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317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及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举升复合油气悬架和承载式减震器的高度与载荷调节功能与 结构。利用该调节阀于复合油气悬架或装置承载式减震器的悬架系统,可以由 驾驶员来调节车身高度以及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的承载比例,从而提高汽 车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适用于各种需要提高越障能力和载荷状态的汽车,例 如越野车、多用途汽车等。
背景技术
汽车在使用中遇到障碍时如果能按驾驶员的意图或自动调节车身的高度,这 将使汽车具有更优异的功能。目前已经有一些空气悬架或油气悬架的汽车具有 这种功能。但这些悬架结构都比较复杂,成本高。为寻求更简单经济的解决方案专利申请人已经申报两类三种专利1)利用承载式减震器构成可举升悬架系 统。与此有关的申报专利有"承载式变阻尼减震器"(200710056382. X,该申 请公开的内容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和可举升承载式减震器悬架系统" (200810167572.3,该申请公开的内容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2)利用复合油 气弹簧构成可举升悬架系统。与此有关的申报专利有"车辆复合弹簧均衡悬架 装置"(200n0056383. 4,该申请公开的内容引入本发明作为参考)。这两种悬 架结构都可能较简单经济地实现改变车身高度和调节载荷的功能,但为实现这 种功能,就必须装有便于驾驶员改变系统油压的调节阀。目前巿场上虽已有一 些液压系统用的调节阀,但用作汽车悬架的高度调节往往存在密封可靠性不良 或成本过高的缺点。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两专利实现汽车车身的升降功能(图1)而创造的简单 实用和成本低的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和控制系统。发明内容、本技术所提出的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以下简称调节阀),是一种三通路是半电动式或全电动式,两者结构大同小异,区别仅在于前者仅是增压系统是电动的,而减压阀是手动机械式的;而后者的增压系统与减压阀 都是电动的。半电动式和全电动式调节阀又各有两种闽结构, 一种是增压阀与 减压阀是并列布置的,另一种是增压阀与减压阀是同轴布置的。因此,本技术提出了如下四个发明提供一种并列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其电动增压阀与手动机械减 压闽是并列布置的。它具有方形的阀体,阀体的四边有六个孔,三个为横孔、三个为纵孔,阀体左边为横孔A和横孔B,右边为横孔C,上边为纵孔F,下边 为纵孔D和纵孔E;横孔A、横孔B和横孔C三孔是油路接口;横孔A通过油管 接油泵,横孔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横孔C通过回油管接油箱,横孔A 通过纵孔D与横孔B连通,纵孔D通过横孔B与纵孔E连通,纵孔F与横孔C 连通,纵孔F与纵孔E同轴设置且连通;纵孔D内依次设有增压阀、增压阀弹 簧、增压阀密封圈和增压阀堵盖,纵孔D内增压闽的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泵流 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而不许从油泵回油;纵孔F内依次设有驱动杆导套、 驱动杆密封圏和驱动杆;纵孔E内依次设有减压闽、减压阀弹簧、减压阀密封 圈和减压阀堵盖;横孔C内依次设有余压阀、余压阀弹簧、余压阀密封圈和余 压阀堵盖;阀体的上边设有操纵杆和微动开关,操作杆用来驱动微动开关和驱 动杆,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操纵杆向右扳动,使微动开关接通,启动油泵 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 时,操纵杆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顶开减压阀,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 所述阀体优选由中等硬度的碳钢、粉末冶金或有色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余压 闽弹簧具有预定压力,以保证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中的油压在排油时不会低 于要求的数值。所述的操纵杆优选为由一竖杆和两侧枝形成的整体结构;两侧 技分别用来驱动微动开关和驱动杆。所述的并列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其还具有车身高度传感器及油 泵马达继电器;当汽车遇到障碍需要升高车身时,车身高度传感器的信号触发 油泵马达继电器,启动油泵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操纵杆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顶开减压阀, 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提供一种并列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其增压阀与减压阀都是电动 的,且是并列布置的。它具有方形的阀体,阀体的四边有六个孔,三个为横孔、 三个为纵孔,阀体左边为横孔A和横孔B,右边为横孔C,上边为纵孔F,下边 为纵孔D和纵孔E;横孔A、横孔B和横孔C三孔是油路接口;横孔A通过油管 接油泵,横孔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横孔C通过回油管接油箱,横孔A 通过纵孔D与横孔B连通,纵孔D通过横孔B与纵孔E连通,纵孔F与横孔C 连通,纵孔F与纵孔E同轴设置且连通;纵孔D内依次设有增压阀、增压阀弹 簧、增压阀密封圈和增压阀堵盖,纵孔D内增压阆的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泵流 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而不许从油泵回油;纵孔F内设有电磁阀外罩、减 压阀铁心、电磁线圈、驱动杆密封圏,驱动杆和驱动杆导套;纵孔E内依次设 有减压阀、减压阀弹簧、减压阀密封圈和减压阀堵盖;横孔C内依次设有余压 阀、余压阀弹簧、佘压阀密封圈和佘压阀堵盖;所述调节阀还具有多路开关(或 ECU)和导线,由电磁阀外罩、铁心、电磁线圈、多路开关(或ECU)和导线组 成了电磁减压阀,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或ECU (电控单元)接 通并启动油泵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 要降低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或ECU,推动驱动杆,顶开减压阀,系统排油 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当不需要改变车身高度时,多路开关或ECU切断信号,此 时油泵与电磁阀都处于断开状态。由增压阀、增压阀弹簧形成的逆止阀使系统 处于自锁状态,车身高度不变。所述阀体由中等硬度的碳钢、粉末冶金或有色 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余压阀弹簧具有预定压力,以保证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 中的油压在排油时不会低于要求的数值。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同轴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它是并列半电动式 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的简化变形。它与并列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不同之处只是将增压阀与减压阀布置在同轴线上,而不是平行布置的(详见图6 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阀体的上横孔J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l,下横孔J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操纵杆J17向右扳动, 使微动开关J18接通,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 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操纵杆J17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 J15,顶开减压阀J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同轴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它是并列全电动式 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的简化变型。它与并列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 不同之处只是将增压阀与减压阀布置在同轴线上,而不是平行布置的(详图7 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阀体的上横孔J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1,阀体的下 横孔J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 S8或ECU (S6)接通并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S7泵油,使系 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S8或ECU (S6), 推动驱动杆J15,顶开减压阀J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当不需要改变 车身高度时,多路开关S8或ECU (S6)切断信号,由增压阀J1、回位弹簧2形 成的逆止阀使系统处于自锁状态,车身髙度不变。


图1为可举升复合悬架系统结构示意2为并列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结构示意3为并列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结构示意4-a为并列半电动调节阀泵油增压抬高车身原理示意4-b为并列半电动调节阀排油卸压降低车身原理示意4-c为并列半电动调节阀遇障碍泵油增压抬高车身原理示意5为并列全电动式调节闽应用于带ECU的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6为同轴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闽结构示意7为同轴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结构示意l是可举升复合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螺旋弹簧A1、承载减震器 或油气弹簧A2、储能器A3、邮箱A5、排油管A6、电动油泵A7、调节阀A8 (即 本发明的部件)、离地高度传感器A9。其中A2既可以是承载式减震器(对应专 利号200710056382. X和200810167572.3 ),也可以是油气弹簧(对应专利号 200710056383. 4)图2是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它由增压阀l,增压 阀弹簧2,增压阀堵盖3,增压阀密封圈4;减压阀5,减压阀弹簧6,减压闽堵 盖7,减压阀密封圈8;余压阀9,余压阀弹簧IO,余压阀堵盖ll,余压阀密封 圈12;阀体13,驱动杆密封圈14,驱动杆15,驱动杆导套16,操纵杆17,微 动开关18或高度传感器A9及继电器P4等组成。调节闽的三个出口分别与相关 部件相连;横孔A通过油管S3与油泵S2相连;横孔B与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 器S7相连;横孔C与储油箱S1相连。阀体13是由一块形状简单的中等硬度的碳钢或有色金属材料的四边钻出6 个孔(三横A、 B、 C与三纵D、 E、 F)形成。横孔A接油泵S2,横孔B接油气 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 A与B之间只许由S2进入S7,而不许由S7向油泵S2回 油;横孔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l,横孔C内安余压阀9,可控制系统最低压 力(后文有进一步说明)。纵孔D与增压阀1、增压阀弹簧2 —起形成进油路的 逆止阀。纵孔E与减压阀5、减压阀弹簧6—起形成排油减压阀。纵孔F是为驱 动杆15的运动和密封从而实现排油功能而设置。搡纵杆17是由一竖杆和两侧技形成的整体结构;两侧枝分别用来驱动微动 开关18和驱动杆15。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操纵杆向右扳动,使微动开关 18接通,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 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操纵杆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15,顶起减压阀5, 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在某些情况下,为避免举升过程时间过长和保证油路安全不希望系统压力降 得过低,在回油出口处设置余压阀9,适当设计余压阀弹簧10的预压力,可保证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中的油压在排油时不会低于要求的数值。这样设计的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可充分满足上述两个举升悬架专利的要 求,而且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全电动式的调节阀结构与半电动调节阀的区别只在于,它不仅泵油增压是通 过电开关启动电动油泵实现的,而且减压阀也通过电开关由电磁线圈吸动铁心 21和减压阀5,排油使车身下降。图3是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和最简单系统的结构图。它由增压阀 1,增压阀弹簧2,增压阀堵盖3,增压阀密封圈4;减压阀5,减压阀弹簧6, 减压阀铁心21,减压阀密封圈8,驱动杆密封圈14,驱动杆15,驱动杆导套16; 余压阀9,余压阀弹簧IO,余压阀堵盖ll,余压阀密封圈12;阀体13,电磁闽 外罩20、多路开关S8 (开关的形式可有不同,在后文将介绍由ECU (电控单元) 控制的形式)和导线等组成。调节阀的三个出口分别与相关部件相连。横孔A 通过油管S3与油泵S2相连;横孔B与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相连;横孔C 与储油箱Sl相连。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多档开关拨到Pl位置,接通并启 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 降低车身高度时,多档开关拨到P2位置,推动驱动杆15,顶起减压阀5,系统 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当不需要改变车身高度时,多档开关拨到PO位置,此 时油泵S2与电磁阀(电磁线圈22)都处于断开状态。由于增压阀1的作用使系统处于自锁状态。半电动式调节阀在具有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的悬架系统中的实施方式 如图4-a。横孔A接油泵,横孔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横孔C通过回 油管S4接油箱Sl。车身举升状态的实现(图4-a):当操纵杆17向右扳时,微动开关18被按下, 电源经导线启动电动油泵S2,高压油从横孔A经增压阀1与横孔B连通,油泵向 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泵油将车身抬起。车身下降状态的实现(图4-b):当操纵杆17向左扳时,微动开关18被松开, 电动油泵因电源被切断而停止,同时操纵杆17拨动驱动杆15,顶起排油减压阀5,使横孔B与横孔C连通,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通向油箱Sl排油、卸压 使车身下降。图4-c是汽车遇障碍时自动举升的工况。当离地高度传感器A9感知离地间 隙过小时,继电器A10使油泵马达起动,泵油增压使车身抬高。全电动式调节阀在油气弹簧复合悬架或装有承载式减震器的悬架系统中的 实施方式如图5。系统由油箱、电动油泵、全电动式调节阀组成。横孔A接油泵, 横孔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同时经压力传感器S10接到ECU(S6)的输 入端。横孔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1。 ECU具有两个以上输入信号(驾驶员指 令和系统压力以及离地高度等)和两个输出信号(电动油泵开关和减压阀开关)。车身举升状态的实现当驾驶员从ECU (S6)的输入端之一输入驾驶员指令 时,ECU (电控单元)将它与压力传感器S10或离地高度传感器A9传来的信号 作比较;如果传感器的压力低于驾驶员要求值或离地间隙小于允许值时,则ECU 通过S々接通电动油泵使系统升压以抬高车身;当系统压力升至驾驶员的要求值 或离地间隙达到驾驶员要求范围时ECU切断电动油泵,车身高度调定。如果传 感器的压力高于驾驶员要求值或离地间隙过大时,ECU通过S5接通电磁线圈22 吸动铁心21,顶起排油减压阀5,使横孔B与横孔C连通,油气弹簧或承载式 减震器通向油箱S1排油、卸压使车身下降,直至两输入信号差趋于零,车身高 度锁定。图6提供了另一种同轴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闽,其增压阀是电动 的,减压阀是手动机械的,两者是同轴布置的。它具有方形的阀体J13,阀体 J13的三边(或四边)有四个孔;阀体上的横孔JA和横孔JB,可以设在同一边 (左右边均可),也可以分设在两边,它是图2结构的简化变型。上横孔JC通 过回油管S4接油箱S1,下横孔J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阀体上边上的 纵孔JF内依次设有驱动杆导套J16、驱动杆密封圏J14和驱动杆J15;阀体下 边上的纵孔JE内依次设有增压阆Jl、回位弹簧H、减压阀J5;横孔JC内依次 设有余压阀J9、余压阀弹簧JIO、余压阀密封圈J12和余压阀接头Jll;阀体 J13的上边设有操纵杆J17和微动开关J18,操纵杆J17用来驱动微动开关J18 或驱动杆J15;下纵孔JA通过油管S3接油泵S2;下纵孔JA内依次设有增压阀 Jl、回位弹簧J2、增压阀密封圈J4和增压阀接头J3,纵孔JA内增压阀的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泵S2流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而不许从油泵S2回油; 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操纵杆J17向右扳动,使微动开关J18接通,启动油 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 车身高度时,搡纵杆J17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J15,顶开减压阀J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图7提供了另一种同轴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其增压阀与减压 阀都是电动的,且两者是同轴布置的。它具有方形的阀体J13,阀体J13的三边(或四边)有四个孔,阖体上的横孔JA和横孔JB,可以设在同一边(左右边均 可),也可以分设在两边,是图5结构的简化变型。上横孔JC通过回油管S4接 油箱Sl,下横孔J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上边上的纵孔JF内依次设有 驱动杆导套J16、驱动杆密封圈J14和驱动杆J15;下边上的纵孔JE内依次设 有增压阀Jl、回位弹簧J2、减压阀J5;横孔JC内依次设有余压阀J9、余压阀 弹簧JIO、余压阀密封圈J12和余压阀接头Jll;阀体J13的上边设有步进马达 驱动器J22(或电磁阀,参见图3),用来驱动驱动杆J15;下纵孔JA通过油管 S3接油泵S2;下纵孔JA内依次设有增压阀Jl、回位弹簧J2、增压阀密封圈J4 和增压阀接头J3,纵孔JA内增压阀的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泵S2流向油气弹簧 或承载减震器S7,而不许从油泵S2回油。所述调节阀还具有多路开关S8或ECU(S6)。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S8或ECU (S6)接通并启动油 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 低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S8或ECU (S6),推动驱动杆J15,顶开减压阀 J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当不需要改变车身高度时,多路开关S8或ECU(S6)切断信号,由增压阀Jl、回位弹簧J2形成的逆止阀使系统处于自锁状态, 车身高度不变。所提供的同轴半电动或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还可具有车身高度 传感器A9 (参见图1)及油泵马达继电器P4;当汽车遇到障碍需要升高车身时, 车身高度传感器A9的信号触发油泵马达继电器P4,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 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对于半 电动调节阀则将操纵杆J17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J15,顶开减压阀J5,系统 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对于全电动调节阀,则通过波段开关(参看图3)或 ECU (参看图5)接通步进马达驱动器J22 (或电磁阀,参见图3)。
权利要求
1、一种并列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具有方形的阀体(13),阀体(13)的四边有六个孔,三个为横孔、三个为纵孔,阀体(13)左边为横孔A和横孔B,右边为横孔C,上边为纵孔F,下边为纵孔D和纵孔E;横孔A、横孔B和横孔C三孔是油路接口;横孔A通过油管(S3)接油泵(S2),横孔B接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横孔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1),横孔A通过纵孔D与横孔B连通,纵孔D通过横孔B与纵孔E连通,纵孔F与横孔C连通,纵孔F与纵孔E同轴设置且连通;纵孔D内依次设有增压阀(1)、增压阀弹簧(2)、增压阀密封圈(4)和增压阀堵盖(3),纵孔D内增压阀的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泵(S2)流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而不许从油泵(S2)回油;纵孔F内依次设有驱动杆导套(16)、驱动杆密封圈(14)和驱动杆(15);纵孔E内依次设有减压阀(5)、减压阀弹簧(6)、减压阀密封圈(8)和减压阀堵盖(7);横孔C内依次设有余压阀(9)、余压阀弹簧(10)、余压阀密封圈(12)和余压阀堵盖(11);阀体(13)的上边设有操纵杆(17)和微动开关(18),操作杆(17)用来驱动微动开关(18)和驱动杆(15),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操纵杆(17)向右扳动,使微动开关(18)接通,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操纵杆(17)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15),顶开减压阀(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
2、 一种并列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具有方形的阀体(13),阀体(13) 的四边有六个孔,三个为横孔、三个为纵孔,阀体(13)左边为横孔A和横孔B, 右边为横孔C,上边为纵孔F,下边为纵孔D和纵孔E;横孔A、横孔B和横孔C 三孔是油路接口;横孔A通过油管(S3)接油泵(S2),横孔B接油气弹簧或承 载减震器(S7),横孔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l),横孔A通过纵孔D与横孔B连通,纵孔D通过横孔B与纵孔E连通,纵孔F与横孔C连通,纵孔F 与纵孔E同轴设置且连通;纵孔D内依次设有增压闳(1)、增压阀弹簧(2)、 增压阀密封圈(4)和增压闽堵盖(3),纵孔D内增压阀的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 泵(S2)流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而不许从油泵(S2)回油;纵孔F 内设有电磁闽外罩(20)、减压阀铁心(21)、电磁线圈(22)、驱动杆密封圈(14), 驱动杆(15)和驱动杆导套(16);纵孔E内依次设有减压阀(5)、减压阀弹簧(6)、减压阀密封圈(8)和减压阀堵盖(7);横孔C内依次设有余压阀(9)、 余压阀弹簧(10)、余压阀密封圈(12)和余压阀堵盖(11);所述调节阀还具 有多路开关(S8)或ECU (S6),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S8) 或ECU (S"接通并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S7)泵油, 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S8)或ECU(S6),推动驱动杆(15),顶开减压阀(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当 不需要改变车身高度时,多路开关(S8)或ECU(S6)切断信号,由增压阀(1)、 增压阀弹簧(2)形成的逆止阀使系统处于自锁状态,车身高度不变。
3、一种同轴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具有方形的阀体(J13),阀体(J13) 的三边(或四边)有四个孔;两个为横孔、两个为纵孔,闽体上的横孔JA和横 孔JB,可以设在同一边(左右边均可),也可以分设在两边,是权利要求l的简 化变形。上横孔J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l),下横孔JB接油气弹簧或承 载减震器(S7),上边上的纵孔JF内依次设有驱动杆导套(J16)、驱动杆密封 圈(JIO和驱动杆(Jl";下边上的纵孔JE内依次设有增压阀(Jl)、回位弹 簧(J2)、减压阀(J5);横孔JC内依次设有余压阀(J9)、余压阀弹簧(Jio)、 余压阀密封圈(J12 )和余压阀接头(Jll );阀体(J13 )的上边设有操纵杆(J17 ) 和微动开关(J18),操作杆(J17)用来驱动微动开关(J18)和驱动杆(J15);下纵孔JA通过油管(S3)接油泵(S2);下纵孔JA内依次设有增压阀(Jl )、 回位弹簧(J2)、增压阀密封圈(J4)和增压阀接头(J3),纵孔JA内增压阀的 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泵(S2)流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而不许从油泵 (S2)回油;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搡纵杆(J17)向右扳动,使微动开关 (J18)接通,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 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操纵杆(J17)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 (J15),顶开减压阀(J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
4、 一种同轴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具有方形的阀体(J13),阀体(J13) 的三边(或四边)有四个孔,两个为横孔、两个为纵孔,阀体上的横孔JA和横 孔JB,可以设在同一边(左右边均可),也可以分设在两边,是权利要求l的简 化变形。上横孔JC通过回油管(S4)接油箱(Sl),下横孔JB接油气弹簧或承 载减震器(S7),上边上的纵孔JF内依次设有驱动杆导套(J16)、驱动杆密封 圈(Jl4)和驱动杆(Jl";下边上的纵孔JE内依次设有增压阀(Jl)、回位弹 簧(J2)、减压阀(J5);横孔JC内依次设有余压阀(J9)、余压阀弹簧(JIO)、 余压阀密封圈(J12)和余压阀接头(Jll);闽体(J13)的上边设有步进马达 驱动器或电磁铁(J")用来推动驱动杆(J15);下纵孔JA通过油管(S3)接 油泵(S";下纵孔JA内依次设有增压阀(Jl)、回位弹簧(J2)、增压阀密封 圈(")和增压阀接头(J3),纵孔JA内增压阀的设置使得油只能从油泵(S2) 流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而不许从油泵(S2)回油。所述调节阀还具 有多路开关(S8)或ECU (S6),当需要升高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S8) 或ECU (S6)接通并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S7)泵油, 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通过多路开关(S8)或ECU (S6),推动驱动杆(J15),顶开减压阀(J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当不需要改变车身高度时,多路开关(S8)或ECU(S6)切断信号,由增压阀(Jl)、 回位弹簧(2)形成的逆止阀使系统处于自锁状态,车身高度不变。
5、 权利要求l、 2、 3和4所述的半电动或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其 特征在于其还具有车身高度传感器U9)及油泵马达继电器(P4);当汽车遇 到障碍需要升高车身时,车身高度传感器U9)的信号触发油泵马达继电器(P4), 启动油泵(S2)向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泵油,使系统增压并抬高车身; 当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操纵杆(17)向左扳动,推动驱动杆(15),顶开减压 阀(5),系统排油减压并使车身下降。
6、 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半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操纵杆(17)是由一竖杆和两侧枝形成的整体结构;两侧枝分别用来驱动微 动开关(18)和驱动杆(l"。
7、 权利要求l、 2、 3和4所述的半电动与全电动式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其 特征在于余压阀弹簧(10)具有预定压力,以保证油气弹簧或承载减震器(S7) 中的油压在排油时不会低于要求的数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悬架举升与载荷调节阀及其控制系统,利用一个三通路的调节阀来调节复合油气悬架系统或装置承载式减震器悬架系统的载荷和高度,可以由驾驶员通过该调节阀来调节车身高度以及油气弹簧或承载式减震器的承载比例,从而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适用于各种需要提高越障能力和载荷状态的汽车,例如越野车、多用途汽车等。
文档编号B60G17/00GK101612872SQ20091000896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郭孔辉 申请人:郭孔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