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车用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29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轮车用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轮车用轮胎,即该二轮车用轮胎包括形成于胎面上的槽部、及自槽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的块状的接地部。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针对在不平路面上行驶进行了特殊化处理的面向越野赛、拉力赛竞技的机动二轮车中使用的二轮车用轮胎,要求具有能够应对自干燥的非柏油路等较硬路面到泥泞地等柔软路面的多种状态的路面的较高的适用性。在这种二轮车用轮胎中,为了提高抓地力(牵引性能),一般广泛使用通过在胎面设置多个块状的接地部来使接地部咬入路面的方法。此外,公知有如下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鉴于应赋予接地部的特性在较硬的路面和柔软的路面之间不同的情况、及胎面的胎肩区域主要用于在较硬路面上转弯的时候的情况,使接地部的配置图案在胎面的中心区域和胎肩区域之间不同。根据这种方法,能够提高二轮车用轮胎对路面的适用性。而且,公知有如下方法由于二轮车用轮胎在较硬的路面上滚动时,接地部难以咬入路面,因此通过在接地部上使用柔软的橡胶来增大其与路面的接地面积。根据这种二轮车用轮胎,即使在较硬的路面上滚动时,也能够确保抓地力、接地感及可操纵性等的要求性能。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06843号公报(第4页、图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以往的二轮车用轮胎中,存在以下问题。即,若在接地部使用柔软的橡胶,则接地部的变形量在较硬的路面上变大。因此,若机动二轮车在较硬的路面上行驶一定时间以上,则接地部的温度大幅度上升。一旦接地部的温度上升,则接地部的刚性在机动二轮车的行驶过程中降低,存在抓地力、接地感及可操纵性等降低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二轮车用轮胎即使机动二轮车在较硬的路面上行驶一定时间以上,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接地部的刚性降低引起的抓地力、接地感及可操纵性等要求性能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于,一种二轮车用轮胎(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包括槽部(槽部10),其形成于胎面;以及块状的接地部(接地部100),其自上述槽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其中,上述接地部具有板状的小片部分(例如小片部分107),上述小片部分设置于至少包含上述接地部和上述槽部之间的交界(交界90)在内的位置。根据该特征,平板状的小片部分设置于至少包含接地部和槽部之间的交界在内的位置。由此,伴随着机动二轮车的行驶而产生的行驶风碰撞到小片部分上,在小片部分上产生湍流。产生的湍流能够对槽部、接地部的周围进行散热。此外,由于利用小片部分使行驶风接触的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对槽部、接地部的周围进行散热。因此,能够在机动二轮车的行驶过程中降低接地部的温度,从而能够抑制接地部刚性降低。由此,即使在接地部使用柔软的橡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接地部在较硬路面上的变形量较小。因而,即使机动二轮车在较硬的路面上行驶一定时间以上,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接地部的刚性降低引起的抓地力、接地感及可操纵性等要求性能降低。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上述接地部具有至少一对的上述小片部分。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一对上述小片部分设置于在上述二轮车用轮胎的俯视下以上述接地部的中心为基准彼此相对的位置。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1至第3特征,上述小片部分的长度方向沿着胎面宽度方向。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上述小片部分包括上缘(例如上缘71)和侧缘(例如侧缘75),在沿着上述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或轮胎径向的截面上,该上缘自上述接地部的侧壁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该侧缘自上述上缘的位于离上述接地部的侧壁(侧壁100A)远的一侧的端部(例如端部7 朝向上述槽部延伸。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1至第5特征,上述小片部分的长度方向沿着轮胎周向。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上述小片部分包括上缘和侧缘, 在沿着上述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上,该上缘自上述接地部的侧壁沿轮胎周向延伸,该侧缘自上述上缘的位于离上述接地部的侧壁远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上述槽部延伸。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1至第7特征,上述小片部分的自上述槽部起的高度为上述接地部的自上述槽部起的高度的10% 40%。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1至第8特征,上述小片部分的沿轮胎周向或胎面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2mm 12mm。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1至第8特征,上述小片部分的厚度为 Imm 4mm0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这样一种二轮车用轮胎即使机动二轮车在较硬的路面上行驶一定时间以上,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接地部的刚性降低引起的抓地力、接地感及可操纵性等要求性能降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胎面的局部的展开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局部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小片部分107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1的小片部分107A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变形例2的小片部分107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说,对(1)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结构、(2)小片部分的结构、(3)比较评价、(4)作用和效果、(5)变形例、 (6)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需要留意的是,附图只是用于示意性地表示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而,应该参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各附图之间当然也包含有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1)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结构首先,参照

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胎面的局部的展开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局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A-A剖视图)。图5 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B-B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包括形成于胎面的槽部10、自槽部10朝向轮胎径向TD外侧突出的块状的接地部100。接地部100包括多个中央接地部100C,其位于包含轮胎赤道线CL在内的胎面中央部C ;多个端部接地部100S,其位于包含胎面接地端在内的胎面端部S ;多个中间接地部 100M,其位于胎面中央部C和胎面端部S之间的胎面中间部M。接地部100至少具有平板状的一对小片部分107 ( S卩,片(fin))。小片部分107设置于至少包含槽部10和接地部100之间的交界90在内的位置。另外,关于小片部分107 的结构,在下文中叙述。(1-1)中央接地部通过沿轮胎周向TR留有预定间隔地排列中央接地部100C而形成中央块列。中央块列由第1中央接地部110、第2中央接地部120、第3中央接地部130、第4中央接地部 140、第5中央接地部150、第6中央接地部160形成。另外,第1中央接地部110、第2中央接地部120、第3中央接地部130、第4中央接地部140及第5中央接地部150沿轮胎周向 TR重复排列。(1-1-1)第1中央接地部第1中央接地部110沿胎面宽度方向TW呈长方形形状。第1中央接地部110具有浅槽111、凹部113、凸部115及小片部分117。浅槽111在轮胎赤道线CL之上延伸。如图3 图5所示,浅槽111的深度Dl比自第ι中央接地部110的槽部10起的高度Hl浅。凹部113在胎面的俯视(参照图2)下在浅槽111的胎面宽度方向TW两侧呈大致正方形形状。凹部113的深度D2比浅槽111的深度Dl浅。凸部115在凹部113的中央底部呈大致正方形形状。凸部115的顶部(接地面) 形成为与第1中央接地部110的接地面大致平行。优选的是,凸部115的高度H2相对于凹部113的深度D2偏差士 2_。另外,在凸部115的侧壁和上述凹部113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空隙。优选的是,空隙设定为当第1中央接地部110与路面接触了时凸部115的侧壁和凹部113的侧壁不接触的程度。小片部分117设置于在胎面的俯视(参照图2)下以第1中央接地部110的中心为基准沿轮胎周向TR彼此相对的位置(即,相对的面)。小片部分117设置为以第1中央接地部110的中心为基准沿轮胎周向TR对称。小片部分117沿着轮胎周向TR。(1-1-2)第2中央接地部第2中央接地部120与第1中央接地部110相同,沿胎面宽度方向TW呈长方形形状。此外,第2中央接地部120具有凹部123、凸部125及小片部分127。S卩,在第2中央接地部120上未形成有相当于上述浅槽111的槽。另外,关于凹部123、凸部125及小片部分127的结构,由于和上述第1中央接地部 110中的凹部113、凸部115及小片部分117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1-1-3)第3中央接地部第3中央接地部130与第1中央接地部110及第2中央接地部120相同,沿胎面宽度方向TW呈长方形形状。此外,第3中央接地部130具有浅槽131、凹部133、凸部135 及小片部分137。浅槽131在轮胎赤道线CL之上延伸。浅槽131比胎面宽度方向TW上的浅槽111 的宽度窄。另外,关于凹部133、凸部135及小片部分137的结构,由于和上述第1中央接地部 110中的凹部113、凸部115及小片部分117、以及上述第2中央接地部120中的凹部123、 凸部125及小片部分127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1-1-4)第4中央接地部第4中央接地部140与第2中央接地部120相同,沿胎面宽度方向TW呈长方形形状。此外,第4中央接地部140具有凹部143、凸部145及小片部分147。另外,关于凹部143、凸部145及小片部分147的结构,由于和上述第2中央接地部 120中的凹部123、凸部125及小片部分127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1-1-5)第5中央接地部第5中央接地部150与第3中央接地部130相同,沿胎面宽度方向TW呈长方形形状。此外,第5中央接地部150具有浅槽151、凹部153、凸部155及小片部分157。另外,关于浅槽151、凹部153、凸部155及小片部分157的结构,由于和上述第3中央接地部130中的浅槽131、凹部133、凸部135及小片部分137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1-1-6)第6中央接地部第6中央接地部160与第2中央接地部120相同,沿胎面宽度方向TW呈长方形形状。此外,第6中央接地部160具有凹部163、凸部165及小片部分167。另外,关于凹部163、凸部165及小片部分167的结构,由于和上述第2中央接地部120中的凹部123、凸部125及小片部分127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1-2)端部接地部通过沿轮胎周向TR留有预定间隔地排列端部接地部100S而形成端部块列。端部接地部100S由第1端部接地部170、及比第1端部接地部170位于胎面宽度方向TW外侧的多个0个)第2端部接地部180形成。另外,第1端部接地部170及多个第2端部接地部 180沿轮胎周向TR重复排列。(1-2-1)第1端部接地部第1端部接地部170在胎面的俯视(参照图2、下呈大致正方形形状。此外,第1 端部接地部170具有凹部173、凸部175及小片部分177。小片部分177设置于在胎面的俯视下以端部接地部100S的中心为基准沿胎面宽度方向TW彼此相对的位置(即,相对的面)。小片部分177设置为以第1端部接地部170 的中心为基准沿胎面宽度方向TW对称。小片部分177沿着胎面宽度方向TW。另外,关于凹部173、凸部175及小片部分177的结构,由于和上述中央接地部 100C中的凹部、凸部及小片部分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1-2-2)第2端部接地部第2端部接地部180在胎面的俯视(参照图幻下呈大致五边形形状。此外,第2 端部接地部180至少具有凹部183。S卩,在第2端部接地部180上未形成有相当于上述中央接地部100C中的小片部分的部分。凹部183形成为在胎面的俯视下呈大致五边形形状。凹部183的深度与上述中央接地部100C中的凹部的深度相同。另外,第2端部接地部180不必只具有凹部183,例如也可以与第1端部接地部170 相同地设置有凸部、小片部分。(1-3)中间接地部通过沿轮胎周向TR留有预定间隔地排列中间接地部100M而形成中间块列。中间接地部100M由多个中间接地部190形成。中间接地部190沿轮胎周向TR重复排列。中间接地部190在胎面的俯视(参照图2、下呈大致正方形形状。中间接地部190具有凹部 193、凸部195及小片部分197。小片部分197设置于在胎面的俯视(参照图2)下以中间接地部100M的中心为基准沿轮胎周向TR及胎面宽度方向TW彼此相对的位置(即,相对的面)。小片部分197设置为以中间接地部100M的中心为基准沿轮胎周向TR及胎面宽度方向TW对称。小片部分 197沿着轮胎周向TR及胎面宽度方向TW。另外,关于凹部193、凸部195及小片部分197的结构,由于和上述中央接地部 100C中的凹部、凸部及小片部分的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2)小片部分的结构接着,参照图3 图6说明上述小片部分107的结构。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小片部分107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小片部分107与上述的小片部分 117、小片部分127、小片部分137、小片部分147、小片部分157、小片部分167、小片部分177 及小片部分197的结构相同。如图3 图6所示,小片部分107如上述那样呈平板状,并设置于至少包含槽部10和接地部100之间的交界90在内的位置。另外,槽部10和接地部100之间的交界90形成为弯曲状(R形状)。小片部分107具有在沿着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的胎面宽度方向TW和轮胎径向TD 的截面、以及沿着轮胎周向TR和轮胎径向TD的截面(参照图3 图5)中自接地部100的侧壁100A沿胎面宽度方向TW延伸的上缘71、及自上缘71的位于离接地部100的侧壁100A 较远侧的端部73朝向槽部10延伸的侧缘75。上缘71和侧缘75呈直线状。上缘71和接地部100的侧壁100A之间的交界91、 及侧缘75和槽部10之间的交界92连成弯曲状(R状)。此外,上缘71和侧缘75之间的交界、即上缘71的端部73形成为弯曲状(R状)。自槽部10至小片部分107的上缘71的高度H3为自接地部100的槽部10起的高度H4(例如,自第1中央接地部110的槽部10起的高度Hl)的10% 40%。小片部分107的沿轮胎周向TR或者胎面宽度方向TW的最大长度L为2mm 12mm。 此外,小片部分107的厚度T为Imm 4mm(参照图3)。(3)比较评价接着,为了进一步地明确本发明的效果,说明使用以下比较例和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而进行的比较评价。具体地说,对(3-1)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结构、(3- 评价结果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中的任意一个。(3-1)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结构首先,参照表1说明比较例和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二轮车用轮胎,包括 槽部,其形成于胎面;以及块状的接地部,其自上述槽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其中, 上述接地部具有板状的小片部分,上述小片部分设置于至少包含上述接地部和上述槽部之间的交界在内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上述接地部具有至少一对的上述小片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一对上述小片部分设置于在上述二轮车用轮胎的俯视下以上述接地部的中心为基准彼此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上述小片部分的长度方向沿着胎面宽度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上述小片部分包括上缘和侧缘,在沿着上述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该上缘自上述接地部的侧壁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该侧缘自上述上缘的位于离上述接地部的侧壁远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上述槽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上述小片部分的长度方向沿着轮胎周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上述小片部分包括上缘和侧缘,在沿着上述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该上缘自上述接地部的侧壁沿轮胎周向延伸,该侧缘自上述上缘的位于离上述接地部的侧壁远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上述槽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上述小片部分的自上述槽部起的高度为上述接地部的自上述槽部起的高度的10% 4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上述小片部分的沿轮胎周向或胎面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为2mm 1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车用轮胎,其中, 上述小片部分的厚度为Imm 4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车用轮胎。该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包括槽部(10),其形成于胎面;以及块状的接地部(100),其自槽部(10)朝向轮胎径向(TD)外侧突出。接地部(100)具有板状的小片部分(107)。由于利用小片部分(107)使行驶风接触的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有效地对槽部(10)、接地部(100)的周围进行散热。因此,能够在机动二轮车的行驶过程中使接地部(100)的温度降低,从而即使机动二轮车在较硬的路面上行驶一定时间以上,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由接地部的刚性降低引起的抓地力、接地感及可操纵性等要求性能降低。
文档编号B60C11/04GK102256811SQ20098015085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8日
发明者中村一三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