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辆座位系统以及就座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961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车辆座位系统以及就座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通常涉及一种横向滑动容易进入的座位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便于用户容易进入和出来的横向滑动座位。
背景技术
对于儿童、具有身体残疾的人和老年人,进入车辆的内部区域有时可能困难。帮助用户进入车辆的系统通常大且复杂,并设计成容纳辅助装置,例如轮椅或机动的个人动力座椅。这些系统通常不用于具有标准就座结构的标准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的儿童、具有身体残疾的人和老年人进入车辆内部区域困难以及帮助用户进入车辆的系统通常大且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用户容易进入和出来的横向滑动座位。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包括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限定门槛的门开口。滑动系统包括与车辆可操作连接的轨道。滑动器可相对于轨道线性运动,且座位与滑动器可操作地连接。滑动器可在退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横向运动,退回位置对应于座位定位于车辆内部,伸出位置对应于座位布置在门槛中。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包括一种车辆座位系统,所述车辆座位系统具有滑动系统,滑动系统包括延伸部件。座位基部与延伸部件可操作地连接。座位靠背与座位基部可操作地连接,并可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操作。马达与延伸部件可操作地连接。马达可操作成使得座位在退回位置和横向伸出位置之间运动。优选地,所述延伸部件包括能够相对于与车辆连接的静止轨道线性平移的滑动器。优选地,所述座位靠背限定内部背架的一部分,所述座位靠背在运动至前部位置时从内部背架中退出。优选地,所述座位基部具有前部部分、后部部分和布置在它们之间的拉伸弹簧,并且其中当所述座位靠背运动至前部位置时,所述拉伸弹簧向前拉动后部部分。优选地,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还包括柔性垫和覆盖体,所述柔性垫和覆盖体在拉伸弹簧上方在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之间延伸。优选地,所述座位基部具有前部部分、后部部分和多杆枢转系统,所述多杆枢转系统与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可操作地连接,并且其中当所述座位靠背运动至前部位置时,所述多杆枢转系统操作成使得座位基部的前部部分向下运动且使得后部部分向前运动。优选地,所述多杆枢转系统包括布置在座位基部的前部部分中的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与布置在座位基部的后部部分中的第二杆可枢转地连接,并且其中当所述座位靠背处于后部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杆保持基本水平取向,并且其中当座位靠背运动至前部位置时,所述第一杆旋转至基本竖直取向。优选地,所述车辆座位系统,还包括可伸长的垫和覆盖体,所述可伸长的垫和覆盖体布置在第一杆和第二杆的枢转连接件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还一方面包括一种就座单元,所述就座单元具有座位基部。座位靠背与座位基部可操作地连接、并可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操作。滑动系统包括可延伸部件,可延伸部件与座位基部可操作地连接、并适于当座位靠背处于前部位置时使得就座单元横向运动。优选地,所述滑动系统的可延伸部件包括与车辆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以及能够分别相对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线性平移的第一滑动器和第二滑动器。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横向滑动装置的车辆座位系统允许座位 从在车辆内部的退回位置横向平移至至少部分在车辆外部的伸出位置。滑动系统可以人工地或者通过与滑动系统可操作地连接的机动系统而从退回位置运动至伸出位置。滑动系统提供了可负担得起的、高效的和容易使用的帮助用户(例如帮助残疾人、儿童或老年人)进入或离开车辆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学习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将理解和认识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和特征。

图I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图2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所述横向滑动进入座位处于前部位置;图3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所述横向滑动进入座位处于伸出位置;图4是图3中所示的座位组件的局部侧视图;图5是图4的区域V的侧视图;图6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图7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所述横向滑动进入座位处于前部位置;图8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所述横向滑动进入座位处于伸出位置;图9是图6的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侧视图;图10是图7的座位组件的侧视透视图;图11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图12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所述横向滑动进入座位处于前部位置;[0031]图13是包括横向滑动进入座位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俯视透视图,所述横向滑动进入座位处于伸出位置;图14是图11的横向滑动容易进入的座位的侧视图;以及图15是图12的座位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为了说明目的,术语“上部”、“底部”、“右侧”、“左侧”、“后部”、“前部”、
“竖直”、“水平”以及它们的衍生词将涉及如图I中定向的本实用新型。不过应当知道,本实用新型可以采取各种可选的取向,除明确规定相反外。还应当知道,在附图中所示和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所述的特定装置和方法只是在随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实用新型概念的示例实施例。因此,关于这里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定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将不认为是进行限制,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说明。 现在参考图1,附图标记10整体表示车辆,所述车辆具有限定门槛14的门开口12。滑动系统16包括与车辆10可操作地连接的轨道18。滑动器20(图5)可相对于轨道18线性运动。座位22与滑动器20可操作地连接。滑动器20可在退回位置24和伸出位置26(图3)之间横向运动,退回位置24对应于座位22定位于车辆10内部,伸出位置26对应于座位22布置在门槛14中。再参考图1-3,不出横向滑动系统16的一个实施例,横向滑动系统16设计成用于车辆10的后部就座区域。座位22大致邻近门槛14,并可以具有各种结构。在所示实施例中,座位22包括基部30和座位靠背32,其中,基部30适用于支承用户的臀部和下肢,而座位靠背32适用于支承用户的背部。基部30的底侧33与前后滑动系统35可操作地连接。前后滑动系统35设计成使得基部30和座位靠背32在前部位置34和后部位置36之间运 动(图4)。前后滑动系统35包括布置在滑动系统16上的静止部件37。静止部件37包括动态部件38,动态部件38设计成用于在静止部件37上面线性平移。可以考虑,前后滑动系统35可以是导轨和滑动器系统、气动系统或者任意其它设计成用于线性运动的系统,如本领域已知。而且,可以考虑,座位靠背32可以与座位基部30可枢转地连接,或者可以与车辆10内部的内部背架40连接。在各种情况下,座位靠背32都在车辆10内向前运动,这样,整个座位22可以横向运动至门槛14内的位置,或者横向运动成至少部分在车辆10外(图 3)。在所示实施例中,基部30支承在第一和第二导轨42、44上面(图4),第一和第二导轨42、44相对于前后滑动系统35和车辆10的纵向长度横向延伸。导轨42、44包括滑动器20、滚珠轴承45 (图5)和轨道18。滑动器20可在轨道18上面线性平移,轨道18与车辆10的纵向长度垂直地延伸。滑动器20与滚珠轴承45交接。类似的,轨道18与滚珠轴承45交接。当滑动器20在座位22从退回位置24向伸出位置26运动的过程中向外运动时,滚珠轴承45在滑动器20和轨道18之间滚转。所示实施例示出基部30与滑动器20连接,当座位22处于前部位置34时,滑动器20在轨道18上面运动,以便使得座位22移动。当座位22处于前部位置34时,座位22可以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在所述退回位置中,座位22整个在车辆10内,在所述伸出位置中,座位22布置在门槛14中、或者座位22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车辆10外部。可以考虑,座位22可以与各滑动器20的远端48可枢转地连接,这样,当滑动器20处于伸出位置26时,座位22可以相对于各滑动器20旋转。下面参考图4和图5,导轨42、44大致布置在支承结构50中,支承结构50承载基部30并与车辆10牢固连接。各导轨42、44的轨道18与支承结构50固定连接,这样,当座位22与滑动器20 —起运动至伸出位置26时,座位22保持在支承结构50上面的相同高度,就象座位22在退回位置24中直接定位于支承结构50上面一样。各导轨42、44的滑动器20与座位22的底侧可操作地连接,这样,滑动器20相对于轨道18的线性运动使得座位22从退回位置24横向线性运动至伸出位置26。当各滑动器20开始向外运动以便将座位22布置在伸出位置26时,滚珠轴承45在各轨道18上旋转,从而使得座位22能够从退回位置24顺畅滑动地过渡至伸出位置26。可以考虑,导轨42、44可以布置在如图4和5中所示的支承结构50中,或者可以设置在支承结构50的顶部,还有其它可能的设计选择。再参考图1-4,座位22处于后部位置36,座位靠背32容纳于布置在内部背架40中的腔52内。内部背架40保持在车辆10内部的位置,且并不延伸至车辆10外部。不过,可以考虑,座位靠背32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结构,它可以或多或少地结合内部背架40。在可选实施例(未不出)中,座位靠背32包括底部和上部靠垫53、54以及头靠55,它们适合横向运动进出车辆10,以便有助于或帮助儿童、老年人或残疾人。如图3中所示,基部30和座位靠背32设计成容纳儿童座椅57。为了实现基部30和座位靠背32运动至前部位置34和退回位置24,整个滑动系统16可以与机动系统56可操作地连接,机动系统56与拨动开关59可操作地连接。机动系统56有效地使得座位22从后部位置36运动至前部位置34以及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也可选择,如所示实施例中所示,座位22可以由用户人工地从后部位置36运动至前部位置34以及还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参考图6-8,不出横向滑动系统58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基部30和座位靠背32可横向运动,以便帮助用户进入或离开车辆10。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座位靠背32可以与基部30连接、或者可以与布置在车辆10内部的内部背架40连接。在各种情况下,当滑动器20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时座位基部30与各滑动器20的远端48 —起运动时,座位靠背32适于与座位靠背30 —起运动。座位22可以绕滑动器20的远端48旋转,以便允许座位22相对于滑动器20旋转(图8)。座位22的旋转增强用户容易进入和出来。
、[0042]下面参考图6-10,横向滑动系统58的所示实施例具有基部30,基部30包括前部部分60和后部部分62。多杆枢转系统64将前部部分60与后部部分62连接、并有助于将座位22定位在前部位置34,这样,座位22可以与滑动器20 —起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图6和图9示出处于后部位置36的座位22的本实施例。为了实现座位22运动至伸出位置26 (图8),座位22首先运动至前部位置34(图7和图10)。当座位22运动至前部位置34时,座位靠背30的前部部分60相对于基部30的后部部分62向下旋转,后部部分62保持基部水平取向。在前部部分60向下旋转时,座位22的后部部分62和座位靠背32向前运动,以便允许座位22横向运动至伸出位置26,在伸出位置26中,座位22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车辆10的外部。为了完成前部部分60向下旋转,多杆枢转系统64包括第一杆66,布置在座位基部30的前部部分60中;以及第二杆68,布置在座位基部30的后部部分62中。当座位靠背32处于后部位置36时,第一和第二杆66、68保持基本水平取向70。不过,当座位22运动至前部位置34时,第一杆66和(因此)前部部分60向下旋转至基本竖直取向72,这样,座位靠背32能够跳过门槛14,从而能够有用于座位22在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时横向通过门槛14出来的空隙。第一杆66相对于第二杆68的运动可以由用户人工进行,或者可以通过布置在座位22的侧部或车辆10内的其它位置处的拨动开关59而由机动系统56来进行。机动系统56也可以适于使得座位22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机动系统56将如何与座位22可操作地连接,以便帮助用户进入或离开车辆10。再参考图9和图10,可以考虑,基部30可以从后部位置36运动至前部位置34,直 到基部在第一和第二导轨42、44上面成直角。当在导轨42、44上面成直角时,基部处于前部位置34,这样,座位22可以在退回位置24和伸出位置26之间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考虑,导轨42、44与基部30 —起在前部位置34和后部位置36之间运动。只有当基部30到达前部位置34时才驱动导轨42、44,这样,滑动器20可以在轨道18上面运动,且基部30能够在伸出位置26和退回位置24之间运动。可以考虑,基部30的前部部分60可以与机动系统56可操作地连接,当座位22运动至前部位置34时,机动系统56使得前部部分60向下旋转。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考虑,第一杆66与第二杆68枢转连接,且当座位22运动至前部位置34时,第一杆66 (和因此前部部分60)通过重力而相对于第二杆68向下旋转。在座位22已运动至前部位置34之后,基部30这时处于在退回位置24和伸出位置26之间横向运动的位置。如果机动系统56用于使得座位从后部位置36运动至前部位置34,那么拨动开关59向前运动且第一杆66开始与前部部分60 —起向下旋转。同时,第二杆68和后部部分62向前滑动,直到座位22处于前部位置34。在座位22处于前部位置34之后,拨动开关59可以随后向下推动,以便使得座位22从退回位置24运动至伸出位置26。为了使得座位22返回车辆10内至后部位置36,用户采取相反的步骤。现在参考图11-1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实施例。所示实施例包括横向滑动系统80,横向滑动系统80设计成用于车辆10中。座位22大致邻近门槛14,并可以有各种结构。在所示实施例中,座位22包括基部30和座位靠背32,其中,基部30适用于支承用户的臀部和下肢,而座位靠背32[sic :22]适用于支承用户的背部。座位靠背32可在前部位置34和后部位置36之间运动。可以考虑,基部30可枢转地与座位靠背32连接,或者可以与车辆10的背架40连接。在各种情况下,座位靠背32都适于相对于基部30向前运动,这样,座位22可以横向运动至至少部分在车辆10外部的位置(图13)。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基部30支承在第一和第二导轨42、44上,第一和第二导轨42、44相对于车辆10的纵向长度横向延伸。第一和第二导轨42、44包括滑动器20,滑动器20可在轨道18上线性平移。当座位22处于前部位置34时,座位22可在退回位置24和伸出位置26之间运动,在退回位置24中,座位22整个在车辆10内,在伸出位置26中,座位22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车辆10的外部。可以考虑,座位22可枢转地与滑动器20连接。座位基部30包括前部部分82、后部部分84以及布置在前部部分82和后部部分84之间的拉伸弹簧86。在可选实施例中,与座位22可操作地连接的机动系统56使得座位22向前运动,并由拉伸弹簧86来辅助。为了使得座位22运动至前部位置34,用户将拨动开关59向前推动,这使得机动系统56使座位22向前运动。为了使座位22运动至后部位置36,用户将拨动开关59向后推动,这使得机动系统56使座位22向后运动。为了将座位22放回在车辆10中,以相反的顺序来进行相同步骤。下面参考图14和图15,当座位22处于后部位置36时,拉伸弹簧86延伸,以使得前部部分82和后部部分84并不相邻。如果用户希望人工使得座位22向前运动时,储存在拉伸弹簧86中的能量帮助用户使得座位22运动至前部位置34。具体地说,拉伸弹簧86向前拉动后部部分84和座位靠背32。可伸长的垫88和覆盖体90布置在拉伸弹簧86上面,以便允许座位基部30伸展和收缩,且更具体地说,允许后部部分84相对于前部部分82运动。当后部部分84邻近前部部分82时,座位靠背32向前,且整个座位22处于前部位置34,以使得座位22可以在退回位置24和伸出位置26之间横向运动。换句话说,座位22这时处于要横向运动的状态,因为它跳过车辆10的门槛14。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结构进行变化和改变,且还应当知道,这些概念将由下面的权利要求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的语言另有明确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开ロ,所述门开ロ限定门槛; 滑动系统,所述滑动系统包括与车辆可操作地连接的轨道; 滑动器,所述滑动器能够相对于轨道线性运动;以及 座位,所述座位与所述滑动器可操作地连接,其中所述滑动器能够在退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横向运动,所述退回位置对应于座位定位于车辆内部,所述伸出位置对应于座位布置在门槛中。
2.—种车辆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动系统,所述滑动系统具有延伸部件; 座位基部,所述座位基部与所述延伸部件可操作地连接; 座位靠背,所述座位靠背与所述座位基部可操作地连接并且能够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操作;以及 马达,所述马达与所述延伸部件可操作地连接,所述马达能够操作,以使得座位在退回位置和横向伸出位置之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件包括能够相对于与车辆连接的静止軌道线性平移的滑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其中所述座位靠背限定内部背架的一部分,所述座位靠背在运动至前部位置时从内部背架中退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基部具有前部部分、后部部分和布置在它们之间的拉伸弹簧,并且其中当所述座位靠背运动至前部位置时,所述拉伸弹簧向前拉动后部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柔性垫和覆盖体,所述柔性垫和覆盖体在拉伸弹簧上方在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之间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基部具有前部部分、后部部分和多杆枢转系统,所述多杆枢转系统与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可操作地连接,并且其中当所述座位靠背运动至前部位置时,所述多杆枢转系统操作成使得座位基部的前部部分向下运动且使得后部部分向前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杆枢转系统包括布置在座位基部的前部部分中的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与布置在座位基部的后部部分中的第二杆可枢转地连接,并且其中当所述座位靠背处于后部位置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杆保持基本水平取向,并且其中当座位靠背运动至前部位置时,所述第一杆旋转至基本竖直取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伸长的垫和覆盖体,所述可伸长的垫和覆盖体布置在第一杆和第二杆的枢转连接件的上方。
10.一种就座単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位基部; 座位靠背,所述座位靠背与座位基部可操作地连接并且能够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操作;滑动系统,所述滑动系统具有可延伸部件,所述可延伸部件与座位基部可操作地连接并适于在座位靠背处于前部位置时使得所述就座単元横向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就座単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系统的可延伸部件包括与车辆可操作地连接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以及能够分别相对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线性平移的第一滑动器和第二滑动器。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具有限定门槛的门开口。滑动系统包括与车辆可操作地连接的轨道。滑动器可相对于轨道线性运动。座位与滑动器可操作地连接。滑动器可在退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横向运动,所述退回位置对应于座位定位于车辆内部,所述伸出位置对应于座位布置在门槛中。
文档编号B60N2/06GK202368406SQ2011202698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
发明者J·A·莱恩, J·W·杰拉恩森 申请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