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970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传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四轮驱动差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四轮驱动车辆安装两个差速器来实现车辆在弯道的正常行驶,但在冰雪、泥泞、沼泽等恶劣路面上行驶时,一个车轮滑转另一个车轮就失去驱动力,前后驱动中如各有一个滑转,车辆就无法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它采用一个差速器来实现车辆四个车轮的驱动,防止车轮打滑,进一步增强车辆的通过能力,它结构简单、可靠,可以简化整个车辆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它包括差速器和动力分配器,所述差速器包括穿心动力输入轴、驱动齿轮轴、齿轮、左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右半轴齿轮、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箱体,差速器壳体中部为球形壳体,设有前端轴孔和末端轴孔,垂直于两轴孔轴线设有2至4个小轴孔,穿心动力输入轴横穿差速器总成,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与差速器壳末端轴孔固定连接,差速器壳前端轴孔支承在左半轴齿轮上,与左半轴齿轮的短轴外面滑动配合,末端由轴承支承在箱体上,行星齿轮轴安装在差速器壳体的小轴孔上,行星齿轮轴上安装行星齿轮,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右半轴齿轮为锥形,齿轮背面设有短轴,短轴外表面与差速器壳体的末端轴孔滑动连接,右半轴齿轮内孔与驱动齿轮轴末端固定连接,驱动齿轮轴前端由轴承支承在箱体上,驱动齿轮轴上的齿轮为一侧车轮的驱动齿轮,左半轴齿轮为锥形,齿轮背面设有短轴,短轴外表面由轴承支承在箱体上,短轴外端与齿轮固定连接,齿轮为另一侧车轮的驱动齿轮。
所述的动力分配器包括齿轮、齿轮轴、凸缘盘,组成两套动力分配器,驱动齿轮轴与齿轮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常啮合,齿轮轴由两轴承支承在箱体上,其前端固定连接的凸缘盘通过传动装置与一侧前车轮相连,齿轮轴的后端通过传动装置与同一侧后车轮相连;齿轮与齿轮轴上固定连接的齿轮常啮合,齿轮轴由两个轴承支承在箱体上,其前端固定连接的凸缘盘由传动装置与另一侧前车轮相连,齿轮轴的后端用传动装置与同一侧后车轮相连。
所述的左半轴齿轮短轴内孔与驱动齿轮轴齿轮内侧的轴之间设有轴承。所述的固定连接为键、齿轮、销、型面或胀紧连接。所述2至4个行星齿轮轴组成一体,安装在差速器壳体的2至4个小轴孔上,其中间设有圆孔,穿心动力输入轴及驱动齿轮轴从中穿过。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车辆同侧车轮的动力来自于差速器的同一半轴齿轮,因此,此结构实现了同侧联动,而两侧的车轮之间仍可有差速,既能差速又能防滑,不影响车辆的转弯,车轮也不会滑转。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车辆的行驶要求,本装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适合于车辆传动的装置。
根据此结构分析配有该装置车辆在恶劣路况下行驶时的情况当有一车轮打滑时,其他三轮的动力并不因此而丧失,仍可驱车前进当有两车轮打滑失去附着力时,并不影响另外两个车轮,同样可驱车前进。另一特点是打滑车轮不会飞转,就是因为这种差速器的作用。
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发动机功率和利用率,提高车辆在恶劣路况下行驶和通过能力。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所示本装置由差速器和两套动力分配器组成,所述差速器包括穿心动力输入轴1、行星齿轮5和驱动齿轮轴2、齿轮3等。穿心动力输入轴1横穿差速器总成,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与差速器壳7花键连接。差速器壳7支承在左半轴齿轮4及轴承上。右半轴齿轮6通过花键与一侧车轮的驱动齿轮轴2花键连接,驱动齿轮轴2由轴承支承在箱体15及左半轴齿轮4上,驱动齿轮轴2上的齿轮与一侧动力分配器上的齿轮轴9上花键连接的齿轮8常啮合,齿轮轴9由两轴承支承,其前端花键连接的凸缘盘10通过传动装置与一侧前轮相连,齿轮轴9的后端通过传动装置与同一侧后轮相连;左半轴齿轮4由轴承支承在箱体15及驱动齿轮轴2上,并与齿轮3花键连接,齿轮3则为另一侧车轮的驱动齿轮,齿轮3与另一侧动力分配器上的齿轮12常啮合,而与齿轮12花键连接的齿轮轴11,其前端通过凸缘盘13和一传动装置与另一侧车轮的前轮相连,其后端用一传动装置与同侧后轮相连。
由穿心动力输入轴1将动力传到差速器壳体7中,行星齿轮5旋转。进而使左、右半轴齿轮4、6转动,其中,右半轴齿轮6带动驱动齿轮轴2旋转,与其常啮合的齿轮8则使齿轮轴9转动,其前端经一传动装置将动力传向一侧前轮,其向后通过一传动装置传向同侧的后轮;左半轴齿轮4则带动常啮合齿轮副3、12旋转,齿轮12将动力通过花键传向齿轮轴11,齿轮轴11的前端经一传动装置将动力传向另一侧前轮,其后端通过一传动装置将动力传向同侧后轮。
行星齿轮5随着差速器壳7旋转,也可绕行星齿轮轴14自转,左、右半轴齿轮4、6力矩不相等时,行星齿轮5围绕行星齿轮轴14产生自转,此时差速器的左、右半轴齿轮4、6不等速,即为差速。所述动力分配器之后与车轮连接的“传动装置”为现有技术,有多种方式实现,不再重复叙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它包括差速器和动力分配器,所述差速器包括穿心动力输入轴(1)、驱动齿轮轴(2)、齿轮(3)、左半轴齿轮(4)、行星齿轮(5)、右半轴齿轮(6)、差速器壳(7)、行星齿轮轴(14)、箱体(15),其特征在于差速器壳体(7)中部为球形壳体,设有前端轴孔和末端轴孔,垂直于两轴孔轴线设有2至4个小轴孔,穿心动力输入轴(1)横穿差速器总成,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与差速器壳(7)末端轴孔固定连接,差速器壳(7)前端轴孔支承在左半轴齿轮(4)上,与左半轴齿轮(4)的短轴外面滑动配合,末端由轴承支承在箱体(15)上,行星齿轮轴(14)安装在差速器壳体(7)的小轴孔上,行星齿轮轴(14)上安装行星齿轮(5),与左、右半轴齿轮(4)、(6)啮合,右半轴齿轮(6)为锥形,齿轮背面设有短轴,短轴外表面与差速器壳体(7)的末端轴孔滑动连接,右半轴齿轮(6)内孔与驱动齿轮轴(2)末端固定连接,驱动齿轮轴(2)前端由轴承支承在箱体(15)上,驱动齿轮轴(2)上的齿轮为一侧车轮的驱动齿轮,左半轴齿轮(4)为锥形,齿轮背面设有短轴,短轴外表面由轴承支承在箱体(15)上,短轴外端与齿轮(3)固定连接,齿轮(3)为另一侧车轮的驱动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分配器包括齿轮(8)、(12)、齿轮轴(9)、(11)、凸缘盘(10)、(13),组成两套动力分配器,驱动齿轮轴(2)与齿轮轴(9)上固定连接的齿轮(8)常啮合,齿轮轴(9)由两轴承支承在箱体(15)上,其前端固定连接的凸缘盘(10)通过传动装置与一侧前车轮相连,齿轮轴(9)的后端通过传动装置与同一侧后车轮相连;齿轮(3)与齿轮轴(11)上固定连接的齿轮(12)常啮合,齿轮轴(11)由两个轴承支承在箱体(15)上,其前端固定连接的凸缘盘(13)由传动装置与另一侧前车轮相连,齿轮轴(11)的后端用传动装置与同一侧后车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半轴齿轮(4)短轴内孔与驱动齿轮轴(2)齿轮内侧的轴之间设有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连接为键、齿轮、销、型面或胀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2至4个行星齿轮轴(14)组成一体,安装在差速器壳体(7)的2至4个小轴孔上,其中间设有圆孔,穿心动力输入轴(1)及驱动齿轮轴(2)从中穿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置穿心轴差速传动装置,它包括差速器和动力分配器,穿心动力输入轴横穿差速器总成,一端为输入端,另一端与差速器壳末端轴孔固定连接,差速器壳前端轴孔支承在左半轴齿轮上,末端由轴承支承在箱体上,行星齿轮轴安装在差速器壳体的小轴孔上,行星齿轮轴上安装行星齿轮,与左、右半轴齿轮啮合,右半轴齿轮为锥形,齿轮背面设有短轴,短轴外表面与差速器壳体的末端轴孔滑动连接,右半轴齿轮内孔与驱动齿轮轴末端固定连接,驱动齿轮轴前端由轴承支承在箱体上,左半轴齿轮为锥形,齿轮背面设有短轴,短轴外表面由轴承支承在箱体上,短轴外端与齿轮固定连接。它采用一个差速器来实现车辆四个车轮的驱动,防止车轮打滑,进一步增强车辆的通过能力。
文档编号B60K17/348GK1490190SQ0313695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3日
发明者高峰, 马维锦, 杨铭学, 范永革, 王豫疆, 王应普, 梁斌, 潘文彬, 高 峰 申请人:新疆升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