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钢圈的轮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253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钢圈的轮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辐,特别是汽车钢圈的轮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轮胎钢圈的轮辐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腰圆形的通风孔,以便于轮胎与轮辋上的热量的散发,由于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内应力,腰圆形孔的应力大小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由于其开口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导致轮辐在通风孔附近所受的内应力大小不均,使其强度不均,使用性能下降,从而使轮辐极易断裂变形,从而又使整个钢圈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发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强度增强,使用寿命更长,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钢圈的轮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汽车钢圈的轮辐,具有辐板,沿辐板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风孔,其结构要点为通风孔为一种圆形通孔。
这样,圆形孔附近的内应力不但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大小均相等,而且,圆形孔附近的内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因此,轮辐各处的受力情况更加趋于平衡,轮辐各处的强度更加均匀,不易损坏,从而整个钢圈的使用寿命更长。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圆形孔无论在任何位置,其与竖向力垂直的截面均为圆弧的过渡,其应力相对较小,从而避免了腰圆孔在倾斜状态时与竖直截面形成尖角而产生应力的急剧变化,因此,圆形通风孔的轮辐其应力集中较小,其强度更强,轮辐更加不易受损,更加安全可靠,这些都是本实用新型出乎意料的效果。
通风孔的形状从腰圆形改为圆形的改进虽然不大,但是,却克服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腰圆形通风孔司空见惯、不去考虑对其进行改进的技术偏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通风孔的分布方式应以对称分布为最佳。
这样,通风孔对称均匀分布于辐板上,因此,轮辐上应力的分布不但均匀而且沿径向是对称分布。
由于轮辐上还具有一沿轮辐径向延伸的气门孔,因此,与该气门孔连通的通风孔的形状与其它通风孔具有不同与该气门孔连通的通风孔是一种椭圆形通孔,而轮辐上与该通风孔对称分布的通风孔则与该通风孔全等,该椭圆形通风孔的短轴与气门孔的中心线重合。
这样,椭圆形孔在长轴方向的应力分布较大,而在短轴方向的应力分布较小,而与短轴重合的气门孔的中心线方向产生的应力与椭圆形孔短轴方向的应力叠加,这样,又能使通风孔附近所受的应力趋于平衡,而且采用椭圆形孔,还能保证其为圆弧的过渡,应力集中相对较小。
通风孔的分布数量根据轮辐的大小而有不同,可以分布4~12个通风孔,其中,以10个通风孔为最佳。
通风孔的直径大小根据轮辐的大小而有不同,其范围可以在20mm~45mm之间。
这样,为了保证轮辐的强度与通风的效果都能达到最佳,因此,通风孔的直径以35mm为最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圆形的通风孔使轮辐上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轮辐的强度不但均匀而且强度加强,不易损坏,具有使用寿命更长,更加安全可靠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其中,1辐板 2通风孔 21椭圆形通风孔 3气门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参照图1、图2,汽车钢圈的轮辐,具有辐板1,沿辐板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风孔2,通风孔2为一种圆形通孔。通风孔2对称均匀分布于辐板1上,轮辐上具有一沿轮辐径向延伸的气门孔3,与该气门孔3连通的通风孔2为一种椭圆形通孔21,而轮辐上与该椭圆形通风孔21对称分布的通风孔2则与该椭圆形通风孔21全等,该椭圆形通风孔21的短轴与气门孔3的中心线重合。通风孔2的分布数量可以是10个,且该10个通风孔位于与辐板上的螺栓孔相错开的位置。通风孔21的直径大小是35mm。
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汽车钢圈的轮辐,具有辐板(1),沿辐板(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风孔(2),其特征在于,通风孔(2)为一种圆形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的轮辐,其特征在于,通风孔(2)对称分布于辐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的轮辐,其特征在于,与轮辐上的气门孔(3)连通的通风孔(2)是一种椭圆形通风孔(21),而轮辐上与该椭圆形通风孔(21)对称分布的通风孔(2)则与该椭圆形通风孔(21)全等,该椭圆形通风孔(21)的短轴与气门孔(3)的中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的轮辐,其特征在于,通风孔(2)的数量为4~1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钢圈的轮辐,其特征在于,圆形通风孔(2)的直径为20mm~45m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辐,特别是汽车钢圈的轮辐,汽车钢圈的轮辐,具有辐板,在辐板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风孔,其结构要点为通风孔为一种圆形通孔,轮辐的强度不但均匀而且强度加强,不易损坏,具有使用寿命更长,更加安全可靠的特点。
文档编号B60B3/12GK2614949SQ03221470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
发明者赖建辉 申请人:赖建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