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位的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131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座位的配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位的配件,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座位的 配件,其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
背景技术
DE10206303A1公开了 一种用于双门机动车辆的此类配件,该配件 用于允许借助靠背的自由向前枢转而使用后座,并用于实现供就坐者使 用的各种可用的靠背倾斜度设定。为使靠背自由枢转,由于使解锁销在 狭槽连接部中枢转,配件被解锁,而通过覆盖该狭槽连接部避免了解锁 机构的污染。为了防止靠背进行不希望的反向枢转,例如在靠背和座位 部分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装饰过度的情况下,在自由枢转位置处设置靠背 固定件。发明内容本发明所基于的目标在于,改进之前所提类型的配件。根据本发明,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配件来实现上述目标。有利的改进是从属权 利要求的主题内容。由于同一棘爪既将第三配件部分锁定在靠背的使用位置处,又将其 固定在靠背的自由枢转位置处,所以与公知配件相比,构件的数量和所 需结构空间均得到减小。为了实现独立于设定的靠背倾斜度而固定在自 由枢转位置处,优选地设置用于与棘爪协作的分立构件,特别为固定环 和插销元件,固定环优选安装在第二配件部分上并被第一配件部分保 持,或紧靠第一配件部分而被拉紧,插销元件固定连接到第二配件部分, 然而,为直接与棘爪协作,这些构件分别在它们的相应平面内或公共平 面内具有突起或台阶等。在各平面内进行配置的情况下,优选针对两个 平面中的每一个,棘爪具有用于协作的特定区域,例如齿或指状部。为了将第三配件部分锁定在使用位置,棘爪优选以预应力支靠插销 元件的插销止挡。棘爪优选通过设计为偏心拴的支承拴(bearing bolt) 而可枢转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上。支承拴可优选^:设置和固定而确保最大限度的棘爪接合。为将笫三配件部分固定在自由枢转位置处,棘爪在与固定环协作期 间优选接合在固定环的固定突起的后方,为了与固定环协作,垂落在固 定突起后方的棘爪优选径向向内,并且当解除协作时,优选径向向外抬起。可枢转销、可转动切换环或可转动解锁轴可再次抬起所述棘爪或其 固定元件。由于设置了解锁轴,所述解锁轴围绕其自身轴线的转动使,束 爪解锁,所以在配件中采用简单方式设置了相对无尘的空间。通过这种 方案省去了盖罩,例如在用于指定狭槽连接部的可枢转销的情况下需要 所述盖罩。可通过解锁轴直接抬起棘爪。然而,优选地,为了消除棘爪 的游隙,设置有作为固定元件的拉紧件,该拉紧件加强了在碰撞情况下 的承载能力,特定的抓握件优选设置作为进一步的固定元件以便支撑棘 爪。然后,解锁轴使这两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枢转离开棘爪。另一元件优选连接用于带有空转行程的拉紧,从而最终也^L正在转动的解锁轴枢转离开棘爪,进而使棘爪被解锁。为了加强在碰撞情况下的载荷吸收,可另外地或替代性地设置特定 的抓握棘爪,用于在插销元件上进行支撑。抓握棘爪例如通过支承拴可 枢转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上,该抓握棘爪在碰撞的情况下优选支靠插销 元件的止挡,而止挡在抓握棘爪上并不施加打开力矩。用于锁定和固定 第三配件部分的棘爪然后可以可枢转地安装在抓握棘爪或抓握棘爪的 支承拴上。优选地,公共弹簧既对抓握棘爪预加应力,也对用于沿闭合 方向锁定和固定第三配件部分的棘爪预加应力。用于锁定和固定第三配 件部分的棘爪和抓握棘爪优选通过榫眼-和-榫舌引导件进行连接。切换环可相对固定环转动,在固定环和切换环相对转动期间,切换 环解除l朿爪和固定环的协作,通过该切换环,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座位 处于特定纵向位置处的情况下,可自动终止由配件所进行的靠背的固 定,从而就使靠背可反向枢转至其初始位置。优选地,固定环和切换环 的相对转动将优选沿径向方向垂落下的棘爪抬起,为此目的,切换环优 选具有带径向延展凸缘的切换凸轮。构件的合适配置和预应力确保了构 件的无振动支承接触。优选有各种可能方案来致动棘爪、固定环和/或切 换环。优选地,在接合于固定突起的后方之前,棘爪将切换环转过一小角度,并且当棘爪接合于固定突起的后方时,切换环由于预应力而反向转 动。优选地,通过相对第一配件部分轴向突出的阻挡止挡相对于第一配 件部分带有游隙地保持固定环或者切换环,其中特别地,从被保持的环径向突出的两个阻挡指状部在其间承接阻挡止挡。两个环中未得到保持 的那个环优选沿朝向阻挡止挡的方向被预加应力。朝向阻挡止挡而预加应力的环;故可枢转安装的阻挡杆所作用,所述 阻挡杆在自锁之外支靠所述环的止挡突起。优选地,可枢转安装并被预 加应力的拉紧杆作用于阻挡杆, 一个杆的拉紧轮廓支靠另 一杆的阻挡 销,而阻挡杆并不将打开力矩施加于拉紧杆上。本发明可优选用于靠背进行中心自由枢转的双门机动车辆的纵向 可调节车辆座位上,但也可用于其它车辆座位。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配件以便致动公知的"易入功能(easy-entry function ),,时,正好在到达座 位的预设纵向位置时,靠背也可发生反向枢转,在使用配件过程中,除 了靠背进行自由枢转外,车辆座位也发生运动。


本发明在下文中通过具有改造方案并图示于附图中的各示例性实 施例得到更为详细的阐释,在所述附图中图1示出不带拉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最右边所示 构件以另一透视图示出,图2示出车辆座位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靠背使用位置处与自由枢转相关的 那部分的视图,图4示出沿图3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图5示出沿图3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示出图3中不带拉紧件的局部视图,图7示出与图3对应的在靠背的自由枢转位置处的视图,图8示出棘爪的后侧的视图,图9示出从棘爪的后侧观察的在靠背的自由枢转位置处的第一示例 性实施例的局部透浮见图,图10示出抓握件的改造方案,图11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改造方案,图12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补充,图13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视图,图14示出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贯穿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5示出与图14对应的处在自由枢转位置处的图示,图16示出与图14对应的在通过纵向调节器解锁期间的视图,图17示出在沿轴线的平面内贯穿处于使用位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18示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视图,图19示出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贯穿在使用位置处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0示出与图19对应的处在自由枢转位置处的视图,图21示出与图19对应的在通过纵向调节器解锁期间的视图,图22示出在沿轴线的平面内贯穿处于使用位置的笫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3示出车辆座位的示意性侧一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示例性实施例及改造只要不进行相反描述就彼此一致。在第一示 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双门机动车辆的车辆座位201分别具有在其两侧上 的配件205,配件205用于设定倾斜度并用于相对车辆座位的座位部分 203自由枢转车辆座位的靠背202。手轮207与处于两个配件205之间 的与手轮207相连的轴设置在配件205中的一个上并处于车辆座位201 的外侧,以用于设定倾斜度的功能,而手杆208可活动地安装在靠背202 上,以用于自由枢转功能。每个配件205包括作为其核心的第一配件部分209和第二配件部分 211,它们在结构方面 一起形成盘形单元,举例而言,例如在 DE10105282B4中所述的,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特意地并入于此。在 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配件部分209和211在所示情况下通过自锁偏心 行星齿轮彼此进行齿轮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对配件部 分209和211进行无游隙的固定,并且为了进行调节,还以迭加的摇摆 运动引起配件部分209和211的相对转动。这种齿4仑配件例如描述于DE4436101A1中,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特意地并入于此。然而,也可 使用其它齿轮配件,理论上甚至可使用插销配件。第一配件部分209 (相对于座位部分固定地)连接到座位部分203 的结构,其中,相对于座位部分固定安装的转接器213被紧固到第一配 件部分209。每个配件205进一步包括第三配件部分214,其("相对于 靠背固定地")连接到靠背202的靠背结构。盘形第三配件部分214在 背离第一配件部分209的一侧安装在第二配件部分211上,并且为了相 对于第二配件部分211绕中心进行自由枢转,第三配件部分214可围绕 中心轴线A枢转,但又以另外地与第二配件部分211互锁。轴线A及其 在车辆座位201中的位置限定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方向标志。下文首先 描述靠背202的适于就坐使用的使用位置的条件(图3),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的齿轮配件限定多个可能的使用位置。在第二配件部分211上的环形插销元件215用于安装第三配件部分 214。插销元件215通过激光焊合(或者其它方式)固定连接到第二配 件部分211。环形紧固盘217在支承区域中接合于第三配件部分214上, 并且为了轴向紧固第三配件部分214,环形紧固盘217固定连接到第二 配件部分211并连接到插销元件215。为了将第三配件部分214互锁于 使用位置,插销元件215具有一体形成的第一插销止挡219。棘爪220在面向第二配件部分211的一側通过支承拴224可枢转地 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214上。支承拴224同时用作与第一插销止挡219 协作的止挡,也就是说,在使用位置处,支承拴224限制第三配件部分 214向后的枢转运动,特别在正常位置和(后部);並撞位置均为如此。 为了锁定并限制第三配件部分214在(前部)碰撞位置处向前的枢转运 动,第二插销止挡225在棘爪220的径向延伸部分中设置在插销元件215 上。支承拴224设计为偏心拴(eccentric bolt ),也就是说,支承拴224 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214中,并且可以相对于第三配件部分214围绕相 对于棘爪220之枢转轴线偏置的轴线旋转。为了补偿制造公差并为了最 大限度的棘爪咬合,支承拴224被设置并固定,而使得棘爪220无游隙 地以锁定区域220a紧靠第二插销止挡225,但处于自锁角度范围之外。 这种支承角的正切值可例如为0.25。在第三配件部分214中,解锁轴227通过轴承衬226可旋转地平行 安装到支承拴224,在解锁轴227上,可枢转地就位有抓握件229,并在旋转方面进行固定而就位有拉紧件231 。在改造版本中,在解锁轴227 上,在旋转方面进行固定而就位有抓握件229,并可枢转地就位有4i紧 件231。抓握件229和拉紧件231可围绕由解锁轴227限定的公共轴线 枢转,并随着第三配件部分214被锁定,而与棘爪220对准。抓握4牛229 和拉紧件231的功能描述于DE4439644A1中,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 清晰地并入于此。拉紧件231具有拉紧表面,该拉紧表面相对于解锁轴227偏心弯曲, 并以自锁范围之外的角度紧靠棘爪220的支承表面220b。该支承角的正 切值可例如为0.11 。拉紧弹簧236作用于拉紧件231上,该拉紧弹簧236 被设计为螺旋状拉紧弹簧,从而使拉紧件231以预加应力支靠棘爪220。 结果,第三配件部分214无游隙地与插销元件215并接着与第二配件部 分211互锁。抓握件229被螺旋弹簧237作用于其上,并支靠第三配件部分214 的止挡。也就是说,通常,为了在使用位置处进行正常就位,棘爪220 被拉紧件231保持就位,并且抓握件229被设置与l束爪220相距一l殳短 距离(图6)。在碰撞的情况下,当碰撞力作用于棘爪220上时,由于不 存在自锁,拉紧件231可打开。在棘爪220略微枢转运动之后,棘爪220 就(优选采用支承表面220b )支靠抓握件229。抓握件229然后优选切 向或同心地并尽可能在很大面积内支撑棘爪220,棘爪220在自锁范围 内支靠抓握件229。这就防止了棘爪220打开。支承角的正切值优选为 0。图10图示了抓握件229的改造方式,其与第三配件部分214的相对 解锁轴227偏置的止挡协作,并且针对此目的,该抓握件229具有径向 突出材料部分。抓握件229和拉紧件231彼此连接,以便通过榫眼-和-榫舌引导 件232带有空转行程地拉紧。为此目的,拉紧件231具有狭槽,其围绕 解锁轴227弯曲,并且抓握件229的榫舌接合进入该狭槽中。固定到第 三配件部分214的盖238覆盖棘爪220以及支承拴224、抓握件229、 拉紧件231、以及弹簧236和237,并保护这些部件免遭脏污。在第三配件部分214的背向第二配件部分211的 一侧上,解锁轴227 具有与其在旋转方面固定相连的臂或杆,该臂或杆固定有可操作连接到 手杆208的第一拉索242。或者,解锁轴227也可通过电力传动装置, 例如通过伺服电机等致动。通过将第三配件部分214解锁,并将靠背202向前枢转,靠背202 从使用位置改变成自由枢转位置。为了对第三配件部分214进行解锁, 解锁轴227围绕其自身轴线通过第一拉索242旋转。解锁轴227作用于 在旋转方面与其固定连接的元件并将其打开,在这种情况下是拉紧件 231,也就是说,将该元件从身束爪220分离和/或移走。同时,相应的元 件(在这种情况下即拉紧件231)通过榫眼-和-榫舌引导件232作用 于另一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即抓握件229),以便释放棘爪220。枢转的 抓握件229支靠棘爪220的基本径向突出的解锁指状部220c,并从而拉 起指状部220c。接着l束爪220完全打开。在车辆座位至少一侧上(或者在车辆座位两侧上),配件205 一皮i殳 计使得固定环245与轴线A共轴且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214(或 者可选择地,插销元件215或第二配件部分211)的台阶上,并沿轴向 方向设置在插销元件215和第三配件部分214之间。固定环245具有固 定突起247,其被设置而径向向外突出。固定环245与固定突起247 — 起设置用于将笫三配件部分214 固定于靠背202的自由枢转位置,为此 目的,固定环245与棘爪220协作。为此目的,,束爪220具有固定4仑廓 220d,棘爪220可通过该固定轮廓220d接合于固定突起247的后方。 对于,束爪220的锁定区域220a,固定轮廓220d处于与锁定区域220a轴 向偏置的平面中。固定环245除了固定突起247外还具有两个径向向外 突出的阻挡指状部269,在它们之间带有游隙地承接转接器213的平行 于轴线A突出的阻挡止挡253,从而保持住固定环245。在设定靠背202 的倾斜度期间,上述游隙补偿了在固定环245的位置上的摇摆运动的影 响。切换环265可与轴线A共轴地转动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214的进一 步台阶上,安装方式与固定环245的安装相同。切换环265沿轴向方向 i殳置在固定环245和第三配件部分214之间,棘爪220的轴向尺寸相当 于切换环265的轴向尺寸加上固定环245的轴向尺寸再加上插销元件 215的轴向尺寸之和。切换环265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切换凸轮267, 其沿周界方向设置在第二插销元件225和固定突起247之间的角范围 内,并具有沿靠背202的反枢转方向径向生长或形成的凸缘。为了与切 换凸轮267协作,棘爪220具有切换指状部220e,其从棘爪基本轴向地 突出。对于锁定区域220a和固定轮廓220d,切换指状部220e延伸至与其轴向偏置的平面中。切换环265除了切换凸轮267之外还具有止挡突 起249,其同样径向向外突出。在止挡凸轮249和转4妻器213之间作用 有拉紧弹簧,其沿相对轴线A的周界方向作用于切换环245上。这种预 应力保持止挡凸轮249使其接触地支靠阻挡止挡253。车辆座位201可通过纵向调节器281沿纵向调节,也就是说,可#皮 设置在座位的纵向位置。为此目的,具有两对座位轨道的纵向调节器281 能够通过夹持件283解锁,并在释放夹持件283后自动锁定。然而,在 靠背202通过手杆208自由枢转期间,纵向调节器281也被解锁,从而 使车辆座位201能够(通过纵向调节器281)向前移动,以便除了使靠 背202的自由枢转之外,还使得更易于使用后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 手杆208直接对纵向调节器281进行解锁,或者在配件205的情况中间 接进行解锁,在间接解锁的情况中,在无固定环245的车辆座位一侧上 以本质上公知的方式设置有解锁环,其在靠背202的向前枢转期间;故拉 紧,然后通过鲍登拉索等致动对纵向调节器281的锁定。纵向调节器281的记忆装置通过笫二拉索285 (优选鲍登拉索)可 操作地连接到配件205,通过该记忆装置可以找到在自由枢转前设定的 座位的纵向位置(记忆位置)。为此目的,切换环265具有径向突出的 触发指状部287,其处于切换凸轮267和止挡凸轮249之间。第二拉索 285例如在从触发指状部287轴向突出的触发销钉处固定到该触发指状 部287,也就是说,纵向调节器281的记忆装置致动切换环265。通过在车辆座位两侧上对第三配件部分214进行解锁,而4吏靠背 202开始自由枢转。棘爪220以上文所述方式从笫二配件部分211的插 销元件215的第二插销止挡225径向抬起。随着靠背202向前进行枢转 运动,棘爪220的自由端连续地且在各平面中行进,就使锁定区;或220a 抵触到第二插销止挡225的径向指向外部的侧部上,切换指状部220d 抵触到切换凸轮267的径向指向外部的侧部上,并且固定轮廓220d抵 触到固定突起247的径向指向外部的侧部上。在经过固定突起247之后, 固定环245的外轮廓径向回弹。由于固定轮廓220d的形状,棘爪220 就垂落于固定突起247的后方(径向向内),并与固定轮廓220d接合于 固定突起247的后方(图7)。第三配件部分214由此得到固定。棘爪 220根据特定形式通过弹簧预应力或通过自锁保持在该位置处,然而在 这种情况下,4i紧件231和^M屋件229并不固定棘爪220。然而,在不存在切换环265的形式下,棘爪220可通过拉紧件231和抓握件229固 定在所述位置处。然后,向前枢转的靠背202处于其自由枢转位置,这就允许不受阻 碍地使用后座,并且被固定的第三配件部分214所紧固。同时,车辆座 位201处于座位的前纵向位置处。由于固定突起247的角位置相对于第 一配件部分209的角位置以及转接器213和阻挡止挡253的角位置恒定 (除了由于预计的摇摆运动而出现非常轻微的振荡运动之外),所以第 三配件部分214以及由此的靠背202总是相对于第一配件部分209固定 在相同位置处,并由此相对于座位部分203固定在相同位置处,也就是 独立于设定的靠背2的倾斜度。为了回到初始位置,首先,车辆座位201例如通过对靠背2的牵拉 而再次向后移动。当到达记忆位置时,纵向调节器281锁定,并且同时 拉动第二拉索285进行。在触发指状件287上接合的第二拉索285然后 使切换环265逆着其预应力沿靠背202的向前枢转方向旋转。棘爪220, 更具体而言,其切换指状件220e,行进至切换环265的(运动的)切换 凸轮267的径向生长的凸缘之上。结果,随着切换环265渐进枢转运动, 棘爪220沿径向方向向外抬起,也就是说,解除了棘爪220和固定环245 的协作,并且靠背202可无阻碍地反向枢转。棘爪220然后经过固定突 起247和第二插销止挡225,并且当到达初始位置时,与其锁定区域220a 一起再次垂落在第二插销止挡225的后方(径向向内),从而再次锁定 配件205。不再进一步受到第二拉索285的作用的切换环265被指定的 拉紧弹簧再次拉回到其初始位置处。在不设置切换环265的改造形式中,其中棘爪220被拉紧件231和 抓握件229固定在靠背202的自由枢转位置处,而通过手杆208的致动 来释放垂落于固定突起247后方的棘爪220。即使在例如由于足部空间 中的物件而还未到达记忆位置时也可以进行上述这种行为,也就是说, 于是也实现了复位功能。然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环245实质上在旋转方面得到 固定,并且切换环265可转动并被弹簧保持,可以对此进行改造,根据 改造,切换环265实质上在旋转方面固定,并且固定环245可转动并以 合适方式得到保持(固定)。图11图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这种改造,其中沿周界方向作用的緩冲器289位于实质上旋转固定的切换环265和固定环245之间。緩 冲器289为可弹性压缩的形体,例如一块橡胶。也可以使用弹簧或另一 弹性元件来替代緩冲器289。这种设计(尤其适用于不设置记忆的纵向 调节器281的车辆座位201)可以在自由枢转位置处,通过施加反向枢 转力矩的力而作用于靠背202上,例如作用在靠背头部上,而使靠背202 定向解除固定,其中,通过第三配件部分214向后枢转,棘爪220和固 定环245可被拉动,而緩冲器289沿着切换环265的切换凸轮267 #皮压 缩,直至棘爪220打开。为了对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补充,固定环245同样实质上在^:转 方面固定地得到保持,也就是说通过阻挡指状部269进行保持。切换环 265通过肘节杆291固定到固定环245,如图12所示。肘节杆291包括 铰接于切换环265上的第一杆293和铰接于固定环245上的第二杆295, 第一杆和第二杆通过连接关节296以铰接方式彼此相连,并^皮两个杆 293和295之间起作用的肘节杆弹簧297保持在伸出位置处。第二拉索 285悬浮在第二杆295上,并被引至纵向调节器281的记忆装置。在从 自由枢转位置返回至初始位置期间,记忆装置在到达记忆位置时4立动第 二拉索285,并相逆于肘节杆弹簧297的力将肘节杆291带动至弯曲位 置。结果,切换弹簧265相对于固定环245旋转,并且棘爪220通过切 换凸轮267打开,从而使靠背202可向回枢转至使用位置。在所有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双门机动车辆的车辆座位1 在其两侧分别具有配件5,用于设定倾斜度并用于将其靠背2相对于其 座位部分3的自由枢转。在用于设定倾斜度功能的配件5中的一个上、 在车辆座位l的外侧上设置有手轮7和处于两个配件5之间且与手轮7 相连的轴,而在靠背2上活动地安装有手杆8,其用于自由枢转功能。每个配件5包括作为核心的第一配件部分9和第二配件部分11,这 两个配件部分在结构方面一起形成盘形单元。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 配件部分9和11通过偏心行星齿轮(这种情况下自锁)彼此齿轮连接, 所述行星齿轮在这种情况下允许配件部分9和11的无游隙固定,并且 为进行调节,使配件部分9和11以迭加的摇摆运动相对转动,。这种齿 轮配件例如描述于DE4436101A1,该专利申请的〃^开内容特意地并入于 此。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齿轮配件,甚至理论上也可以使用插销配件。第一配件部分9连接("相对于座位部分固定地")到座位部分3的结构,其中,相对于座位部分固定安装的转接器13紧固于第一配件部 分9。每个配件5进一步包括第三配件部分14,其连接("相对于靠背 固定地")到靠背2的靠背结构。盘形第三配件部分14在背对第一配件 部分9的一侧上安装于第二配件部分11上,并可围绕中心轴线A枢转, 以便相对于笫二配件部分11在中心进行自由枢转,但又另^f亍与第二配 件部分11互锁。轴线A及其在车辆座位1中的位置限定了在这种情况 下所用的方向指示。下文将再次首先描述靠背202的适于就坐使用的在 使用位置处的的条件(图14、 19),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齿轮配件限定多个可能的使用位置。在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二配件部分11上的环形插销元件15用于安装第三配件部分14。插销元件15通过激光焊合(或另外 方式)固定连接到第二配件部分11。在支承区域中接合于第三配件部分 14上的环形固定盘17,为轴向固定笫三配件部分14,固定连接到第二 配件部分11,并固定到插销元件15。为锁定第三配件部分14,插销元件15除了一体形成的第一插销止 挡19之外还具有插销台阶21。设置在插销元件15边缘处的插销台阶 21相对于轴线A轴向地朝向第三配件部分14突出,并由两个沿周界方 向偏置的轴向相对的弯曲部形成。抓握棘爪22在面向第二配件部分11 的一侧通过支承拴24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14上。支承拴24 同时用作与第一插销止挡19协作的止挡,也就是说,支承拴24限制第 三配件部分14向后的枢转运动,尤其在正常位置和在(后部)碰撞位 置均为如此。为限制第三配件部分14在(前部)碰撞位置处向前的枢 转运动,第二插销止挡25设置在抓握棘爪22的径向突出部中,并与抓 握棘爪22相距一段短距离。在前部碰撞的情况下,抓握棘爪22就支靠 第二插销止挡25,而第二插销止挡25并不在抓握棘爪22上施加打开力 矩。拉紧棘爪30可枢转安装在抓握棘爪22的支承销26上,并通过榫 眼 - 和-榫舌引导件32另行连接到抓握棘爪22。拉紧棘爪30具有一体 形成的拉紧齿34,该拉紧棘爪30被设计为螺旋弹簧的拉紧弹簧36所作 用,并因此带预应力地以上述拉紧齿34支靠插销台阶21的后凸缘。结 果,第三配件部分14无游隙地与插销元件15互锁,并由此与第二配件 部分11互锁。在这种情况下,拉紧弹簧36作为公共弹簧沿闭合方向(即,沿径向方向)均对抓握,束爪22和拉紧棘爪30预加应力。固定到第三配 件部分14的盖38覆盖拉紧棘爪30、抓握棘爪22、以及支承拴24和拉 紧弹簧36。在拉紧棘爪30的背向第二配件部分的那一侧上,解锁销40 从拉紧棘爪30轴向突出,并在弯曲狭槽连接部中穿过第三配件部分14。 在第三配件部分14的背向第二配件部分11的那一侧上,可操作地连接 到手杆8的第一拉索42固定到解锁销40。解锁销40也可设置在带有用 于狭槽连接部的盖的第三配件部分14的这一侧上。为对笫三配件部分 14进行解锁,解锁销40通过第一拉索42移动(在狭槽连接部中),并 同时带动拉紧棘爪30并将其打开,也就是说,使棘爪30与插销台阶21 分离,从而使拉紧棘爪30打开抓握棘爪22。在车辆座位的至少一侧上(或者在车辆座位两侧上),配件5 ^没计 而使固定环45与轴线A共轴地可转动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14 (或者可 选地,插销元件15或第二配件部分11)的台阶上,并在插销台阶21的 平面中沿轴向方向布置在插销元件15和第三配件部分14之间。固定环 45具有固定突起47,其径向向外突出,并被布置在插销台阶21附近。 固定环45和固定突起47 —起设置用于将第三配件部分14固定在靠背2 的自由枢转位置处,为此目的,所述固定突起与拉紧棘爪30协作。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在一定程度上彼此一致。根据第二示例性 实施例,固定环45还具有止挡突起49,其同样径向向外突出。相对于 轴线A,枢转安装在转接器13上的阻挡杆51沿周界方向在止挡突起49 处(自锁外部)作用于固定环45,并保持止挡突起49接触地支靠从转 接器13轴向突出的阻挡止挡53。阻挡杆51被同样枢转安装在转接器 13上的拉紧杆55作用且固定,其中,拉紧杆55以凹进的拉紧轮廓57 支靠从阻挡杆51轴向突出的阻挡销59,而阻挡销59并不能将打开力矩 施加于拉紧杆55上。作用于固定突起47和拉紧杆55之间的拉紧弹簧 61确保拉紧杆55的必要的预应力。触发销63沿轴向方向从拉紧杆55 突出,并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穿过在转接器13中的狭槽连接部。在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切换环65均与轴线A共轴地枢转 安装在第三配件部分14的另外的台阶上,安装方式对应于固定环45的 安装。切换环65在与插销台阶21相平行的平面中沿轴向方向排布在固 定环45和第三配件部分14之间,拉紧棘爪30的轴向尺寸相当于切换 环65的轴向尺寸加上固定环45的轴向尺寸之和。固定环45的轴向尺寸相当于插销台阶21的轴向尺寸。切换环65具有切换凸轮67,其径向 向外突出,并沿周界方向排布在插销台阶21和固定突起47之间的角范 围中,并且切换环65具有沿靠背2的反向枢转方向径向生长的凸缘。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切换环65具有两个阻挡指状部69, 其径向向外突出,并在它们之间带有游隙地承接转接器13的阻挡止挡 53,结果就保持住切换环65。在设定靠背2的倾斜度期间,所述游隙补 偿了配件部分9和11相对彼此在切换环65的位置上的摇摆运动的影响。在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座位l可被纵向调节,也就是 说,可通过纵向调节器81设置在座位的纵向位置处。为此目的,具有 两对座位导轨的纵向调节器81可被夹持件83解锁,并在释放夹持件83 后自动锁定。然而,甚至在靠背2通过手杆8自由枢转期间,纵向调节 器81也被解锁,从而使车辆座位1可向前移动(通过纵向调节器81 ), 这样,除了使靠背2自由枢转之外,也更加易于使用后座。在这种情况 下,纵向调节器81通过手杆8直接解锁,或者在配件5的情况下间接 解锁,在间接解锁的情况中,解锁环以本质上公知的方式设置在不带固 定环45的车辆座位侧面上,并且在靠背2向前枢转期间;波拉紧,然后 通过鲍登拉索等致动对纵向调节器81的锁定。纵向调节器81的记忆装 置通过第二拉索85 (优选鲍登拉索)可操作地连接到配件5,通过该记 忆装置可发现在自由枢转之前设定的座位的纵向位置(记忆位置)。通过在车辆座位两侧上将笫三配件部分14解锁,就使靠背2开始 进行自由枢转。在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拉紧棘爪30和抓握棘 爪22以上述方式从第二配件部分11的插销元件15径向抬起。随着靠 背2向前枢转运动,拉紧棘爪30带着其拉紧齿34顺序行进至插销台阶 21、切换凸轮67和固定突起47的径向指向外部的侧面上。在经过固定 突起47后,固定环45的外轮廓径向回弹。拉紧棘爪30然后垂落于固 定突起47的后方(径向向内),并在固定突起47的后方接合(处于自 锁中),结果第三配件部分14被固定。然后,向前枢转的靠背2处于其自由枢转位置,靠背2就允许不受 阻碍地使用后座,并通过对第三配件部分14进行固定而得到紧固。同 时,车辆座位1处于座位的前纵向位置。由于固定突起47的角位置相 对于第一配件部分9的角位置以及转接器13和阻挡止挡53的角位置恒 定(除了由于预计的摇摆运动而产生非常轻微的振荡运动之外),第三配件部分14以及由此的靠背2总是相对于第一配件部分9(并由此相对 于座位部分3)固定在相同位置,也就是说,与设定的靠背2的倾斜度 无关。为了回到初始位置,首先,车辆座位1例如通过拉动靠背2而再次 向后移动。当到达记忆位置时,纵向调节器81锁定,同时拉动第二拉 索85。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拉索85安装在拉紧杆55的触发销63 上,也就是说,记忆装置致动了固定环45的作用装置。因此,当纵向 调节器81的记忆装置拉动第二拉索85时,第二拉索85使拉紧杆55枢 转,结果也使位于自锁外部的阻挡杆51得到释放。在靠背2上引入力 的第三配件部分14通过拉紧棘爪30与靠背2 —起拉紧随后可沿着周界 方向自由枢转的固定环45。拉紧齿34行进到切换环65的(被保持的) 切换凸轮67的径向延展的凸缘上。结果,随着靠背2进行持续向后枢 转运动,拉紧棘爪30沿径向方向向外抬起,也就是说,解除了拉紧棘 爪30和固定环45的协作,并且靠背2可反向而不受阻碍地枢转。然后, 拉紧棘爪30经过固定突起47和插销台阶21,并且当到达初始位置时, 再次垂落于插销台阶21的后方(径向向内),从而再次锁定配件5。从 拉紧棘爪30松脱的固定环45被拉紧弹簧61向回拉,于是阻挡杆51和 拉紧杆55也重新占据它们的初始位置。如果例如由于在足部空间中的物件的原因而未到达记忆位置,那么 可以通过致动手杆8来将垂落于固定突起47后方的拉紧棘爪30松脱, 也就是说,实现了复位功能。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一 致,除非进行相反的描 述,因此, 一致或功能一致的构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固定环45除了固定突起47之外还具有两 个阻挡指状部69,其径向向外突出,并在它们之间带有游隙地承接转接 器13的阻挡止挡53,结果就保持住固定环45。在设定靠背2的倾斜度 期间,所述游隙补偿了在固定环45的位置上的摇摆运动的影响。切换 环65除了切换凸轮67之外还具有止挡凸轮49,其同样径向向外突出。 拉紧弹簧61作用于止挡凸轮49和转接器13之间,并相对于轴线A沿 周界方向作用于固定环45。这种预应力使止挡凸轮49保持接触地支靠 阻挡止挡53。切换环65还具有在切换凸轮67和止挡凸轮49之间的径向突出的触发指状部87。第二拉索85例如在从触发指状部87轴向突出 的触发销63之处固定到所述触发指状部87,也就是说,纵向调节器81 的记忆装置致动切换环65。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在如下内容方面一致,即,第三配件部分 14在初始位置的锁定,也就是说,当靠背2处于使用位置时,第三配件 部分14的解锁,靠背2的自由枢转,第三配件部分14在靠背2的自由 枢转位置处的固定,以及车辆座位1向记忆位置的回推。当到达记忆位 置时,纵向调节器81锁定,同时拉动第二拉索85。接合在触发指状部87上的第二拉索85于是将切换环65逆着其预 应力沿靠背2的向前枢转方向旋转。拉紧齿34行进到切换环65的(运 动的)切换凸轮67的径向延展的凸缘上。结果,随着切换环65渐进的 枢转运动,拉紧棘爪30沿径向方向向外抬起,也就是说,解除了拉紧 棘爪30和固定环45的协作,并且靠背2可反向而无阻碍地枢转。拉紧 棘爪30然后经过固定突起47和插销台阶21,并且当到达初始位置时, 再次垂落于插销台阶21的后方(径向向内),从而再次锁定配件5。由 第二拉索85松脱的切换环65被拉紧弹簧61拉回至其初始位置。在第 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实现了当未到达记忆位置时通过手杆8的致动而 实现的复位功能。然而,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环45在旋转方面实质上净皮固 定地设置,并且切换环65可转动,并可被弹簧保持,对此可进行改造, 因此,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切换环65实质上在旋转方面得到固定, 并且固定环45可旋转,并被弹簧保持。这种改造特别适用于不设置记 忆的纵向调节器81的车辆座位1,并可以在自由枢转位置处通过对靠背 2的作用(例如作用于靠背头部上)而使靠背2定向地解除固定,原因 在于,通过第三配件部分14的枢转,拉紧棘爪30和固定环45可沿着 切换环65的切换凸轮67被拉动,直至拉紧棘爪30打开。附图标记列表201, 1 车辆座位202.2 靠背203.3 座位部分 205, 5 配件207, 7手轮208, 8手杆209, 9第一配件部分211, 11第二配件部分213, 13转接器214, 14第三配件部分215, 15插销元件217, 17固定盘219, 19第一插销止挡220棘爪220a锁定区域220b支承表面220c解锁指状部220d固定轮廓220e切换指状部224, 24支承拴225, 25第二插销止挡226轴承衬227解锁轴229抓握件231拉紧件232, 32榫眼-和-榫舌引导件236, 36拉紧弹簧237螺旋弹簧238, 38242, 42第一拉索245,45固定环247, 47固定突起249, 49止挡突起253, 53阻挡止挡265, 65切换环267, 67切换凸轮269, 69阻挡指状部281, 81纵向调节器283, 83夹持件285, 85第二拉索287, 87触发指状部289緩冲器291肘节杆293第一杆295第二杆296连接关节297肘节杆弹簧21插销台阶22抓握棘爪26支承销30拉紧棘爪34拉紧齿40解锁销51阻挡杆55拉紧杆57拉紧轮廓59阻挡销61拉紧弹簧63触发销A轴线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座位、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座位的配件,具有相对于座位部分固定的第一配件部分(209,9);第二配件部分(211,11),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配件部分(209,9)旋转,用于在多个使用位置之间设定所述车辆座位(201,1)的靠背(202,2)的倾斜度;第三配件部分(214,14),其相对于所述靠背固定,能够与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11)互锁,并能够围绕轴线(A)相对于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11)枢转,以便于所述靠背(202,2)的中心自由枢转,并且所述第三配件部分能够固定在所述靠背(202,2)的自由枢转位置处;以及用于锁定和/或固定的至少一个棘爪(220,30),所述配件的特征在于,同一棘爪(220,30)既将所述第三配件部分(214,14)锁定在所述靠背(202,2)的使用位置处,也将其固定于所述靠背(202,2)的自由枢转位置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分配给所述第三配件 部分(214, 14)的棘爪(220, 30 )通过与固定环(245, 45)协作,将 所述第三配件部分(214, 14)固定于所述靠背(202, 2)的自由枢转位 置,其中所述固定环安装在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 11)上,特别地是 保持在所述第一配件部分(209, 9)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220, 30) 在与所述固定环(245, 45)协作期间接合在所述固定环(245, 45)的固 定突起(247, 47 )的后方,为了与所述固定环(245, 45)协作,所述棘 爪(220, 30)优选径向向内地垂落在所述固定突起(247, 47)的后方, 而在协作解除时,所述棘爪(220, 30)优选径向向外地抬起。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可相对所述 固定环(245, 45)转动的切换环(265, 65),其在所述固定环(245, 45)与所述切换环(265, 65)相对转动期间解除所述棘爪(220, 30)和 所述固定环(245, 45)的协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环(65, 165 ) 具有切换凸轮(67, 167),其带有相对所述轴线(A)沿所述靠背(2) 的反枢转方向径向生长的凸缘,特别地,为了解除所述棘爪(220, 30) 与所述固定环(245, 45)的协作,所述固定环(245, 45)或所述切换环(265, 65 )特别是逆着预应力沿所述靠背(202, 2)的向前枢转方向转 动,结果,优选具有与所述切换环(265 )协作的切换指状部(220e)的 棘爪(220, 30)优选行进至所述切换环(265, 65)的切换凸轮(267, 67 )的径向生长凸缘上,并随着所述固定环(245, 45 )或所述切换环(265, 65)的渐进枢转运动而纟皮抬起。
6、 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环(245, 45)或者所述切换环(265, 65)优选通过肘节杆(291)在所 有情况下相对于第一配件部分(209, 9)或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配件部分(209, 9)的转接器(213, 13)或其它环(265, 245, 65, 45 )-波固定。
7、 根据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分配给所述 第三配件部分(214, 14)的棘爪(220, 30)特别是无游隙地将所述第三 配件部分(214, 14)与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 11 )互锁于所述靠背(202, 2)的使用位置处,特别地是通过锁定区域(220a)且特别地是通过固定 连接到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 11 )的插销元件(215, 15)来进行上述 互锁。
8、 根据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提供解锁轴 (227 ),所述解锁轴围绕其自身的轴线的转动至少间接地对所述棘爪 (220, 30)进行解锁,所述解锁轴(227)优选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三配件部分(214)中。
9、 根据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 第三配件部分(214, 14)锁定于所述靠背(202, 2)的使用位置处,弹 簧加载的拉紧件(231 )在座位的正常使用期间特别通过对所述棘爪(220,30)的支承表面(220b)的作用将所述棘爪(220, 30)保持在其位置上。
10、 根据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所述 第三配件部分(214, 14)锁定在所述靠背(202, 2)的使用位置处,特 别地进行弹簧加载的抓握件(229 )在碰撞的情况下对所述棘爪(220, 30 ) 进行支撑。
11、 根据权利要求8、 9、 10中任一项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拉紧件(231)和所述抓握件(229 )可围绕由所述解锁轴(227 )限定 的公共轴线枢转,所述拉紧件(231)优选在旋转方面固定地位于在所述 解锁轴(227 )上,并且/或者为拉紧而连接到所述解锁轴,所述抓握件(229) 优选可枢转地就坐于所述解锁轴(227 )上,并且/或者为启用而连接到所 述解锁轴(227 ),特别地,所述拉紧件(231)和所述抓握件(229)优 选通过榫眼-和-榫舌引导件(232)而连接用于带有空转行程的拉紧。
12、 根据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 件部分(209, 9)和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 11)在结构方面一起形成 盘形单元。
13、 根据之前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 件部分(209, 9)和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 ll)通过特别自锁的偏心 行星齿轮而彼此齿轮连接,所述偏心行星齿轮优选以迭加的摇摆运动引起 所述第一配件部分(209, 9)和所述第二配件部分(211, 11)的相对转动。
14、 一种车辆座位(201, 1),其带有靠背(202, 2)和纵向调节器 (281, 81),所述靠背(202, 2)是倾斜度可调节并可自由枢转的,通过所述纵向调节器(281, 81),所述车辆座位(201, 1)可在所述靠背 (202, 2)的自由枢转期间向前移动,其特征在于,如之前权利要求中任 一项所述的至少一个配件(205, 5),其用于设定所述靠背(202, 2)的 倾斜度和自由枢转。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调节 器(281, 81)具有记忆装置,其发现在所述自由枢转之前设置的所述座 位的纵向位置,然后致动所述环(245, 265, 45, 65 )中的一个或其作用 装置(285 )。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座位,其特征在于,当未达到在所 述自由枢转前设置的座位的纵向位置时,可通过所述,束爪(220; 30)、 所述固定环(245, 45 )或所述切换环(265, 65)的致动,来解除所述棘 爪(220, 30)与固定环(245, 45 )的协作。
全文摘要
在一种用于车辆座位、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座位的配件(205)中具有第一配件部分(209),其固定于座位部分上;第二配件部分(211),其可相对于第一配件部分(209)转动,并意在用于在多个使用位置之间调节车座(201)的靠背(202)的倾斜度;第三配件部分(124),其固定于靠背上,可与第二配件部分(211)锁定,并且为了靠背(202)的中心自由枢转,可围绕轴线(A)相对于第二配件部分(211)枢转,并可固定在靠背(202)的自由枢转位置处;和用于锁定和/或固定的至少一个插销(220),同一插销(220)用于将第三配件部分(214)锁定在靠背(202)的使用位置处,并将其固定在靠背(202)的自由枢转位置处。
文档编号B60N2/20GK101336174SQ200680051732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A·维德, P·蒂尔 申请人:凯波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