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用的双外摆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523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用的双外摆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客车车门的双外摆门,属于客车车辆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摆门,其门板是向内摆动的,当开门到位后,它所将占用的车内空间较大,致使门开度较小,乘客上下车显得很不方便;另外现有的外摆门的门泵安装必须配有一定的安装空间和安装位置,所以它对车体上的预埋铁位置有着较高要求,对客户的前期工作要求很高,增加了客户的制造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使用安全、安装方便的双外摆门,用于客车车门上。安装在托盘上的泵体做直线伸缩时门轴随之转动,泵体伸长时门轴外旋,门转臂带动门板向外摆出,在运动过程中,平衡杆总成始终保持了门板的平衡,而在门板到位后,限位杆顶住门框,门板停止摆动,完成开门动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限位杆总成与上转臂总成相接,转臂总成与门轴紧箍并与门板相连,转臂总成分上、下转臂总成,其中下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下支承连接,上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上支承连接,垫板承载门轴及门板,门轴装在轴承上,轴承放置在球形支撑块上,门轴由定位块定位,定位块焊接在门轴上,门轴与托盘上的摇臂相接,平衡杆支承将平衡杆总成的一端固定于门板上,平衡杆固定支座将平衡杆总成的另一端固定在托盘上,托盘上放置门轴驱动机构(现有技术)及其他附属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它综合了内外摆门的相关优点,能在门宽度较小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门开度,并且不会占用过多车内狭小空间。采用的内摆门泵机构,置于车体上方风道内,安装方便且不影响美观;转臂则采用外摆门的转臂形式,下转臂更是隐藏于踏步下方,大大提高了门开度及车身整体的美观性。并还具有工作性能稳定良好等特点。


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1是限位杆总成、2是转臂总成、3是门下支承、4是垫板、5是轴承、6是罩壳、7是球形支撑块、8是定位块、9是门轴、10是平衡杆支承、11是门上支承、12是平衡杆总成、13是平衡杆固定支座、14是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限位杆总成1与上转臂总成相接,限位杆总成1限制门到位后的转动,转臂总成2分上、下转臂总成,转臂总成2与门轴9紧箍并与门板相连,用于控制门的转动;下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下支承3连接,上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上支承11连接,垫板4用于承载门轴9及门板的重量,门轴9装在轴承5上,轴承5确保门轴9能自由转动,门轴9的上端与托盘14上的摇臂相接,罩壳6保证车体的美观,轴承5放置在球形支撑块7上,在门轴9倾斜后不至于影响旋转,门轴9由定位块8定位,使其不会下窜。门轴9与汽缸相连,用以带动门板的转动,平衡杆支承10将平衡杆总成12的一端固定于门板上,平衡杆总成12是保证门板在运转过程中的平衡,平衡杆固定支座13将平衡杆总成12的另一端固定于托盘14上,托盘14上放置门轴驱动机构(现有技术)及其他附属装置。当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托盘14上的气缸进气后,气缸活塞杆伸长并通过摇臂带动门轴9旋转;与此同时,紧箍于门轴9上的转臂总成2在与门轴9一起旋转的同时通过门上支承11和门下支承3带动门板旋转直至整套机构旋转到位;运动过程中,平衡杆总成12始终保证了门板的平衡,限位杆总成1则限制了门关闭到位后的转动。
权利要求1.客车用的双外摆门,其特征是限位杆总成(1)与上转臂总成相接,转臂总成(2)与门轴(9)紧箍并与门板相连,转臂总成(2)分上、下转臂总成,其中下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下支承(3)连接,上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上支承(11)连接,门轴(9)装在轴承(5)上,轴承(5)放置在球形支撑块(7)上,门轴(9)由定位块(8)定位,定位块(8)焊接在门轴9上,门轴(9)的上端与托盘(14)上的摇臂相接,平衡杆支承(10)将平衡杆总成(12)的一端固定于门板上,平衡杆固定支座(13)将平衡杆总成(12)的另一端固定在托盘(14)上,托盘(14)上放置门轴驱动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用于客车车门的双外摆门,其结构是限位杆总成与上转臂总成相接,转臂总成与门轴紧箍并与门板相连,转臂总成分上、下转臂总成,其中下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下支承连接,上转臂总成与门板之间通过门上支承连接,门轴装在轴承上,轴承放置在球形支撑块上,门轴由定位块定位,定位块焊接在门轴上,门轴与托盘上的摇臂相接,平衡杆支承将平衡杆总成的一端固定于门板上,平衡杆固定支座将平衡杆总成的另一端固定在托盘上,托盘上放置门轴驱动机构及其他附属装置。优点能在门宽度较小的情况下,达到最大的门开度,占用车内空间小。采用的内摆门泵机构,置于车体上方风道内,安装方便;转臂则采用外摆门的转臂形式,下转臂隐藏于踏步下方。
文档编号B60J5/04GK2617888SQ03222109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6日
发明者杨华俊, 王爱国 申请人:江苏金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