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减速器、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及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63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线减速器、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及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摆线减速器的公转构件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06_25拟89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有现有的轮毂电机驱动装 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中,驱动电动机、从该驱动电动机输入驱动力 而使转速减速并向车轮侧输出的减速器、与减速器的输出轴结合的车轮的轮毂构件同轴排 列。该减速器为摆线减速机构,作为现有的减速器,与通常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相比能够得 到高减速比。由此,能够缩小驱动电动机的要求转矩,在能够减小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尺寸 及重量方面颇为有利。此外,该摆线减速机构的外销通过滚针轴承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壳体。 由此,能够大幅降低曲线板与外销的接触阻力,在能够防止减速器的转矩损失的方面颇为 有利。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摆线减速机构中,如图3所示,圆盘形状的偏心部25a以从 减速器的输入轴的轴线0偏心的方式安装于与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轴结合的所述减速器的 输入轴。具体来说,偏心部25a的轴心02从输入轴的轴线0偏离偏心量e。在偏心部2 的外周经由滚动轴承41安装有曲线板^a,偏心部2 将曲线板26a支承为旋转自如。轴 心02也是曲线板^a的轴心。曲线板^a的外周由波型曲线形成,在周向等间隔地具有在 径向上凹陷的波型的凹部33。在曲线板^a的周围,以轴线0为中心沿周向配设有多个与 凹部33卡合的外销27。在图3中,当偏心部2 与输入轴一起在纸面上绕逆时针旋转时,偏心部2 进行 以轴线0为中心的公转运动,因此曲线板的凹部33沿周向依次与上述外销27抵接。其结 果是,如箭头所示,曲线板26a从多个外销27接受载荷Fi,顺时针自转。另外,在曲线板26a上,以轴心02为中心在周向配设有多个贯通孔30a。在各贯 通孔30a中插通有与轴线0同轴配置的与变速器的输出轴结合的内销31。由于贯通孔30a 的内径充分大于内销31的外径,因此内销31不会成为曲线板^a的公转运动的障碍。并 且,内销31取出曲线板^a的自转运动而使输出轴旋转。此时,输出轴与输入轴相比为高 转矩且低转速,如图3中箭头所示,曲线板26a从多个内销31接受载荷Fj。上述多个载荷 Fi、Fj的合力成为轴承载荷Fs。由于摆线减速机构中输入轴与输出轴的旋转差大,且因传递车辆的驱动力而轴承 载荷Fs大,为了防止烧伤并进行稳定的运转,在滚动轴承41中需要适当的润滑。具体来说, 在具备滚动体、比滚动体靠外径侧的外圈构件和比滚动体靠内径侧的内圈构件的滚动轴承 41上设置有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孔。润滑油孔的配置考虑在滚动体滚动接触的内圈构件 42的外周滚道面,或外圈构件的内周滚道面。在从滚动轴承41的径向外侧向内周滚道面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下,若转速大则润 滑油可能飞溅或因离心力而向径向外侧流出,难以使润滑油遍及滚动轴承整体。因此,考虑 从径向内侧向滚动轴承41的外周滚道面供给润滑油。具体来说,将沿径向延伸的润滑油孔
4配设在偏心部25a的内部,将润滑油孔的径向外侧端配置在内圈构件42的外周滚道面。并 且,使润滑油从输入轴的内部经由偏心部25a的润滑油孔而向滚动轴承41供给。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_25拟89号公报然而,在如上述的从径向内侧向滚动轴承41供给润滑油的方式中,由于在外周滚 道面设置润滑油孔,因此滚动体与外周滚道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面压力增加。其结果 是,可能缩短滚动疲劳寿命。此外,由于在润滑油孔的径向外侧端附近产生大的应力,因此 龟裂可能从油孔端产生、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滚动轴承的接触面压力的情况下向滚 动轴承供给润滑油的摆线减速器。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摆线减速器具备壳体;一端配置在壳体的内部的输 入轴;从输入轴的轴线偏心且与输入轴的一端结合的圆盘形状的偏心构件;支承于偏心构 件且伴随输入轴的旋转而进行以轴线为中心的公转运动的公转构件;配置在公转构件的内 周与偏心构件的外周之间的滚动轴承;支承于壳体且与公转构件的外周部卡合而产生公转 构件的自转运动的外周卡合构件;与公转构件卡合而取出自转运动的输出轴。并且,滚动 轴承具有滚动体、在偏心构件的外周安装的内圈构件以及润滑油孔,该润滑油孔从内圈构 件的内径面贯通至外周滚道面,以向与滚动体滚动接触的内圈构件的外周滚道面供给润滑 油,润滑油孔配置在滚动轴承的外周滚道面中的公转构件未分担从输出轴及外周卡合构件 施加的轴承载荷的无载荷范围内。根据上述本发明,由于润滑油孔与外周滚道面中的未分担轴承载荷的部位连接, 因此接触面压力不会增加。由此,龟裂不会从润滑油孔的径向外侧端产生、发展,能够延长 滚动轴承的转动疲劳寿命。本发明不局限于一实施方式,润滑油孔配置在外周滚道面中的沿周向距分担的轴 承载荷最大的部位在90度以上且270度以下的范围内。由此,龟裂不会从润滑油孔的径向 外侧端产生、发展,能够延长滚动轴承的转动疲劳寿命。优选润滑油孔至少配置在外周滚道面中的沿周向距分担的轴承载荷最大的部位 为180度的部位、距180度的部位朝向周向一方及周向另一方为规定角度的部位,规定角度 为90度以下。由此,能够容易将润滑油向周向整体供给。本发明不局限于一实施方式,润滑油孔配置在外周滚道面中的包括最接近轴线的 部位在内的以该最接近轴线的部位为中心而从朝向周向一方为45度的部位至朝向周向另 一方为45度的部位的范围内。优选润滑油孔至少分别配置在外周滚道面中的最接近轴线的部位、距最接近轴线 的部位朝向周向一方及周向另一方为规定角度的部位,规定角度为45度以下。由此,能够 容易将润滑油向周向整体供给。优选滚动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其具备从外周滚道面的轴向两端向径向外侧突出 的凸缘部。由此,能够减小接触面压力,将润滑油保持在两端的凸缘部彼此之间。此外,本发明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具备本发明的摆线减速器;对摆线减速器的 输入轴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部;与摆线减速器的输出轴固定连结的车轮轮毂。由此,能够延长转动疲劳寿命,实现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长寿命化。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具备本发明的摆线减速器和对摆线减速器 的输入轴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部,并且搭载于车辆的车身。由此,能够延长转动疲劳寿 命,实现车辆搭载型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长寿命化。本发明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不局限于一实施方式,可以具备电动机部和摆线 减速器各一个,还具备与摆线减速器的输出轴连结的差速齿轮装置。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 够实现将电动机转矩向左右轮或前后轮分配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长寿命化。发明效果如此,本发明的摆线减速器的润滑油孔配置在滚动轴承的外周滚道面中的公转构 件未分担从输出轴及外周卡合构件施加的轴承载荷的无载荷范围内。由此,配置有润滑油 孔的部位周边的外周滚道面的接触面压力不会增加。由此,龟裂不会在外周滚道面从润滑 油孔的径向外侧端产生、发展,能够延长滚动轴承的转动疲劳寿命。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例的摆线减速器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II-II处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用箭头表示作用于图2的曲线板的载荷的说明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3的滚动轴承分担的轴承载荷的载荷分布的说明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的滚动轴承分担的轴承载荷的载荷分布的说明图。图6是将该实施例的滚动轴承的内圈构件取出表示的横向剖视图。图7是将该实施例的滚动轴承的内圈构件取出表示的横向剖视图。图8是用箭头表示在图2的曲线板上作用的互不相同的两个方向的轴承载荷的情 况的说明图。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图8的滚动轴承分担的轴承载荷的载荷分布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具备本实施例的摆线减速器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配置布局的俯视 图。图1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例的摆线减速器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配置布局的 俯视图。图1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13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展开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备本 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摆线减速器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的II-II处 的横向剖视图。作为车辆减速部的一例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具备产生驱动力的电动机部A ; 将电动机部A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减速部B ;将来自减速部B的输出向未图示的驱动轮传 递的车轮轮毂轴承部C。电动机部A和减速部B收纳于壳体22,例如安装于电动机动车的 车轮罩内。或安装于铁道车辆的台车上。
电动机部A为径向间隙电动机,其具备固定于壳体22的定子23 ;配置在与定子 23的内侧隔着沿径向打开的间隙而对置的位置的转子M ;与转子M的内侧固定连结而与 转子M —体旋转的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从电动机部A配置到减速部B,来将电动机部A的驱动力向 减速部B传递,相当于减速部B的输入轴。并且,配置在减速部B内部的一端与偏心构件 25a,25b结合。与偏心构件25a、2^结合的一侧的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的端部被滚动轴承 35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与转子M嵌合,且在电动机部A的两端被 滚动轴承36a、36b支承。此外,两个圆盘形状的偏心构件25a、25b改变180°相位而设置, 以将因偏心运动的离心力而产生的振动互相抵消。减速部B具备旋转自如地保持在偏心构件25a、2^上的作为公转构件的曲线板 26a,26b ;与曲线板的外周部卡合的作为外周卡合构件的多个外销27 ;将曲线板 26a,26b的自转运动向车轮侧旋转构件观传递的运动变换机构;安装于曲线板的 间隙并与曲线板26aJ6b的端面抵接来防止曲线板的倾斜的支承构件(也称为中心卡圈 (力 > 夕一力,一))四;接受减速部B内部的润滑油的储油部51。曲线板26a被滚动轴承 41支承为相对于偏心构件2 旋转自如。并且曲线板^b也被另外的滚动轴承41支承为 相对于偏心构件2 旋转自如。减速部B的运动变换机构由保持在车轮侧旋转构件观上的多个内销31和在曲线 板^a、26b设置的贯通孔30a构成。内销31在以车轮侧旋转构件观的旋转轴线0为中心 的圆周滚道上等间隔地设置,其轴向一侧端部固定于车轮侧旋转构件观。并且,为了减小 内销31与曲线板 a、 b的摩擦阻力,在内销31与曲线板 a、 b的贯通孔30a的孔壁 面抵接的位置设置有滚针轴承。另一方面,贯通孔30a设置在与多个内销31分别对应的位 置,贯通孔30a的内径寸法设定为比内销31的外径寸法(指“包括滚针轴承的最大外径”。 以下相同。)大规定量。车轮轮毂轴承部C具备与车轮侧旋转构件28固定连结的车轮轮毂32和将车轮轮 毂32保持为相对于壳体22旋转自如的车轮轮毂轴承34。车轮轮毂轴承34为多列角接触 球轴承,其内圈嵌合固定于车轮轮毂32的外径面。车轮轮毂32具有圆筒形状的中空部3 和法兰盘部(7,> ^部)32b。在法兰盘部32b上通过螺栓32c固定连结未图示的驱动 轮。详细说明上述结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动作原理。电动机部A例如受到对定子23的线圈供给交流电而产生的电磁力,从而由永磁铁 或磁性体构成的转子24旋转。由此,在与转子对连接的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旋转时,曲线板以电动机 侧旋转构件25的旋转轴线0为中心进行公转运动。此时,外销27与曲线板的曲 线形状的波形以滚动接触的方式卡合,使曲线板26a 向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的旋转的 反向进行自转运动。插通于贯通孔30a的内销31与贯通孔30a的内径相比足够细,随着曲线板^a、 26b的自转运动而与贯通孔30a的孔壁面抵接。由此,曲线板^a、26b的公转运动不向内销 31传递,仅曲线板的自转运动经由车轮侧旋转构件观向车轮轮毂轴承部C传递。此时,与轴线0同轴配置的车轮侧旋转构件28作为减速部B的输出轴经由运动变
7换机构而取出曲线板的自转。其结果是,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的旋转被减速部B 减速而向车轮侧旋转构件观传递。由此,在采用低转矩、高旋转型的电动机部A时也能够 向驱动轮传递必要的转矩。此外,上述结构的减速部B的减速比由(ZA-ZB)AB算出,其中ZA为外销27的个 数,ZB为曲线板^a 的波形的个数。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ZA= 12, ZB = 11,因 此减速比为1/11,能够得到非常大的减速比。如此,通过采用无需使用多级结构就能够得到大的减速比的减速部B,能够得到紧 凑且高减速比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车轮侧旋转构件28相当于减速部B的输出轴,具有法兰盘部28a和轴部^b。在 法兰盘部28a的端面,在以车轮侧旋转构件观的旋转轴线0为中心的圆周上等间隔地形成 有固定内销31的孔。在轴部28b的外径面上固定车轮轮毂32。车轮轮毂32经由车轮轮毂 轴承34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22。在内销31的轴向端部设置有加强构件31a。加强构件31a包括圆环形状的圆环部 31b和从圆环部31b的内径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部31c。从曲线板^a、26b对一部分内销 31施加的载荷经由加强构件31a而被所有的内销31支承,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内销31的 应力而使耐久性提高。在位于电动机部A和减速部B之间的壳体22上设置有液压泵53。液压泵53被 加强构件31a驱动。设置在壳体22上的吸入油路52将液压泵53的吸入口与设置在减速 部B的下部的储油部51连接。设置在壳体22上的排出油路M在一端与液压泵53的排出 口连接,在另一端与冷却油路55连接,该冷却油路55与设置在壳体22上的冷却装置交叉。 冷却油路阳与设置于壳体22的连接油路56连接,对在冷却油路55中流动的润滑油进行 冷却。连接油路56与沿着轴线0而设置于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的轴线油路57连接。轴 线油路57在减速部B分支为从轴线0在偏心构件25a内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润滑油路58a 和从轴线0在偏心构件25b内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润滑油路58b。润滑油路58a、58b的径 向外侧端与环状槽60连接。环状槽60与滚动轴承41的后述的外周滚道面连通。经由加强构件31a而由车轮侧旋转构件28驱动的液压泵53将储存于储油部51的 润滑油吸入,并向排出油路M排出润滑油。润滑油依次通过排出油路M和冷却油路阳而 被冷却。然后,润滑油依次通过连接油路56和轴线油路57,被分支成润滑油路58a、58b而 分别流动,分别对设置在偏心构件2 上的滚动轴承41和设置在偏心构件2 上的滚动轴 承41进行润滑。如此,润滑油对设置于减速部B的构件进行润滑,并聚集到在减速部B的 下部设置的储油部51。参照图2,曲线板26b在外周部具有由圆外次摆线等的次摆线系曲线构成的多个 波形,且具有从一侧端面向另一侧端面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0a、30b。贯通孔30a在以曲线板 26b的自转轴心02为中心的圆周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用于接受后述的内销31。此外, 贯通孔30b设置于曲线板26b的中心,形成曲线板26b的内周。曲线板26b在偏心构件2 的外周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偏心构件25b的外周旋转。曲线板26b被滚动轴承41支承为相对于偏心构件2 旋转自如。该滚动轴承41 是圆柱滚子轴承,其具备内圈构件42,其内径面安装于偏心构件25b的外径面,且在外径 面具有外周滚道面42a ;多个滚子44,它们配置在外周滚道面4 及贯通孔30b的孔壁(内周滚道面)之间;保持器(省略图示),其在周向上保持相邻的滚子44的间隔。或者滚动 轴承41也可以为深沟球轴承。关于曲线板^a也同样。外销27在以电动机侧旋转构件25的旋转轴线0为中心的圆周滚道上等间隔地设 置。并且,在曲线板^^、2613进行公转运动时,外周的曲线形状的波形与外销27卡合,使曲 线板^a、26b产生自转运动。润滑油孔配置在外周滚道面42a。在本实施例中,润滑油路 58a的径向外侧端经由在偏心构件2 (25a)与内圈构件42之间沿周向延伸的环状槽60而 与三个润滑油孔59连接。并且润滑油孔59分别配置在外周滚道面42a的周向上的不同部 位。图3是用箭头表示作用于图2的曲线板^^上的载荷的说明图。在纸面上绕逆 时针公转的同时绕顺时针自转的本实施例的曲线板26a也与上述的现有例一样,如箭头所 示,从多个外销27接受载荷Fi且从多个内销31接受载荷Fj,所述多个载荷Fi、Fj的合力 成为轴承载荷Fs。轴承载荷Fs的方向因曲线板^a的波型形状、凹部33的个数等几何条件或离心 力的影响而变化。具体来说,与连结自转轴心02和轴线0的直线成直角且通过轴线0的基 准线X与轴承载荷Fs所成的角度α大概为30度 60度。角度α的代表值优选中央值 45度。图4及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分担图3所示的轴承载荷Fs的滚动轴承41的载荷分 布的说明图。滚动轴承41的轴承内部间隙(半径间隙)为0时,作用于滚动轴承41的载 荷范围Φ如图4所示为180度。轴承内部间隙(半径间隙)大于0时,载荷范围Φ如图 5所示小于180度。另外,虽在图中未示出,但在轴承内部间隙(半径间隙)稍小于0的负 间隙的情况下,滚动轴承41的寿命最长。此外,在为超出该最佳负间隙的负间隙的情况下, 滚动轴承41的寿命急剧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滚动轴承41安置成,在受到偏心构 件25a、滚动轴承41、曲线板26a的材质、温度、旋转速度等运转条件的影响的运转时的轴承 内部间隙具有稍大于0的正值的间隙。位于载荷范围Φ的中心的部位β分担的轴承载荷最大。并且,随着从部位β向 周向远离,分担的轴承载荷变小。部位β与轴承载荷Fs的方向(角度α)具有成180度 的关系。由以上的说明及图4、图5可知,未分担轴承载荷Fs的无载荷范围(360° -φ)为 180度以上。图6是将滚动轴承41的内圈构件42取出表示的横向剖视图,图7是内圈构件42 的纵向剖视图。内圈构件42的内周安装于偏心构件25a的外周。具体来说,内圈构件42 通过压入偏心构件2 等而固定。外周滚道面4 形成于内圈构件42的外周。内圈构件 42具备从外周滚道面42a的轴心02方向两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42b。本实施例的润滑油孔59配置在外周滚道面4 中的未分担轴承载荷Fs的无载荷 范围内。即,润滑油孔59配置在外周滚道面42a中的沿周向距分担的所述轴承载荷最大的 部位β在90度以上且270度以下的无载荷范围内。具体来说,润滑油孔59配置在三处。 一处是配置在沿周向距分担的轴承载荷Fs最大的部位β为180度的部位,该部位是距基 准线X为角度α的位置。其它的两处分别配置在距上述的180度的部位朝向周向一方及 周向另一方为规定角度的部位,该规定角度为90度以下。通过使规定角度为90度以下,能
9够将润滑油孔59配置在无载荷范围(360° -Φ)内。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作为机动车驱动装置时,使用频率的大部分 在前进状态下的使用,减速器的旋转方向可以看作如按照图3说明的那样仅朝向一方。由 此,载荷范围Φ为180度以下,润滑油孔59配置在内圈滚道面42a中的沿周向距分担所述 轴承载荷最大的部位β在90度以上且270度以下的范围内。然而,轮毂电机驱动装置除了作为驱动装置进行动力运转外,还存在作为再生制 动进行再生运转的情况,也可能在后退行驶状态下使用。如图8所示,在这样的使用状态 下,存在在滚动轴承41上施加有与施加上述的轴承载荷Fs的情况方向不同的轴承载荷Fr 的情况。轴承载荷Fs的方向和轴承载荷Fr的方向相对于基准线Y对称。其中,基准线Y 通过轴线0和距轴线0的偏心量为e的轴心02,且与基准线X成直角。图9是示意性说明分担图8所示的轴承载荷Fs及轴承载荷Fr的滚动轴承41的载 荷分布的说明图。作用于滚动轴承41的载荷范围相对于基准线Y对称,剩下的范围为无载 荷范围。该无载荷范围是以与基准线Y交叉且最接近轴线0的部位γ为中心所包括的范 围。另外,在轴承载荷Fs及轴承载荷Fr的角度α分别为45度且载荷范围Φ分别为180 度时,无载荷范围为距部位Y朝向周向一方为45度的部位和朝向周向另一方为45度的部 位间的范围。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润滑油孔59配置在包括最接近轴线0的部位Y在内 的以最接近轴线0的部位γ为中心而从朝向周向一方为45度的部位至朝向周向另一方为 45度的部位的范围内。如图9所示,优选润滑油孔59至少分别配置在外周滚道面42a中的最接近轴线0 的部位、距最接近轴线0的部位γ朝向周向一方及周向另一方为规定角度δ的部位,规定 角度S为45度以下。图10是表示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配置布局的俯视图。车辆的车身11具备前后 左右四个车轮。其中左轮12L及右轮12R为驱动轮。左轮12L与配置在车辆左侧的轮毂电 机驱动装置21L的车轮轮毂32结合。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L通过未图示的悬架装置安装 在车身11的底板下。同样,右轮12R也与配置在车辆右侧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R的车轮 轮毂32结合。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R也通过未图示的悬架装置安装在车身11的底板下。 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L、21R均为上述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相对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的车身11的中心线对称地配置。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减速部B除了可以适用于直接安装于车轮的轮毂电机驱动装 置21外,还可以适用于搭载在车身上而经由驱动轴与车轮驱动结合的车辆电动机驱动装置。图11是表示具备上述的减速部B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61的配置布局的俯视 图。另外,图1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61的纵向剖视图。关于该实施 例,对于与上述的实施例通用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以下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 明。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61具备作为摆线减速器的减速部B和对减速部B的电动 机侧旋转构件25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部A,其搭载于车身11。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61 的电动机部A可以与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电动机部A为同一结构,也可以为其它结构的旋转电机。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61的减速部B为与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减速部B通用 的基本结构。但对于壳体22的结构不局限于此。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61在左右分别具备电动机部A和减速部B这两个部件。两 个电动机部A以与轴线0同轴且背对背邻接的方式配设。此外,减速部B的一方配设于电 动机部A的轴线0方向一侧,减速部B的另一方配设于电动机部A的轴线方向另一侧。位于车宽方向左侧的车轮侧旋转构件观的轴部28b朝向端部延伸,其前端与驱动 轴13L的一端结合。驱动轴13L的另一端与左轮12L结合。同样,位于车宽方向右侧的车 轮侧旋转构件28的轴部28b也经由驱动轴13R与右轮12R结合。根据该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61,能够分别独立驱动左轮12L及右轮12R,并且能 够延长减速部B的转动疲劳寿命,能够实现车身搭载型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长寿命 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左轮12L及右轮12R为前轮或后轮均可。接下来,对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另一实施 例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71的展开剖视图。对于该另一实施例,对与上述的实施例通用 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以下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另一实施例中,具有电 动机部A和作为摆线减速器的减速部B各一个,此外还具备与减速部B的车轮侧旋转构件 观啮合的差速齿轮装置72。差速齿轮装置72具有齿环(ring-gear) 75、差速齿轮箱76、小齿轮对轴77、一对小 齿轮对齿轮(pinion mate gear) 78、79、两个侧面齿轮82、83,将车轮侧旋转构件观的旋转 分配到左右轮12L、12R。沿轴线0延伸的车轮侧旋转构件28的轴部^b的法兰盘部28a侧通过轴承34旋 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22,并且轴部28b的前端侧通过轴承7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22。上 述轴承;34及轴承73均为滚动轴承。轴部^b的外周在轴承34及轴承73之间与齿轮74 的中心结合,齿轮74与车轮侧旋转构件观一体旋转。齿轮74与差速齿轮装置72的齿环75啮合。齿环75固定在差速齿轮箱76的外 侧,差速齿轮箱76经由轴承80、81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壳体22。在差速齿轮箱76内,以相 对于其旋转轴P正交的方式贯通设置有小齿轮对轴77,一对小齿轮对齿轮78、79旋转自如 地支承在该轴77上而设置在差速齿轮箱76内。在差速齿轮箱76内,在小齿轮对齿轮78、79之间还配置有与它们啮合的旋转自如 的一对侧面齿轮82、83。左侧的侧面齿轮82与左侧驱动轴13L结合而一体旋转。并且右侧 的侧面齿轮83与右侧驱动轴13R结合而一体旋转。根据该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71,能够使用一个电动机部A及一个减速部B来驱 动左轮12L及右轮12R,并且延长减速部B的转动疲劳寿命,能够实现车身搭载型的车辆用 电动机驱动装置的长寿命化。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左轮12L及右轮12R为前轮或后轮均可。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 方式的结构。可以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对图示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修 改或变形。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在轮毂电机驱动装置等中使用的摆线减速器中采用。
符号说明21、21L、21R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2 壳体23 定子24 转子25电动机侧旋转构件(输入轴)25a、25b 偏心构件^a 曲线板(公转构件)27外销(外周卡合构件)28车轮侧旋转构件(输出轴)29支承构件(中心卡圈)30a、30b 贯通孔31 内销31a加强构件32车轮轮毂33 凹部34,35,36a,36b,41 滚动轴承42内圈构件42a滚道面42b凸缘部44滚子(滚动体)51储油部53液压泵55冷却油路58a、58b 润滑油路59润滑油孔61、71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摆线减速器,其具备壳体;一端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输入轴;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偏心且与输入轴的一端结合的圆盘形状的偏心构件;支承于所述偏心构件且伴随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而进行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公转运动 的公转构件;配置在所述公转构件的内周与所述偏心构件的外周之间的滚动轴承;支承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公转构件的外周部卡合而产生公转构件的自转运动的外周 卡合构件;与所述公转构件卡合而取出自转运动的输出轴,所述滚动轴承具有滚动体、在所述偏心构件的外周安装的内圈构件以及润滑油孔,该 润滑油孔从内圈构件的内径面贯通至外周滚道面,以向与所述滚动体滚动接触的内圈构件 的外周滚道面供给润滑油,所述润滑油孔配置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周滚道面中的所述公转构件未分担从所述输 出轴及所述外周卡合构件施加的轴承载荷的无载荷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其中,所述润滑油孔配置在所述外周滚道面中的沿周向距分担的所述轴承载荷最大的部位 在90度以上且270度以下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其中,所述润滑油孔至少分别配置在所述外周滚道面中的沿周向距分担的所述轴承载荷最 大的部位为180度的部位、距所述180度的部位朝向周向一方及周向另一方为规定角度的 部位,所述规定角度为90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其中,所述润滑油孔配置在所述外周滚道面中的包括最接近所述轴线的部位在内的以该最 接近所述轴线的部位为中心而从朝向周向一方为45度的部位至朝向周向另一方为45度的 部位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其中,所述润滑油孔至少分别配置在所述外周滚道面中的最接近所述轴线的部位、距最接近 所述轴线的部位朝向周向一方及周向另一方为规定角度的部位,所述规定角度为45度以 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其中,所述滚动轴承为圆柱滚子轴承,其具备从所述外周滚道面的轴向两端向径向外侧突出 的凸缘部。
7.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对所述摆线减速器的输入轴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部;与所述摆线减速器的输出轴固定连结的车轮轮毂。
8.—种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搭载于车辆的车身,其中,所述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和对所述摆线减速器的输入轴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具备所述电动机部和所述摆线减速器各一个,还具备与所述摆线减速器的输出轴连结 的差速齿轮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 具备所述电动机部和所述摆线减速器各两个,所述两个电动机部以同轴背对背邻接的方式配設,所述摆线减速器的一方配设于所述电动机部的轴线方向一侧,所述摆线减速器的另一 方配设于所述电动机部的轴线方向另一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摆线减速器、轮毂电机驱动装置及车辆用电动机驱动装置。轮毂电机驱动装置(21)的减速部(B)具备壳体(22);一端配置在壳体(22)的内部的输入轴(25);从输入轴(25)的轴线(O)偏心且与输入轴的一端结合的圆盘形状的偏心构件(25a、25b);中心部经由滚动轴承(41)支承于偏心构件(25a、25b)的外周,从而伴随输入轴(25)的旋转进行以输入轴(25)的轴线(O)为中心的公转运动的公转构件(26a、26b);支承于壳体(22),与公转构件(26a、26b)的外周部卡合而产生公转构件(26a、26b)的自转运动的外周卡合构件(27);与公转构件(26a、26b)卡合而取出自转运动的输出轴(28),其中,滚动轴承(41)具有对与滚动体(44)滚动接触的滚道面(42a)供给润滑油的润滑油孔(59),润滑油孔(59)配置在滚动轴承(41)的滚道面(42a)中的公转构件(26a、26b)未分担从输出轴(28)及外周卡合构件(27)施加的轴承载荷的无载荷范围(360°-φ)内。
文档编号B60K7/00GK102076993SQ20098012553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
发明者牧野智昭 申请人:Ntn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