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箱用阀装置以及燃料箱用防止过度供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25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箱用阀装置以及燃料箱用防止过度供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或摩托车等的燃料箱上、具有在开阀状态下将燃料箱 内外连通的功能的阀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燃料箱用的断流阀和满箱检测机构的阀装置,具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 技术。该装置在收纳浮球阀的壳体上部具有蒸发开口,而在下部具有燃料开口。若通过供 油使燃料液面到达燃料开口,则浮球阀上升,封闭蒸发开口。由此,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上 升,由供油器的传感器检测出满箱,停止供油。在该装置的壳体上部设有贯通孔。供油一旦 停止,则利用通过了该贯通孔的通气实现壳体内的压力与箱内的压力的均衡,壳体内的燃 料液位下降,浮球阀下降。由于成为这样通过了贯通孔和蒸发开口的通气,因此箱内的压力 下降,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也下降,成为可追加供油的状态。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装 置中,因停留在只在壳体上设置该贯通孔的方式,因此容易在满箱检测后就会立即发生浮 球阀下降的现象。若在满箱检测后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立即降低,则会解除注油器的自动 停止,会立即追加供油,从而发生过度供油现象。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909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这种燃料箱用装置中,通过供油管内的燃料 液位的上升,使注油器的传感器检测出满箱并停止供油后,该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不会立 即降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一种燃料箱用阀装置,安装于燃 料箱上使用,具备外壳,其在上部设有与箱外相通的通气阀口,并且在其下方具备燃料的 流入部;以及浮动体,其可上下动作地容纳于该外壳内,并且利用通过所述流入部流入外壳 内的燃料而上升并落座于所述通气阀口,在外壳上,在比所述落座时的浮动体的吃水线靠 上方处,形成有使箱内与外壳内连通的通气部,并且,在所述落座时,该通气部被缩小。由于箱内的燃料液位一旦到达外壳的流入部,则箱内的压力上升,外壳内处于比 它要低的低压,从而燃料流入外壳内。流入外壳内的燃料一旦到达规定液位,则浮动体上 升,通气阀口被封闭。由此,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上升,使注油器的传感器检测满箱。供油 停止的话,则利用通过了通气部的通气,箱内与外壳内的压力差逐渐消失,外壳内的燃料液 位降低,浮动体下降,通气阀口再次开放。此后,进行通过了通气部与通气阀口的通气,供油 管内的燃料液位也下降。在此,在本发明的阀装置中,由于上述浮动体落座时上述通气部被 缩小,因此在注油器的传感器检测出满箱并停止其供油后,外壳内的压力与箱内的压力的
3差值能够逐渐变小,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不会立刻降低,能够防止对燃料箱的过度供油。该通气部也可由作为主通气部的第一贯通孔和作为副通气部的第二贯通孔构成, 在浮动体落座时,主通气部被封闭,通过副通气部,逐渐实现箱内的压力与壳体内的压力的 均衡。并且该主通气部在浮动体落座时,也可由该浮动体封闭。另外,作为副通气部的第二 贯通孔的流路截面面积也可小于主通气部的流路截面面积。如此,无需增加部件数目便能 够有效地发挥满箱后外壳内的压力与箱内的压力的差值不会直接变小的功能。此外,也可以为,通过上述落座时使浮动体的一部分进入通气部,从而使得该通气 部缩小。该场合,如果上述落座时浮动体的一部分从下方进入通气部中,并且该浮动体的一 部分在其上下端间具有横截面面积为最大的部位,则能够与浮动体的一部分相对于通气部 进入量的多少无关地,将该缩小状态下的通气部的通气量尽可能地保持在一定数值上。即 使上述落座时浮动体的一部分从下方进入通气部中,并且该通气部在其上下开口间具有流 路最窄的部位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也可以为,上述通气部由形成于壳体上的、向上方及侧方敞开的切口部构成, 并且,在落座时浮动体的一部分进入该切口部中,从而使得通气部缩小。并且,也可以为,上 述通气部由形成于外壳上部的凹部和形成于该凹部的侧壁上的贯通孔构成,并且在上述落 座时浮动体的一部分进入该凹部使得通气部缩小。此外,也可以为,通过浮动体落座时上升 最多的辅助浮子,通气部被缩小。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为,一种燃料箱用防止过度供油装置, 具有使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上的空间与箱外连通的连通机构;利用燃料向箱内的注入引起 的燃料液位的上升,隔断所述连通机构进行的连通并通过箱内压力上升,使得供油管内的 燃料液位上升,并使注油器的传感器检测出满箱的供油停止机构;在该满箱检测后,使供油 管内的燃料液位产生下降的箱内压力减压机构;以及使该减压机构进行的供油管内的燃料 液位的下降延迟的延迟机构。该装置通过上述连通机构容许向箱内的供油,并且在通过燃料向箱内的注入而燃 料液位成为规定液位时,隔断上述连通,将该规定液位作为满箱液位,停止供油。供油停止 后,通过上述减压机构,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下降,但通过上述延迟机构,该下降能够不会 立即发生。由此,注油器的传感器检测出满箱并停止其供油后,能够不立刻进行该检测并且 不会再开始供油,防止了向燃料箱T的过度供油。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燃料箱内外通气,并且具有防止过度供油的功能的装 置,该装置不会导致结构复杂,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过度供油。


图1示意性地表示燃料箱中具备应用本发明而构成的阀装置第一例的状态。图2示出第一例的阀装置的剖面,具体地说,表示了箱内的燃料液位到达该阀装 置下端设置的流入部水平面的状态。图3为放大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的视图。图4表示第一例的阀装置的剖面,具体地说,表示出了从图2的状态继续供油,燃 料流入构成阀装置的外壳内并且浮动体上升而封闭了通气阀口的状态(落座状态)。
图5为放大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视图。图6表示第一例的阀装置的全体结构的剖面状态。图7表示外壳内的燃料液位从图4的状态下降,浮动体下降开始后的状态。图8表示将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变更后的阀装置的第二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 (浮动体落座状态)。图9表示将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变更后的阀装置的第三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10表示第三例的主要部分,(a)图表示浮动体落座前的状态,(b)图表示该落座 时的状态。图11表示第三例中凸部的变更例,(a)图表示浮动体落座前的状态,(b)图表示该 落座时的状态。图12(a)表示第三例中凸部的其他变更例,图12(b)表示第三例中凸部的另外变 更例,图12(c)表示第三例中凸部及通气部一起变更的例子,成为浮动体落座时的状态。图13(a) (b)表示将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变更后的阀装置的第四例的主要部分 的剖面。图14(a)表示将第一例的结构一部分变更后的阀装置的第五例的主要部分的立 体状态,图14(b)表示浮动体落座时其主要部分的剖面。图15(a)表示将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变更后的阀装置的第六例主要部分的立 体状态,图15(b)表示其主要部分的剖面。图16(a)表示将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变更后的阀装置的第七例的主要部分的 立体状态,图16(b)表示其主要部分的剖面。图17(a)表示将第一例的结构一部分变更后的阀装置的第八例的主要部分的立 体状态,图17(b)表示浮动体落座时其主要部分的剖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图1 图17(b),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图1 图7表示应用本发明而构成的阀装置V的第一例,图8为将该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加以 变更的阀装置V的第二例,图9 图12(c)为将该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加以变更的阀装 置V的第三例,图13(a) (b)为将该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加以变更的阀装置V的第四例, 图14(a) (b)为将该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加以变更的阀装置V的第五例,图15(a) (b)为 将该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加以变更的阀装置V的第六例,图16(a) (b)为将该第一例的结 构的一部分加以变更的阀装置V的第七例,图17(a) (b)为将该第一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加以 变更的阀装置V的第八例。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箱T用阀装置V安装于汽车或摩托车等的燃料箱T上,具有在 开阀状态下使燃料箱内外Ta、Tb连通的功能。这种阀装置V典型地为安装于燃料箱T的上部,构成相对于燃料箱T的连接通路 (通气路R)的一部分。即,这种阀装置V构成使燃料箱T内的燃料的液面上的空间与箱外 Tb连通的连通机构。另外,这种阀装置V具有成为供油停止机构的流入部11和浮动体2,其利用燃料向 箱内Ta的注入所引起的燃料液位Ll的上升,隔断上述连通机构进行的连通,由于箱内Ta
5的压力上升,使得供油管P内的燃料液位L2上升,使注油器G的传感器检测出燃料箱充满。并且,这种阀装置V具有成为箱内Ta压力的减压机构的通气部12,其在上述满箱 检测后,使供油管P内的燃料液位L2发生下降。这种阀装置V具有成为延迟机构的构造,该延迟机构使利用该减压机构进行的延 迟供油管P内的燃料液位L2的下降延迟。即,如后所述,具有浮动体2向通气阀口 10落座 时,将上述通气部12缩小的构造。由此,这种阀装置V作为防止向燃料箱T的过度供油装置而起作用。S卩,这种阀装 置V作为上述连通机构容许向箱内Ta供油,并且,在通过燃料向箱内Ta的注入,箱内Ta的 燃料液位Ll处于规定液位时,隔断上述连通,将该规定液位作为满箱液位,停止供油。供油 停止后,供油管P内的燃料液位L2通过上述减压机构而下降,但能够通过上述延迟机构使 得该下降不立刻发生。由此,注油器G的传感器检测出满箱并停止供油后,能够不立刻进行 该检测,不会再开始供油,防止了向燃料箱T的过度供油。因此,这种阀装置V能够无障碍地用作兼有作为断流阀的功能和作为防止过度供 油阀的功能的阀。这种阀装置V具有外壳1和浮动体2。在外壳1的上部具有与箱外Tb连通的通气阀口 10,在其下方具有燃料的流入部 11。另外,在外壳1上,在后述的落座时的浮动体2的比吃水线L3靠上方处,形成有使箱内 Ta与外壳1内连通的通气部12。在图1 图7所示的第一例中,外壳1由上部躯体13和下部躯体14构成。上部 躯体13构成为圆筒状。上部躯体13的筒上端由在中央具有圆形的通气阀口 10的顶板部 13a封闭。在顶板部13a的上面,使筒内空间与通气阀口 10连通并从该顶板部13a向上方 突出的较短尺寸的筒状部13b与顶板部13a形成为一体。密封环13c嵌装在该较短尺寸的 筒状部13b的外侧。上部躯体13的筒下端敞开着。另外,下部躯体14构成为使筒上下端 均敞开的圆筒状。在下部躯体14的上部,在其内侧的中央,较短尺寸筒状体14a由跨接于 该较短尺寸筒状体14a的外面和下部躯体14的内面之间的架桥片14b支撑。相邻的架桥 片14b间成为上述通气路R。下部躯体14的筒上端的外径构成为与上部躯体13的筒下端 的内径大致相等。在图示例中,通过将下部躯体14的筒上端从上部躯体13的筒下端嵌入 上部躯体13内,从而构成外壳1。该嵌入部位通过嵌装在下部躯体14的筒上端外侧上的密 封环14c密封成气密状态。这样构成的外壳1将下部躯体14的筒下端作为上述流入部11 而发挥作用。在图1 图7所示的第一例中,这种外壳1与凸缘3组合,并通过该凸缘3而被安 装于燃料箱T上。凸缘3具有头部30和从头部30向下方突出的筒状连接部31。在头部 30上一体地具有向侧方突出的连接管部30a,该连接管部30a在头部30的中央与筒状连接 部31内的空间连通。该连通部30b在凸缘3的内侧被环周立起部30c围绕。在图示例中, 通过使上部躯体13的较短尺寸筒状部13b进入凸缘3的环周立起部30c内而将上部外壳 1的上部嵌入凸缘3的筒状连接部31的内侧,从而使凸缘3与外壳1 一体化。上部躯体13 的较短尺寸筒状部13b与凸缘3的环周立起部30c之间通过上述密封环13c密封成气密状 态。由此,箱内外Ta、Tb通过外壳1的流入部11、通气阀口 10和连接管部30a而连通。外 壳1从外侧进入安装孔Tc而装配于箱内Ta,安装孔Tc开设在大小为不使该凸缘3的头部30进入的燃料箱T上,通过将凸缘3的头部30用熔敷等固定到燃料箱T的外面部而安装到 燃料箱T上。在图1 图7所示的第一例中,在上部躯体13的顶板部13a,在通气阀口 10的侧 方形成有使外壳1的内外连通的第一贯通孔12a,并且在上部躯体13的上部侧的侧部13d 的外面形成有槽部13e,该槽部13e具备在顶板部13a处敞开的槽上端且向下方延伸。在凸 缘3的筒状连接部31上形成有与该槽部13e连通的通气孔31a,并且在上部躯体13的顶板 部13a与凸缘3的上部内面之间形成空间30d。另外,在图示例中,在该槽部13e内,形成使 外壳1的内外连通的第二贯通孔12b。在图示例中,由该第一及第二贯通孔12a、12b构成上 述通气部12。浮动体2可上下动作地收纳于上述外壳1内,并且利用通过上述流入部11流入到 外壳1内的燃料而上升并落座于上述通气阀口 10上。在图示例中,该浮动体2由浮动主体 20、主阀体21和副阀体22组合而构成。浮动主体20以在两者之间隔开间隙的状态具有内 筒20a与外筒20b。浮动体2以使下部躯体14的较短尺寸筒状体14a进入该浮动主体20 的外筒20b内的状态收放在上述架桥片14b上。浮动主体20的内筒20a与外筒20b在浮 动主体20的上部通过连接片20c连接,在浮动主体20的内筒20a与外筒20b之间收放有 压缩螺旋弹簧23,该压缩螺旋弹簧23使弹簧上端与该连接片20c接触而且使弹簧下端与架 桥片14b接触,通过该弹簧23,对浮动体2作用一定的朝向上方的作用力。另外,在图1 图7所示的第一例中,在浮动主体20的上部,具有内轮状部20d和 包围该内轮状部20d的外轮状部20e。主阀体21构成用在中央具有通气孔21b的顶板21a 封闭筒上端的较短尺寸的筒状。主阀体21的顶板21a的外面由弹性密封件21c覆盖。在 主阀体21的侧部开设有窗口 21d,主阀体21将外轮状部20e容纳于内侧,并且将形成于外 轮状部20e的突部20f容纳在该窗口 21d而相对于浮动主体20可上下动作地组合。副阀 体22处于主阀体21的下方,构成为从内侧堵塞主阀体21的通气孔21b的板状。在副阀体 22的外缘部上具备二个以上的腕片22a,该腕片22a具有向下方突出的同时在下端向内突 出的爪部22b。副阀体22以使该腕片22a的爪部22b进入内轮状部20d下面并卡住的状 态,可上下动作地装配在阀主体20的上部。副阀体22的腕片22a的一个与另一个腕片22a 相比,使爪部22b中的挂合部22c的高度位于上方,在浮动体2落座后,通过通气部12实现 箱内Ta的压力与外壳1内的压力的均衡,若外壳1内的燃料液位降低,则副阀体22通过下 降的浮动主体20 —边倾斜一边下降(图7),由此,主阀体21的通气孔21b打开,通过该通 气孔21b的开放,浮动体2整体下降,通气阀口 10完全放开。在图1 图7所示的第一例中,对箱内Ta的供油基本上通过以下的通气路R进行 的通气而被允许。外壳1的下端的流入部11 —浮动体2与外壳1的内面之间一通气阀口 10 —凸缘
3的连接管部30a —与该连接管部30a连接的管等。箱内Ta的燃料液位Ll到达外壳1的流入部11为止,通过该流入部11和通气部 12,确保箱内外Ta、Tb的通气。箱内Ta的燃料液位Ll若到达外壳1的流入部11,则箱内 Ta的压力上升,外壳1内由此成为低压,从而燃料流入外壳1内。这样,箱内外Ta、Tb的通 气只通过通气部12进行。之后,流入外壳1内的燃料若到达规定液位,则浮动体2上升,通 气阀口 10被封闭,供油管P内的燃料液位L2上升,使注油器G的传感器检测满箱。通气部12在图示例中,第一和第二贯通孔12a、12b形成在比此时的浮动体2的吃水线L3靠上方处 (图4、图5)。通过该检测,供油停止,但此时的外壳1内的燃料液位L4到达比该吃水线L3 的稍靠上方(图5)。若供油停止,则在通过了通气部12的通气作用下,箱内Ta与外壳1内的压力差逐 渐消失,外壳1内的燃料液位降低,浮动体2下降,通气阀口 10再次开放。之后,进行通过 了通气部12和通气阀口 10的通气,供油管P内的燃料液位L2也下降。在这种阀装置V中,上述浮动体2落座时,上述通气部12被缩小。具体地说,通过 上升到将通气阀口 10由主阀体21封闭的位置的浮动体2的该主阀体21,将形成于上部躯 体13的顶板部13a上的第一贯通孔12a从下方堵塞,外壳1内与箱内Ta只由第二贯通孔 12b连通。由此,注油器G的传感器检测出满箱并停止该供油后,外壳1内的压力与箱内Ta 的压力的差能够逐渐变小,供油管P内的燃料液位L2的降低不会立即发生,能够防止对燃 料箱T的过度供油。若外壳1内与箱内Ta的压力差通过第二贯通孔12b减少,外壳1内的 燃料液位低于规定液位(上述吃水线L3的水平),则浮动体2下降,第一贯通孔12a开放, 从而解除通气部12缩小的状态,即解除通过通气部12的通气量减少的状态,在箱内Ta的 燃料液位Ll处于外壳1的燃料的流入部11上方期间,箱内外Ta、Tb通过该第一及第二贯 通孔12a、12b而被连通。在图1 图7的图示例中,这种通气部12由作为主通气部的第一贯通孔12a和作 为副通气部的第二贯通孔12b构成,浮动体2落座时,主通气部被封闭,通过副通气部逐渐 实现箱内Ta的压力与外壳1内的压力的均衡。在该例中,第一贯通孔12a分别设置于外壳 1的直径方向的两侧,另外,第二贯通孔12b只设置于一处。并且,在图1 图7所示例中, 作为主通气部的第一贯通孔12a在浮动体2落座时由该浮动体2封闭。另外,作为副通气 部的第二贯通孔12b作为节流孔而构成,其流路截面面积比作为主通气部的第一贯通孔的 流路截面面积要小(图1、图5)。由此,在图1 图7所示例中,无需增加部件数目便能够 有效地发挥满箱后不会使外壳1内的压力与箱内Ta的压力的差立刻变小的作用。(图8所示的第二例)图1 图7所示的阀装置V也可如图8所示那样,只由外壳1的第一贯通孔12a 构成通气部12,并且,通过浮动体2中的堵塞通气阀口 10的上部、在图示例中的主阀体21, 在浮动体2上升最大时,将第一贯通孔12a只封闭一部分,在该浮动体2落座时,使通气部 12缩小。(图9 图12(c)所示的第三例)图9 图12(c)所示的第三例中的阀装置V也只是在仅由外壳1的第一贯通孔 12a构成通气部12这一点上与图1 图7所示的第一例的阀装置V不同。其他方面由于该 第三例的阀装置V与第一例的阀装置V实质上具有同一结构,因此,对于该同一构成部分, 在表示第三例的图中标注与表示第一例的图中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第三例中,浮动体2的一部分在落座时进入通气部12中,该通气部12被 缩小。在图示例中,构成浮动主体20的主阀体21的顶板21a的缘部位于比弹性密封件21c 的缘部靠外侧,并且,在该顶板21a的上面,在位于弹性密封件21c的缘部外侧的部位,形成 向上突出的凸部21e,该凸部21e作为上述浮动体2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S卩,第一贯通孔 12a在位于下降位置上的浮动体2的凸部21e的正上方位置,形成于外壳1的上部躯体13
8的顶板部13a中,在浮动体2落座时,凸部21e从下方进入该第一贯通孔12a中。在图示例 中,在浮动体2落座时,进入该第一贯通孔12a中的凸部21e的外周面与第一贯通孔12a的 孔壁之间形成间隙,由此,该落座时,通气部12被缩小。图11(a) (b)以及图12(a)和图12(b)示出了作为上述浮动体2—部分的凸部21e 还具有在其上下端间的横截面面积为最大的部位21f的例子。若这种凸部21e的横截面面 积在其上下方向的任意位置上都是大致相等地构成的话,则凸部21e进入第一贯通孔12a 的进入量的多少会影响到通气部12的通气量的多少。即,这种进入量越多则通气量就越 少。对此,如采用如图11(a) (b)以及图12(a)和图12(b)那样的结构的话,由于通气部12 大致在作为上述浮动体2的一部分的凸部21e中的横截面面积为最大的部位21f处缩小, 因此,与该凸部21e相对于第一贯通孔12a的进入量的多少无关地,能够将该缩小状态下的 通气部12的通气量尽可能地保持在一定数值上。在图11(a) (b)中,凸部21e由通过颈部21h而与主阀体21的顶板21a连接的球 状头部21g形成,生成使上述横截面面积为最大的部位21f。也可以为如图12(a)所示那样,凸部21e由通过颈部21 j而与主阀体21的顶板 21a连接的头部21i形成,并且使该头部21i的纵截面形状从其上端21k朝向中间位置逐渐 变粗,从该中间位置朝向与颈部21j的连接位置逐渐变细,生成使上述横截面面积为最大 的部位21f。另外,也可以为如图12(b)所示那样,凸部21e由通过颈部21 j而与主阀体21的 顶板21a连接的头部21i形成,并且使该头部21i的纵截面形状构成为从其上端21k朝向 与颈部21 j的连接位置逐渐变粗的伞状,以生成使上述横截面面积为最大的部位21f。对此,如图12(c)所示,也可以使作为上述浮动体2的一部分的凸部21e的横截面 面积在其上下方向的任意位置为大致相等,另外,通过在上述通气部12中的其上下开口间 形成使流路最窄的部位12c,能够与该凸部21e相对于作为通气部12的第一贯通孔12a的 进入量的多少无关地,尽可能地将该缩小状态的通气部12的通气量保持在一定数值上。(图13(a) (b)所示的第四例)图13(a) (b)所示的第四例中的阀装置V在仅由外壳1的第一贯通孔12a构成通 气部12这一点上与图1 图7所示的第一例的阀装置V不同。其他方面由于该第四例的 阀装置V与第一例的阀装置V实质上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对于同一构成部分,在表示第 四例的图中标注与表示第一例的图中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在该第四例中,成为通气部12的第一贯通孔12a设置于凹部13g内,并且浮动体2 的一部分在落座时,进入该第一贯通孔12a中,通气部12被缩小,其中,凹部13g在处于外 壳1的上部、在图示例中为上部躯体13的顶板部13a与外壳1的侧部、在图示例中为上部 躯体13的侧部13d之间的肩部13f上形成,并向上方及侧方开放。在图示例中,在构成浮动体2的主阀体21的顶板21a的缘部上,形成向下突出的 环周壁部21m,并且,在该环周壁部21m的外侧,形成落座时从下方进入该第一贯通孔12a中 的突出部21η,该突出部21η作为上述浮动体2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即,第一贯通孔12a形 成于位于下降位置上的浮动体2的突出部21η的正上方位置处。在图示例中,在浮动体2 落座时,在进入该第一贯通孔12a中的突出部21η的外周面与第一贯通孔12a的孔壁之间 形成间隙,由此,该落座时,通气部12被缩小。
(图14(a) (b)所示的第五例)图14(a) (b)所示的第五例中的阀装置V在无第二贯通孔这一点上与图1 图7 所示的第一例的阀装置V不同。其他方面由于该第五例的阀装置V与第一例的阀装置V实 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同一构成部分,在表示第五例的图中标注与表示第一例的 图中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在该第五例中,通气部12由外壳1的上部、在图示例中为形成于上部躯体13的顶 板部13a上的凹部13h和形成于该凹部13h的侧壁上并成为第一贯通孔12a的贯通孔13i 构成。在图示例中,该凹部13h通过将从外壳1的上部躯体13的顶板部13a的上面向上突 出的鼓出部13j的内部作为与外壳1内连通的空间而设置外壳1上。在构成该鼓出部13j 的相对置的一对侧壁上分别形成贯通孔13i。并且,在该例中,浮动体2的一部分在其落座 时进入该凹部13h中,通气部12被缩小。在图示例中,构成浮动主体20的主阀体21的顶 板21a的缘部位于弹性密封件21c的缘部的外侧,并且,在该顶板21a的上面,位于弹性密 封件21c的缘部外侧上的部位形成向上突出的凸部21ο,该凸部20ο作为上述浮动体2的一 部分发挥作用。即,上述凹部13h在处于下降位置的浮动体2的凸部21ο的正上方位置,形 成于外壳1的上部躯体13的顶板部13a上,在浮动体2落座时,凸部21ο从下方进入该凹 部13h中。在图示例中,在浮动体2落座时,在进入该凹部13h中的凸部21ο的外周面与凹 部13h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在该落座时,通气部12被缩小。(图15(a) (b)所示的第六例)图15(a) (b)所示的第六例中的阀装置V在无第二贯通孔这一点上与图1 图7 所示的第一例的阀装置V不同。其他方面由于该第六例的阀装置V与第一例的阀装置V实 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同一构成部分,在表示第六例的图中标注与表示第一例的 图中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在该第六例中,构成通气部12的第一贯通孔12a形成于在外壳1的上部躯体13的 侧部13d上所形成的辅助空间13k的上侧。该辅助空间13k通过使上部躯体13的侧部13d 的一部分向外侧鼓出而成。鼓出部13m形成为上下方向较长,其顶部13η位于比上部躯体 13的顶板部13a靠下方处。并且,在该鼓出部13m的顶部13η上形成第一贯通孔12a。辅 助空间13k的上部由间隔板13ο与外壳1内的其余的空间区分开。在图示例中,在构成浮 动体2的主阀体21的顶板21a的缘部上,形成向下突出的环周壁部21p,并且,在该环周壁 部21p的外侧设有落座时从下方进入该辅助空间13k中的缩小部件21q。缩小部件21q在 其外周面与辅助空间13k的内壁之间生成间隙,并且成为进入该辅助空间13K内的较粗的 棒状,同时,使其下端通过臂21r而与上述环周壁部21p的外周面连接。在上述落座时,缩 小部件21q进入比辅助空间13k中的间隔板13ο的下端13ρ靠上方的空间,与第一贯通孔 12a接续的辅助空间13k的流路即通气部12被缩小。(图16(a) (b)所示的第七例)图16(a) (b)所示的第七例中的阀装置V在无第二贯通孔这一点上与图1 图7 所示的第一例的阀装置V不同。其他方面由于该第七例的阀装置V与第一例的阀装置V实 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同一构成部分,在表示第七例的图中标注与表示第一例的 图中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在该第七例中,通过在浮动体2落座时最大上升的辅助浮子4,通气部12被缩小。
10第七例中,构成通气部12的第一贯通孔12a形成于在外壳1的上部躯体13的 侧部13d上所形成的辅助空间13q的侧方。该辅助空间13q通过使上部躯体13的侧部13d 的一部分向外侧鼓出而形成。鼓出部13r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第一贯通孔12a分别 形成在该鼓出部13r的两侧部上。该辅助空间13q通过在隔着鼓出部13r的外壳1内侧的 进入口的两侧分别向上下方向接续地形成壁部13s,并且在该壁部13s的突出端上形成向 另一壁部13s侧突出的折返部13t,从而与外壳1内的其余的空间区分开。辅助浮子4在图 示例中,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较长,可上下动作地收纳于辅助空间13q内,并且具有由上述 一对壁部13s、13s引导的基部4a和进入鼓出部13r内的分支部4b。该辅助浮子4构成为 大小可在其外面与构成辅助空间13q的鼓出部13r的内面以及壁部13s之间产生间隙。并 且,该辅助浮子4通过在上述浮动体2落座时,向辅助空间13q的上方移动并与构成通气部 12的第一贯通孔12a邻接,使得通气部12被缩小。(图17(a) (b)所示的第八例)图17(a) (b)所示的第八例中的阀装置V在无第二贯通孔这一点上与图1 图7 所示的第一例的阀装置V不同。其他方面由于该第八例的阀装置V与第一例的阀装置V实 质上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对于同一构成部分,在表示第八例的图中标注与表示第一例的 图中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 在该第八例中,也是通过在浮动体2落座时最大上升的辅助浮子4,使通气部12被缩小。在该第八例中,也是构成通气部12的第一贯通孔12a形成于在外壳1的上部躯体 13的侧部13d上所形成的辅助空间13u的侧方。该辅助空间13u通过在上部躯体13内形 成将管上端与顶板部13a的内面连接的管状部13v而形成。在管状部13v中朝向外壳1的 内方的一侧形成从管下端向上延伸的开槽13w。第一贯通孔12a形成于将该管状部13v的 管上端封闭的上部躯体13的顶板部13a上。在图示例中,辅助浮子4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 较长,并作为可上下动作地收纳于管状部13v中的棒状体而构成。构成为可在其外面与构 成该辅助空间13q的管状部13v的内面之间产生间隙的粗度。并且,该辅助浮子4通过在 上述浮动体2落座时,向辅助空间13q的上方移动并与构成通气部12的第一贯通孔12a接 近,从而通气部12被缩小。另外,2008年4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第2008-108879号以及2009年 2月12日申请的日本特愿第2009-029979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所有内容 均在此引用,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引入。
1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箱用阀装置,安装于燃料箱上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在上部设有与箱外相通的通气阀口,并且在比通气阀口靠下方处具备燃 料的流入部;以及浮动体,其可上下动作地容纳于该外壳内,并且利用通过所述流入部流入外壳内的燃 料而上升并落座于所述通气阀口,在外壳上,在比所述落座时的浮动体的吃水线靠上方处,形成有使箱内与外壳内连通 的通气部,并且,在所述落座时使得该通气部被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气部由主通气部和副通气部构成,在浮动体落座时,主通气部被封闭,通过副通气部 逐渐实现箱内的压力与外壳内的压力的均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副通气部的流路截面面积小于主通气部的流路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主通气部在浮动体落座时被该浮动体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浮动体的一部分在落座时进入通气部,使得该通气部被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落座时浮动体的一部分从下方进入通气部中,并且该浮动体的一部分在其上下端之 间具备横截面面积最大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落座时浮动体的一部分从下方进入通气部中,并且该通气部在其上下开口之间具备 流路最窄的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气部由形成于外壳上的、向上方及侧方敞开的切口部构成,并且, 浮动体的一部分在落座时进入该切口部中,使得通气部被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气部由形成于外壳上部的凹部、和形成于该凹部的侧壁上的贯通孔构成,并且, 浮动体的一部分在落座时进入该凹部,使得通气部被缩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箱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浮动体落座时上升最多的辅助浮子,使得通气部被缩小。
11.一种燃料箱用防止过度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使燃料箱内的燃料液面上的空间与箱外连通的连通机构; 利用燃料向箱内的注入引起的燃料液位的上升,隔断所述连通机构进行的连通并通过 箱内压力的上升使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上升,并使注油器的传感器检测满箱的供油停止机 构;在该满箱检测后,使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产生下降的箱内压力减压机构;以及 使该减压机构进行的供油管内的燃料液位的下降延迟的延迟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燃料箱用阀装置以及燃料箱用防止过度供油装置。该阀装置安装于燃料箱上使用。具备外壳,其在上部设有与箱外相通的通气阀口,并且在比通气阀口靠下方处具备燃料的流入部;以及浮动体,其可上下动作地容纳于该外壳内,并且利用通过所述流入部流入外壳内的燃料而上升并落座于所述通气阀口,在外壳上,在比所述落座时的浮动体的吃水线靠上方处,形成有使箱内与外壳内连通的通气部,并且在所述落座时使得该通气部被缩小。
文档编号B60K15/04GK102007013SQ20098011348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8日
发明者广濑贵世, 本田逸雄, 渡边真三, 高井基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