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胎保险载重自行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孪胎保险载重自行车轮的制作方法
从自行车诞生至今180多年来,已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许多国家都提倡用自行车作交通工具,以减轻公害和锻炼身体,尤其是近几年,利用自行车作运输工具,与上下班骑车进行健身活动已蔚然成风;自行车的质量高低除其他部件外,其车轮,内外胎的构造是决定自行车质量的重要元件。传统自行车车轮的结构长时期来,仍然是一钢圈、一内胎、一外胎充气工作的原理,创新发展较慢。传统自行车行走主件轮胎除人们共知的优越性外,也有其缺点,现叙述如下1、传统自行车内胎系O形内胎,使用充气后,周围压强相等,受强负荷时,内胎对外胎产生的径向与轴向力合成对外胎的径向拉力。不能有效调节外胎与钢圈卡槽的压力,一旦超负荷就有外胎跳崩出钢圈的现象。致使内胎爆裂损坏。
2、O形内胎系单元工作空间容量大。承受局部点瞬间负荷冲击力差,如气不足便可形成,内外胎与钢圈的刚性接触,内外胎在此条件下工作易皱裂破损。
3、O形胎充气后由于是单元封密系统工作,如遇内外胎遭到锋利物件刺穿即形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局面而瘫置不能负载运行。
本实用新型发明“孪胎保险载重自行车轮”克服了传统自行车的缺点,改善了性能现说明如下1、自行车前后钢圈各增设了一个气门嘴圆孔和气门嘴图1所示〔1〕〔2〕,即在一个轮的对称位置设有两个气门嘴。形成一个轮胎有两个单元封密气压系统。如图2A-A剖视图所示〔3〕〔4〕外胎〔5〕内的两个D型瓣状强力内胎的两弦面呈径向重合,充气工作或超重载荷时内胎对外胎形成轴向力和径向力的显明分力工作,作用于外胎对钢圈卡槽〔6〕的轴向力。能与气压负荷成正比的增减,这样保证了外胎在超重负荷时,不至从钢圈卡槽中跳崩出来,保护了内胎,较大地提高了载重能力。
2、D形瓣状强力自行车内胎与O形内胎比其空间容量要小 1/2 容易提高气压密度,同时由于二个内胎共同作功成倍提高了自行车轮胎的承载强度。外胎内增加了填充质量,不易自然耗气,减少了运行时外胎两侧因周而复始皱叠运动造成的龟裂。故延长了外胎的使用寿命。
3、孪胎保险载重自行车轮,由于车轮内有二个内胎承载工作,具有两个单元封密气压系统图2行驶时,轮胎如遇锋利物件刺穿,也只会造成一次破坏一个内胎,还剩下一个单元系统工作,仅只使轮胎减压五分之二。也能正常运行到目的地再修补。
孪胎保险载重自行车轮载重能力大、轮胎使用寿命长、长途越野、运输有保险,使人避免了因车轮泄气、徒劳往返,从而赢得了宝贵时间。这种车轮结构的车,改良和提高了自行车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用价值。
附图1附图权利要求
1.本实用新型“孪胎保险载重自行车轮”其特征在于自行车轮橡胶外胎内置有两个横截面呈D字形;两瓣状内胎弦面径向重合构成一个外胎内有两个单元密封充气环形橡胶内胎,其橡胶外胎[5]与钢圈[6]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形气门嘴孔;并装置有两枚气门嘴[1][2]的车轮。
专利摘要
孪胎保险载重自行车轮,是一种新型负重自行车轮。由于它一个轮胎内装置有两个单元气压密封系统的内胎,行驶时如遇外来锋利物刺破一个内胎,还有一个完整的独立充气系统工作,起到运行保险作用。使人避免了因车胎泄气而徒劳往返。给人们蠃得了宝贵时间。该车轮外胎因内压系统的改善,极大避免了运行皱叠大,致使外胎龟裂破损,提高了外胎的使用寿命;由于胎内气压密度的提高,使车轮载重大大提高,是自行车由交通工具广泛过渡到运输工具的一种先进实惠的车轮。
文档编号B60C5/00GK87204452SQ87204452
公开日1988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1987年7月22日
发明者何维, 何绍汉 申请人:何维, 何绍汉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