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部的携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206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尾部的携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汽车尾部的携车架。
背景技术
习用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50结构(如图9所示),是由一吊挂部51、一支撑部52及一连结部53所组成;其中该连结部53是设成套掣框体结构,可与后车厢盖下方突伸的固定座杆(图中未示)相互套固,以确实固定携车架50,该吊挂部51则设有一承板511,并于承板511顶缘面前后分别固设一座片512,于承板511上方搭设一压板513,于底端缘前、后侧各搭设一对应座板512的压制片514,再透过压板513与承板511中央部间相互螺设一顶端具旋钮515的螺杆516,使自行车的车架置放于座片512后,得藉由掣转旋钮515连动螺杆516,使压板513的压制片514恰好压掣迫紧于承板511座片512上的车架上,而可锁固定位一自行车,且该携车架50尤其适用于现有大型的休旅车、厢型车安装使用,以解决自行车的携行困扰。
上述携车架50虽具有不错的携车功能,但在整体使用上却仍发现具有下列的诸多缺失与弊端1、由于该习用携车架是直接安装于后车厢盖的下方,且本身并无任何倾斜调整设计,故当欲掀启后车厢盖时,通常会受到携车架的阻挡,而无法顺利开启,其唯一方法是将携车架整体拆卸下来,方能予以顺利开启,但拆卸后又需重新安装,故整体的使用操作极为不便。
2、由于该习用携车架吊挂部的承板、支撑部与连结部间是一体相互焊接所构成,故于平时未安装状态时,其体积极为庞大,且相当占据空间,而不利于储放与收藏。
3、由于该习用携车架是安装于车体的后方,且吊挂部及其上的自行车通常会稍微往后突伸,故当车体于夜间行驶时,若其上没有任何警示效果作搭配,极容易让后方来车无法清楚观视与辨视,而造成碰撞的情况。
因此,针对现有携车架于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诸多缺失与弊端,确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可供自行车车架平稳置放与牢固锁掣于汽车尾部,且在携车架安装状态下可轻易掀启后车厢盖,并具有结构稳固、便于收折存储、可确保行驶安全性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安装于车尾部位后车厢盖下方的固定座杆上,其包括一吊挂部、一支撑部及一连结部;其中该吊挂部设有一承板及一压板,于该承板上设有座片并于该压板上设有压制片;该承板与该压板间搭设有一具有旋钮的螺杆,该支撑部与该承板一端相互连接,该连结部与该支撑部底端相互连接,该连结部的框体套固于车尾部的该固定座杆,其特征在于该承板前端内部是搭接有一鞍座板,并于该鞍座板与该承板两侧设有相对应的闩孔与固定轴孔,该承板与该鞍座板间通过一抽取式闩轴及一固定轴分别穿过该闩孔与该固定轴孔而相互轴设固定;该连结部的框体后侧是连设有左右对称的枢接片,该枢接片的前底角、后底角及后上角处分别设一活动轴孔、一固定轴孔及一闩孔,于该鞍座板两侧的闩孔与固定轴孔间设一中间轴孔;该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该第一支杆顶端设有一固定轴孔,该第一支杆顶端通过一固定轴穿过该鞍座板的中间轴孔及该第一支杆的固定轴孔与该鞍座板相互轴设固定;该第一支杆底端设有一活动轴孔,该第一支杆通过一活动轴栓穿过该活动轴孔及该枢接片的活动轴孔与该枢接片相互轴设固定;该支撑部的第二、三支杆呈左右对称相连且设于该第一支杆后侧,该第二、三支杆顶端设有固定轴孔,该第二、三支杆顶端通过一固定轴穿过该第二、三支杆顶端的固定轴孔及该鞍座板、该承板两侧的固定轴孔与该鞍座板、该承板相互轴设;该第二、三支杆底端上方设有一闩孔,该闩孔下方设有一固定轴孔,该第二、三支杆通过一抽取式闩轴及一固定轴分别穿过该第二、三支杆底端的闩孔、固定轴孔及该左右枢接片的闩孔及固定轴孔与该枢接片相互轴设固定。
藉由以上构件组成,使该携车架安装于车尾部后,得提供一吊挂携车功能,且将左右枢接片的抽取式闩轴拉出时,是可使支撑部的第一支杆与第二、三支杆朝后方作适当旋转倾斜位移,以便支撑部前方获致较大空间供后车厢盖顺利掀转开启,携车架于拆卸后,可透过将承板的抽取式闩轴拉出,使承板连同其上压板朝第二、三支杆壁作旋转收折动作,再透过将左右枢接片上的抽取式闩轴及活动轴栓拉出,使连结部亦能朝第二、三支杆壁作旋转收折,令整体确具诸多实用功效。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三支杆间的后侧缘面是可固设一旋柄座板,并于板体的后侧搭设有一具偏心轴缘的旋柄,且于板体前侧搭设有一前端具勾掣缘的勾掣杆与旋柄相互连设,使该穿伸容设于第一支杆穿槽中的勾掣杆前端勾掣缘,得随旋柄扳转向后拉掣或向前推移,而适时与左右枢接片前方顶侧相连处凸伸的卡掣缘产生勾持锁固或放松脱离,而可提供携车架于组装时的极佳辅助锁固功效。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承板末端处是枢设有一警示反光片,且该反光片的底侧与承板间适当连设有一弹簧,令承板收折时,该反光片得与支撑部的第二、三支杆壁缘相互抵顶,并透过弹簧产生一弹性翻转的收折动作。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鞍座板顶缘末端处是可连设一适当厚度的缓冲垫,使承板承载自行车的车架,且于行驶摇晃或震动过程中,得与鞍座间保持较佳的弹性抵顶,以达避震与防噪音的效果。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抽取式的闩轴与其对应穿设的闩孔间是设有可兹相互定位卡扣的结构。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闩孔可设为具定位槽的葫芦状结构,而闩轴则可于轴体上设相对的定位凸缘,使该闩轴需处于一定的旋转方位,方可顺利插入与拉出,而达安全锁扣的功效。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轴栓的末端是可搭设一插扣件,使该活动轴栓穿伸左右枢接片上的活动轴栓后,得其末端插扣件予以固定,以防止松脱掉落,亦能提供简易的拆卸组合。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三支杆的前侧缘间是可连设一向前适当突伸的定位块,使支撑部的第一支杆于收折状态时,得透过其后方杆壁缘与第二、三支杆的定位块相互抵顶,使支撑部可准确获致预期的倾斜角度。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承板左右侧板的固定轴孔后方与第二、三支杆位于顶端固定轴孔下方适当处,是可分别设一相对应呈葫芦状的定位扣孔,使承板收折后恰可相互重叠,可透过承板上已拉出的抽取式闩轴予以穿设固定。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连结部于旋转收折后,是可于左右枢接片上的活动轴孔与第二、三支杆的底端闩孔相互重叠处,透过已拆卸的活动轴栓予以穿设固定,而左右枢接片上已拆卸的抽取式闩轴亦可再行插入原闩孔中以供定位。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承板与左右枢接片的抽取式闩轴是可分别以一牵引绳维系于第一支杆与框体壁缘适当处,以避免其于拆卸作业中遗失。
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吊挂部的承板与压板间亦可搭配夹掣锁固一置物框架,藉以额外提供一置物功能。
兹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诚具有如下的诸多优点1、具有平稳携车功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携车架是由吊挂部、支撑部与连结部相互轴设定位所组成,同时吊挂部设有承板、压板及螺杆等压制锁扣结构,故可提供自行车车架平稳置放与牢固锁掣。
2、可轻易掀启后车厢盖由于本实用新型吊挂部与连结部前、后侧处,分别适当轴设支撑部的第一支杆及左右对称相连的第二、三支杆,同时透过适当轴设点搭配有抽取式闩轴及固定轴的设计,故可使第一支杆与第二、三支杆所组成概呈平行四边形的支撑结构,恰可作一旋转倾斜位移动作,使支撑部前方形成较大空间,令后车厢盖可于携车架未拆卸状态下,顺利予以掀转开启,而达极佳的使用便捷性。
3、具简易的收折定位功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承板下方是适当轴设有一鞍座板,且于连结部框体后方连设有左右枢接片,加上支撑部第一、二、三支杆与鞍座板、左右枢接片上搭配有活动式、抽取式及固定式栓轴及定位扣孔等结构设计,使承板与连结部整体得作适当的收折与定位,而达简易的收折定位功效。
4、具辅助锁扣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三支杆与连结部的左右枢接片间是搭设有可供相互勾持锁固与脱离放松的旋柄与勾掣杆辅助锁扣结构,故可藉以确保携车架组装结构的稳固连结及平稳支撑,以避免发生闩轴脱离,而造成组装结构解体的危险,亦可确切提升携车架组装结构的稳固性与使用安全性。
5、具夜间安全警示功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承板后方是加装有一具弹性枢转功能的反光片,故不仅可使该携车架得于夜间状态产生反光警示功效,能让后方来车更能清楚观视与辨别,以确保行驶安全性,同时亦可于收折时产生适当枢转,以达简易收折功效。
为使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能进一步的了解,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尾部携车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携车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携车架的侧视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携车架的安装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携车架的摆转调整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携车架于后车厢盖掀启时的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携车架的另一实施状态图。
图8A、8B是本实用新型携车架的收折动作图。
图9是习用携车架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是一种供安装于汽车尾部位于后车厢盖40下方固定座杆41的携车架A(如图4所示),其包括有一吊挂部10、一支撑部20及一连结部30;其中该吊挂部10具有一断面呈形的承板11,于承板11顶端固设有二座片111,二座片111间藉一具旋钮121的螺杆12定位有一压板13,并于压板13底缘设二相对于座片111的压制片131,使该座片111置设自行车的车架后,得藉掣转螺杆12的旋钮121,掣动压板13的压制片131向下夹掣车架,以行夹持固定功能,同时透过支撑部20与承板11一端相互连设,连结部30与支撑部20底端相互连设,使该连结部30的框体31套固于车尾部座杆41后,具有吊挂携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良在于上述承板11前端内部是搭接有一鞍座板14,并于鞍座板14与承板11两侧板适当处设有相对应的闩孔141、112与固定轴孔142、113,使承板11与鞍座板14间可通过一抽取式闩轴114及一固定轴115分别穿过闩孔141、112与固定轴孔142、113,以相互轴设固定;另连结部30的框体31后侧是连设有左右对称的枢接片32,并透过左右枢接片32的前底角、后底角及后上角处分设一活动轴孔321、一固定轴孔322及一闩孔323,于鞍座板14两侧板闩孔141与固定轴孔142间设一中间轴孔143。
该支撑部20包括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及第三支杆22’,该第一支杆21顶端设有一固定轴孔211,该第一支杆21顶端通过一固定轴144穿过该鞍座板的中间轴孔143及该第一支杆21的固定轴孔211与该鞍座板14相互轴设固定;该第一支杆21底端设有一活动轴孔212,该第一支杆21通过一活动轴栓324穿过该活动轴孔212及该枢接片32的活动轴孔321与该枢接片32相互轴设固定;该支撑部20的第二、三支杆22、22’呈左右对称相连且设于该第一支杆21后侧,该第二、三支杆22、22’顶端设有固定轴孔221,该第二、三支杆22、22’顶端通过一固定轴115穿过该第二、三支杆22、22’顶端的固定轴孔221及该鞍座板14、该承板11两侧的固定轴孔142、113与该鞍座板14、该承板11相互轴设;该第二、三支杆22、22’底端上方设有一闩孔222,该闩孔222下方设有一固定轴孔223,该第二、三支杆22、22’通过一抽取式闩轴325及一固定轴326分别穿过该第二、三支杆22、22’底端的闩孔222、固定轴孔223及该左右枢接片32的闩孔323及固定轴孔322与该枢接片32相互轴设固定。
又该第二、三支杆22、22’间的后侧缘面是固设有一旋柄座板224,于板体的后侧搭设有一具偏心轴缘231的旋柄23,且于板体前侧搭设有一前端具勾掣缘241的勾掣杆24与旋柄23相互连设,使该穿伸容设于第一支杆21穿槽213中的勾掣杆24前端勾掣缘241得随旋柄23扳转向后拉掣或向前推移,而适时与左右枢接片32前方顶侧相连处凸伸的卡掣缘327相互勾持或放松脱离;藉由以上构件组成,使该携车架A安装于车尾部后,得透过支撑部20第一、二、三支杆21、22、22’与连结部30左右枢接片32及吊挂部10鞍座板14间的轴设固定结构,使吊挂部10得提供一平稳吊挂携车功能;又于掀起后车厢盖40前,可先将左右枢接片32的抽取式闩轴325拉出,再透过掣动旋柄23将勾掣杆24放松,使呈平行四边形的第一、二、三支杆21、22、22’,得适时透过其间的枢转结构,朝后方作一适当的倾斜摆转调整,而使支撑部20前方得获致一较大空间,以供后车厢盖40顺利掀转开启(如图5、6所示);另该携车架A于拆卸后,是可透过将承板11的抽取式闩轴114拉出,使承板11连同其上的压板13,恰得以其与鞍座板14后方固定轴孔142间的轴设结构为旋转中心作一旋转收折(如图8A、8B所示),再透过将左右枢接片32上的抽取式闩轴325及活动轴栓324拉出,同时放松旋柄23的勾掣杆24,使连结部30恰得以后底角固定轴孔322处的轴设结构为旋转中心作270度的旋转收折,而使整体不仅可达确切平稳的携车功能,亦能提供后车厢盖40的简易掀背及携车架A的快速收折等诸多功效。
其中,上述承板11末端处是枢设有一警示反光片116,且该反光片116的底侧与承板11间适当连设有一弹簧117,令承板11收折时,该反光片114得与支撑部20的第二、三支杆22、22’壁缘相互抵顶,并透过弹簧117产生一弹性翻转收折动作。
其次,上述鞍座板14顶缘末端处是可连设一适当厚度的缓冲垫145,使承板11承载自行车的车架,且于行驶摇晃或震动过程中,得与鞍座板14间保持较佳的弹性抵顶,以达避震与防噪音的效果。
上述各抽取式的闩轴114、325与其对应穿设的闩孔112、141、222、323间是设有可兹相互定位卡扣的结构;其中该闩孔112、141、222、323可设为具定位槽的葫芦状结构,而闩轴114则可于轴体上设相对的定位凸缘,使该闩轴114需处于一定的旋转方位,方可顺利插入与拉出,而达安全锁扣的功效;另外,该穿伸于左右枢接片32上的活动轴栓324末端是搭设一插扣件324a,藉以固定活动轴栓324,使可防止松脱掉落,亦能提供简易的拆卸组合。
且,上述第二、三支杆22、22’的前侧缘间是可连设一向前适当突伸的定位块225,使支撑部20的第一支杆21于收折状态时,得透过其后方杆壁缘与第二、三支杆22、22’的定位块225相互抵顶,使支撑部20可准确获致预期的倾斜角度;又值得注意的是,该承板11左右侧板的固定轴孔113后方与第二、三支杆22、22’位于顶端固定轴孔221下方适当处,是可分别设一相对应呈葫芦状的定位扣孔118、226,使承板11收折后相互重叠,即可透过承板11上已拉出的抽取式闩轴114予以穿设固定;另当连结部30以左右枢接片32的固定轴326为旋转中心作270度旋转收折后,是可使左右枢接片32上的活动轴孔321恰与第二、三支杆22、22’的底端闩孔222相互重叠,此时即可透过已拆卸的活动轴栓324穿设其中而达固定的功效,同时该左右枢接片32上已拆卸的抽取式闩轴325则可再行插入原闩孔323中以供定位;另该承板11与左右枢接片32的抽取式闩轴114、325是可以一牵引绳114a、325a分别维系于第一支杆21与框体31壁缘适当处,以避免其于拆卸作业中遗失。
再者,上述吊挂部10在未携车状态下,是可于承板11与压板13间夹掣锁固一置物框架15(如图7所示),可藉以提供置物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车尾部的携车架,是提供一种吊挂部的承板下方鞍座板与连结部框体后方左右枢接片间,各适当轴设有一平行四边形支撑部所组成的携车架结构,同时透过其间各轴点采用适当活动式、抽取式及固定式的结构设计,搭配支撑部与连结部设勾掣杆与旋柄所组成的辅助锁固结构,不仅使携车架可提供稳定的携车吊挂功能,亦可透过支撑部的旋转倾斜位移,使后车厢盖的掀转开启更为方便,加上拆卸后的携车架,亦能予以快速收折定位以利储藏。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安装于车尾部位后车厢盖下方的固定座杆上,其包括一吊挂部、一支撑部及一连结部;其中该吊挂部设有一承板及一压板,于该承板上设有座片并于该压板上设有压制片;该承板与该压板间搭设有一具有旋钮的螺杆,该支撑部与该承板一端相互连接,该连结部与该支撑部底端相互连接,该连结部的框体套固于车尾部的该固定座杆,其特征在于该承板前端内部是搭接有一鞍座板,并于该鞍座板与该承板两侧设有相对应的闩孔与固定轴孔,该承板与该鞍座板间通过一抽取式闩轴及一固定轴分别穿过该闩孔与该固定轴孔而相互轴设固定;该连结部的框体后侧是连设有左右对称的枢接片,该枢接片的前底角、后底角及后上角处分别设一活动轴孔、一固定轴孔及一闩孔,于该鞍座板两侧的闩孔与固定轴孔间设一中间轴孔;该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该第一支杆顶端设有一固定轴孔,该第一支杆顶端通过一固定轴穿过该鞍座板的中间轴孔及该第一支杆的固定轴孔与该鞍座板相互轴设固定;该第一支杆底端设有一活动轴孔,该第一支杆通过一活动轴栓穿过该活动轴孔及该枢接片的活动轴孔与该枢接片相互轴设固定;该支撑部的第二、三支杆呈左右对称相连且设于该第一支杆后侧,该第二、三支杆顶端设有固定轴孔,该第二、三支杆顶端通过一固定轴穿过该第二、三支杆顶端的固定轴孔及该鞍座板、该承板两侧的固定轴孔与该鞍座板、该承板相互轴设;该第二、三支杆底端上方设有一闩孔,该闩孔下方设有一固定轴孔,该第二、三支杆通过一抽取式闩轴及一固定轴分别穿过该第二、三支杆底端的闩孔、固定轴孔及该左右枢接片的闩孔及固定轴孔与该枢接片相互轴设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三支杆间的后侧缘固设有一旋柄座板,该旋柄座板后侧搭设有一具偏心轴缘的旋柄,且于该旋柄座板前侧搭设有一前端具勾掣缘的勾掣杆,该勾掣杆与该旋柄相互连接,该第一支杆上设有一穿槽,该左右枢接片前方顶侧相连处凸伸设有一卡掣缘,该勾掣杆前端的勾掣缘穿设过该穿槽并勾持锁固于该卡掣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承板末端处枢设有一警示反光片,且该反光片的底侧与该承板间连设有一弹簧,该反光片与该支撑部的第二、三支杆壁缘相互抵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鞍座板顶缘末端处设一具有一定厚度的缓冲垫,该承板抵顶于该鞍座板的缓冲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闩孔设为具有定位槽的葫芦状,而该闩轴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抽取式的闩轴与其对应穿设的闩孔相互卡扣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活动轴栓的末端是搭设有一插扣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三支杆的前侧缘间连设一向前突伸的定位块,该支撑部的第一支杆抵顶于该第二、三支杆的定位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承板左右侧板的固定轴孔后方与该第二、三支杆位于顶端固定轴孔下方处分别设一相对应呈葫芦状的定位扣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连结部的左右枢接片上的活动轴孔与该第二、三支杆的底端闩孔相互重叠,该一活动轴栓穿设固定于该活动轴孔与该闩孔,该一抽取式闩轴插入定位于该左右枢接片的闩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承板与该左右枢接片的抽取式闩轴是分别以一牵引绳维系于该第一支杆与该框体壁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吊挂部的承板与压板间搭配夹掣锁固一置物框架。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尾部的携车架,其包括一吊挂部、一支撑部及一连结部;该吊挂部设有一承板及一压板,该支撑部与该承板一端连设,该连结部与该支撑部底端连设,该连结部的框体套固于车尾部座杆,该承板搭接有一鞍座板;该连结部连设有左右对称的枢接片,该支撑部设有第一支杆以及第二、三支杆。本实用新型于使用上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稳固,且便于收折定位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D99/00GK2547542SQ02230398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5日
发明者王秋桂 申请人:王秋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