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63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的充气轮胎,特别涉及一种针 对冰雪路面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在针对冰雪路面制造的充气轮胎、所谓的无镶钉轮胎中,公知有形成沿着轮 胎周向的沟的宽度较宽(例如,7mm以上)的周向沟和在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的构造。采用这种充气轮胎,能实现提高对进入到路面与胎面接地面之间的雨水、雪泥 (sherbet)状的雪等的排水性并抑制在冰雪路面上侧滑。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0-255217号公报(第4-5页,图1)但是,上述现有的充气轮胎存在如下问题。即,当形成沟宽度较宽的周向沟时,构 成胎面接地面的接地部(花纹块)的面积、刀槽花纹的数量等减少。因此,虽然能够实现提 高排水性、抑制在冰雪路面上侧滑,却存在无法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的问 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提高排水性、抑 制在冰雪路面上侧滑,并且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的充气轮胎。为了解决上述状况,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1特征中,充气轮胎 (例如,充气轮胎1A)利用构成与路面接触的胎面接地面(胎面接地面10)的接地部(接地 部20),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例如,周向沟32)。在周向沟内形成有使周向 沟的沟底(沟底32a)的表面平滑的平滑沟部(平滑沟部60)以及比周向沟的沟底朝向胎 面接地面侧隆起的沟内突起部(沟内突起部70)。在沟内突起部上形成有沿着胎面宽度方 向延伸的多个细沟(细沟80)。周向沟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粗沟宽度Wl)是胎面 接地面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胎面宽度TW)的5 30%。采用该特征,在周向沟内形成有平滑沟部。粗沟宽度是胎面宽度的5 30%。由 此,进入到周向沟中雨水等容易排出,因此能实现提高排水性。另外,雪可靠地进入到周向 沟中,因此能抑制在冰雪路面上侧滑。另外,在周向沟内形成有沟内突起部。在沟内突起部上形成有沿着胎面宽度方向 延伸的多个细沟。由此,加强进入到周向沟中的雪附着在细沟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 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其他特征中,设有多个周向沟。在多个周向沟中,形成有平滑沟部和沟内突起部的 周向沟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最宽。其他特征中,从接地部的胎面接地面到沟内突起部的上表面部(上表面部72)的 沟深度(第1沟深度Dl)是从接地部的胎面接地面到周向沟的沟底的深度(第2沟深度D2)的 60 95%。其他特征中,细沟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细沟宽度W2)是1 8mm。其他特征中,细沟与垂直于轮胎赤道面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细沟角度α)是0 45度。其他特征中,从细沟的沟底(沟底81)到沟内突起部的上表面部的深度(细沟深 度是从周向沟的沟底到沟内突起部的上表面部的高度(沟内突起部高度H)的50% 100%。其他特征中,在沟内突起部与位于平滑沟部的相反侧的接地部之间产生有空隙 (空隙90)。其他特征中,平滑沟部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形状沿着轮胎周向 恒定,并且,从平滑沟部到轮胎赤道面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沿着轮胎周向恒定。其他特征中,在接地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 花纹沟。其他特征中,在相互相邻的横向花纹沟中形成有2 8条细沟。其他特征中,在接地部形成有自细沟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缺口部(缺口部 85)。缺口部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缺口宽度W3)与细沟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大致相 同。其他特征中,沟内突起部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是大致四边形。其他特征中,沿着沟内突起部的位于平滑沟部侧的端部延伸的直线(直线L3)相 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采用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实现提高排水性、抑制在冰雪路面上侧滑,进一步提高了 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的充气轮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的胎面宽度方向剖视图(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的轮胎周向截面(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变更例的周向沟32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变更例的周向沟32的胎面宽度方向剖视图(图6的C-C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B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B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的局部立体图。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充气轮胎100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例。另外,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 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其中,应注意的是,附图为示意图,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不同。因而,应参考以下的说明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另外,当然,附图相互间也包含彼此 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第1实施方式胎面花纹的构成以下,参照

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的胎面花纹结构。图1是表示第 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 的局部放大图。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是具有胎圈部、胎体层、带束层(未图示)的普通的 子午线轮胎。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S不对称的花纹。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充气轮胎IA中利用与路面接触的胎面接地面10、即构成胎 面部表面的接地部20,形成多个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30、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 横向花纹沟40以及比周向沟30和横向花纹沟40细的刀槽花纹50。朝向轮胎周向和胎面宽度方向以规定间隔设有多个接地部20。接地部20从图1 的右侧向左侧称为接地部21、接地部22、接地部23、接地部对、接地部25。在接地部21上形成有多个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刀槽花纹51A、在胎面宽度方向延伸 的刀槽花纹51B以及分割接地部21的横向花纹沟41。在接地部22上形成有多个在胎面宽 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52和分割接地部22的横向花纹沟42。在接地部23上形成有多个在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53和与横向花纹沟42 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横向花纹沟43。横向花纹沟43的一个端部开口于后述的周向沟33,横 向花纹沟43的另一个端部在接地部23内终止。S卩,接地部23形成为肋状。在接地部M上形成有多个分割接地部M的横向花纹沟44A、与横向花纹沟42及 横向花纹沟43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横向花纹沟44B以及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刀槽花纹 54。横向花纹沟44B的一个端部开口于后述的周向沟33,横向花纹沟43的另一个端部在接 地部M内终止。在接地部25上形成有多个分割接地部25的横向花纹沟45、在轮胎周向延 伸的刀槽花纹^A以及在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刀槽花纹55B。朝向胎面宽度方向以规定之间隔设有多个(附图中4条)周向沟30。以下,将周 向沟30从图1右侧向左侧称为周向沟31、周向沟32、周向沟33、周向沟34。多个周向沟30中的周向沟32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最宽。周向沟32的沿着 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以下,称为粗沟宽度Wl)是胎面接地面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 (以下,称为胎面宽度TW)的5 30%。周向沟的结构接着,参照

上述周向沟32的结构。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的 局部立体图。图3中省略了刀槽花纹50。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的胎面宽度方 向剖视图(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的轮胎周向截面(图3 的B-B剖视图)。如图3 图5所示,在周向沟32内形成有使周向沟32的沟底32a的表面平滑的 平滑沟部60和比周向沟32的沟底32a向胎面接地面10侧隆起的沟内突起部70。平滑沟部60设于比沟内突起部70靠近轮胎赤道面CS侧的位置。平滑沟部60的
5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形状为沿着轮胎周向恒定(参照图4),并且,从平滑 沟部60到轮胎赤道面CS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距离D沿着轮胎周向恒定(参照图1)。
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与接地部22连续地形成有沟内突起部70。沟内突起部70的胎 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上的截面是大致四边形(参照图4)。具体地讲,在该截面中,沟内突 起部70的上表面部72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在该截面中,沟内突起部70的从位 于平滑沟部60侧的内侧端71 (端部)朝向平滑沟部60 (周向沟32的沟底32a)延伸的沟 壁73在轮胎径向上延伸。沿着沟内突起部70的位于平滑沟部60侧的内侧端71延伸的直线Ll与轮胎赤道 面CS大致平行(参照图3)。即,直线Ll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从接地部22的胎面接地面10到沟内突起部70的上表面部72的沟深度(以下, 称为第1沟深度Dl)是从接地部23的胎面接地面到周向沟32的沟底32a的深度(以下, 称为第2沟深度D2)的60 95% (参照图4)。在沟内突起部70形成有与接地部22连续的横向花纹沟42和多个沿着胎面宽度 方向延伸的细沟80。细沟80与垂直于轮胎赤道面CS的直线L2所成的角度(以下,称为细 沟角度α )为0 45度(参照图1)。在相互相邻的横向花纹沟42之间形成有2 8条(附图中为3条)细沟80。细 沟80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以下,称为细沟宽度W2)为1 8mm(参照图5)。从细沟80的沟底81到沟内突起部70的上表面部72的深度(以下,称为细沟深 度D3)是从周向沟32的沟底3 到沟内突起部70的上表面部72的高度(以下,称为沟内 突起部高度H)的50 100% (参照图5)。在此,在与沟内突起部70相邻的接地部22上形成有自细沟80朝向胎面宽度方向 延伸而在接地部22内终止的缺口部85。缺口部85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以下,称为缺 口宽度W3)与细沟宽度W2大致相同。作用和效果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周向沟32内形成有平滑沟部60。粗沟宽度Wl是胎面宽度 TW的5 30%。由此,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雨水等容易排出,因此能实现提高排水性。另 外,雪可靠地进入周向沟32中,因此能抑制在冰雪路面上侧滑。另外,若粗沟宽度Wl小于胎面宽度TW的5%,则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雨水的量变 少,无法预期提高排水性。另一方面,若粗沟宽度Wl大于胎面宽度TW的30%,则胎面接地 面10的与路面接触的面积减少,无法抑制在冰雪路面上侧滑,且无法提高驱动性能和制动 性能。另外,在周向沟32内形成有沟内突起部70。在沟内突起部70中形成有多个沿着 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细沟80。由此,加强了进入到周向沟32的雪附着在细沟80上的效果 (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周向沟中,周向沟32的粗沟宽度Wl最宽。平滑沟部60 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形状沿着轮胎周向恒定,并且,从平滑沟部60到轮 胎赤道面CS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距离D沿着轮胎周向恒定。由此,进入到周向沟32中 的雨水等容易排出,因此能抑制排水性降低。在第1实施方式中,细沟宽度W2是1 8mm。细沟宽度W2是Imm以上,由此,增强了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雪附着在细沟8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 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另一方面,细沟宽度W2是8mm以下,由此,进入到周向 沟32中的雨水等的阻力不会过于增大,因此能抑制排水性降低。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沟深度Dl是第2沟深度D2的60 95%。由于第1沟深 度Dl是第2沟深度D2的60%以上,由此,不会过于减少周向沟32的体积,因此能抑制排水 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第1沟深度Dl是第2沟深度D2的95%以下,由此,能确保进入周 向沟32中的雪附着在细沟80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 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在第1实施方式中,细沟角度α是0 45度。由于细沟角度α是45度以下,由 此,加强了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雪附着在沟内突起部70、细沟80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 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在第1实施方式中,细沟深度D3是沟内突起部高度H的50 100%。由于细沟深 度D3是沟内突起部高度H的50%以上,由此,能确保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雪附着在细沟 80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另 一方面,由于细沟深度D3是沟内突起部高度H的100%以下,由此,沟内突起部70的刚性不 会降低,确保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雪附着在细沟80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 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接地部20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横向花纹沟40。由 此,不仅在冰雪路面上,即使在干燥路面等上,也能提高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相互相邻的横向花纹沟42之间形成有2 8条细沟80。由 于在相互相邻的横向花纹沟42之间形成有2条以上细沟80,由此,加强了进入到周向沟32 中的雪附着在细沟80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 性能、制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在相互相邻的横向花纹沟42之间形成有8条以下细沟80, 由此,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雨水、雪等的阻力不会过于增大,因此能抑制排水性降低。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接地部22上的与细沟80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缺口部85。缺 口宽度W3与细沟宽度W2大致相同。由此,增强了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雪附着在细沟80 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形成有平滑沟部60和沟内突起部70的周向沟32的轮 胎赤道面CS侧的接地部23中,横向花纹沟43的一个端部开口于周向沟32,横向花纹沟43 的另一个端部在接地部23内终止。由此,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雨水、雪等的阻力不会过于 增大,因此能抑制排水性降低。变更例说明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沟内突起部70是在胎面宽度方向与接地部22连续形 成的沟内突起部,但也可以如下那样进行变更。另外,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 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图6是变形例的周向沟32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变形例的周向沟32的胎面宽度 方向剖视图(图6的C-C剖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接近沟内突起部70的接地部22的与细沟80相对的位置形 成有缺口部85。在沟内突起部70与接近沟内突起部70的接地部22之间生成了空隙90。
在变更例中,在沟内突起部70与同沟内突起部70相邻的接地部22之间生成有空 隙90。由此,在周向沟32内中,除了具有平滑沟部60之外,还能确保空隙90。因此,能进 一步谋求排水性提高。第2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8 图10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B的胎面花纹的结构。图8 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B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充 气轮胎IB的局部放大图。图9中省略了刀槽花纹50。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周向沟32 的局部立体图。另外,对与上述第1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A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 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如图8和图9所示,在位于周向沟32的胎面胎肩侧的接地部22中,横向花纹沟42 的一个端部开口于周向沟31,横向花纹沟42的另一个端部在接地部22内终止。即,接地部 22形成为肋状。在位于周向沟32的轮胎赤道面CS侧的接地部23中,横向花纹沟43分割接地部 23。如图10所示,沿着沟内突起部70的位于平滑沟部60侧的内侧端71延伸的直线 L3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S倾斜。S卩,内侧端71相对于轮胎周向形成为锯齿状。作用和效果在第2实施方式中,沿着沟内突起部70的位于平滑沟部60侧的内侧端71延伸的 直线L3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S倾斜。由此,增强了进入到周向沟32中的雪附着在细沟80 上的效果(所说的边缘效应),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冰雪路面上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比较评价接着,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效果,说明使用以下的比较例和实施例1、2的充 气轮胎进行的比较评价。另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例子。与各充气轮胎相关的数据是在以下所示的条件下测定得出的。·轮胎规格205/55R16 车轮规格6. 5JX 16·内压条件标准内压参照表1说明上述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结构、雪地上的操纵性能、雪地上的 制动性能、雪地上的驱动性能、雪泥路面(Sherbet Snow)性能、雨路上的浮滑性能。[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其利用构成与路面接触的胎面接地面的接地部,形成有沿着轮胎周 向延伸的周向沟,其中,在上述周向沟内形成有使上述周向沟的沟底的表面平滑的平滑沟部以及比上述周向 沟的沟底朝向上述胎面接地面侧隆起的沟内突起部,在上述沟内突起部中形成有沿着胎面 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细沟,上述周向沟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是上述胎面接地面的沿 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的5% 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上述充气轮胎上设有多个上述周向沟,在多个上述周向沟中,形成有上述平滑沟部 和上述沟内突起部的上述周向沟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最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从上述接地部的上述胎面接地面到上述沟内突起部的上表面部的沟深度是从上述接 地部的上述胎面接地面到上述周向沟的沟底的深度的60% 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细沟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是Imm 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细沟和垂直于轮胎赤道面的直线所成的角度是0 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从上述细沟的沟底到上述沟内突起部的上表面部的深度是从上述周向沟的沟底到上 述沟内突起部的上表面部的高度的50% 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上述沟内突起部与位于上述平滑沟部的相反侧的上述接地部之间形成有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平滑沟部的在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上的截面形状沿着轮胎周向恒定,并且, 从上述平滑沟部到轮胎赤道面的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沿着轮胎周向恒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上述接地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多个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花纹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相互相邻的上述横向花纹沟之间形成有2条 8条上述细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在上述接地部上形成有自上述细沟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缺口部,上述缺口部的沿 着上述轮胎周向的宽度与上述细沟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宽度大致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上述沟内突起部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是大致四边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沿着上述沟内突起部的位于上述平滑沟部侧的端部延伸的直线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充气轮胎(1A)利用构成与路面接触的胎面接地面(10)的接地部(20),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32)。在周向沟(32)内形成有使周向沟(32)的沟底(32a)的表面平滑的平滑沟部(60)以及比周向沟(32)的沟底(32a)朝向胎面接地面(10)侧隆起的沟内突起部(70)。在沟内突起部(70)上形成有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细沟(80)。周向沟(32)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粗沟宽度(W1)是胎面接地面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胎面宽度(TW)的5~30%。
文档编号B60C11/13GK102076508SQ200980125549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越智直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