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气时作为轮胎支撑的内体和装有这种内体的轮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4138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泄气时作为轮胎支撑的内体和装有这种内体的轮胎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特别是涉及抑制由于所述轮胎穿孔造成压力损失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具有充气到充气压力并以轮辋安装的轮胎的车辆时,可以注意到轮胎侧壁穿孔导致内部充气压力非常快地丧失,所述穿孔来自于例如轮胎外部物体造成的应力或者轮胎本身结构的破坏。
轮胎/轮辋组件已经开发出来(具体参见专利US6092575、US6418992、US5634993、US5785781),在这种情况下将保证与充气轮胎兼容的操作,从而使用户持续行进至少一段最小距离。另外,装有这些组件的车辆具有泄气警报装置,从而在压力损失时警告用户。
另一种选择方案包括修改轮胎结构,使其在泄气状态下也可以承受基本等同于其额定载荷的载荷,而不在至少一段最小使用距离内明显改变其性能。
但是,并不是所有车辆,特别不是所有重型车辆目前都装有这种组件或轮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减小传统类型的轮胎穿孔影响。
为了保证尽可能长地延迟传统类型的轮胎穿孔影响,现有技术提出的方案包括,例如,在每个传统类型的轮胎内设置另一个尺寸适合的轮胎,从而在轮胎穿孔或者轮胎压力损失时,内胎可以作为外胎的支撑。但是,轮胎初始充气状态与内胎协助下的轮胎状态之间的特性差异非常大(这时不再是外胎起作用,而是内胎),使车辆驾驶员难以适应这种状况。
还有一些公知的装置,它们置于轮胎内,虽然在正常使用时不充气,但可以在轮胎穿孔时减小轮胎压力损失。公开号为US2002/0121325的专利描述了这样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包括尺寸小于轮胎空腔体积的环形内胎,为了尽可能防止轮胎和内胎之间在正常工作(即,充气轮胎)相互作用,此内胎具有至少一个孔,使内胎形成的空腔与放置内胎的轮胎空腔之间相互连通。在轮胎穿孔时,轮胎和环形内胎形成的空腔内的充气压力下降,而仅包括一个小孔的所述内胎实际上在至少一段时间内保持压力不变,这段时间足以让驾驶员达到维修点。其尺寸适合放置在轮胎内部的内胎内的压力作用使内胎紧靠在胎圈上,其作用是将胎圈贴在轮辋法兰上,并抑制内胎内压力损失。
但是,虽然在轮胎的断面高宽比(断面高度/断面宽度)至少等于0.80的情况下容易使内胎紧靠在胎圈上,但这并不是“低断面高宽比”轮胎的情况,即断面高宽比小于0.80,因为在充气时,内胎需要采取平衡形状,这是纯气动的并趋于使所述内胎离开轮胎。
最后,所述内胎不能防止轮胎特性的变化,因为在从轮胎和内胎之间形成的空腔的压力损失开始、与内胎本身开始作为支撑起作用的时刻之间有相当长的间隙。最终当轮胎由充气内胎支撑时,轮胎的几何形状相对于充气的并且未穿孔的相同轮胎改变相当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置于轮胎内的装置,使其可以减小穿孔轮胎充气压力的损失,同时使轮胎保持在其初始充气形状。另一个目的是限制过渡阶段的持续时间,在这个过渡阶段,轮胎从没有装置与轮胎相互作用的充气状态过渡到本发明装置开始起作用的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轮辋和无内胎轮胎形成的组件,无内胎轮胎具有两个胎圈,设计用于与安装轮辋相互配合,安装轮辋包括用于限制轮胎胎圈之间的轴向距离的边缘或钩部,此轮胎还具有胎冠以及连接胎圈和胎冠的侧壁,此轮胎与安装轮辋形成空腔。在此空腔内放置环形形状的内体,在轮胎充气时内体在所述内体内侧形成内空腔,并与轮胎形成外空腔,内空腔和外空腔是相通的,使所述内体在正常使用时(即,轮胎充气到其使用压力)不受任何充气压力。
所述内体包括表皮,所述表皮在充气压力作用下容易变形,所述表皮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由锚固在两个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上的骨架增强层增强,周向增强结构内径小于轮辋的最大直径(对应于轮辋钩径向最外点的直径),所述骨架增强层能承受与内部装有所述内体的轮胎的额定充气压力对应的充气压力施加的作用力,所述内体的特征在于,在轮胎穿孔时,所述内体的表皮具有柔性,适合于使其至少局部和实际瞬时地变形,从而至少暂时阻塞所述穿孔,从而至少暂时限制轮胎和所述内体之间的外空腔的充气压力损失,由此保证朝平衡状态“平稳”过渡,所述平衡状态是指所述内体变形、并在外空腔压力完全损失后作为轮胎的支撑的状态。
柔性表皮应当被认为是具有非常低的或者实际上真正为零结构刚度的表皮,但其增强层的延伸刚度除外。这种表现出环状的表皮在其没有支撑元件被放置在平表面时失去其环状。
为了达到想要的结果,优选地,所述内体的增强结构从其初始状态(内部装有所述内体的轮胎充气时的状态)接近于轮胎胎圈,从而通过在所述内体内空腔压力作用下轴向分离,具有相对胎圈的接触作用,使胎圈与安装轮辋的凸缘保持接触。利用部分内体与轮胎内部之间的接触,可以使内体与轮胎之间的接触区域的表面积相对于轮胎处于初始状态时存在的接触表面增大。
优选地,这些增加的接触表面可以保证轮胎与内体之间的充分密封,从而尽可能长地保持所述内体内的压力,同时在初始状态与轮胎接触的表面包括使充气气体在内体和轮胎之间流动的装置。优选地,在正常使用时(即,充气的无穿孔轮胎),所述内体与轮胎仅有非常小的接触表面,从而防止轮胎和内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者之间的摩擦接触)。
为了具有所需效果,需要内体在低内压作用下(即,小于或等于0.1bar)局部和实际瞬时地具有适合于密封穿孔轮胎的形状。考虑到这个目的,在充气轮胎中的内体的内空腔体积必须适合于低压作用时有效。特别是,内体可以在其空腔内包括构架,所述构架与所述内体独立,从而所述构架为所述内体赋予几何形状,使内空腔的体积至少等于轮胎最大空腔体积的三分之一。
应该理解的是,与所述内体独立的构架是指,所述构架不连接到所述内体,或者虽然连接,但在一定程度上不阻止内体在突然穿孔的轮胎内的形状变化。
在一个变化中,所述内体是敞开环状,像轮胎的样式,开口基本形成在所述内体不可延伸的周向增强结构之间。
在另一个变化中,所述内体是封闭环状,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小孔,用于在所述内体在轮胎中安装到位时连通内空腔和外空腔,同时在轮胎穿孔时具有限制内体内空腔充气压力的作用。
在另一个变化中,所述内体的构架是由绕着轮辋缠绕的至少一个环面基部弹簧形成,该弹簧采用的形状为所述内体赋予适合的几何形状,从而与轮辋限定内空腔体积,内空腔体积适于具有所需效果。此弹簧可以是螺旋型,或者替代地也可以由可以弹性变形的(即,在变形后恢复其初始形状)一连串环形成。
在一个变化中,内体的骨架增强层包括至少两个帘布层(或叠层),每个帘布层由纺织线或绳形式的多个增强元件形成,增强元件在内体的径向最外部分与周向方向成至少25°的角度,两个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一个在另一个上面交叉。所述内体骨架增强层的这些增强元件可以是芬芳聚酰胺制成的线或绳。
并且,为了在所述内体作为轮胎支撑时保证所述内体更好的机械阻力,所述内体可以包括位于内体的冠部即径向外侧部分的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由连续的或不连续的线或绳形式的多个增强件形成。有优势的是,冠部的增强件沿着与周向方向形成最大10°角度的方向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体,所述内体具有绕着旋转轴线旋转产生的环状的形状,并设计成放置在轮胎内,从而密封所述轮胎可能出现的任何穿孔,并减小轮胎内压力损失速度,同时保证所述轮胎的充气支撑。所述内体包括表皮,所述表皮由能够变形的、有弹性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并由骨架增强层增强,所述骨架增强层锚固到包括在所述表皮中的两个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上,这些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的内径小于轮辋最大直径,所述骨架增强层能承受与内部装有所述内体的轮胎的额定充气压力对应的充气压力施加的作用力。
所述内体的特征在于,在局部低压力作用下,即接近0.1bar,至少局部的所述内体实际瞬时与轮胎穿孔侧壁接触,并且所述内体能承受与内部装有所述内体的轮胎压力相等的充气压力。
应该理解的是,至少局部是指,在包含旋转轴线并穿过轮胎穿孔的平面上看,所述内体的轮廓至少在穿孔点与轮胎接触。
为了达到这种实际瞬时效果,需要调节所述表皮的柔性,使其至少局部地充分变形以密封穿孔。
本发明的所述内体可以具有敞开或封闭环形。在后一种情况下,所述内体具有至少一个小孔,所述孔位于为骨架增强层提供锚固的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径向内侧。
本发明的所述内体的每个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可以是芬芳聚酰胺制成的胎圈丝,所述胎圈丝可以承受与内部装有所述内体的轮胎充气压力相等的充气压力施加的作用力,同时便于定位。


下面参考附图给出的说明揭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以非限制性例子的方式表示出本发明主题的实施例。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组件,组件包括装在其安装轮辋上并充气到其使用压力的轮胎,轮胎内放置一个内体;图2表示与图1所示组件相同的组件的一部分,其中在轮胎穿孔之后,所述内体局部变形,从而密封穿孔并减小轮胎泄气速率;图3表示同一组件,是在轮胎内所有压力消失后(外空腔变为大气压)一会儿的状态;图4表示用于图1到3的组件的本发明内体的构架变体;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变化,其中所述内体的构架包括环形的环面基部弹簧;图6表示一个构架变体,使不充气内体可以是不对称形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充气轮胎组件1,它包括尺寸495/45R22.5(“深槽”型轮胎)的轮胎10,轮胎10安装在安装轮辋20上,轮辋20具有倾斜15°角的底座21。轮胎10包括与轮辋20的底座21接触的胎圈11、和连接到胎冠13的侧壁12,胎冠13的径向向外部分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接触路面。
在轮胎10内装有环形几何形状的内体30,当轮胎充气时,内体30一方面限定位于轮胎与所述内体之间的外空腔Ve,另一方面限定位于所述内体内的内空腔Vi。
内体30由表皮31构成,表皮31是敞开的环面形状,其每个末端终止于胎圈32。表皮31是由胎体(carcass)增强层311增强的橡胶制成的,骨架增强层311通过绕周向胎圈增强结构33的翻转部锚固在每个胎圈32中。
骨架增强层311在此情况下由两个帘布层形成,每个帘布层由多个聚酰胺增强件增强,并且一个帘布层与另一帘布层相互交叉。在成形之前,例如,表皮31是在圆柱体(未图示)上制造的,其直径基本对应于周向胎圈增强结构的直径。骨架增强层的帘布层叠在此圆柱体上,所述帘布层的增强件的角度随着最终所需角度的变化而选择。以叠放角度55°、58°和82°(相对周向方向测量的角度)进行测试。
在叠放到圆柱体上之后,成形表皮,直到其具有诸如图1所示的形状。胎体增强帘布层的增强件的角度当然在此表皮制造阶段得到修改(得到的角度分别是27°、37°和78°)。
内体30的胎圈32由结构33增强,结构33包括聚酰胺增强件形成的组件,其强度适合于在表皮充气到具有所述内体的轮胎的压力时,至少承受表皮的骨架增强层311施加的作用力。
并且,内体30包括置于表皮31内侧的构架40,当表面31未充气时构架为所述表皮31赋予其几何形状。此构架40(图4所示)包括周向带41,周向带41是柔韧的但在周向方向不可延伸,多个刚性弓形体42固定在周向带41上,使所述带41基本距离弓形体42轴向末端相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周向带41是金属带,宽55mm,厚0.8mm,长2.5m。此不可延伸带41有充分的柔韧性,使其可以变形减小其体积,从而可以在其恢复其原始形状之前放入表皮内。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具有8个弓形体42,它们牢固固定在周向带上,并且在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带41上。每个弓形体42模制成适合的几何形状,并且由芬芳聚酰胺增强件增强的树脂制成(也可以使用玻璃纤维或碳增强件)。
适合的弓形体几何形状应该认为是指横向几何形状(即,在轮胎/轮辋组件旋转轴方向)适合于为表皮赋予平均子午线断面几何形状,从而能限定内空腔和外空腔。特别是,每个弓形体42包括在其每个轴向末端的圆弧部分421,从而避免所述末端损伤表皮31。
弓形体42的总长度为396mm。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轮胎10是通过单阀(未图示)充气的。并具有适当装置(例如,内体胎圈的细沟),使内空腔Vi和外空腔Ve同时建立相同的充气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构架40的带41的周向长度,使内体在轮胎充气并承受额定载荷时不接触轮胎,内体30的胎圈32除外,因为胎圈32接触轮胎10的胎圈11。
优选地,确定带41的周向长度,使内空腔Vi的体积至少等于外空腔Ve体积的一半。更优选地是,内空腔Vi的体积至少等于外空腔Ve体积。
在此结构中,内体30不受到充气压力是关键的,从而可以有效地工作,这将在下面参考图2说明。
图2表示轮胎10的一部分断面,在侧壁12的一个点上轮胎受到外部应力产生一个穿孔100。实际上,外空腔Ve中存在的充气流体立即开始通过穿孔100逸出,外空腔Ve的压力局部趋于消失(至少在第一阶段)。外空腔Ve充气压力的局部变化增大了外空腔Ve和内空腔Vi的压力不平衡。接着,表皮31立即局部受到此压力差。由于具有大的柔韧性,表皮31局部变形,直到其密封穿孔100。
由于存在这种第一机制,可以减小外空腔Ve的充气流体泄露速率。
在此中间状态之后的时间,虽然充气流体的泄露速率已经减小,外空腔Ve压力下降仍将影响整个所述空腔。在此压力下降过程中,整个表皮31逐渐膨胀,最终成为图3所示的几何形状,内体的胎圈32紧靠在轮胎胎圈上。
外空腔Ve和内空腔Vi之间的压力差也导致内体30的胎圈32更牢固地靠在轮胎10的胎圈11上,从而保证轮胎胎圈11保持在轮辋上。这个使轮胎膨胀的措施可以有利地设计成在升高压力下在此接触时刻停止,从而限制内体30和轮胎之间泄露造成压力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存在泄露,这仍是轻微的,本发明的内体30可以防止轮胎性能的突然和瞬时丧失。
图3表示外空腔Ve的压力达到大气压之后的穿孔轮胎10。在此状态下,表皮31(未与构架40在一起)变形,从而占据了大部分轮胎10内部空间。内空腔Vi的压力足以使轮胎保持在合理地接近其穿孔之前的结构。这足以防止突然泄气和瞬时丧失轮胎运行性能。在此图3中,可以看出,弓形体42可以被表皮31弯曲,这表明所设计的圆弧部分421防止所述弓形体的端部损伤表皮。
如同图2和图3所示,表皮的结构被适当增强,使其能够承受中间穿孔密封阶段(穿孔后非常短的阶段)和表皮在轮胎内膨胀的最终阶段施加的作用力。
作为胎体增强帘布层的一个变化实施例,不使用聚酰胺增强件,可以使用织物增强件或者选择小直径的金属线(即,直径最大0.2mm)。也可以使用直径最大0.2mm的不连续纤维。
在轮胎和内体受到离心力时,为了保证充气的未穿孔轮胎中内体的良好阻力,有利的是,用胎冠增强层增强表皮的径向最外部分,胎冠增强层包括多个适当刚度的增强件。例如,此增强件可以由周向方向的纺织线或绳制成(即,与周向方向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无论对于胎冠增强层或对于骨架增强层也可以使用不连续的增强件。也可以使用波浪形增强件增强胎冠增强层。
图5表示本发明的内体30的构架变体400,此构架由环形的环面基部弹簧401制成,环形的环面基部弹簧置于内体的表皮31内侧以给所述内体赋予几何形状,从而所述内体30与轮辋20形成内空腔,与轮胎10形成外空腔,所述空腔彼此连通。此变体中使用的弹簧401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其变形弹性放置在表皮31内,从而便于内体安装在轮胎中。该同一变形弹性使弹簧恢复其初始几何形状,从而一旦置于轮胎中给内体赋予所需几何形状。此外,在此变体中,内体包括由增强结构341增强的冠部34,增强结构341是由连续或不连续线或绳形式的多个增强件形成。优选地,冠部34的增强结构的所述增强件与周向方向形成的平均角度最大10°。
图6是允许使用不充气内体的构架变体的示意图,其在子午面的几何形状相对于中间面(垂直于旋转轴线、并当内体在轮胎中就位时到内体胎圈等距离地延伸的平面)不对称。为了简化,相同标记这里用于表示与图1到4所示变体类似的元件。
这里的构架40是由多个柔性弓形体42形成,弓形体42横向设置并在它们的轴向末端固定到两个周向方向不可延伸的胎圈钢丝41’和41”,所述胎圈钢丝41’和41”彼此具有不同的周长。将此构架40装入适当外形的内体30的表皮31中将得到相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不对称的子午线外形。因此,使表皮31的外形更加接近轮胎的至少一个侧壁。
这里应该理解的是,柔性的弓形体是指弓形体在微小力作用下可以弯曲,从而在其中放置所述内体的轮胎被扎时可使周向方向不可延伸的胎圈钢丝轴向靠近在一起。
按照这种方式,通过用靠近的侧壁减少密封时间,可以进一步增大本发明内体的有效性。这种结构可以应用于最容易受到应力并因此穿孔的、朝向车辆外侧的侧壁。
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应用于传统类型轮胎的情况,可以是载人车辆、载重车辆、非公路车辆或飞机的轮胎。不用说,设计成甚至在完全或部分泄气的情况下能够工作的轮胎(特别是具有允许泄气行驶装置的轮胎、或者实际是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安装的组件)可以另外地装有本发明的内体,用于减小穿孔时充气压力丧失的速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装在安装轮辋(20)上的无内胎轮胎(10)形成的组件(1),所述轮胎具有设计用于与安装轮辋(20)相互配合的两个胎圈(11),安装轮辋(20)包括用于限制轮胎胎圈之间轴向距离的边缘,所述轮胎还具有胎冠(13)以及连接胎圈(11)和胎冠的侧壁(12),所述轮胎与安装轮辋(20)形成其中放置有环形形状的内体(30)的空腔,在轮胎充气时在所述内体(30)内侧形成内空腔,并与轮胎形成外空腔,内空腔和外空腔相互连通,使得所述内体(30)在正常使用(即,轮胎充气到其使用压力)时不受任何充气压力,所述内体(30)包括由能变形的、有弹性的弹性体材料形成的表皮(31),表皮由锚固到两个不可延伸的周向增强结构(33)的骨架增强层(311)增强,周向增强结构的内径小于轮辋(20)的最大直径,所述骨架增强层(311)能承受与其中装有所述内体(30)的轮胎的额定充气压力对应的充气压力施加的作用力,所述内体(30)的特征在于,当轮胎存在穿孔(100)时,所述表皮(31)至少局部地和实际瞬时地变形,从而至少暂时阻塞所述穿孔(100),以至少暂时限制轮胎与所述内体之间外空腔中的充气压力损失,并保证过渡到所述内体(30)变形、且在外空腔中的压力完全损失后作为轮胎(10)的支撑的平衡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是封闭的环状,设置有连通内空腔和外空腔的至少一个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是环状,其在所述内体的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33)之间基本沿轴向是敞开的。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的骨架增强层(311)包括至少两个帘布层,每个帘布层由纺织线或绳形式的多个增强元件形成,增强元件在内体的径向最外部分与周向方向形成至少25°的角度,两个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一个在另一个上面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的骨架增强层(311)的增强元件是芬芳聚酰胺制成的线或绳。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包括径向朝外的冠部(34),所述冠部包括由连续的或不连续的线或绳形式的多个增强件形成的增强结构(3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的冠部(34)的增强结构包括沿着与周向方向形成最大10°角度的方向设置的多个增强件。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包括置于所述内体内侧并与所述内体独立的构架(40,400),所述构架的功能是使所述内体(30)具有一定形状,从而使形成的内空腔体积至少等于由轮胎(10)和其安装轮辋(20)形成的最大空腔体积的三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构架(40)包括至少一根周向带(41)和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带(41)上的多个弓形体(42),周向带的刚度适合于为内体(30)赋予适合所述内体的周向长度,弓形体沿横向将其形状赋予给内体(30)。
10.一种绕旋转轴线具有环形形状的内体(30),所述内体(30)设计成设置于由安装在安装轮辋(20)上的轮胎(10)形成的组件中,从而密封所述轮胎(10)可能出现的任何穿孔(100),并减小轮胎中压力损失速度,同时为所述轮胎提供充气支撑,所述内体(30)包括表皮(31),所述表皮(31)由有弹性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并由骨架增强层(311)增强,骨架增强层(311)锚固到包括在所述表皮(31)中的两个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33)上,这些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33)的内径小于轮辋(20)的最大直径,所述骨架增强层(311)能承受与内部装有所述内体(30)的轮胎的额定充气压力对应的充气压力施加的作用力,所述内体(30)的特征在于,在局部低压力作用下,所述内体(30)在穿孔(100)位置实际瞬时与轮胎(10)接触,并且所述内体(30)能承受与将要放置内体(30)的轮胎(10)的充气压力相等的充气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内体(30)是封闭的环状,其表皮(31)具有至少一个小孔,所述孔位于为骨架增强层(311)提供锚固的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33)径向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是环状的,其在为骨架增强层(311)提供锚固的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33)之间沿轴向是敞开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的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的骨架增强层(311)包括至少两个帘布层,每个帘布层由纺织线或绳形式的多个增强元件形成,增强元件在充气的内体上沿着与周向方向成至少25°角度的方向定向,层叠的增强元件一个在另一个上面交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的骨架增强层(311)的增强件是芬芳聚酰胺制成的线或绳。
15.根据权利要求10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包括径向朝外的冠部(34),所述冠部包括由连续的或不连续的线或绳形式的多个增强件形成的增强结构(34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体(30)的冠部(34)的增强结构包括沿着与周向方向形成最大10°角度的方向设置的多个增强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0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每个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33)是芬芳聚酰胺制成的胎圈丝,所述胎圈丝可以承受与内部放置所述内体的轮胎充气压力相等的充气压力施加的作用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0到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为所述内体(30)赋予几何形状的装置包括置于所述表皮(31)内侧并与所述表皮(31)独立的合适刚度的构架(40,400),所述几何形状形成的空腔体积至少等于将要放置内体(30)的轮胎(10)的内部体积的三分之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构架(40,400)包括具有适合刚度的至少一个周向结构(41,41’,41”)和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周向结构(41,41’,41”)的多个横向弓形体(42),周向结构用于为表皮(31)赋予给定的周向尺寸,弓形体沿横向将其形状赋予给内体(30)。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构架(40)包括具有适合刚度的两个周向结构(41’,41”),用于在两个轴向不同点为表皮(31)赋予给定的周向尺寸,这两个周向结构(41’,41”)被至少一个弓形体(42)连接,所述弓形体(42)的功能是保持所述两个周向结构轴向分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形形状的内体(30),其特征在于,构架(400)包括至少一个环面基部弹簧(401),将其环面形状赋予给表皮(3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成放置在轮胎(10)内的内体(30),用于密封所述轮胎的侧壁(12)可能出现的任何穿孔,同时为所述轮胎提供支撑,所述内体(30)包括柔性表皮(31),表皮(31)是由有弹性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并被骨架增强层(311)增强,骨架增强层(311)锚固到包括在所述表皮中的两个不可延伸周向增强结构(33)上,骨架增强层(311)能承受与内部装有所述内体(30)的轮胎的额定充气压力对应的充气压力施加的作用力。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由安装在轮辋(20)上并装有所述内体(30)的轮胎(10)形成的组件。
文档编号B60C17/02GK1925996SQ200580006499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4日
发明者阿兰·克卢埃, 帕斯卡尔·奥塞尔 申请人:米其林技术公司,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