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67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车辆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主缸。
背景技术
作为向车辆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主缸的现有装置有在气缸主体上组装套筒以形成制动液的排出路及补给路这样构成的气缸;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内,在与该气缸之间形成向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的盖状活塞(柱塞);配置于气缸和活塞之间,可将补给路和压力室之间密封的活塞油封,这样,当在气缸主体中组装套筒而构成气缸时,自然部件个数增多,同时,气缸沿径向增大,导致大型化,因此,提案有废除气缸的套筒而在气缸主体上直接嵌插活塞的结构的主缸(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4524585号说明书在该主缸中,在气缸主体上设有连通槽,该连通槽在周槽内开口,同时从该周槽向气缸底部侧延伸而将排出路和周槽连通,在向气缸主体内填充制动液时,由压力差而使活塞油封打开,经由该活塞油封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向排出路侧补给制动液。但是,在该主缸中,由于连通槽比周槽的槽底部靠近气缸径向内侧,故在填充时,气缸主体内的负压作用在活塞油封上,活塞油封的外周端部贴附在从周槽的槽底部立起的槽侧壁部。当构成这种状态时,通过活塞油封外周侧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后达到连通槽的制动液的流动,由于活塞油封向槽侧壁部的贴附而受到阻碍,其结果,存在制动液的补给被限制,必须反复多次进行填充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缸,在抽出空气时,可经由活塞油封外周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充分补给制动液,其结果,能够以最小次数完成制动液的填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主缸,其包括有底筒状的气缸主体,其具有制动液排出路和与容器连通的补给路;活塞,其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主体内,在与该气缸主体之间形成向所述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活塞油封,其设于在所述气缸主体上形成的周槽内,内周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可将所述压力室和所述补给路之间密封,该活塞油封具有圆环状的基部;内周凸缘部,其从该基部的内周侧突出,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外周凸缘部,其从所述基部的外周侧突出,与所述气缸主体的所述周槽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油封上形成从所述基部的所述内周凸缘部和所述外周凸缘部之间突出到该外周凸缘部前方的中间突出部,且在该中间突出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
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前端侧形成切口槽,另外,所述中间突出部最好突出到所述内周凸缘部前方。
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以相同宽度在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最好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
同样,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以相同宽度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圆周方向的宽度最好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也可以在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凸状部的突出前端侧,在径向外侧,在圆周方向的全宽度内形成切口部。
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个数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的个数相等,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在圆周方向上位置对齐,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中心角最好比处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中心角小。
同样,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在圆周方向上位置对齐,所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的中心角最好比处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中心角小。
所述活塞油封在不受来自外部限制的状态下形成锥状,使所述内周凸缘部的前端侧相对于所述基部越是相反侧直径越小地形成锥状,使所述外周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基部越是相反侧直径越大地形成锥状,所述中间突出部沿所述基部的轴向笔直延伸理想。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在活塞油封上形成有从其基部的内周凸缘部和外周凸缘部之间突出到外周凸缘部前方的中间突出部,故即使活塞油封的外周凸缘部贴附于周槽的槽侧壁部,也可以先使中间突出部接触槽侧壁部,防止外周凸缘部的贴附,可在外周凸缘部和槽侧壁部之间确保流路。另外,由于在中间突出部在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故即使中间突出部接触槽侧壁部,也可以由切口槽确保流路。因此,在填充制动液时或通常由制动后的活塞的返回而向压力室补给制动液时,不会阻碍通过活塞油封的外周凸缘部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后到达连通槽的制动液的流动,而顺畅地流过连通槽。
另外,若在外周凸缘部的前端侧形成切口槽,则也可以通过该切口槽扩大外周凸缘部和与其相对的槽侧壁部之间的流路。因此,即使万一活塞油封的外周凸缘部接触槽侧壁部,也可以通过形成于外周凸缘部前端侧的切口槽确保流路,制动液顺畅地流过连通槽。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图1的A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图1的B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油封的正面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油封沿图4的X-X线的放大剖面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的活塞油封沿图4的Y-Y线的放大剖面图。
符号说明11 主缸12 容器15 气缸主体18 初级活塞(活塞)19 次级活塞(活塞)26 次级排出路(排出路)27 初级排出路(排出路)30、32 油封周槽(周槽)35、45 活塞油封38 次级补给路(补给路)
48 初级补给路(补给路)63 次级压力室(压力室)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缸。
图1中符号1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主缸,其通过介由未图示的制动增压器导入的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对应的力而产生制动液压,在该主缸11上安装有在其上侧供给、排出制动液的容器12。
主缸11是串联型主缸,其具有气缸主体15,其由一个原材料加工形成具有底部13和筒部14的有底筒状,并且以沿横向的姿势配置于车辆上;初级活塞(活塞)18,其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次级活塞19,其可滑动地插入气缸主体15的初级活塞18的底部13侧。另外,初级活塞18及次级活塞19在与气缸主体15的筒部14的轴线(下称气缸轴)正交的剖面为圆形的滑动内径部20上可滑动地导向。
在气缸主体15上,在筒部14的圆周方向(下称气缸圆周方向)的规定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向筒部14径向(下称气缸径向)外侧突出的安装台部22,用于在安装台部22上安装容器12的安装孔24、25在相互使气缸圆周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错开气缸轴向的位置而形成。
在气缸主体15的筒部14的安装台部22侧形成有次级排出路(排出路)26及初级排出路(排出路)27,它们安装有用于向未图示的制动装置供给制动液的未图示的制动配管。另外,这些次级排出路26及初级排出路27在相互使气缸圆周方向的位置一致的状态下错开气缸轴向的位置而形成。
在气缸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0上,错开气缸轴向的位置,从底部13侧依次形成有多个、具体为四处油封周槽(周槽30)、油封周槽31、油封周槽(周槽)32及油封周槽33。这些油封周槽30~33沿气缸圆周方向形成环状,形成向气缸径向外侧凹进的形状。
处于最底部13侧的油封周槽30形成于底部13侧的安装孔24的附近,在该油封周槽30上嵌合有活塞油封35。
在气缸主体15的油封周槽30的开口部16侧形成有环状的开口槽37,其从筒部14的滑动内径部20向气缸径向外侧凹进,以使从底部13侧的安装孔24穿设的连通孔36向筒部14内开口。在此,该开口槽37和连通孔36可连通地连结气缸主体15和容器12,同时,主要构成通常与容器12连通的次级补给路(补给路)38。
在气缸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0上,在气缸圆周方向的安装台部22侧形成有向油封周槽30内开口并且从油封周槽30沿气缸轴向直线状地朝向底部13侧多少延伸的连通槽41,使其向气缸径向外侧凹进。该连通槽41连通在底部13和油封周槽30之间、成为底部13附近的位置上形成的次级排出路26和油封周槽30,如图2所示,该槽底部41a形成到气缸径向比油封周槽30的槽底部30a浅的位置。另外,由于圆滑地连通上述的次级排出路26和油封周槽30,故底部13和油封周槽30之间的气缸主体15内形成与滑动内径部20同轴并且比该滑动内径部20大径的大径孔部,该大径孔部连通次级排出路26和连通槽41。
在气缸主体15上,在上述开口槽37沿气缸轴线方向相对于油封周槽30的相反一例,即开口部16侧形成有上述油封周槽31,在该油封周槽31内嵌合有分隔油封42。
在气缸主体15的油封周槽31的开口部16侧,在开口部16侧的安装孔25附近形成有上述的油封周槽32,在该油封周槽32内嵌合有活塞油封45。
在气缸主体15的该油封周槽32的开口部16侧形成有环状开口槽47,其从筒部14的滑动内径部20向气缸径向外侧凹进,以使从开口部16侧的安装孔25穿设的连通孔46向筒部14内开口。在此,该开口槽47和连通孔46可连通地连结气缸主体15和容器12,并且主要构成通常与容器12连通的初级补给路(补给路)48。
在气缸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0的油封周槽32的底部13侧,在气缸圆周方向的安装台部22侧形成有连通槽51,其向油封周槽32开口并且从气缸轴槽32沿气缸轴向直线状地向底部13侧多少延伸,向气缸径向外侧凹进。该连通槽51将在成为密封周槽31附近的位置形成的初级排出路27和油封周槽32连通,如图3所示,该槽底部51a形成到气缸径向比密封周槽32的槽底部32a浅的位置。另外,由于圆滑地连通上述初级排出路27和油封周槽32,故油封周槽31和油封周槽32之间的气缸主体15内形成与滑动内径部20同轴并且比该滑动直径部20大径的大径孔部,该大径孔部将初级排出路27和连通槽51连通。
在气缸主体15的上述开口槽47相对于油封周槽32相反一侧,即开口部16侧形成有油封周槽33,在该油封周槽33内嵌合有分隔油封52。
嵌合于气缸主体15的底部13侧的次级活塞19形成具有圆筒部55和形成于圆筒部55的轴线方向的一侧的底部56的有底圆筒状,在将该圆筒部55配置于气缸主体15的底部13侧的状态下可滑动地嵌合于气缸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0。另外,在相对于圆筒部55的底部56相反一侧的端部外周侧,形成有直径比其它部分小一些的环状台阶部59,在台阶部59上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在其底部56侧沿气缸径向贯通的孔口60。
在次级活塞19和气缸主体15的底部13之间设有间隔调整部63,该间隔调整部63含有在不从未图示的刹车踏板侧(图1中右侧)输入的初期状态下决定这些间隔的次级活塞弹簧62。该间隔调整部63具有与气缸主体15的底部13接触的弹簧保持架64;与次级活塞19的底部56接触的弹簧保持架65;一端部固定在弹簧保持架64上,并且仅在规定范围内滑动自如地支承弹簧保持架65的轴部件66,次级活塞弹簧62介装于两侧的弹簧保持架64、65之间。
在此,由气缸主体15的底部13及筒部14的底部13侧和次级活塞19包围的部分构成向次级排出路26供给液压的次级压力室(压力室)68,该次级压力室68在次级活塞19位于使孔口60向开口槽37开口的位置时,与次级补给路38连通。
另一方面,设于气缸主体15底部13侧的密封周槽30内的活塞油封35的内周与次级活塞19的外周侧滑动接触,次级活塞19在使孔口60位于比活塞油封35更靠近底部13侧的状态下,可密封次级补给路38和次级压力室68之间,即,可遮断次级压力室68和次级补给路38以及容器12的连通。
嵌合于气缸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的初级活塞18构成具有第一圆筒部71、形成于第一圆筒部71的轴线方向一侧的底部72、形成于相对于底部72的第一圆筒部71相反一侧的第二圆筒部73的形状,在将该第一圆筒部71配置于气缸主体15内的次级活塞19侧的状态下插入气缸主体15内。在此,在第二圆筒部73的内侧插入未图示的制动增压器的输出轴,该输出轴按压底部72。
相对于第一圆筒部71的底部72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外周侧形成直径比其它部分小一些的环状的凹部75。另外,在第一圆筒部71的凹部75内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在其底部72侧沿径向贯通的孔口76。
在次级活塞19和初级活塞18之间设有间隔调整部79,该间隔调整部79含有在不从未图示的刹车踏板侧(图1中右侧)输入的初期状态决定这些间隔的初级塞弹簧78。该间隔调整部79具有与次级活塞19的底部56接触的弹簧保持架81;与初级活塞18的底部72接触的弹簧保持架82;一端部固定于弹簧保持架82上,并仅在规定范围内滑动自如地支承弹簧保持架81的轴部件83,次级活塞气缸弹簧78介装于两侧的弹簧保持架81、82之间。
在此,由气缸主体15的筒部14的开口部16侧和初级活塞18和次级活塞19包围的部分构成向初级排出路27供给液压的初级压力室(压力室)85,该初级压力室85在初级活塞18位于使孔口76向开口槽47开口的位置时,与次级补给路48连通。另一方面,设于气缸主体15的密封周槽32内的活塞油封45的内周与初级活塞18的外周侧滑动接触,初级活塞18在使孔口76比活塞油封45更靠底部13侧的状态下,可密封初级补给路48和初级压力室85之间,即,可遮断初级压力室85和初级补给路48及容器12的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于上述的油封周槽30的次级侧的活塞油封35及嵌合于油封周槽32的初级侧的活塞油封45采用相同形状。如图4~图6所示,这些活塞油封35、45具有圆环状的基部90;从基部90的内周侧大致沿基部90的轴线方向向一侧延伸的圆环状的内周凸缘部91;从基部90的外周侧沿与内周凸缘部91相同的一侧延伸的圆环状的外周凸缘部92;从基部90的内周凸缘部91和外周凸缘部92之间向与它们相同的一侧突出的圆环状的中间突出部93,构成E字状剖面。
中间突出部93突出到内周凸缘部91及外周凸缘部92前方,在该突出前端侧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形成多个向轴向凹进的相同宽度的切口槽95。在此,切口槽95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95相互之间而构成沿轴向突出的形状的凸状部96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
另外,在外周凸缘部92的突出部前端侧也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形成多个向轴向凹进的相同宽度的切口槽98。在此,切口槽98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98相互之间而构为沿轴向突出的形状的凸状部99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另外,在凸状部99的突出前端侧,在直径方向外侧涵盖圆周方向的整个宽度形成有切口部100,凸状部99构成台阶形状。另外,也可以不是台阶形状。
另外,中间突出部93的切口槽95的个数与外周凸缘部92的切口槽98的个数相同。另外,中间突出部93的切口槽95与外周凸缘部92的凸状部99在圆周方向上位置对齐,切口槽95的中心角形成得比凸状部99的中心角小。另外,中间突出部93的凸状部96和外周凸缘部92的切口槽98也对齐圆周方向的位置,此时,切口槽98的中心角也形成得比凸状部96的中心角小。
切口槽95、98只要具有确保流路的功能(该功能后述),则也可以使切口槽95、98的中央角(宽度)大于或等于凸状部99、96的中央角(宽度)。另外,凸状部96、99也可以仅是分别从中间突出部93、外周凸缘部92的前端突出的多个凸起,由此在相邻的凸起之间形成切口槽95、98。
在此,在不受来自外部的限制的状态下,内周凸缘部91的前端侧越向基部90的相反一侧直径越小地形成锥状,外周凸缘部92越向基部90的相反侧直径越大地形成锥状,中间突出部93沿基部90的轴向笔直延伸。
如图2所示,次级侧的活塞油封35在内周凸缘部91,与次级活塞1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在外周凸缘部92与气缸主体15的油封周槽30的槽底部30a接触。
而且,活塞油封35当在内周凸缘部91的内侧嵌合次级活塞19时,内周凸缘部91构成在大致全长上沿基部90的轴线方向的状态,以相对次级活塞19可滑动的状态紧密贴着。另外,在该状态下,基部90靠次级活塞19侧,外周凸缘部92的其基部90侧相对于油封周槽30的槽底部30a分开,相对于基部90相反一侧锥状扩展,可与槽底部30a接触。另外,如上所述,外周凸缘部92的突出长度比中间突出部93的突出长度短,因此,即使活塞油封35向底部13侧移动等,使其从油封周槽30的开口部16侧(图2中右侧)的槽侧壁部30c分开,也可以在油封周槽30的底部13侧(图2中左侧)的槽侧壁部30b,在外周凸缘部92前方接触中间突出部93,使外周凸缘部92的突出前端相对于油封周槽30的槽侧壁部30b维持分开状态。
在此,活塞油封35当次级压力室68的液压比次级补给路38的液压(即大气压)大时,将次级压力室68和次级补给路38以及容器12的连通遮断(即将次级压力室68和次级补给路38之间密封),另一方面,当次级压力室68的液压比次级补给路38的液压小时,使次级压力室68和次级补给路38以及容器12连通,对次级压力室68进行油液补给。
同样,如图3所示,初级侧的活塞油封45当在内周凸缘部91的内侧嵌合初级活塞18时,内周凸缘部91构成大致全长上沿基部90的轴线方向的状态,以相对初级活塞18可滑动的状态紧密贴着。另外,在该状态下,基部90靠初级活塞18侧,外周凸缘部92的基部90侧相对油封周槽32的槽底部32a分开,相对于基部90相反一侧锥状扩展,可与槽底部32a接触。与活塞油封35相同,如上所述外周凸缘部92的突出长度比中间突出部93的突出长度短,因此,即使活塞油封45向底部13侧(图3中左侧)移动等,使其从油封周槽32的开口部16侧(图3中右侧)的槽侧壁部32c分开,也可以在油封周槽32的底部13侧的槽侧壁部32b,在外周凸缘部92前方接触中间突出部93,使外周凸缘部92的突出前端相对于油封周槽32的槽侧壁部32b维持分开状态。
在此,活塞油封45当初级压力室85的液压比初级补给路48的液压(即大气压)高时,将初级压力室85和初级补给路48以及容器12的连通遮断(即将初级压力室85和初级补给路48之间密封),另一方面,当初级压力室85的液压比初级补给路48的液压小时,使初级压力室85和初级补给路48及容器12连通,对初级压力室85进行油液补给。
如图1所示,设于油封周槽31内的分隔油封42为具有C字状剖面的盖油封,在将开口侧配置于开口部16一侧的状态下嵌合于油封周槽31内,与次级活塞19滑动接触,将初级压力室85和次级补给路38之间密封。
另外,设于油封周槽33内的分隔油封52为具有C字状剖面的盖油封,在将开口侧配置于底部13一侧的状态下嵌合于油封周槽33内,与初级活塞18滑动接触,使初级补给路48相对于外气密封。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主缸11,如图2所示,由于在活塞油封35上形成有从基部90的内周凸缘部91和外周凸缘部92之间突出到外周凸缘部92前方的中间突出部93,即使活塞油封35的外周凸缘部92贴附于油封周槽30的槽侧壁部30b上,也可以先使中间突出部93与槽侧壁部30b接触,防止外周凸缘部92的贴附,可在外周凸缘部92和槽侧壁部30b之间确保流路。另外,在活塞油封35的中间突出部93上,由于在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95,即使中间突出部93与槽侧壁部30b接触,也可以由切口槽95确保流路。因此,在填充制动液时和通常制动后的次级活塞19返回产生的向次级压力室68补给制动液时,不阻碍通过活塞油封35的外周凸缘部92和油封周槽30的槽底部30a之间的间隙后达到连通槽41的制动液的流动,而顺畅地流向连通槽41。而且,也通过形成于活塞油封35的外周凸缘部92前端侧的切口槽98来扩大外周凸缘部92和与其相对的槽侧壁部30b之间的流路。即使万一活塞油封35的外周凸缘部92与槽侧壁部30b接触,也可以通过切口槽98来补偿流路。因此,制动液更加顺畅地流入连通槽41。
如图3所示,活塞油封45也相同,即使外周凸缘部92贴附于油封周槽32的槽侧壁部32b上,中间突出部93也可以先与槽侧壁部32b接触,防止外周凸缘部92的贴附,可在外周凸缘部92和槽侧壁部32b之间确保流路。另外,在活塞油封45的中间突出部93上,由于在前端侧形成切口槽95,即使中间突出部93与槽侧壁部32b接触,也可以由切口槽95确保流路。因此,在填充制动液时和通常制动后的初级活塞18的返回产生的向初级压力室85补给制动液时,不阻碍通过活塞油封45的外周凸缘部92和油封周槽32的槽底部32a之间的间隙后到达连通槽51的制动液的流动,而顺畅地流入连通槽51。而且,也通过形成于活塞油封45的外周凸缘部92前端侧的切口槽98来扩大外周凸缘部92和与其相对的槽侧壁部32b之间的流路。即使万一活塞油封45的外周凸缘部92与槽侧壁部32b接触,也可以由切口槽98来补偿流路。因此,制动液更加顺畅地流入连通槽51。
因此,在填充制动液时,可经由活塞油封35和油封周槽30的槽底部30a的间隙以及连通槽41将制动液从容器12充分地补给到次级压力室68及次级排出路26,且可经由活塞油封45和油封周槽32的槽底部32a的间隙及连通槽51将制动液从容器12充分地补给到初级压力室85和初级排出路27,因此,能够以最少次数完成制动液的填充。
另外,在通常的制动后,在活塞18、19后退时,压力室68、85分别瞬间地构成负压,需要进行来自补给路38、48的制动液的补给。在该补给时,制动液也顺畅地流入压力室68、85内。
另外,由活塞油封35、45的形状可得到上述效果,因此,不需要在气缸主体15上特别进行槽加工等,其结果可降低加工工数,可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主缸,其包括有底筒状的气缸主体,其具有制动液排出路和与容器连通的补给路;活塞,其可滑动地插入该气缸主体内,在与该气缸主体之间形成向所述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活塞油封,其设于在所述气缸主体上形成的周槽内并且内周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可将所述压力室和所述补给路之间密封,该活塞油封具有圆环状的基部;内周凸缘部,其从该基部的内周侧突出,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外周凸缘部,其从所述基部的外周侧突出,与所述气缸主体的所述周槽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油封上形成从所述基部的所述内周凸缘部和所述外周凸缘部之间突出到该外周凸缘部前方的中间突出部,且在该中间突出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前端侧形成有切口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突出到所述内周凸缘部前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以相同宽度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以相同宽度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处于相邻的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凸状部的突出前端侧,在径向外侧遍及圆周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形成切口部,所述凸状部构成台阶形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和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分别以相同宽度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个数和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的个数相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与处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在圆周方向上位置对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切口槽的中心角比处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中心角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与处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在圆周方向上位置对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凸缘部的切口槽的中心角比处于所述中间突出部的相邻切口槽相互之间的凸状部的中心角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油封在不受来自外部限制的状态下,使所述内周凸缘部的前端侧相对于所述基部越是相反侧直径越小地形成锥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油封在不受来自外部限制的状态下,使所述外周凸缘部相对于所述基部越是相反侧直径越大地形成锥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油封在不受来自外部限制的状态下,所述中间突出部沿所述基部的轴向笔直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主缸,在抽出空气时,可经由活塞油封和周槽的槽底部的间隙以及连通槽充分地补给制动液,其结果能够以最少次数完成抽气。活塞油封(35)设于在气缸主体(15)上形成的周槽(30)内,可将与容器连通的补给路(38)和向排出路供给液压的压力室(68)之间密封,其具有圆环状的基部(90);内周凸缘部(91),其从基部(90)的内周侧突出,与活塞(19)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外周凸缘部(92),其从基部(90)的外周侧突出,与气缸主体(15)的周槽(30)接触;中间突出部(93),其从基部(90)的内周凸缘部(91)和外周凸缘部(92)之间突出到外周凸缘部(92)前方,在中间突出部(93)的前端侧形成切口槽(95)。
文档编号B60T11/16GK1781787SQ20051010871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毛利友纪, 镰瀬大五郎, 甘利泰彦, 舆水长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