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46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杆结构,尤其涉及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灯杆截面一般为圆形或正棱边行,结构十分牢固,但其灯杆相对于 车辆本身相对非常狭窄,当车辆撞击灯杆时灯杆会轻易的切开并冲入车辆内,给车辆及其 车辆内的司乘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即使灯杆没有冲入车辆内,车辆撞击灯杆时产生的巨大 冲力又返回到车辆本身上,对车辆及其司乘人员造成第二次冲击伤害,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与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对现有技术 中的灯杆结构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在保证灯杆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使其受到冲击时吸 收大部分冲击力,以减少对车辆及其司乘人员的伤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包括立式空心八棱杆体,其中,八棱杆体的底段设置有吸 力区,位于该吸力区的一段杆体上每个杆棱上设置有顺沿杆棱伸展的下方棱槽,下方棱槽 由均勻间隔布置的第一细长槽口构成,相邻杆棱上的第一细长槽口之间相互错开布置。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中,在紧接上述吸力区上方的一段杆体上,在四条 杆棱上设置有顺沿杆棱伸展的上方棱槽,上方棱槽由均勻间隔布置的第二细长槽口构成, 上述四条杆棱在杆体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中,下方棱槽的总长度为1.25米,每个第一细长 槽口的槽长为100毫米至104毫米,槽宽为1毫米至1. 5毫米,上下相邻两个第一细长槽口 之间的间隔为8毫米至10毫米。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中,上方棱槽的总长度为3. 95米,每个第二细长 槽口的槽长为100毫米至104毫米,槽宽为1毫米至1. 5毫米,上下相邻两个第二细长槽口 之间的间隔为8毫米至10毫米。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中,上述八棱杆体的底部设置有法兰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在灯杆杆体底段的杆棱上设置一定长度 且间隔布置的细长槽,形成相对于整体灯杆结构比较薄弱的吸力区,当车辆撞击灯杆结构 时,该相对薄弱的吸力区就会因强烈撞击而断开,并向顺着车辆撞击的方向或左右两侧倾 倒,抵消了大部分撞击力,避免了灯杆结构切开并冲入车辆内部,随着灯杆结构的倾倒,巨 大的冲击力也不会再次返回到车辆本身上,减少了对车辆以及司乘人员的伤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 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在灯杆底段设置有强度相对较弱的吸力 区,车辆撞击灯杆时,由于强烈的冲击力会使吸力区断开,灯杆会顺着车辆的撞击方向或左 右两侧倾倒,减少了对车辆及司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如图1所示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包 括立式空心八棱杆体1,八棱杆体1的底段设置有吸力区2,位于该吸力区2的一段杆体上 每个杆棱上设置有顺沿杆棱6伸展的下方棱槽,下方棱槽由均勻间隔布置的第一细长槽口 3构成,相邻杆棱6上的第一细长槽口 3之间相互错开布置。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八棱杆体 底段上每个杆棱上都设置有一定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细长槽,显然使该底段的强度低于现有 技术中灯杆的强度,当车辆撞击灯杆时,灯杆会顺着车辆的撞击方向或左右两侧倾倒,减少 了对车辆及其司乘人员的伤害,是现有技术的极大进步。当然还可以在紧接吸力区2上方 的一段杆体上,在四条杆棱6上设置有顺沿杆棱6伸展的上方棱槽,上方棱槽由均勻间隔布 置的第二细长槽口 4构成,上述四条杆棱6在杆体周向上间隔分布。并且下方棱槽的总长 度为1. 25米,每个第一细长槽口 3的槽长为100毫米至104毫米,槽宽为1毫米至1. 5毫 米,上下相邻两个第一细长槽口 3之间的间隔7为8毫米至10毫米;上方棱槽的总长度为 3. 95米,每个第二细长槽口 4的槽长为100毫米至104毫米,槽宽为1毫米至1. 5毫米,上 下相邻两个第二细长槽口 4之间的间隔7为8毫米至10毫米。在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的 底部设置有法兰盘5,该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通过法兰盘5与埋藏在地下的基础部相连接 固定,保证了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在没有外界巨大冲击力时能够正常使用。图1所示的棱 槽式吸力灯杆结构仅为示意图,图中第一细长槽与第二细长槽的结构、形状并不能理解为 具体实施时的技术参数。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 实用性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性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 用性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简单组合等多种变形,这些均落入本 实用性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性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包括立式空心八棱杆体,其特征在于八棱杆体的底段设置有吸力区,位于该吸力区的一段杆体上每个杆棱上设置有顺沿杆棱伸展的下方棱槽,下方棱槽由均匀间隔布置的第一细长槽口构成,相邻杆棱上的第一细长槽口之间相互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紧接上述吸力区上方 的一段杆体上,在四条杆棱上设置有顺沿杆棱伸展的上方棱槽,上方棱槽由均勻间隔布置 的第二细长槽口构成,上述四条杆棱在杆体周向上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方棱槽的总长度 为1. 25米,每个第一细长槽口的槽长为100毫米至104毫米,槽宽为1毫米至1. 5毫米,上 下相邻两个第一细长槽口之间的间隔为8毫米至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方棱槽的总长度为 3. 95米,每个第二细长槽口的槽长为100毫米至104毫米,槽宽为1毫米至1. 5毫米,上下 相邻两个第二细长槽口之间的间隔为8毫米至1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八棱杆体的底部设 置有法兰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棱槽式吸力灯杆结构,其包括立式空心八棱杆体,其特征在于八棱杆体的底段设置有吸力区,位于该吸力区的一段杆体上每个杆棱上设置有顺沿杆棱伸展的下方棱槽,下方棱槽由均匀间隔布置的第一细长槽口构成,相邻杆棱上的第一细长槽口之间相互错开布置。本实用新型在灯杆杆体的底段杆棱上设置一定长度且间隔布置的细长槽,形成相对于整体灯杆结构比较薄弱的吸力区,当车辆撞击灯杆结构时,该相对薄弱的吸力区就会因强撞击而断开,并向顺着车辆撞击的方向或左右两侧倾倒,抵消了大部分撞击力,避免了灯杆结构切开并冲入车辆内部,随着灯杆结构的倾倒,巨大的冲击力也不会再次返回到车辆本身上,减少了对车辆以及司乘人员的伤害。
文档编号B60Q1/00GK201694094SQ20102010269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姜峰 申请人:青岛娇阳灯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