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687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避免 补强片于焊接至油箱上时产生不当滑位,并提高补强片的强度及刚性的油 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摩托车概略可分为并坐式摩托车(即一般所称的速 克达)与跨坐式摩托车,跨坐式摩托车的油箱是设于车体主架上,且该油 箱的前后端分别与前车架以及后车架连结,而为减轻摩托车的重量并增加载油量,油箱壁的厚度仅约0. 8mm,若欲以如此薄的油箱壁与前车架以及后 车架进行焊接连结,势必有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因此现有跨坐式摩托车 多于油箱底部增设补强片以求解决此一问题。请参阅图8,为现有跨坐式摩托车的油箱(91),该油箱(9 1 )底 部(9 1 1 )的前段与后段各固设有一补强片(92),且该两补强片(9 2 )的厚度皆较油箱壁的厚度为厚,故该油箱(91)可借由该两厚度较 厚的补强片(92)与摩托车的前车架以及后车架焊接连结,以提供较强 的结构强度以及抵抗变形的能力;而为避免该两补强片(9 2)于焊接于 油箱(9 1 )底部(9 1 1 )时不慎发生相对于油箱(9 1 )底部(9 11 )的滑位情形,该两补强片(92)上各成型出两凸部(921),且 该油箱(9 1 )底部(9 1 1 )与各补强片(9 2)凸部(9 2 1)接触 的部位亦对应地形成两凹部,透过凸部(921)与凹部的凹凸配合,该 两补强片(92)可被适当地定位于油箱(9 1 )底部(9 1 1 ),避免于焊接时产生滑位的情形。该补强片(92)的凸部(921)是利用冲压模冲压加工成型,属 于冷作加工法,因此在该些凸部(921)成型的同时亦增加了补强片(92 )的结构强度及刚性;由于该些凸部(921)皆是位于补强片(92) 的中央部位,故其周缘是呈封闭状,然而,受限于冷作加工法的塑型范围
有限且需要较大的加工能量,该些封闭状凸部(921)仅能自补强片(9 2 )表面略微凸出,若强欲以冷作加工方式增加该些封闭状凸部(921) 的凸出高度,反而可能造成补强片(9 2)脆化,甚至破裂。由于该些凸部(921)自补强片(92)上凸出的高度不足,故该 凸部(9 2 1 )与油箱(9 1 )底部(9 1 1 )的凹部的紧抵深度不足, 并使补强片(92)与油箱(9 1 )底部(9 1 1 )的凹部紧密相抵的效 果不如预期;当补强片(92)欲焊接于油箱(9 1 )底部(9 1 1 )时, 须先定位于油箱(9 1 )底部(9 1 1 ),然而因为补强片(9 2)凸部 (921)与油箱(9 1 )底部(9 1 1 )的凹部间的定位效果不佳,因 此该些封闭状凸部(921)仍有可能产生滑位情形,造成补强片(92) 与油箱(9 1 )底部(9 1 1 )间的焊接精度不足;且该些凸部(921) 亦因凸出高度不足,亦使得补强片(9 2)所能增加的结构强度及刚性相 当有限。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可解决现有 的油箱与补强片间定位效果不如预期效果的问题,并可进一步提高补强片 的结构强度及刚性。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包含 有 一油箱以及至少一补强片,该油箱底部凹设有至少一定位凹部,该至 少一补强片对应于该至少一定位凹部固设于该油箱底部,且该至少一补强 片于邻近其周缘处弯折形成一定位凸部对应地嵌入于油箱底部的定位凹部 中,该定位凸部具有一开口端以及一封闭端,其开口端与补强片周缘相衔 接,其封闭端位于补强片周缘内侧。所述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补强片的定 位凸部的横截面是呈弧形,且该定位凸部的外周面是呈锥面状。所述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油箱与补强片的定 位结构包含有两补强片,且该油箱底部凹设有两定位凹部,该两定位凹部 分别位于油箱底部的前段与后段,该两补强片各以其定位凸部对应地嵌入 油箱底部的定位凹部中。所述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油箱底部的前段与后段分别成型出一凸出面部,且该两定位凹部是对应凹设于该两凸出面部 上,并各与凸出面部的周缘连通。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进步功效在于该 至少一补强片是以冷作方式冲压成型,且由于该至少一补强片的定位凸部 是位于邻近补强片的周缘处,故欲对补强片进行冲压作业以成型定位凸部 时,所受到的冲压阻力较小,且亦易于将定位凸部自补强片表面成型出相 当高度,以提供定位凸部与定位凹部紧密相邻时的紧抵深度,借此,补强 片的定位凸部可紧密地抵住定位凹部,避免油箱与补强片间于进行焊接作 业时产生相对滑位情形,以提供一良好的定位效果;且该补强片定位凸部 亦因具有较现有补强片更大的凸出高度,故其结构强度及刚性亦获得进一 步提高°
图1:为本发明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补强片的立体图。 图4:为图l所示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侧视剖面图,为表示补 强片与前车架连结的情形。图5:为图1所示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局部背视剖面图。 图6:为图l所示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侧视剖面图,为表示补 强片与后车架连结的情形。图7:为图1所示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侧视图。 图8:为一习知的油箱与补强片的立体图,为表示补强片设置于油箱底 部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发明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 其包含有一油箱(10),其底部(11)凹设有至少一定位凹部(111);以及
至少一补强片(20),对应于该至少一定位凹部(111)固设于 该油箱(1 0)底部(1 1 ),该至少一补强片(20)于邻近其周缘处 并弯折形成一定位凸部(21)对应地嵌入于油箱(1 0)底部(1 1 ) 的定位凹部(1 1 1 )中,该定位凸部(21)具有一开口端(211)以及一封闭端(212),其开口端(211)与补强片(20)周缘相 衔接,其封闭端(212)位于补强片(20)周缘内侧。该至少一补强片(20)的定位凸部(21)是利用冲压模冲压成型, 属于冷作加工方式,因此在该些定位凸部(2 1)成型的同时亦增加了补 强片(2 0 )的结构强度及刚性,而由于该些定位凸部(21)位于邻近 补强片(20)周缘处,且其周缘与补强片(20)相衔接,故欲成型出 定位凸部(2 1 )时,是于邻近补强片(20)的周缘处进行冲压作业, 不仅冲压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小,该定位凸部(21)亦可自补强片(20) 表面冲压出较高的高度;因此,当定位凸部(21)对应地嵌入油箱(10 )底部(1 1 )的定位凹部(1 1 1 )时,两者间呈现出确实的紧密相 抵状态(如图4至图6所示),且具有较大的紧抵深度及面积;当补强片(20)欲焊接于油箱(1 0 )底部(1 1 )时,须先定位于油箱(10) 底部(1 1 ),由于该补强片(20)的定位凸部(21)嵌入油箱(10 )的定位凹部(111)时具有相当的紧抵深度,故于焊接时若不慎有 外力横向地施加于该至少一补强片(20)的侧部时,该至少一补强片(20 )仍能确实定位于油箱(10)底部,避免于焊接时产生相对于油箱(10 )底部(1 1 )滑位的情形,提高其间的焊接精度。透过该至少一补强片(20)的定位凸部与油箱(1 0)底部(1 1 ) 的定位凹部(111)间的紧密相抵,本发明的补强片(20)于焊接时 可确实地、紧实地定位于油箱(1 0 )底部(1 1 ),以达到良好的焊接 精度;且该定位凸部(21)具有相当的凸出高度,故补强片(2 0 )的 结构强度及刚性亦获得明显提高;此外,该至少一补强片(20)具有较 油箱(10)壁为厚的厚度,故该油箱(10)设于摩托车车体上时,可 透过该至少一补强片(20)与摩托车车体的各部件连结,以增加结构强 度。请参阅图3,由于该至少一补强片(20)的定位凸部(21)是利用 冲压模冲压加工成型,故该定位凸部(21)凸出于补强片(20) —侧,
并于补强片(20)另侧形成一凹陷部(22)。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一补强片(20)的定位凸部(2 1 )的 横截面是呈弧形,且其外周面是呈锥面状,是以本较佳实施例的定位凸部 (21)概呈一半圆锥形;以此外型,透过适当地决定该弧形横截面的曲 率,以及该补强片(20)开放端至封闭端的距离,可使该补强片(20) 的定位凸部(21)于成型后具有最佳结构强度与刚性。
而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该至少一补强片(2 0)的定位凸 部(2 1 )的外周面亦可呈半球面状或是三角锥面状。
再请参阅图1、 2,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包含有两补强片(2 0),且 该油箱(1 0 )底部(1 1)凹设有两定位凹部(111),该两定位凹 部(1 1 1 )分别位于油箱(1 0)底部(1 1 )的前段与后段,该两补 强片(2 0)各以其定位凸部(21)对应地嵌入油箱(1 0 )底部(1 1 )的定位凹部(1 1 1 )中;借此,摩托车车体的前车架(8 1 )与后 车架(8 2 )可分别与固设于油箱(1 0 )底部(1 1 )的前、后段的补 强片(2 0 )连结(请参阅图4、 6),以供车体其他部件架设其上(图7 所示)。
请参阅图1、 4、 5,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油箱(1 0 )底部(1 1 ) 的前段与后段分别成型出一凸出面部(13),且上述该至少一定位凹部 (111)是对应凹设于该两凸出面部(1 3)上,并各与凸出面部(1 3 )的周缘连通;该两凸出面部(13)是以冷作冲压方式成型,借以加 强油箱(10)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主要功效如下
一、 避免不当滑位,由于补强片定位凸部(21)可紧抵于油箱(1 0)底部(1 1 )的定位凹部(1 1 1 )上,且其间具有足够的紧抵深度 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滑位情形,借此提供了补强片(20)于焊接于油箱(1 0)底部(1 1 )时良好的定位效果以及焊接精度。
二、 提高结构强度,该至少一补强片(20)的定位凸部(2 1 )是 透过冷作加工冲压成型,且其成型后可凸出一相当的高度,故其进一步地 提高了补强片的结构强度及刚性,且其定位凸部(21)是概呈半圆锥形, 更使其结构强度及刚性大幅提高。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o)油箱(111)定位凹部(20)补强片 (211)开口端 (22)凹陷部 (82)后车架 (911)底部 (9 2 1 )凸部U 1 )底部 (13)凸出面部 (21)定位凸部 (212)封闭端 (81)前车架(91) 油箱(92) 补强片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油箱,其底部凹设有至少一定位凹部;以及至少一补强片,对应于该至少一定位凹部固设于该油箱底部,该至少一补强片于邻近其周缘处弯折形成一定位凸部对应地嵌入于油箱底部的定位凹部中,该定位凸部具有一开口端以及一封闭端,其开口端与补强片周缘相衔接,其封闭端位于补强片周缘内侧。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至少一补强片的定位凸部的横截面是呈弧形,且该定位凸部的外周面是呈 锥面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包含有两补强片,且该油箱底部凹设有两定位 凹部,该两定位凹部分别位于油箱底部的前段与后段,该两补强片各以其 定位凸部对应地嵌入油箱底部的定位凹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油箱底部的前段与后段分别成型出一凸出面部,且该两定位凹部是对应凹 设于该两凸出面部上,并各与凸出面部的周缘连通。
全文摘要
一种油箱与补强片的定位结构,其包含有一油箱以及至少一补强片,该油箱底部凹设有至少一定位凹部,该至少一补强片于邻近其周缘处弯折形成一定位凸部对应地嵌入于油箱底部的定位凹部中;该定位凸部是对补强片的周缘处进行冲压作业成型,故其可被成型出相当高度,借此,该补强片的刚性获得提高,且当补强片于焊接至油箱底部时可以其定位凸部确实地定位于定位凹部中,避免产生滑位并达到良好的焊接精度;该油箱可借由该补强片与前车架或后车架连结,以提供足够的刚性而不易变形。
文档编号B60K15/03GK101125526SQ20061011487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6日
发明者谢俊弘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