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前围半隐藏式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921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客车前围半隐藏式通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交客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发动机前置式公交客车的前围半隐藏式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前置式公交客车将发动机和散热器等部件设置在车体的前端,车体的迎风面上安装有通风网,以便在公交客车行驶的时候从通风网处进风,对散热器进行风冷降温。 传统的通风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钢板冲孔后与前围蒙皮焊接,表面进行喷漆处理,这种 方式表面粗糙,易锈蚀;二是通过螺栓安装注塑成型的通风网,这种方式的工艺性差,成本 高,受结构影响大,并且螺栓连接处也容易发生锈蚀。同时,普通通风网表面喷漆或镀铬处 理,色泽与前围蒙皮差异较大,会影响车头的外观风格。另外,传统的通风网只是迎风面形 成单一的进风网罩,加大通风面积只能靠加大通风网外形尺寸来实现,在结构上受到很大 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美观实用又能耐腐蚀的客车前 围半隐藏式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前围通风结构,包括前风窗、通风网和前围 蒙皮,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前风窗底部中央的前围蒙皮上通过冲压形成有通风窗口及通风 道,其中通风窗口内具有安装通风网的窗框条;所述通风网为带通风孔的板材结构,该通风 网的形状大小与通风窗口相适应,通风网位于窗框条的前侧,并与窗框条固定。通风道半隐 藏在通风网的后部,是通过前围蒙皮成形的一种倾斜向上的进风道,通风网从正面遮挡通 风道的上口,在外观效果上更加完整。所述通风道倾斜设置,并半隐藏在通风网的后部,通风网从车身正面遮挡住通风 道的上口。通风道和通风网结合,形成双级进风,这样既不破坏通风网的造型又增大了通风 面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优化了车头进风网处的外 观质感,并通过半隐藏式的通风道有效地提高了通风散热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发动机前置式公交客车的前围通风结构,在前风窗1底部中央的前围蒙皮3上通过冲压形成有通风窗口,该通风窗口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通风窗口 内具有横向分布的窗框条4,在窗框条4的前侧设有通风网2,所述通风网2由板材冲孔而 成, 该通风网2的形状大小与通风窗口相适应,通风网2上网孔的形状大小以及分布形式可 根据需要确定。所述通风网2与窗框条4固定,在所述通风网2的底部设有向上倾斜的通 风道5,该通风道5与发动机舱相通,通风道5的上口位于通风网2的后侧,且通风网2从车 身正面遮挡通风道5的上口。通风道5和通风网2结合,形成双级进风,提高了散热器的散 热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客车前围半隐藏式通风结构,包括前风窗(1)、通风网(2)和前围蒙皮(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风窗(1)底部中央的前围蒙皮(3)上通过冲压形成有通风窗口及通风道(5),其中通风窗口内具有安装通风网(2)的窗框条(4);所述通风网(2)为带通风孔的板材结构,该通风网(2)的形状大小与通风窗口相适应,通风网(2)位于窗框条(4)的前侧,从正面遮挡通风道(5)的上口,并与窗框条(4)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前围半隐藏式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5) 倾斜设置,并半隐藏在通风网(2)的后部,通风网(2)从车身正面遮挡住通风道(5)的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前围半隐藏式通风结构,包括前风窗(1)、通风网(2)和前围蒙皮(3),在所述前风窗(1)底部中央的前围蒙皮(3)上通过冲压形成有通风窗口及通风道(5),其中通风窗口内具有安装通风网(2)的窗框条(4);所述通风网(2)为带通风孔的板材结构,该通风网(2)的形状大小与通风窗口相适应,通风网(2)位于窗框条(4)的前侧,从正面遮挡通风道(5)的上口,并与窗框条(4)固定。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在优化车头进风网处外观质感的同时,提高了通风散热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K11/06GK201553015SQ20092020742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万昶, 张智勇, 邓平 申请人: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