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40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器,特别适于用作安装在汽车中的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
背景技术
已知各种类型的充气器,例如用于驾驶员侧气囊的充气器、用于前面乘客侧气囊的充气器、用于侧置气囊的充气器、用于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用于膝垫的充气器、用于可充气安全带的充气器、用于管状系统的充气器和用于预张紧器的充气器,作为用于机动车辆充气式安全系统的充气器,其可以根据诸如驾驶员侧、前面乘客侧等汽车内的座位位置最适宜地保护汽车乘员。
在这些充气器中,当汽车受到侧向冲击时,用于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可于汽车窗户区域上使几厘米厚的幕帘式气囊迅即充气和展开。
假定汽车侧向翻滚,除迅即使幕帘式气囊充气外,还需要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维持充气状态几秒钟。另外,由于其安装位置较之用于驾驶员侧或前面乘客侧气囊的充气器受限,因此强烈需要减小该类充气器的尺寸。
专利文献1WO-A No.97/08020专利文献2WO-A No.97/32753专利文献3US-B No.5,794,973专利文献4US-B No.6,039,34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器,特别适于用作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其中充气和展开的方向易于控制并且充气状态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解决问题的手段作为解决所述问题的手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气器壳体,包括圆筒形的充气器壳体、连接于圆筒形充气器壳体一端的点火装置腔室和连接于圆筒形充气器壳体另一端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点火装置腔室具有点火器和排气口,以及充气器壳体的内部与点火装置腔室之间由第一可破裂板片封闭,气体发生器具有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以及充气器壳体的内部与气体发生器之间由第二可破裂板片封闭,以及压缩气体在高压下充填于充气器壳体内部。
在本发明的充气器中,由于排气口仅设置在一端部侧,因此它适用于仅仅在一个方向使气囊充气的情况。
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压缩气体和出自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气体被用作气囊的充气介质,因此在汽车碰撞时,气囊可以由压缩气体迅即充气和展开,同时气囊的充气和展开时间可以借助于气体发生器产生的燃烧气体维持大约几(6到7)秒。
在本发明中,罩帽安装在充气器壳体内部,使得它从充气器壳体内侧罩盖所述第二可破裂板片,并且所述罩帽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可以允许气体流过并捕获可破裂板片的碎片。
本发明的充气器可以应用于已知的用于气囊的充气器,例如用于驾驶员侧气囊的充气器、用于前面乘客侧气囊的充气器、用于侧置气囊的充气器、用于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且特别是,它适于用作为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充气器中,由于排气口仅仅设置在一端,因此它适用于仅仅在一个方向使气囊充气和展开的情况。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压缩气体和出自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气体用作气囊的充气介质,因此气囊得以迅即充气和展开,同时气囊的充气和展开时间可以利用气体发生剂产生的燃烧气体维持大约几(6到7)秒。相应地,它特别适于用作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


图1是本发明充气器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充气器20充气器壳体30点火装置腔室36第一点火器38第一可破裂板片40气体发生器45气体发生剂46第二点火器50罩帽本发明充气器的一个实施例将根据图1进行解释。图1是充气器的轴向剖视图。
充气器10包括由抗高压金属如钢、铁制成的管状充气器壳体20,点火装置腔室30连接于一端,而气体发生器40连接于另一端。
在图1中,充气器壳体20、点火装置腔室30和气体发生器40独立形成,但是这些部件可以成型为单一部件(例如,充气器壳体形成整个外壳),并且每个部分可以由隔壁和可破裂板片隔开。
充气器壳体20的内部空间22保持于气密状态,并充填有高压(最大压力下大约70,000kPa)氩气、氦气、氮气等。
现有的储气筒可以用作充气器壳体20,其可以通过型锻一根管来制造。在图1的充气器10中,充气器壳体2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点火装置腔室30和气体发生器40,可破裂板片设置用来保持气密状态,且然后,压缩气体通过插入小孔内的密封销24上的间隙进行充填,此后,充气器壳体20在密封销24的部分处进行焊接。
至于点火装置腔室30,它的外壳由点火装置腔室壳体32形成。在点火装置腔室壳体3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压缩气体排向外部的排气口34,而装有点火药的第一点火器36容放其内。第一点火器36通过连接器和引线连接到电源(汽车蓄电池)。
在位于充气器壳体20(内部空间22)和点火装置腔室30之间的第一通道37中,设置有由不锈钢制成的第一可破裂板片38。点火装置腔室30内部处于常压下,因为第一通道37用第一可破裂板片38封闭。第一可破裂板片38的外围边缘部分通过焊接于由点火装置腔室壳体32内表面的径向突起形成的第一环形部分33而得以固定。
至于气体发生器40,外壳由气体发生器壳体42形成。在气体发生器壳体42中,一端开口部分连接于充气器壳体20,第二点火器46从另一端开口部分嵌入,且第二点火器46通过弯折另一端开口部分的周向边缘42a而被固定。
气体发生器壳体42中除第二点火器46的剩余空间形成燃烧室44,在其中装有用来产生燃烧气体的气体发生剂45。至于气体发生剂45,气体的产生时间可以通过减小总的表面面积(例如,通过使用与图1所示者具有相同形状但是尺寸更大的气体发生剂,即使在装载相同量的情况下,总的表面面积也可减小)或通过选择低燃烧速率的组成来延长。
在充气器壳体20(内部空间22)和气体发生器40之间的第二通道47中,设置有由不锈钢制成的第二可破裂板片48。气体发生器40内部处于常压下,因为第二通道47被第二可破裂板片48封闭。第二可破裂板片48的外围边缘部分通过焊接于由气体发生器壳体42内表面的径向突起形成的第二环形部分43而被固定。
罩帽50被安装在充气器壳体22内部,以至于它完全覆盖第二可破裂板片48和第二通道47。
罩帽50在开口部分具有法兰凸缘51,其底面52封闭,且在周向表面上其具有多个通孔53,通孔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能够允许气体流过并捕获可破裂板片的碎片。
罩帽50通过弯折设置在气体发生器壳体42的面向充气器壳体20的部分上的环形突起部分49,而在凸缘部分51处固定于气体发生器壳体42。
充气器壳体20和点火装置腔室壳体32以及充气器壳体20和气体发生器壳体42通过焊接连接。
接下来,解释图1所示的、应用于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10的运作。
顺便说一句,如果汽车受到的冲击程度小,幕帘式气囊的充气时间可以较短。相应地,仅仅第一点火器36被启动,而幕帘式气囊仅由压缩气体充气和展开。然而,如果受到的冲击程度严重,第一点火器36和第二点火器46同时启动以通过压缩气体和燃烧气体两者使幕帘式气囊展开和充气。另外,如果汽车受到中等程度的冲击,第一点火器36被启动,且然后,第二点火器46稍迟被启动。下面的描述涉及第一点火器36和第二点火器46延时启动的情况。
当汽车受到侧向冲击时,第一可破裂板片38由于第一点火器36的启动而破碎,而内部空间22中的压缩气体流过第一通道37进入点火装置腔室30,从排气口34排出以使幕帘式气囊充气和展开。这样,气囊可以在汽车乘客和汽车侧面部分之间的狭窄空间内迅即充气和展开。
这时,由于排气口34仅设置在一端部分,幕帘式气囊的充气方向可以容易地控制在一个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压缩气体从高压状态释放时其温度迅速下降,气囊以高速充气,但充气状态维持一较短的时间。然而,对于必须在汽车乘员和汽车侧面部分之间的狭窄空间中迅即使气囊展开和充气的幕帘式气囊系统来说适宜的是仅只是第一点火器36首先被启动,且压缩气体能够迅即释放。而且,它可以应用于幕帘式气囊和侧置气囊的组合。
随后,通过启动第二点火器46,燃烧室44内的气体发生剂45被燃烧以产生燃烧气体,且第二可破裂板片48由于内部压力的增加而破裂。燃烧气体穿过罩帽50的通孔53、流入内部空间22、进一步穿过第一通道37和点火装置腔室30,并从排气口34排出以使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和展开时间维持大约几秒。这时,通过调整气体发生剂45的总的表面面积或组成(燃烧速率),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和展开时间可以变得更长。
顺便地,即使当由于第二可破裂板片48的破裂而产生碎片时,碎片也被罩帽50上的通孔53捕获,因此,随着燃烧气体的外流而移动的碎片绝不会封堵排气口34,也不会喷出到气囊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器壳体,包括圆筒形的充气器壳体、连接于圆筒形充气器壳体一端的点火装置腔室和连接于圆筒形充气器壳体另一端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点火装置腔室具有点火器和排气口,以及充气器壳体的内部与点火装置腔室之间由第一可破裂板片封闭,气体发生器具有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剂,以及充气器壳体的内部与气体发生器之间由第二可破裂板片封闭,以及压缩气体在高压下充填于充气器壳体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器,其中,罩帽安装在充气器壳体内部使得它从充气器壳体内侧罩盖所述第二可破裂板片,并且所述罩帽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可以允许气体流过并捕获可破裂板片的碎片。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充气器,其中该充气器用于幕帘式气囊。
全文摘要
一种适用于幕帘式气囊的充气器。所述充气器具有两个点火器(36、46)和形成在一端侧上的排气口(34)。第一可破裂板片(38)由第一点火器(36)的启动使之破裂,而压缩气体从排气口(34)排出。第二可破裂板片(48)由第二点火器(46)的启动使之破裂,而燃烧气体从排气口(34)排出。因此,气囊可以被迅即充气,并且充气状态可以被维持。
文档编号B60R21/26GK1795117SQ20048001464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8日
发明者胜田信行, 松田直树 申请人: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