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

文档序号:391548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
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特别是关于一种婴幼儿用的汽车安全座椅及其 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房车内在前座与后座处均设置有汽车安全带供乘坐者使用以维护行车 安全,安全带通常包括由乘坐者的一侧肩膀朝斜下方延伸的肩带部分、及延伸于乘坐者之 下腹部上的腰带部分。行车之间因刹车或碰撞等原因而造成震动或颠簸时,汽车安全带可 及时提供一反向施力,因此可减少其内乘坐者的乘坐位置变动幅度。然而,当乘坐者是年幼的婴幼儿时,因考量到婴幼儿的体型与负荷能力不宜直接 使用汽车安全带,因此大多是透过一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连结,即可使坐卧其中的 婴幼儿得到相当的保护。唯现今的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之间的稳固方式都是透过 提供乘坐空间的支撑部与其下的底座共同达成,但当汽车安全带因为震动或颠簸产生施力 时,此力常会影响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结合状态,故而使得婴幼儿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空间 当中。当震动过于突然并且力道猛烈时,这样的结构有可能会危及其中的婴幼儿。有鉴于此,目前的需求为一种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使用上更具安全性的婴幼儿 用汽车安全座椅。

发明内容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该汽车安全 座椅在其前向使用状态或后向使用状态时,可借由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的卡合设 计,供较稳定的固定状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椅,其包括一乘坐部及一椅背部;及一第一固定轨及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 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 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皆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用 汽车安全座椅包括一具有乘坐部及椅背部的支撑座椅,及一第一固定轨、一第二固定轨,该 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 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 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则开设有一第二卡合 槽,该固定方法包括
以后向状态置放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将一安全带扣合,其中该安全带包括一腰带及一肩带;将该腰带卡合于各该第一固定轨及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二卡合槽;及将该肩带绕经该椅背部的后侧,并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合槽。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支撑座 椅,其包括一乘坐部及一椅背部;及一第一固定轨及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 固定轨分别于该支撑座椅的左、右两侧由该支撑座椅的背面突出,且沿该支撑座椅的背面 由该椅背部的后侧大约平行延伸至该乘坐部的底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 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一 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其中该第一卡合槽 及该第二卡合槽皆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亦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包括一具有乘坐部及椅背部的支撑座椅,及一第一固定轨、一第 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 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 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则开设有 一第二卡合槽,该固定方法包括以后向状态置放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将一安全带 扣合,其中该安全带包括一腰带及一肩带;将该腰带卡合于各该第一固定轨及该第二固定 轨的该第二卡合槽;及将该肩带绕经该椅背部的后侧,并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 合槽。借由前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使汽车安全座椅与安全带的固 定更稳定,能改善习知的缺失。

图1为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示意图。图2为绘示图1汽车安全座椅的后视部分放大图。图3为绘示图1汽车安全座椅的侧视部分放大图。图4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前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相对视角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前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后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相对视角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后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示意图。1、2安全座椅11支撑座椅12底座13乘坐部14椅背部15固定轨15AU5B 侧端16 凸缘17 凹口18 垫体151 通孔152、153、156、157、158 卡合槽154,155 突肋156AU57AU58A 侧缘
158B 间隙192腰带194肩带196 带扣 198 母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该汽车安全座椅可设为前 向使用状态或后向使用状态,其中安全座椅在后向使用状态时的座椅倾斜角度比前向使用 状态时的座椅倾斜角度大,并可借由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的卡合设计,供较稳定的 固定状态。请参考图1,其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1的示 意图。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1包括一支撑座椅11及一底座12,支撑座椅11是可移动地 卡合于底座12上,使支撑座椅11不可分离地与底座12连接。支撑座椅11包括一乘坐部 13、一椅背部14、及设置于支撑座椅11背面的二固定轨1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包括两 凸缘16,椅背部14上对应凸缘16处则是形成配合的二凹口 17 (示于图2),这些凸缘16是 滑合于凹口 17中。乘坐部13及椅背部14之间形成的空间是供婴幼儿乘坐或躺卧其上,乘坐部13及 椅背部14之间的角度可依照人体工学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乘坐部13及椅背部14上方更 设置有一垫体18,垫体18是由弹性体形成,其一剖面形状可为大约L字型,以对其中的婴幼 儿在头部及躯体分别提供较佳的包覆性与缓冲能力来吸收车行当中可能造成的震动。固定轨15分别一体成形于支撑座椅11的左、右两侧且由支撑座椅11的背面突 出,且沿支撑座椅11的背面曲线由椅背部14的后侧平行延伸至乘坐部13的底侧。各固定 轨15包括位于椅背部14后方的第一侧端15A与位于乘坐部13下方的第二侧端15B。如图 2及图3所详述,各固定轨15的第一侧端15A及第二侧端15B分别设有卡合槽。当使用座 椅1时,可将汽车安全带卡合于卡合槽内,借以固定座椅1的位置。图2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1的后视部分放大图,图3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1的侧 视部分放大图。如图3所示,固定轨15的第一侧端15A中开设有通孔151、位于通孔151下 方的卡合槽152、及位于通孔151上方的卡合槽153。依据此实施例,卡合槽152与通孔151 的部分边界可借由突肋154界定。突肋154并非完全封闭卡合槽152,使卡合槽152可与通 孔151相通。除前述突肋154外,可借由其它机构使卡合槽152与通孔151选择性导通,诸 如转动式关闭件(未示)等等。此外,卡合槽153与通孔151的部分边界可借由突肋155 界定。突肋155并非完全封闭卡合槽153,使卡合槽153亦可与通孔151相通。同样地,除 前述突肋155外,也可借由其它机构使卡合槽153与通孔151选择性导通,诸如转动式关闭 件(未示)等等。其中,通孔151与卡合槽152、153之间虽可选择性地导通,但三者都被固 定轨15所围绕。如图2及图3所示,固定轨15的第一侧端15A在其面向后侧的表面亦开设有卡合 槽156、157。卡合槽156、157为沿固定轨15上、下相距设置。分别界定卡合槽156、157的 侧缘156A、157A未完全封闭卡合槽156、157,使卡合槽156、157可接受安全带的肩带直接自 汽车安全座椅1的后侧插入卡合(虚线表示不同肩带Bl、B2的卡合方式),而不须由汽车 安全座椅1或固定轨15的左或右侧穿入。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借由调整卡合槽156、157之间的距离,使肩带B1或B2卡合于卡合槽156、157后可涵盖更大的面积,有利于分布 肩带B1或B2对于椅背部14的施力。前述通孔151、及卡合槽152、153、156、157均位于椅 背部14的背面。此外,请参考图3,固定轨15的第二侧端15B亦开设有卡合槽158,其位于乘坐部 13的下方。卡合槽158的底侧缘158A未完全封闭卡合槽158,使卡合槽158可借由间隙 158B接受部分安全带的插入卡合。前述各固定轨15,包括其通孔151及各卡合槽152、153、156、157、158皆对称地设 置于支撑座椅11背面的左、右两侧。如图4及图5所示,当安全座椅1为朝前向置放于车 内座椅时,可借由安全带与卡合槽152、153的互相卡合固定安全座椅1。如图6及图7所 示,当汽车安全座椅1为朝后向置放于车内座椅时,可借由安全带与卡合槽156、157、158的 互相卡合固定安全座椅1。请参考图4及图5,其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汽车安全座椅1的前向使用状态的示意 图。图中是以虚线表示汽车安全带,其包括腰带192、肩带194及结合腰带192、肩带194的 带扣196。当安全座椅1朝前向置放于汽车的座椅上后,可将汽车安全带由安全座椅1的一 侧L穿过各固定轨15的第一侧端15A,并由安全座椅1的相对侧R拉出其带扣196后,再将 带扣196与母扣198相卡合。其中,腰带192穿过各固定轨15的第一侧端15A时为卡合于 各固定轨15的卡合槽152内。此外,肩带194在远离其带扣196的一端(即邻近侧L)是 卡合于对应固定轨15的卡合槽153,肩带194的另一侧(即邻近侧R)则由通孔151伸出。 借由前述的固定方式,汽车安全带会直接施力于支撑座椅11或椅背部14,因而不影响支撑 座椅11与底座12之间的卡合位置与角度,上述方式除可提供较佳的结构稳定性亦提供较 高的安全性。另请参考图6及图7,其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 汽车安全座椅的后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虚线亦表示汽车安全带。当使用者 欲使用后向置放方式时,首先需将汽车安全带的带扣196与母扣198完成扣合,且将朝向 后侧方向的安全座椅1置放于汽车的座椅上,其中支撑座椅11借由两固定轨15与底座12 之间可移动地卡合方式,使支撑座椅11可相对于底座12滑动调整至一较倾斜的角度,以增 加安全座椅以后向方式置放在汽车座椅上的稳定性。随后,将腰带192卡合于各固定轨15 的卡合槽158内。至于肩带194,其绕经椅背部14的背面,并在椅背部14背面的第一侧L 卡合于对应固定轨15的卡合槽156内,在椅背部14背面相对于第一侧L的第二侧R,肩带 194则卡合于另一固定轨15的卡合槽157,以致肩带194呈倾斜角度固定于左、右两侧的固 定轨15。借此,朝后向置放的安全座椅1在其前、后两侧分别由腰带192及肩带194的施力 固定。尤其,因左、右两侧设置的各卡合槽156、157、158皆沿平行的固定轨15两两相对地 设置,且肩带194可以倾斜角度绕椅背部14的背面,使安全座椅1可由安全带接受更均衡、 分散的施力,并且,肩带194卡合于安全座椅2背面卡合槽156的位置,均较腰带192卡合 于各固定轨15中卡合槽158的水平位置高,有利于提升其固定的稳定性。请参考图8,其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示 意图。图8所示的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大约相同,主要差异在于图8的安全座椅2的各固 定轨15仅具有卡合槽156,在卡合槽156下方并无卡合槽157 (参照图2),但仍具有卡合槽 158。因此,当后向使用安全座椅2时,安全带的肩带B1或B2可如图6及图7绕安全座椅2的背面并仅卡合于一固定轨15的卡合槽156中,即可同样地固定安全座椅2。其中,安全 带B1或B2中肩带卡合于安全座椅2背面卡合槽156的位置,同样较腰带卡合于各固定轨 15之卡合槽158的水平位置高。 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结合方式实 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之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之具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 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之,先前叙述及其附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 件之变化或组合皆可能,且不悖于本发明之精神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椅,其包括一乘坐部及一椅背部;及一第一固定轨及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 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 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皆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端的该表面上 开设有一第三卡合槽,该第三卡合槽亦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该第一卡合槽与该第三卡 合槽为上、下相距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 固定轨由该支撑座椅的背面突出,且沿该支撑座椅的背面由该椅背部的后侧大约平行延伸 至该乘坐部的底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椅以活动式固定于一底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轨与第二固 定轨各包括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为对称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朝后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卡合于各该第一固定轨及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二 卡合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朝后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合槽并呈倾斜角 度绕经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一侧端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朝后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合槽与该第 二固定轨的该第三卡合槽,使该肩带呈倾斜角度穿过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 一侧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端中还开设有 一通孔、位于该通孔下方的一第四卡合槽、及位于该通孔上方的一第五卡合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前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卡合于各该第一、第二固定轨的该第四卡合槽。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前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五卡合槽。
12.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 包括一具有乘坐部及椅背部的支撑座椅,及一第一固定轨、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 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 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面向 后侧的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则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该固定方法包括以后向状态置放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 将一安全带扣合,其中该安全带包括一腰带及一肩带; 将该腰带卡合于各该第一固定轨及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二卡合槽;及 将该肩带绕经该椅背部的后侧,并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合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在该第一 侧端在其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三卡合槽,该第一卡合槽与该第三卡合槽为上、下相距设置, 该肩带更卡合于该第三卡合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肩带呈倾斜角度由该第一固定轨 的该第一卡合槽延伸至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三卡合槽。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轨与第二固定轨,各包括 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为对称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椅以活动式固定于一底座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以后向状态置放该婴幼儿用汽车 安全座椅的步骤还包括将该支撑座椅对于该底座移动至一倾斜角度。
全文摘要
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包括支撑座椅,包括乘坐部及椅背部;及第一固定轨及第二固定轨,第一固定轨与第二固定轨分别于支撑座椅的左、右两侧由支撑座椅的背面突出,且沿支撑座椅的背面由椅背部的后侧平行延伸至乘坐部的底侧,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背对椅背部的第一侧端与位于乘坐部下方的第二侧端。第一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合槽及第三卡合槽,第一卡合槽与第三卡合槽上、下相距设置,第二侧端中开设有第二卡合槽。当汽车安全座椅于后向状态使用时,第二卡合槽接受腰带的卡合,第一固定轨的第一卡合槽与第二固定轨的第三卡合槽接受肩带的卡合,肩带以倾斜角度绕椅背部的背面。
文档编号B60N2/26GK102001297SQ2009101713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肖小红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