连结工具4进行连结。由此,两导轨体11,12在形成规定的间距S状态下被配置。
如上所述,由上述左右一对的导轨体11,12构成的导轨装置10形成一定路径部分50。在此,一定路径部分50,例如由并行的一对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主路径部分的一个例子)和配置在这些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之间的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副路径部分的一侧)形成。在该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上,由上述一对的导轨体11,12中的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侧的导轨体11a,12a分别连续形成单侧的导轨体。
也就是说,在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上也配置断面形状与上述导轨体11,12相同的左右一对的导轨体11a,12a,由这些导轨体11a,12a构成导轨装置10a。其中分支路径方向侧的导轨体11a从形成直线形路径部分52的部分开始在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中向直线形路径部分51侧弯曲之后,连接到形成直线形路径部分51的导轨体12的切断端部上。
另外,另一方的导轨体12a沿上述导轨体11a形成,形成时从形成直线形路径部分51的部分开始,在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中向直线形路径部分52侧弯曲之后,连接到形成直线形路径部分52的导轨体11的切断端部上。
在由各路径部分51~53形成的分支·合流部位设置沿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的直线侧导向体15,16和沿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的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在此,导向体15、16、17配置在左右一对导轨体11,12,11a,12a之间且上方的位置上,而且连结到导轨架1中的上板部1A的下面侧。在上述直线侧导向体15,16上在并行侧的外侧形成直线侧导向部15a,16a,同时,在并行侧的内侧形成分支·合流侧导向部15b,16b。
另外,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由断开的分支侧导向构件18和合流侧导向构件19构成,同时连接到分支·合流侧导向部15b,16b上的分支侧导向部18b和合流侧导向部19b朝向相反方向。再有,断开部在向上手侧凸出的迎接部19A上形成合流侧导向构件19的自由端,在分支侧导向部18b上移动来的方向限制用构件(后述)被合流侧导向部19b导引。
再有,沿直线形路径部分51的直线侧导向体15也通过始端部形成在向合流·分支侧凸出的迎接部15A,使移动过来的方向限制用构件被直线侧导向部15a导向。
被上述导轨装置10上支承导引而在一定路径部分50上设有自由行走(移动自由)的自走体(移动体的一个例子)20。该自走体20由前后一对的滑车本体22、设置在两滑车本体22的下端之间的被输送物的保持装置41、与一方的车轮21连动的行走驱动装置23(马达)等构成,上述前后一对的滑车本体22具有支承在上述导轨体11a,12A上并由其导向的滚动自由的车轮21。
而且,在自走体20中的两滑车本体22上游转自由地设置由上述滚轮导向面11B,12B导向的前后一对的侧导向滚轮24。再有,在两滑车本体22上设置着由上述导向体15~17的横向的导向部15a,15b、16a,16b、18b,19b导向的方向限制用滚轮25(方向限制用构件的一种)。在此,方向限制用滚轮25通过左右移动机构30在与直线侧导向体15,16对应的位置和与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对应的位置之间左右自由移动。
也就是说,在滑车本体22的上部设置左右一对的托架26,在该托架26之间前后一对地设置左右方向的导向杆27。而且在上述导向杆27上支承着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自由的支承体28并由其导向,在该支承体28的上面侧通过纵向销29游转自由地设置着上述方向限制用滚轮25。
上述左右移动机构30具有正反自由驱动的驱动部31(驱动用马达),该驱动部31把驱动轴做成左右方向并设置在滑车本体22的上部,在滑车本体22的上部设置着由上述驱动部31的正反驱动来左右移动支承体28的驱动传动部32。
该驱动传动部32由回转自由地设置在左右方向轴心的周围的凸轮滚轮33、在该凸轮滚轮33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螺旋槽34、使上述驱动部31的驱动轴与凸轮滚轮33连结并连动的卷绕传动机构35(同步带形式或链条形式等)等构成。这时在驱动传动部32上设置用于传递路径的连接断开的离合器36(接断装置的一种)。
在上述螺旋槽34上嵌合着设置在上述支承体28侧的凸轮推杆37。上述支承体28的全体或左右两端部分由磁性体构成,而且在两托架26中的支承体28能接触的位置上埋入状地设置着吸住到达左右限动位置的支承体28的磁石体38(吸附机构的一种)。
根据上述构成的左右移动机构30,通过由驱动部31的正反驱动通过卷绕传动机构35使凸轮滚轮33正反回转,通过嵌合在回转的螺旋槽34内的凸轮推杆37,支承体28被导向杆27支承导引并向左右方向移动,而且通过支承体28使方向限制用滚轮25左右移动。
由此,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构成为在与直线侧导向体15,16对应的位置和与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对应的位置之间左右自由移动。而且到达左右限动位置的支承体28在磁石体38的吸附作用下保持在左右限动位置上。另外,通过切断离合器36,凸轮滚轮33可以自由回转(游转)。
在上述一定路径部分50中的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通过非接触供电方式向自走体20供电。即,在导轨体11,12上,利用下向燕尾槽部11D,供电线路(软线)13,14沿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导轨长度方向)配置,而且在自走体20的滑车本体22之间设置着与供电线路13,14相对的耦合线圈39(受电机构的一种)。另外,在滑车本体22侧设置检测器40,而且在一定路径部分50侧的规定地方设置着行走控制用的被检测体(图未示)。
在上述自走体20的滑车本体22之间悬吊式地设置着上述保持装置41。该保持装置41做成左右和下方开放的箱框形状,其上面侧通过连接工具42连接到上述滑车本体22上。而且在保持装置41内,配置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移载机构(图未示)等。在两滑车本体22上设置向外方(前方和后方)凸出的制动器43。
在上述自走体20侧、即保持装置41的部分上,搭载着蓄电池44(蓄电装置的一种),因而在一定路径部分50中的没有配置供电线路13,14的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上,由该蓄电池44进行供电。
在图8中,两供电线路13、14与电源装置45连接并配置成环状。即在图1和图6中,在与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相对应的分支·合流点部分上表示成供电线路13,14被切断了,实际上,由旁路(图未示)连接着,没有被切断。在图8中,从耦合线圈39到行走驱动装置23的配线回路上安装着共振用电容器46、整流器47、DC/DC转换器48、上述蓄电池44、调节器49等。
采用这样的配线回路,自走体20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行走过程中,当由非接触供电方式进行的供电不足时由蓄电池44补充供电。在自走体20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行走的过程中,由非接触供电方式的供电富余部分对蓄电池44进行充电。
下面对上述第1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自走体20在一定路径部分50上行走时,其车轮21群支承在导轨体11a,12A上,由其导向并进行转动,而且,副导向滚轮24由滚轮导向面11B,12B导向,由此由导轨装置10,10a导向,这时,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由与供电线路13,14相对的耦合线圈39用非接触供电方式对自走体20侧进行供电。
在这样状态下的行走过程中,如图6(a)的实线所示那样,在单侧的直线形路径部分52上行走着的自走体20,至少在到达分支·合流地方之前检测器40检测到被测体,判断是照原样直进行走还是分支行走,向前进方向(行走方向)侧移动方向限制用滚轮25。
也就是说,由根据判断的指示信号使驱动部31进行正反驱动,这时离合器36被连接上,通过卷绕传动机构35使凸轮滚轮33正反回转。于是,通过嵌合在螺旋槽34内的凸轮推杆37,支承体28被导向杆27支承导向并向左右方向移动,而且通过支承体28使方向限制用滚轮25左右移动。
由此,方向限制用滚轮25在与直线侧导向体16对应的位置和与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对应的位置之间左右移动。而且到达左右限动位置的支承体28由于磁石体38的吸附作用保持在左右限动位置上,这时离合器36被切断。在给予根据判断的指示信号时,在方向限制用滚轮25已经向前方向侧移动的时候,该指示信号消失,驱动部31不被驱动。
例如,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2上行走着的自走体20被判断为照原样直进行走时,方向限制用滚轮25如图2或图4的双点划线和图6(a)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那样向左侧移动,由此,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直线侧导向体16的直线侧导向部16a导向,因而自走体20如图6(a)的双点划线A所表示的那样,照原样直进行走。
另外,当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2上行走的自走体20被判断为向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分支行走时,方向限制用滚轮25如图1、图2或图4的实线、图5、图6(a)的实线所表示的那样,向右侧移动。由此,方向限制用滚轮25从直线侧导向体16的分支·合流侧导向部16b被导向到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中的分支侧导向构件18的分支侧导向部18b上,因而自走体20如图6(b)所表示的那样,向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分支行走。
而且,用分支侧导向部18b导向的方向限制用滚轮25与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中的合流侧导向构件19的迎接部19A结合,在被强制地引入和导向之后,被导入合流侧导向构件19的合流侧导向部19b上,从而,自走体20如图7(a)所示的那样,在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上行走。
如上述那样,当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强制地从迎接部19A引入导向到合流侧导向部19b的时候,该方向限制用滚轮25与支承体28一起向左侧移动,从而顺利地进行导向。
即支承体28由于磁石体38的吸附作用(磁力)被保持(约束)在右限动位置上,但是由于这时离合器36断开使凸轮滚轮33自由游转,由于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强制引入导向到合流侧导向部19b上时的引入力,磁石体38的吸附被放开,同时通过凸轮推杆37和螺旋槽34使凸轮滚轮33游转,从而方向限制用滚轮25与支承体28一起自动地向左侧移动。
接下来,被合流侧导向部19b导向着的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导向到直线侧导向体15的分支·合流侧导向部15b上,从而,自走体20如图7(b)所示,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上合流行走。
例如,如图6(a)的双点划线B所表示的那样,在成为合流侧的直线形路径部分51上行走着的自走体20与来自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的自走体20被相互控制而两者不发生冲突等。
而且,自走体20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上直进行走时,假如在分支合流地方跟前使方向限制用滚轮25向左侧移动,自走体20随着直线侧导向体15的直线侧导向部15a直进行走,这时,由于直线侧导向体15的始端部分形成为迎接部15A,即使未预先将方向限制用滚轮25向右侧移动,也会从迎接部15A向直线侧导向部15a自动地向右侧移动。
再有,当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2上行走的自走体20向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分支行走时,首先如图6(b)所示。自走体20中的左前车轮21越过导轨体12,12a之间的间隙S(欠缺部分)并转动,接下来如图7(a)所示,左右车轮21越过导轨体12,12a之间的间隙S被转动。因此,想要越过间隙S的车轮21落入该间隙S,由于自走体20的自重以导轨体11a侧的车轮21为中心产生力矩,自走体20想要倾斜。
但是,这时与位于间隙S的车轮21对应且处于右限动位置的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向着间隙S反对侧的分支侧导向部18b接住并导向,所以能承接住自走体20侧的力矩。由此,在阻止自走体20倾斜的同时,顺利进行分支行走,从而车轮21不落入间隙S地越过间隙S。
另外,在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上行走着的自走体20在向直线形路径部分51合流行走时,首先,自走体20中的右前车轮21越过导轨体11a,11间的间隙S并滚动,接下来,如图7(b)所示,右后车轮21越过导轨体11a,11间的间隙S并滚动。
这时,与位于间隙S的车轮21相对应且处于左限动位置的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向着间隙S反对侧的合流侧导向部19b接住并导向,所以能阻止自走体20侧的力矩。由此,在阻止自走体20要倾斜的同时顺利进行合流行走,从而车轮21没有落入间隙S地越过间隙S。
再有,图6(a)的双点划线B所示的直线形路径部分51的自走体20在分支·合流地方直进行走时,首先,自走体20中的左前方车轮21越过导轨体12a,12a之间的间隙S并滚动,其次,左后车轮21越过导轨体12a,12a之间的间隙S并滚动,其次,左后车轮21越过导轨体12a,12a之间的间隙S并滚动。
这时,与位于间隙S的车轮21相对应且处于右限动位置的方向限制用滚轮25被向着间隙S的反对侧的直线侧导向部15a接住并被导向,所以能阻止自走体20侧的力矩。由此,在阻止自走体20倾斜的同时使直进行走顺利进行,从而,车轮21没有落入间隙S地越过间隙S。
做成上述那样的自走体20可以进行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的直进行走、从直线形路径部分52向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的分支行走、从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向直线形路径部分51的合流行走的任何一种行走。
而且,对于自走体20的行走驱动装置23等的供电,由非接触供电方式或蓄电池供电方式进行。即,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的供电,通由与供电线路13,14相对的耦合线圈39等以非接触供电方式进行。
这期间,当自走体20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行走时,例如当在加减速度时非接触供电方式的供电不足时,由来自蓄电池44的供电自动补充,从而顺利且最佳地进行加减速行走。再有,当自走体20在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上稳定地行走时,非接触方式的供电产生剩余电力。这时,由供电的剩余部分对蓄电池44进行自动充电,从而蓄电池44能经常处于充满电状态。
而且,使自走体20在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上行走时,在从分支地方到合流地方之间供电线路13,14是未配线部分,由非接触供电方式的供电被中断,这时,自动地切换到由蓄电池供电,从而顺利地进行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上的行走。
像上述第1实施例那样,由左右一对的导轨体11(11a),12(12a)构成导轨装置10(10a),该导轨装置10(10a)在全长上能形成间隙S,由该间隙S形成的上下方向的贯通部,使空气的流通不受妨碍,从而能方便地采用下吹清洁空气的清洁室。
图9~图15表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方案),下面顺序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直线形路径部分52的自走体20通过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向直线形路径部分51分支·合流,但是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第2实施例那样,直线形路径部分51的自走体20经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向直线形路径部分52分支·合流的线外形式。
图10表示第3实施例,除分支·合流路径部分53(捷径部)而外,分支路径部分54和合流路径部分55形成没有配置供电线路13,14的副路径部分。再有,与增设线路56接合的接合部也能形成为副路径部分。
图11表示第4实施例,由长圆状的环形路径部分57形成设置着供电线路13,14的主路径部分。该一对环形路径部分57从俯视图上看配置成T字形,而且在两环形路径部分57之间设置的一对(单个或多个)换乘路径部分58形成为没有配置供电线路13,14的副路径部分。
图12表示第5实施例,由长圆状的环形路径部分57形成配置着供电线路13,14的主路径部分。该一对环形路径部分从俯视图上看配置成直线形,而且设置在两环形路径部分57的对向端部之间的一对(单个或多个)换乘路径部分58形成没有配置供电线路13,14的副路径部分。
图13表示第6实施例,由长圆状的环形路径部分57形成配置了供电线路13,14的主路径部分。这时,环形路径部分57的一部分做成朝向外侧的车站路径部分57A,在该车站路径部分57A上设置进行装卸被输送物的车站59。而且避开车站路径部分57A的通过路径部分66形成没有配置供电线路13,14的副路径部分。
图14表示第7实施例,由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形成配置了供电线路13,14的主路径部分,在该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的规定地方做成车站,并在其外侧设置储料器61。而且,避开车站的通过路径部分60形成没有配置供电线路13,14的副路径部分。
图15表示第8实施例,由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形成配置了供电线路13,14的主路径部分。该直线形路径部分51,52是三根,从俯视图上看被配置成T字形,而且在相对端部之间设置回转开关用的换乘路径部分62。该换乘路径部分62形成没有配置供电线路13,14的副路径部分。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保持装置41以悬吊形式设置在自走体20上,但是,也可以使保持装置从在台面侧行走的台车(移动体)上直立起来(台面形式)。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作为蓄电池机构是蓄电池44,但也可以是电容器等。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保持装置41悬吊式地设置在自走体20的滑车本体22之间,而且在保持装置41内配置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移载机构,也可以在保持装置41上配置上下方向的移载机构。另外可以采用搭载只简单地承载物品的承载台形式或直接承载物品的形式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直线侧导向体15,16的直线侧导向部15a,16b,16a,16b和分支·合流侧导向体17中的分支侧导向构件18,19的分支侧导向部18b,19b采用的是导向面,而方向限制用滚轮25采用的是方向限制用构件,但是作为被导向面导向的方向限制用构件也可以是滑动自由的凸起体。另外,也可以是导向面为齿条而方向限制用滚轮25为方向限制用小齿轮的组合。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由检测器40检测被检测体并进行判断,通过左右移动机构30使方向限制用滚轮25左右移动,但也可以在通过分支·合流地方之后,由检测器40检测被检测体,使方向限制用滚轮25的位置返回到最初的状态(复位)。
权利要求
1.一种输送设备,该输送设备由导轨装置和被该导轨装置支承并导向地在一定路径上自由移动的移动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定路径中的主路径部分上,沿该主路径部分配置供电线路,同时把与该供电线路相对的受电机构设置在移动体上,由非接触供电方式向移动体供电,在上述一定路径中没有配置供电线路的副路径部分中,由搭载在移动体上的蓄电装置进行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副路径部分是对于主路径部分被分支·合流的路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主路径部分上的移动过程中,当由非接触供电方式进行的供电不足时,由来自蓄电池的供电进行补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主路径部分上的移动过程中,由非接触供电方式进行的供电的多余部分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
全文摘要
现有技术的输送设备由导轨装置和支承导向在导轨装置上并在一定路径上自由移动的移动体构成,沿一定的路径配置供电线路,把与供电线路相对的受电机构设置在移动体上,由非接触供电方式向移动体供电。在上述输送设备中,在分支点等部分等上,由于在两侧重复设置主路径侧供电线和分支点用供电线,所以整体构成变得复杂而价高。与此相反,在一定路径中的主路径部分上沿主路径部分配置供电线路,把与供电线路相对的受电机构设置在移动体上,由非接触供电方式向移动体供电,而且在没有配置供电线路的副路径部分上由搭载在移动体上的蓄电装置进行供电。由此把供电分成主路径部分和副路径部分二部分进行,受电机构可以是一个地方,这样可以使整体构成简单且廉价。可以容易地增加设备等。
文档编号B60M7/00GK1403355SQ0214194
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1日
发明者饭塚雪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戴福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