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851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稳定杆:又名“防倾杆”,中间安装在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上,稳定杆端部连接在左右悬架或车体、副车架上。以减少侧倾的扭转刚性弹簧(扭杆),用于抑制左右车轮反向的垂直运动。
[0003]稳定杆衬套:用于将稳定杆弹性的连接在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上的弹性体。
[0004]稳定杆的中间安装在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上,稳定杆端部连接在左右悬架或车体、副车架上。以减少侧倾的扭转刚性弹簧(扭杆),用于抑制左右车轮反向的垂直运动。例如,当车辆转弯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车体出现向外侧倾斜,外悬架压缩及内悬架拉伸,左右车轮相对车体出现反向的垂直运动。稳定杆将受力产生扭转,从而通过扭转刚度提供抑制左右轮反向运动的阻力。同时已经产生的反向运动的左右轮通过稳定杆扭转积累的弹性势能迅速恢复至原始状态。
[0005]如上所述,稳定杆具有减少车身侧倾角,从而增加车辆运行的稳定性。稳定杆中间段通过稳定杆衬套组件弹性的安装在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上,稳定杆衬套组件介于稳定杆与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之间起到隔振的作用。
[0006]如图1至图3所示,现技术的稳定杆组件由具有基本为门形的金属杆组成的稳定杆10及其稳定杆中间段10a。稳定杆中间段1a通过稳定杆衬套组件12固定与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上。传统的稳定杆衬套组件含稳定杆衬套14、刚性支架16。
[0007]稳定杆10工作过程中,会拉、压稳定杆衬套14,因为稳定杆衬套14为弹性元件,在受力作用下产生一定变形。在变形的过程中,稳定杆10与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之间的距离会产生变化。稳定杆衬套14缺少良好的限位作用,稳定杆与车体、副车架或悬架之间距离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干涉,引起异响,同时大幅降低部件的寿命。传统的方法通过增加稳定杆衬套14的高度来增加距离,避免干涉。而增加稳定杆衬套14的高度会大幅降低稳定杆衬套14的刚度,从而引起稳定杆10工作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变形,同时降低稳定杆刚度对整车侧倾刚度的贡献,影响稳定杆工作的效果及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技术的稳定杆组件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具有在不影响稳定杆衬套刚度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调整稳定杆与车体,或稳定杆与副车架之间的距离。
[0009]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一种稳定杆衬套组件,包括有稳定杆衬套、塑料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稳定杆衬套外表面的刚性支架;
[0011]所述稳定杆衬套设置有轴向通孔;
[0012]所述塑料底座设置于所述稳定杆衬套的下方,所述塑料底座的上表面与所述稳定杆衬套的下侧接触且与所述稳定杆衬套下侧的形状相配合;
[0013]所述刚性支架为两端带有弯折部的U型结构;所述稳定杆衬套与所述塑料底座设置于所述U型结构内;在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0014]在所述稳定杆衬套的外表面中间径向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第一防松肋;在所述稳定杆衬套的两边设置有左防松翻边和右防松翻边;
[0015]所述左防松翻边的下侧延伸出左突台结构;在所述左突台结构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左卡扣;
[0016]所述右防松翻边的下侧延伸出右突台结构;在所述右突台结构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右卡扣;
[0017]所述塑料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凹槽与所述左卡扣卡接配合;所述右凹槽与所述右卡扣卡接配合;
[0018]所述塑料底座的两侧边设置有第二防松肋。
[0019]所述左突台结构与所述右突台结构大小及形状相同。
[0020]在所述U型结构的内侧边径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凹槽;在所述U型结构的两边设置有向外侧的左凸出结构与右凸出结构;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防松肋及第二防松肋配合;所述左凸出结构与所述左防松翻边配合;所述右凸出结构与所述右防松翻边配合。
[0021]在所述塑料底座的两端轴向各设置有两个减重槽。
[0022]所述弯折部包括有左弯折部和右弯折部;所述左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右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0023]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形孔。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稳定杆弹性的安装在车体(或副车架)上的稳定杆衬套组件。此种稳定杆衬套组件方式适用于各类轿车。
[0026]与传统的稳定杆固定方式相比,该稳定杆衬套组件固定方式能够在不降低稳定杆衬套刚度的前提下,自由的调节稳定杆与车体(或副车架)的距离,便于稳定杆灵活布置。
[0027]该稳定杆衬套组件主要特点相对普通稳定杆衬套为增加塑料底座,其高度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调节。塑料底座和稳定杆衬套具有防松肋,与刚性支架配合防止沿轴线窜动。稳定杆衬套具有下拉翻边并带有卡扣,与塑料底座配合,进一步限制稳定杆衬套组件各部件间相互运动。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传统稳定杆固定方式示意图;
[0029]图2为传统稳定杆衬套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稳定杆衬套组件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底座主视图;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底座侧视图;
[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稳定杆衬套主视图;
[0035]图8为图7的B-B截面示意图;
[0036]图9为本实用新型刚性支架主视图;
[00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刚性支架侧视图;
[00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刚性支架俯视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0稳定杆,1a稳定杆中间段,12稳定杆衬套组件,14稳定杆衬套,16刚性支架,I稳定杆,2稳定杆衬套,3刚性支架,4塑料底座,41第二防松肋,42右凹槽,43减重槽,21第一防松肋,22左防松翻边,23右防松翻边,24左卡扣,25右卡扣,26左突台结构,27右突台结构,28通孔,31左弯折部,32右弯折部,33凹槽,34左凸出结构,35右凸出结构,36第一安装孔,37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42]如图4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具有基本为门形的金属杆组成的稳定杆I及其中间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