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046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其具有至少两排前后设置的座位 行列,所述座位行列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座位单元(座位、长条座位),其中,所述座位 单元 均具有底座部分和靠背,在此尤其为了扩大装载空间,后排座位行列的一个或者多个 靠背的至少部分是按照能够改变位置的方式构成的。
背景技术
原则上,为了扩大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装载空间,存在各种可行方案,下面举例示 出一些文献EP 1 400 399 Bl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其具有三排前后设置 的座位行列11、12,该座位行列11、12均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座位,其中这些座位均具 有彼此铰链式连接的底座部分和靠背,其中靠背在优选基本竖直的各种使用位置上能够锁 止或者卡止,在此为了扩大装载空间,两个后排座位行列的座位是能够折叠的,可选的是, 前排座位行列的一个或者多个座位(其不构成驾驶座)是能够折叠的,其中,折合的座位单 元能够从其使用位置(用于乘坐)转换至不使用位置(用于装载),其中,后排座位行列的 位于车辆装载空间底部的座位能够从装载空间底部上的使用位置转换至汽车地板上的折 合的不使用位置。在此规定,第一和第二座位行列的、折合的座位布置在可基本沿纵向移动 的底部支承元件上,其中,可折合的座位单元能够轻松地从可移动的底部支承元件上分离, 并且能够固定在汽车地板上,并且底部支承元件能够在第一和第二座位行列的固定在汽车 地板上的、折合的座位单元上移动,其中,底部支承元件同时构成用于第一和第二座位行列 的、折合的座位单元的存储空间,并在上表面构成扩大的装载空间底部的一部分。在一个优 选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一和第二座位行列的、可折合的座位布置在可基本沿纵向移动的、结 构相同的底部支承元件上。利用这种座位系统,在通过合理摆放车辆的5个座位而得到平 坦装载空间的情况下,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明显简化和改善了尤其是用于6座车辆的灵 活内部空间使用。第一和第二座位行列的、可折合的座位以简单方式布置在可沿纵向移动 的底部支承元件上并且能够轻松地从该底部支承元件上分离,并且固定在汽车地板上,从 而底部支承元件能够在折合的座位单元上方移动,其中,底部支承元件一方面构成用于座 位行列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在上侧构成扩大的装载空间底部的一部分。这种构造方式就 车辆宽度、高度和重量而言,实现了有关车辆(例如面包车)有利构造方式,能够简单廉价 地制造,并且操作简单。在此还希望进一步简化或者修改该已知的座位系统。DE 100 17 059 Cl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位系统,其具有三排前后设置的、包括 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座位的座位行列,所述座位由座垫和靠背组成,其中,为了扩大储存空 间,两个后排座位行列的座位以可折叠的方式构成,为此在第二座位行列中的座位的、铰接 在座垫上的靠背能够折叠至相应座垫处,并且座垫能够向前移动。为了与第二座位行列中 的座位的靠背背侧的设计造型无关地得到平坦的装载面,在第三座位行列的座位中,座垫 能够围绕前枢转轴相应向前枢转180°,而靠背能够围绕固定在靠背下边缘上的枢转轴相应向前枢转90°,并且在座垫下侧上如此设置平板,以使平板能够紧贴第二座位行列的、折 叠起来的靠背的背侧。在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座位行列中的座位例如借助于平行四 边形式的运动学特性以可下降的方式如此构造,以使在第二座位行列的靠背折叠至座垫处 之后,靠背的背侧处于在第三座位行列中的座位的座垫下侧的水平面上。在该座位系统的 另一实施方式中规定,最后的座位行列的座位相对于第二座位行列的下降的座位被扩大了 空间,并且如此设定扩大的部分,即,第三座位行列的座位的座垫表面与第二座位行列的座 位的折叠到配套座垫上的靠背的靠背表面基本对齐。根据另一发明构造方式规定,第三座 位行列的座位的座垫的板可以围绕位于后座垫边缘上的、横向于车辆纵轴方向延伸的枢转 轴枢转18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规定,这些板能够沿座垫的下侧纵向移动,并且能够在后 座垫边缘上方向前移动。在此抽板可以沿该板移动,抽板容纳在该板的板轮廓之内,并且抽 板能够相对于该板沿着或者横向于车辆纵轴方向伸缩式地抽出。可以实现这种构造方式的 座位系统以达到扩大装载空间的目的,即,通过翻转第二和第三座位行列的座位得到平坦 的装载面,而第二座位行列的座位的靠背背面的设计造型不用服从于例如平坦装载面所需 的技术上的强制要求。这种系统的缺点在于结构成本相当高以及第三座位行列的座位单元 的构造方式,这种构造方式使用附加的、通常自身不需要的构件。另外的缺点是,提供平坦 装载面的操作复杂并且放置可能性受限,这样在位于第三座位行列的座位的座垫的下侧上 的板的连接区域中较重的重量施加到增加的装载面上几乎无法避免所述结构受损。

发明内容
从此 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因此在于,在保留先前优点的情况下按照避免之前讨论 解决方案缺点的方式改善和进一步发展已知的座位系统,其中尤其应该获得更简化的结构 或者改进方式。该任务根据本发明这样解决,即,尤其为了扩大装载空间,所述后排座位行列的一 个或者多个靠背的至少部分被构造为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按照这种方式首次以简单措 施实现了通过使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例如移动至三个不同位置,来扩大装载空间,并使 得轻松接近该移动元件成为可能。在此本发明系统也是结构简单和易操作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规定,为了使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 造至少一个设置在汽车地板区域中的导轨,所述导轨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按 照这种方式,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能够以简单方式在汽车地板区域中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规定,为了使能改变位置的所述移动元件运动至不同位置 而构造至少一个设置在后排座位行列的一个或者多个靠背区域中的导轨,所述导轨基本竖 直延伸。通过这种基本竖直延伸的导轨,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能够以简单方式在相关座 位的相应靠背的区域中移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规定,所述后排座位行列的相应座位单元以可折叠的方式 构成。然而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另选地规定,所述后排座位行列的相应座位单 元以固定的方式构成。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可以是各种不同各类型的;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建 议,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被构造为底部元件,而在与此不同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 以规定,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被构造为带格层或者抽屉的收纳元件或者具有固定元件的板材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适当的是,在存在传动轴通道的情况下,所述能改变位置 的移动元件被构造为两部分的移动元件。在此优选为了使所述能改变位置的、两部分的移 动元件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传动轴通道的区域中、居中并且 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为了使所述能 改变位置的、两部分的移动元件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两个导轨,这两个导轨设置在所述 传动轴通道的区域中、居中并且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根据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特征规定,为了使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运动至不同 位置而构造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移动元件上的脱开装置。通过该脱开装置能够以简单方式 分离该移动元件,并且随后将其向上折叠至竖直位置。


结合附图并根据多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附图中图1以示意性局剖图示出本发明座位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具有后排座位行列 的可折叠的座位单元;图2以示意性局剖图示出本发明座位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其具有后排座位行列 的固定的座位单元;图3以示意性立体后视图示出根据图2的本发明座位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其具 有固定座位单元;图4是本发明座位系统的单轨系统示意图,图中示出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的两 个不同位置;图5、图6、图7示出本发明座位系统的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的各种不同实施方 式;图8示出本发明座位系统的多轨系统示意图,图中示出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的 两个不同位置;图9是根据图8的本发明座位系统的多轨系统示意图,其具有所示的座位单元;图10以示意性局剖图示出具有两部分的移动元件的本发明座位系统的一个变形 实施方式;图11以示意性立体后视图示出本发明座位系统的根据图10的所述变形实施方式。附图标记列表10座位系统11第一座位行列12第二座位行列13座位单元14座位单元13的底座部分15座位单元13的靠背16移动元件17汽车地板
18汽车地 板17的导轨
19竖直的导轨
20带抽屉的移动元件
21传动轴通道
22两部分的移动元件
23移动元件16的脱开装置
24导轨转辙部
25用于移动元件16的滚子元件
26折叠元件
27车轮罩
28C柱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总体上以10标识,并且设有至 少两排前后设置座位行列11、12,该座位行列11、12均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座位单元 13(座位、长条座位),其中,各座位单元13均具有底座部分14和靠背15。在此,在附图所 示的本发明座位系统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个座位系统10均具有两排前后设置的座 位行列11、12,其中,后排座位行列12的座位单元13均被构造为长条座位。在附图1中,第 一座位行列仅示意性地以11示出。在此,尤其为了扩大装载空间,后排座位行列12的一个 或者多个靠背15的至少部分是可以改变位置的。现在根据本发明规定,尤其为了扩大装载 空间,后排座位行列12的一个或者多个靠背15的至少部分被构造为可以改变位置的移动 元件16。按照这种方式首次以简单措施实现了,通过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 (其例如可 移动至三个不同位置),从而扩大了装载空间,并且使得轻松接近该移动元件16成为可能。 在此本发明系统也是结构简单和易操作的。在本发明座位系统的附图所示实施方式中规定(例如参见附图1至3),为了使能 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至少一个导轨18,该导轨18设置在汽车地 板17的区域中并且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在附图1至3中示出了两个设置在 汽车地板17区域中并且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的导轨18。按照这种方式,能改变 位置的移动元件16能够以简单方式在汽车地板17的区域中移动。此外本发明规定,为了 使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至少一个导轨19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 为两个),该导轨19设置在后排座位行列12的一个或者多个靠背15的区域中并且基本竖 直延伸。通过这种基本竖直延伸的导轨19,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能够以简单方式在相 关座位单元13的相应靠背15的区域中移动。此外为使移动元件16在导轨18、19中导向 移动而构造滚子元件,该滚子元件在全部附图中以25标识并且位于移动元件16上。另外 在附图1和2中示出以M标识的导轨转辙部。此外在附图3中以27标识车轮罩,以28标 识相关车辆的C柱。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 (例如参见附图1)可以沿箭头方向I和II移动至三个 不同位置a、b和c ;位置a (竖直)增大了装载容量,并且也允许例如像卷帘等遮挡后备箱。 位置b (座位单元13的后面)也允许覆盖装载空间,而位置c (座位单元13的下面)在座位单元13为固定以及例如可折叠的情况下都是可行的,并且同样增大了装载容量。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规定,后排座位行列12的相应座 位单元13以可折叠的方式构成。附图9中以沈示意性示出为此所需的折叠元件。与此不 同,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规定,后排座位行列12的相应座位单元 13以固定的方式构成。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1至3所示实施方式中规定,能改变位置的移动 元件16被构造为底部元件。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4至7所示实施方式中规定, 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被构造为带格层的收纳元件20,为此在附图5、6和7中示意 性示出不同的归类和货架系统。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 可以规定,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被构造为带抽屉的收纳元件20或者具有固定元件 (例如挂钩、吊环等)的板材元件20。为此在图4中示出仅在后备箱区域中的单轨系统 (Einfachschienensystem),其具有移动元件16的位置a和b。与此不同,在图8中示出在 后备箱区域中和座位单元13下方的多轨系统(Mehrfachschienensystem),其具有移动元 件16的位置b和C。图9也示出这种系统,其具有座位单元13 (竖立和折合)。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10和11所示实施例中规定,在存在传动轴通道21的 情况下,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被构造为两部分的移动元件22。这例如出现在后轮驱动 和四轮驱动车辆的情况下。在此可以规定,为了使能改变位置的、两部分的移动元件22运 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导轨18,导轨18设置在传动轴通道21的区域中、居中并且基本沿纵向 向前和/或向后延伸,该实施方式这里未示出。与此不同,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10 和11所示实施方式中规定,为了使能改变位置的、两部分的移动元件22运动至不同位置而 构造两个导轨18,这两个导轨18设置在传动轴通道21的区域中、居中并且基本沿纵向向前 和/或向后延伸。另外在此还示出了两个附加的侧向水平导轨18。此外在本发明座位系统10的附图10和11所示实施方式中规定,为了使能改变位 置的移动元件16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至少一个设置在移动元件16上的脱开装置23,尤 其参见附图11。通过该脱开装置23能够以简单方式分离移动元件16,随后将其向上折叠 至竖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还规定为脱开装置23的是“在导轨18的各个侧面上均设置 一个开口(未示出)”。在此向上折叠可以如此实现,即,从下导轨18上分离移动元件16的 前或者后滚子元件25,之后将移动元件16向上折叠至位置a。这可以伴随着保留在导轨18 中的滚子元件25的纵向移动。如前已述,所示的这些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举例示出的实现方式,本发明不限 于此,而是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型。因此,用于车辆的本发明座位系统10尤其 在结构方面可以具有与所示或者所述方式不同的构造。此外,与附图所示相同的应用方式 也可以用于其他车型。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10),其具有至少两排前后设置的座位行列 (11、12),所述座位行列均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座位单元(13),尤其是座位和/或长条 座位,其中,所述座位单元(1 均具有底座部分(14)和靠背(15),在此尤其为了扩大装载空间,后排座位行列(1 的一个或者多个所述靠背(1 的至 少部分是按照能够改变位置的方式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尤其为了扩大装载空间,所述后排座位行列(1 的一个或者多个靠背(1 的至少部 分被构造为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 (16)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至少一个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的导轨(18),所述基 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的导轨(18)设置在汽车地板(17)的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 (16)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至少一个基本竖直延伸的导轨(19),所述基本竖直延伸的导 轨(19)设置在所述后排座位行列(1 的一个或者多个靠背(1 的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位行列(12)的 相应座位单元(1 以可折叠的方式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位行列(12)的 相应座位单元(1 以固定的方式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 (16)被构造为底部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 (16)被构造为带格层的收纳元件0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 (16)被构造为带抽屉的收纳元件0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 (16)被构造为具有固定元件的板材元件0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存在传动轴通道的 情况下,所述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被构造为两部分的移动元件0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能改变位置的、两部分 的移动元件0 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导轨(18),所述导轨(18)设置在所述传动轴通道 (21)的区域中、居中并且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能改变位置的、两部分 的移动元件0 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两个导轨(18),这些导轨(18)设置在所述传动轴 通道的区域中、居中并且基本沿纵向向前和/或向后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能改变位置 的移动元件(16)运动至不同位置而构造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移动元件(16)上的脱开装置 (2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是机动车的座位系统(10),其具有至少两排前后设置的座位行列(11、12),所述座位行列均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座位单元(13)、尤其是座位和/或长条座位,其中,所述座位单元(13)均具有底座部分(14)和靠背(15),在此尤其为了扩大装载空间,后排座位行列(12)的一个或者多个靠背(15)的至少部分是按照能够改变位置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建议,尤其为了扩大装载空间,所述后排座位行列(12)的一个或者多个靠背(15)的至少部分被构造为能改变位置的移动元件(16)。
文档编号B60N2/30GK102126452SQ20101058572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2日
发明者约尔格·斯蒂芬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