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437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 衬套。
背景技术
轿车悬架系统三角臂的前铰接现有两种结构形式, 一种是
"T,,型橡胶衬套安装在在三角臂构成,这种结构由于只具有单向 的限位作用,因此装配时通过衬套外圈与三角臂孔的过盈配合实 现橡胶衬套的固定,这样给橡胶衬套的安装带来较大的困难。另 一种是通过两个"T"型橡胶衬套相对安装构成双向限位(如图1 ), 其实这种所谓的双向限位其实还是单向限位,左侧的橡胶衬套向 右限位,但向左没有限位,右侧的的橡胶衬套向左限位,但向右 没有限位。同时,这里采用两个零部件,零部件的成本高,同时 安装时要进行双向安装,安装工时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一零件实现双向限位的悬架 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以克服上述零件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 套,它包括衬套内圈,橡胶圏和衬套外圈,所述橡胶圏的轴截面 为"工"型,衬套外圈的轴截面为"T"型;橡胶圈的一端"工" 型凸边内侧底部与橡胶圈侧面端部之间设有橡胶变形槽。
本发明采用"工,,型的橡胶圈,这样实现橡胶衬套在三角臂 孔内的双向限位,为解决"工"型的橡胶圈的安装问题,在橡胶 圈的一端"工,,型凸边内侧底部与橡胶圈侧面端部之间设有橡胶
变形槽,安装时,将"工,,型凸边向橡胶变形槽内挤压,使凸边 外缘与橡胶圈侧面相平,这样穿过三角臂孔;当到达安装位置后, 利用橡胶自身的弹性变形恢复原始形状后,形成一个橡胶件的凸 台,从而达到双向限位的目的。其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真正用 一个零件在三角臂孔上实现双向限位,既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
单向安装又减少安装工序,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安装成本,降低
成本20% ~ 30%。


图1原有两个型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2所示,衬套内圈l上套轴截面为"工"型的橡胶圈2, 橡胶圈的一端"工"型凸边内侧底部与橡胶圈侧面端部之间设有 橡胶变形槽4。橡胶变形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橡胶变形 槽的截面为"V"型。"V"型橡胶变形槽的方向与轴线不垂直。"V" 型橡胶变形槽的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V"型橡胶 变形槽与"工"型凸边挤压变形方向相同,有利于"工"型的橡 胶圈"工"型凸边的挤压变形及弹性复位。
衬套外圈3的轴截面为"T"型套在"工"型的橡胶圈2,衬 套外圈的端面5与橡胶圈侧面端部的橡胶变形槽口面6相齐或不 到橡胶圈侧面端部的橡胶变形槽口面。
"工"型的橡胶圈2的凸边与其侧面之间以圓弧过渡,"T" 型衬套外圈3的凸边与其侧面之间以圆弧过渡。图中7为三角臂 孔。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它包括衬套内圈,橡胶圈和衬套外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圈的轴截面为“工”型,衬套外圈的轴截面为“T”型;橡胶圈的一端“工”型凸边内侧底部与橡胶圈侧面端部之间设有橡胶变形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 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变形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宽度。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 衬套,其特征在于衬套外圏的端面与橡胶圈侧面端部的橡胶变形 槽口面相齐或不到橡胶圈侧面端部的橡胶变形槽口面。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 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变形槽的截面为"V"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 其特征在于"V"型橡胶变形槽的方向与轴线不垂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 其特征在于"V"型橡胶变形槽的方向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限位的悬架系统三角臂橡胶衬套,它包括衬套内圈,橡胶圈和衬套外圈,所述橡胶圈的轴截面为“工”型,衬套外圈的轴截面为“T”型;橡胶圈的一端“工”型凸边内侧底部与橡胶圈侧面端部之间设有橡胶变形槽。安装时,将“工”型凸边向橡胶变形槽内挤压,使凸边外缘与橡胶圈侧面相平,这样穿过三角臂孔;当到达安装位置后,利用橡胶自身的弹性变形恢复原始形状后,形成一个橡胶件的凸台,从而达到双向限位的目的。其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真正用一个零件在三角臂孔上实现双向限位,既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单向安装又减少安装工序,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安装成本,降低成本20%~30%。
文档编号B60G7/00GK101391567SQ20081019737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3日
发明者张以军, 杜大勇, 杨彦鼎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