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转向机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921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转向机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微耕机,具体为一种带转向机构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
背景技术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微耕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翻地、耕作中发挥着巨大的 作用,操作者通常是双手扶着微耕机的把手架组件随微耕机前行,并通过设置在把手上的 拉索分别控制两端行走轮的转动。现目前的微耕机行走机构的动力离合结构,通常采用压堪式的离合方式,其原理 是将行走轴安装到传动轴内,在传动轴外设置具有一定弹性的离合外套,离合外套与推杆 相连。微耕机工作时,通过推杆压紧离合外套,离合外 套又将传动轴压紧,使传动轴与行走 轴固定为一体,由于传动轴的外侧与齿轮啮合,因此发动机通过齿轮带动传动轴,进而带动 行走轴旋转。但是这种结构的离合方式,存在以下不足行走轴与传动轴之间不容易脱离, 当推杆松开后,被压紧的零件反应较慢,离合套需要一定的时间张开,传动轴与行走轴之间 可能仍然处于连接状态,导致行走轮不能立即制动,特别是在需要转向时,由于行走轮仍然 处于运动状态,控制很不方便,不能准确达到所需要的转向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微耕机在转向时 操作不方便,行走轴离合时不易分离的问题,并提供一种转向控制方便,离合时行走轴容易 分离,而且可靠性较好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带转向机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包括安装在行走箱体 内的动力传动轴和行走轴,在行走箱体两端安装有左、右转向壳体,动力传动轴带动行走轴 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轴是由分别设置在左、右转向壳体内的左行走轴和右行走轴构 成,左、右行走轴分别伸入设置在行走箱体内的行走齿内套的两端,动力传动轴上的齿轮与 行走齿内套啮合,行走齿内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左、右行走轴的左、右转向离合机构, 行走齿内套通过左、右转向离合机构分别控制左、右行走轴转动。所述转向离合机构包括转向离合外套,转向离合外套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在行走 轴上,另一端与行走齿内套间隙配合;在行走齿内套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的连接孔,在连接 孔内安装有钢珠,在左、右行走轴上分别设有与钢珠相匹配的键槽,行走齿内套通过钢珠分 别与左、右行走轴相连;转向离合外套与行走齿内套配合后,转向离合外套的前端将连接孔 覆盖,在转向离合外套上还设有防止钢珠滑落的钢珠槽;在转向离合外套与左、右转向壳体 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转向离合机构还包括活动连接在转向壳体上的制动轴,所述制动轴的一端连 接微耕机的制动手柄,另一端在行走轴旋转时与转向离合外套上的环形凹槽卡紧。制动轴 与转向离合外套上的环形凹槽的配合,可改变转向机构与行走轴之间的离合方式,实现对 行走轮和耕刀的控制,达到灵活转向的目的。[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了微耕机的灵活转向,通过把手上的制动手柄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行走轮的转动,达到即走即停、自由转向的目的;2、改变了行走轴与转向机构的离合的方式,采用钢珠作为控制连接的关键部件, 在需要时行走轴能够快速脱离动力系统,同样在需要恢复转动时又能自动、可靠的与动力 系统连接,稳定性也较好;3、整个转向机构由于是采用组装的形式,其各部分零件可通过模具批量生产,节 约了成本,而且安装方便,也有利于维护和保养。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转向壳体的立体图;图3为行走齿内套的剖面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转向离合外套的剖视图;图6为行走轴的结构剖视图。图中,1-行走箱体,2-左转向壳体,3-右转向壳体,4-左行走轴,5-右行走轴, 6_转向离合外套,7-行走齿内套,8-连接孔,9-钢珠,10-键槽,11-钢珠槽,12-复位弹簧, 13-制动轴,14-环形凹槽,15-弹簧挡圈,16-法兰盘,17-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带转向机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包括安装在行走箱体1内的动力传 动轴和行走轴,在行走箱体1两端安装有左转向壳体2和右转向壳体3,动力传动轴带动行 走轴旋转,在行走轴上安装有行走轮和耕刀;为使微耕机在转向时控制更方便,将所述行走 轴设置为左行走轴4和右行走轴5两段,左行走轴4和右行走轴5分别设置在左转向壳体2 和右转向壳体3内,左、右行走轴分别伸入设置在行走箱体1内的行走齿内套7的两端,行 走齿内套7为圆筒形状且两端开口,在行走齿内套7的外壁上设有齿轮,动力传动轴上的齿 轮与行走齿内套7啮合,行走齿内套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左、右行走轴的左、右转向离 合机构,行走齿内套7通过左、右转向离合机构分别控制左、右行走轴转动。参见图1和图5,所述转向离合机构包括转向离合外套6,转向离合外套6的一端 可滑动的设置在行走轴上,另一端与行走齿内套7间隙配合;在行走齿内套7的两端分别设 有若干的连接孔8,在连接孔8内安装有钢珠9,在左、右行走轴上分别设有与钢珠9相匹配 的键槽10,行走齿内套7通过钢珠9分别与左、右行走轴相连;转向离合外套6与行走齿内 套7配合后,转向离合外套6的前端将连接孔8覆盖,在转向离合外套6上还设有防止钢珠 滑落的钢珠槽11 ;在转向离合外套6与左、右转向壳体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复位弹簧12。在 复位弹簧12与左、右转向壳体之间还分别设有弹簧挡圈15。参见图1和图5,所述转向离合机构还包括活动连接在转向壳体上的制动轴13,所 述制动轴13的一端连接微耕机的制动手柄,另一端在行走轴旋转时与转向离合外套6上的环形凹槽14卡紧。在图中,微耕机的左、右制动手柄、行走轮、耕刀以及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并未画出,但这属于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因此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动力传动轴 的一端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另一端连接锥齿轮,所述锥齿轮为现有技术,其作用是改变 力矩方向,锥齿轮安装在行走箱体1内,锥齿轮将动力传动轴输入的转矩变向后,通过其输 出齿轮啮合行走齿内套7来实现转矩的传递。本装置中设置转向离合机构的目的,是为了使微耕机在转向时能分别独立控制 左、右行走轴,即通过左、右制动手柄分别控制两侧行走轮和耕刀的旋转,例如向左侧转向 时,操作人员压紧左制动手柄,左侧的行走轮和耕刀停止转动,右行走轮以左行走轮所在位 置为圆心旋转,从而实现向左侧转向。参见图1和图6,在左、右行走轴的中部靠近键槽10的位置分别设有环形凸台17, 当行走轴的前端带键槽部分插入行走齿内套7后,由于环形凸台17的直径大于行走齿内套 7内腔直径,左、右行走轴将与行走齿内套7的两端卡紧;此时转向离合外套6又分别套在 左、右行走轴上,由于转向离合外套6内部为阶梯状分布,其最小直径处要小于环形凸台17 的直径,因此,环形凸台17又与转向离合外套6抵紧,这样可防止行走轴向外侧滑出。参见图1和图2,左、右转向壳体均通过法兰盘16安装在行走箱体1上,在行走箱 体1上设有与法兰盘16相连的螺孔。在左、右行走轴的两端还分别套有六方外套,在六方外 套和行走轴的端头上设有用于安装行走轮的通孔,通过六方外套可以减少行走轴的磨损。如图3和图4所示,在行走齿内套7每一端的圆周上都设有6个大小相同且径向均 勻分布的连接孔8,在左、右行走轴上也分别对应设置有6条键槽10。所述行走齿内套7两 端的连接孔相对于行走齿内套长度的中点对称,这样有利于保持左、右两端行走轴的平衡。 同时,连接孔8的直径与钢珠9的直径相等,键槽10的开口宽度小于钢珠9的直径,这样使 得钢珠9能同时与行走齿内套7和左、右行走轴卡紧。工作时,制动轴13通过挤压环形凹槽14的斜面使转向离合外套6滑动,同时制动 轴13卡入环形凹槽14内将转向离合外套6定位。卡紧后,转向离合外套6的前端与行走 齿内套7抵紧,并将钢珠9压入到连接孔8和键槽10内,从而使左、右行走轴和行走齿内套 7联动。当制动时,压紧制动手柄,对应的制动轴13被拉起,并与转向离合外套6分离,转 向离合外套6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被向外侧拉动,其前端覆盖连接孔的部分移开,当复 位弹簧12定位后,钢珠槽11正好与连接孔8对齐,此时钢珠9弹出到钢珠槽11内,对应的 左或右行走轴与行走齿内套7分离,实现控制行走轮的转动。此时,为使钢珠9位于钢珠槽 11内不落出,将从钢珠槽11的内壁到连接孔8开口内壁的距离设为与钢珠9的直径长度相 等;当然,其距离不仅仅限于此,只要其距离满足大于钢珠直径且从钢珠槽11的内壁到连 接孔8开口外壁的距离小于钢珠直径也是在可以实施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解决了现目前微耕机转向控制不灵活的问题, 通过分别独立控制行走轮的旋转实现了微耕机的灵活、快速转向,而且转向时半径较小,操 作轻松不费力,停、动结合得好,不影响设备正常的运转,能有效提高使用效率。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 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 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带转向机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包括安装在行走箱体(1)内的动力传动轴和行走轴,在行走箱体(1)两端安装有左、右转向壳体(2、3),动力传动轴带动行走轴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轴是由分别设置在左、右转向壳体(2、3)内的左行走轴(4)和右行走轴(5)构成,左、右行走轴(4、5)分别伸入设置在行走箱体(1)内的行走齿内套(7)的两端,动力传动轴上的齿轮与行走齿内套(7)啮合,行走齿内套(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左、右行走轴(4、5)的左、右转向离合机构,行走齿内套(7)通过左、右转向离合机构分别控制左、右行走轴(4、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离合机构包括 转向离合外套(6),转向离合外套(6)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在行走轴上,另一端与行走齿内 套(7)间隙配合;在行走齿内套(7)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的连接孔(8),在连接孔⑶内安 装有钢珠(9),在左、右行走轴(4、5)上分别设有与钢珠(9)相匹配的键槽(10),行走齿内 套(7)通过钢珠(9)分别与左、右行走轴(4、5)相连;转向离合外套(6)与行走齿内套(7) 配合后,转向离合外套(6)的前端将连接孔(8)覆盖,在转向离合外套(6)上还设有防止钢 珠滑落的钢珠槽(11);在转向离合外套(6)与左、右转向壳体(2、3)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复 位弹簧(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离合机构还包 括活动连接在转向壳体上的制动轴(13),所述制动轴(13)的一端连接微耕机的制动手柄, 另一端在行走轴旋转时与转向离合外套(6)上的环形凹槽(14)卡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在复位弹簧(12)与左、右 转向壳体(2、3)之间还分别设有弹簧挡圈(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8)的直径与 钢珠(9)的直径相等,键槽(10)的开口宽度小于钢珠(9)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从钢珠槽(11)的内壁到 连接孔(8)开口内壁的距离与钢珠(9)的直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齿内套(7)两端 的连接孔相对于行走齿内套长度的中点对称。
专利摘要带转向机构微耕机行走装置总成,包括安装在行走箱体内的动力传动轴和行走轴,在行走箱体两端安装有左、右转向壳体,动力传动轴带动行走轴旋转,所述行走轴是由左行走轴和右行走轴构成,左、右行走轴分别伸入行走齿内套的两端,动力传动轴上的齿轮与行走齿内套啮合,行走齿内套的两端设置有分别连接左、右行走轴的左、右转向离合机构,行走齿内套通过左、右转向离合机构分别控制左、右行走轴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动手柄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行走轮的转动,达到即走即停、自由转向的目的,实现了微耕机的灵活转向;而且稳定性较好,节约了成本,安装方便,也有利于维护和保养。
文档编号B60K17/30GK201559527SQ20092020743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李云 申请人:李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