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919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装置主体,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的前半部分设置有可拆卸的垃圾收集器,后半部分设置有电源机构,两侧设置有路面行走机构、后侧设置有水面行走机构;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的后半部分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后半部分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所述的电源机构,下层放置用于驱动路面行走机构和水面行走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直流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太阳能或其他二次能源作为垃圾收集装置的动力源,减少传统的柴油机带来的排放污染,达到节能效果。
【专利说明】
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多使用于江、河、湖、海等水域面积较大的场合,形式多样,但是这不适用于城市景观等小河道,为此,设计一种适用城市景观小河道、又能自动作业、水陆两栖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城市景观小河道、又能自动作业、水陆两栖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的前半部分设置有可拆卸的垃圾收集器,后半部分设置有电源机构,两侧设置有路面行走机构、后侧设置有水面行走机构;
[0006]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的后半部分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后半部分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所述的电源机构,下层放置用于驱动路面行走机构和水面行走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直流电机驱动。
[0007]所述的垃圾收集器的前端具有用于收集垃圾的收集口,底部具有便于清理垃圾时过滤水分的镂空结构。
[0008]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履带驱动电机和船桨驱动电机。
[0009]所述的路面行走机构为履带结构,所述的履带结构包括履带、履带轮以及连接杆,所述的履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履带轮上,两个履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的连接杆连接;所述的履带通过第一联轴器和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的履带驱动电机连接。
[0010]所述的水面行走机构为船桨,所述的船桨通过第二联轴器和第二电机轴与所述的船桨驱动电机连接。
[0011]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本体后半部分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的盖板通过铰链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本体铰接,所述的盖板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并且所述的盖板上安装有第一手柄。
[0012]所述的垃圾收集器两侧的内壁上装有方便提取的第二手柄。
[0013]所述的隔板直接放置在隔板支架上。
[0014]本实用新型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可在水里靠船桨驱动前行,又可在路面靠履带行驶,方便在不同地方作业、垃圾的清理和装置的维护等。动力装置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电源由蓄电池和太阳能两种能源供电,没有废气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15]具体作业时,先由履带驱动前进,进入作业区域后,切换由船桨驱动垃圾收集装置前进。水面垃圾由在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垃圾收集器,作业完毕后,再由履带驱动前进上岸,通过提拉第二手柄倒掉收集到的垃圾。
[0016]履带和船桨都由两个单独的电机驱动,可以控制垃圾收集装置的前进、转弯。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1、能够利用太阳能或其他二次能源作为垃圾收集装置的动力源,减少传统的柴油机带来的排放污染,达到节能效果。
[0019]2、设计的垃圾收集装置,适用于城市河道等一些水域面积较小的场合,弥补目前适用于江、河、湖泊、海洋等大水域面积的收集装置不能在这些场合作业的不足。
[0020]3、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附图说明】
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至图3,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装置主体I,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I的前半部分设置有可拆卸的垃圾收集器2,后半部分设置有电源机构4,两侧设置有路面行走机构、后侧设置有水面行走机构;
[0025]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I的后半部分设置有隔板5,所述的隔板5将后半部分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所述的电源机构4,下层放置用于驱动路面行走机构和水面行走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直流电机驱动。
[0026]所述的垃圾收集器2的前端具有用于收集垃圾的收集口,底部具有便于清理垃圾时过滤水分的镂空结构。
[0027]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履带驱动电机17和船桨驱动电机18。
[0028]所述的路面行走机构为履带结构,所述的履带结构包括履带8、履带轮9以及连接杆10,所述的履带8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履带轮9上,两个履带轮9之间通过所述的连接杆10连接;所述的履带8通过第一联轴器15和第一电机轴16与所述的履带驱动电机连接。
[0029]所述的水面行走机构为船桨13,所述的船桨13通过第二联轴器19和第二电机轴20与所述的船桨驱动电机18连接。
[0030]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本体I后半部分的顶部设置有盖板7,所述的盖板7通过铰链6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本体I铰接,所述的盖板7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12,并且所述的盖板7上安装有第一手柄11。
[0031]所述的垃圾收集器两侧的内壁上装有方便提取的第二手柄3。
[0032]所述的隔板5直接放置在隔板支架14上。
[0033]本实用新型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可在水里靠船桨驱动前行,又可在路面靠履带行驶,方便在不同地方作业、垃圾的清理和装置的维护等。动力装置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电源由蓄电池和太阳能两种能源供电,没有废气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0034]具体作业时,先由履带驱动前进,进入作业区域后,切换由船桨驱动垃圾收集装置前进。水面垃圾由在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垃圾收集器,作业完毕后,再由履带驱动前进上岸,通过提拉第二手柄倒掉收集到的垃圾。
[0035]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主权项】
1.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装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的前半部分设置有可拆卸的垃圾收集器,后半部分设置有电源机构,两侧设置有路面行走机构、后侧设置有水面行走机构; 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主体的后半部分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将后半部分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所述的电源机构,下层放置用于驱动路面行走机构和水面行走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由直流电机驱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器的前端具有用于收集垃圾的收集口,底部具有便于清理垃圾时过滤水分的镂空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履带驱动电机和船桨驱动电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面行走机构为履带结构,所述的履带结构包括履带、履带轮以及连接杆,所述的履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履带轮上,两个履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的连接杆连接;所述的履带通过第一联轴器和第一电机轴与所述的履带驱动电机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面行走机构为船桨,所述的船桨通过第二联轴器和第二电机轴与所述的船桨驱动电机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本体后半部分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的盖板通过铰链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本体铰接,所述的盖板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并且所述的盖板上安装有第一手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器两侧的内壁上装有方便提取的第二手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供能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直接放置在隔板支架上。
【文档编号】B60F3/00GK205706034SQ20162028422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王红梅, 徐建, 钱浜, 顾志润, 刘阳
【申请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