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59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及包括该机构的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乘车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座椅的舒适性高低对乘车的舒适性影响很大,在长途旅行中更是如此。通常,一般人坐在车辆的座椅上时,后背下部(腰部)与座椅靠背的下部没有充分接触(或者没有接触),靠背起不到支撑后背下部的作用,这样时间一长,乘车人就会感觉不舒服,可能有腰酸或腰痛感。针对上述情况,现在一些高档的汽车上设置了一种靠背调节机构,其在座椅靠背的骨架内设置了一块可向乘车人后背方向隆起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由拉索驱动,当乘车人操作相应的按钮或旋钮时,拉索拉动,拉索驱动调节板向乘车人后背方向隆起,调节板推动靠背软垫层向乘车人后背方向隆起,使乘车人的后背下部与靠背软垫层充分接触,达到 较好的支撑作用。这种靠背调节机构改善了乘车的舒适性。但是,这种靠背调节机构还存在不足之处,因为,这种靠背调节机构只是使乘车人后背下部的中间部分与靠背软垫层充分接触,由于人的腰部结构的特殊性,乘车人后背下部的两边部分没有与靠背软垫层充分接触,这样时间一长,乘车人依然会感觉不舒服,乘坐舒适性还是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乘车人后背下部的两边部分没有与靠背软垫层充分接触、乘坐舒适性不够好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该靠背调节机构可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骨架、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中间调节板,其中,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左端向右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左调节板,和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右端向左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右调节板,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分别位于中间调节板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主拉索、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上或中间调节板的下端且可在靠背的前后方向摆动的摆动杆、可驱动主拉索移动的自锁式驱动机构、拉动中间调节板的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一分拉索、拉动左调节板的左端向右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二分拉索、和拉动右调节板的右端向左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三分拉索,主拉索的一端与摆动杆的上端相连且可拉动摆动杆向靠背后方转动,主拉索的另一端与自锁式驱动机构相连,第一分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的上端和中间调节板的上端相连,第二分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的上端和左调节板的左端相连,第三分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的上端和右调节板的右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杆、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二导杆、和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三导杆;
第一导杆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杆和第三导杆沿车辆的横向水平延伸;
中间调节板的下端固定或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两个第一导杆从中间调节板的上端穿过且中间调节板的上端可相对两个第一导杆滑动,第一分拉索位于两个第一导杆之间,两个第一导杆的位于中间调节板上端之下的部分位于中间调节板后方;
左调节板的右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两个第二导杆位于左调节板的后方,第二分拉索位于两个第二导杆之间;
右调节板的左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两个第三导杆位于右调节板的后方,第三分拉索位于两个第三导杆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杆、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二导杆、和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三导杆;
第一导杆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杆和第三导杆沿车辆的横向水平延伸;
中间调节板的下端固定或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两个第一导杆从中间调节板的上端穿过且中间调节板的上端可相对两个第一导杆滑动,第一分拉索位于两个第一导杆之间,两个第一导杆的位于中间调节板上端之下的部分位于中间调节板后方;
左调节板的右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两个第二导杆从左调节板的左端穿过且左调节板的左端可相对两个第二导杆滑动,第二分拉索位于两个第二导杆之间,两个第二导杆的位于左调节板的左端之右的部分位于左调节板后方;
右调节板的左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两个第三导杆从右调节板的右端穿过且右调节板的右端可相对第三导杆滑动,第三分拉索位于两个第三导杆之间,两个第三导杆的位于右调节板的右端之左的部分位于右调节板的后方。进一步地,左调节板的右端设有第二突起部,第二突起部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分拉索从所述第二过孔中穿过;右调节板的左端设有第三突起部,第三突起部上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分拉索从所述第三过孔中穿过。进一步地,左调节板的左端设有第四突起部,第二分拉索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四突起部中;右调节板的右端设有第五突起部,第三分拉索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五突起部中。进一步地,第二导杆和第三导杆均为直的圆杆,两个第二导杆的轴线分别与两个第三导杆的轴线重合,两个第二导杆分别与两个第三导杆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左调节板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左支撑杆上,右调节板的左端固定安装在右支撑杆上。进一步地,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相互平行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左调节板的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左支撑杆上,右调节板的左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右支撑杆上,左支撑杆上设有阻止左调节板向下移动的左突起部,所述左突起部位于左调节板下方,右支撑杆上设有阻止右调节板向下移动的右突起部,所述右突起部位于右调节板下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靠背调节机构的座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创造性地在靠背调节机构中设置了三块调节板,即中间调节板、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三块调节板的收缩运动方向不同,但三块调节板的隆起方向都是向车辆前方,这样,不但使乘车人后背下部的中间部分与靠背软垫层充分接触,而且使乘车人后背下部的两边部分也与靠背软垫层充分接触,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靠背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靠背调节机构中右调节板的结构示意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骨架1、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中间调节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左端向右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左调节板3,和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右端向左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右调节板4,左调节板3和右调节板4分别位于中间调节板2的左右两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均是以车辆正常放置且座椅在车辆上正常安装的方位而言的。所述外部作用可以是各种可行的作用,下面描述的通过各分拉索拉动是其中一种外部作用。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主拉索5、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或中间调节板2的下端且可在靠背的前后方向摆动的摆动杆6、可驱动主拉索5移动的自锁式驱动机构、拉动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一分拉索7、拉动左调节板3的左端向右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二分拉索8、和拉动右调节板4的右端向左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三分拉索9,主拉索5的一端与摆动杆6的上端相连且可拉动摆动杆6向靠背后方转动,主拉索5的另一端与自锁式驱动机构相连,第一分拉索7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6的上端和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相连,第二分拉索8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6的上端和左调节板3的左端相连,第三分拉索9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6的上端和右调节板4的右端相连。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杆10、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二导杆11、和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三导杆12。第一导杆10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杆11和第三导杆12沿车辆的横向水平延伸。通常,座椅的靠背都不是竖直设置的,而是相对竖直方向有些倾斜,因此,所述靠背的上下方向通常不是竖直方向;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靠背竖直设置,此时靠背的上下方向是竖直方向。中间调节板2的下端固定或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一导杆10从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穿过且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可相对两个第一导杆10滑动,第一分拉索7位于两个第一导杆10之间,两个第一导杆10的位于中间调节板2上端之下的部分位于中间调节板后方。第一导杆10对中间调节板2产生导向作用,使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只能沿第一导杆10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两个第一导杆10的位于中间调节板2上端之下的部分位于中间调节板后方,这样可阻止中间调节板2的中间部分向车辆后方隆起。左调节板3的右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二导杆11从左调节板3的左端穿过且左调节板3的左端可相对两个第二导杆11滑动,第二分拉索8位于两个第二导杆11之间,两个第二导杆11的位于左调节板3的左端之右的部分位于左调节板3后方。第二导杆11对左调节板3产生导向作用,使左调节板3的左端只能沿第二导杆11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两个第二导杆11的位于左调节板3的左端之右的部分位于左调节板3后方,这样可阻止左调节板3的中间部分向车辆后方隆起。右调节板4的左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三导杆12从右调节板4的右端穿过且右调节板4的右端可相对第三导杆12滑动,第三分拉索9位于两个第三导杆12之间,两个第三导杆12的位于右调节板4的右端之左的部分位于右调节板4的后方。第三导杆12对右调节板4产生导向作用,使右调节板4的右端只能沿第三导杆12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两个第三导杆12的位于右调节板4的右端之左的部分位于右调节板4的后方,这样可阻止右调节板4的中间部分向车辆后方隆起。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导杆11也可以不穿过左调节板3,只是位于左调节板3的后方,这样的作用也是阻止左调节板3的中间部分向车辆后方隆起。两个第三导杆12也可以不穿过右调节板4,只是位于右调节板4的后方,这样的作用也是阻止右调节板4的中间部分向车辆后方隆起。左调节板3的右端设有第二突起部,第二突起部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分拉索8从所述第二过孔中穿过且可相对第二过孔移动。第二过孔的作用是给第二分拉索8导向。右调节板4的左端设有第三突起部17,第三突起部17上设有第三过孔18,所述第三分拉索9从所述第三过孔18中穿过且可相对第三过孔18移动,第三过孔18的作用是给第三分拉索9导向。左调节板3的左端设有第四突起部,第二分拉索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四突起部中。右调节板4的右端设有第五突起部20,第三分拉索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五突起部20中。各拉索的端部与其它相关部件之间的安装连接可采用焊接、压铸或其它连接方法,这是现有技术,具体的不再赘述。优选地,第二导杆11和第三导杆12均为直的圆杆,两个第二导杆11的轴线分别与两个第三导杆12的轴线重合,两个第二导杆11分别与两个第三导杆12 —体成型。这样可以简化结构,使安装更方便,节省成本。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左调节板3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左支撑杆15上,右调节板4的左端固定安装在右支撑杆16上。左调节板3与左支撑杆15之间可采用包塑成型,也可采用过盈配合或其它方式。右调节板4和右支撑杆16之间可采用包塑成型,也可采用过盈配合或其它方式。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左调节板3的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左支撑杆15上,右调节板4的左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右支撑杆16上,同时,左支撑杆15上设有阻止左调节板3向下移动的左突起部,所述左突起部位于左调节板3下方,右支撑杆16上设有阻止右调节板4向下移动的右突起部,所述右突起部位于右调节板4下方。自锁式驱动机构的作用是拉动主拉索5,使主拉索5拉动摆动杆6向车辆后方摆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自锁式驱动机构,有手动的,也有自动的。手动的通常设有摇杆或者转轮,操作人员操作摇杆或者转轮,通过内部的传动机构,拉动拉索运动,当操作人员不操作摇杆或者转轮时,该自锁式驱动机构被内部的锁定机构锁死,拉索不能在其它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自动的通常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和控制电机启动和停止的按钮,传动机构的作用是将电机的运动传递给主拉索5,传动机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电机的输出轴和主拉索5的一端相连,操作人员操作按钮时,电机转动,通过内部的传动机构,拉动拉索运动,当操作人员不操作按钮时,该自锁式驱动机构被内部的锁定机构锁死,拉索不能在其它外力的作用下运动。现有技术中有带电磁制动机构的电机,当电机未得电时,电机输出轴被电磁制动机构锁死,当电机得电时,电机输出轴被解锁,因此,电磁制动机构也可作为上述的锁定机构。下面描述本实施方式的靠背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操作人员操作自锁式驱动机构,自锁式驱动机构拉动主拉索5,主拉索5拉动摆动杆6向靠背的后方转动,摆动杆6转动的过程中拉动三个分拉索,在各个分拉索的拉动下,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向下运动,左调节板3的左端向右运动,右调节板4的右端向左运动,三个调节板的中间部分都向车辆前方隆起,实现靠背的调节。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主拉索5同时拉动三个分拉索,使三块调节板同时隆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这一点现有技术中有办法实现,比如说通过结构设计或其它方法,具体的此处不作详细说明。对于左调节板3和右调节板4,要实现隆起功能,也可采用与中间调节板2类似的方法。为了使左调节板3和右调节板4更容易隆起,左调节板3和右调节板4上均设有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22,长孔22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包括上述的靠背调节机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骨架(I)、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中间调节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左端向右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左调节板(3),和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右端向左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右调节板(4),左调节板(3)和右调节板(4)分别位于中间调节板(2)的左右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主拉索(5)、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或中间调节板(2)的下端且可在靠背的前后方向摆动的摆动杆¢)、可驱动主拉索(5)移动的自锁式驱动机构、拉动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一分拉索(7)、拉动左调节板(3)的左端向右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二分拉索(8)、和拉动右调节板(4)的右端向左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第三分拉索(9),主拉索(5)的一端与摆动杆(6)的上端相连且可拉动摆动杆¢)向靠背后方转动,主拉索(5)的另一端与自锁式驱动机构相连,第一分拉索(7)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6)的上端和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相连,第二分拉索(8)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的上端和左调节板(3)的左端相连,第三分拉索(9)的两端分别与摆动杆¢)的上端和右调节板(4)的右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杆(10)、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二导杆(11)、和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三导杆(12); 第一导杆(10)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杆(11)和第三导杆(12)沿车辆的横向水平延伸; 中间调节板(2)的下端固定或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一导杆(10)从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穿过且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可相对两个第一导杆(10)滑动,第一分拉索(7)位于两个第一导杆(10)之间,两个第一导杆(10)的位于中间调节板(2)上端之下的部分位于中间调节板后方; 左调节板(3)的右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二导杆(11)位于左调节板(3)的后方,第二分拉索(8)位于两个第二导杆(11)之间; 右调节板(4)的左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三导杆(12)位于右调节板(4)的后方,第三分拉索(9)位于两个第三导杆(12)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导杆(10)、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二导杆(11)、和两个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第三导杆(12); 第一导杆(10)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导杆(11)和第三导杆(12)沿车辆的横向水平延伸; 中间调节板(2)的下端固定或可转动地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一导杆(10)从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穿过且中间调节板(2)的上端可相对两个第一导杆(10)滑动,第一分拉索(7)位于两个第一导杆(10)之间,两个第一导杆(10)的位于中间调节板(2)上端之下的部分位于中间调节板后方; 左调节板(3)的右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二导杆(11)从左调节板(3)的左端穿过且左调节板(3)的左端可相对两个第二导杆(11)滑动,第二分拉索(8)位于两个第二导杆(11)之间,两个第二导杆(11)的位于左调节板(3)的左端之右的部分位于左调节板⑶后方; 右调节板(4)的左端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两个第三导杆(12)从右调节板(4)的右端穿过且右调节板(4)的右端可相对第三导杆(12)滑动,第三分拉索(9)位于两个第三导杆(12)之间,两个第三导杆(12)的位于右调节板(4)的右端之左的部分位于右调节板⑷的后方。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左调节板(3)的右端设有第二突起部,第二突起部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二分拉索(8)从所述第二过孔中穿过;右调节板(4)的左端设有第三突起部,第三突起部上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分拉索(9)从所述第三过孔中穿过。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左调节板(3)的左端设有第四突起部,第二分拉索(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四突起部中;右调节板(4)的右端设有第五突起部,第三分拉索(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五突起部中。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杆(11)和第三导杆(12)均为直的圆杆,两个第二导杆(11)的轴线分别与两个第三导杆(12)的轴线重合,两个第二导杆(11)分别与两个第三导杆(12) —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左调节板(3)的右端固定安装在左支撑杆(15)上,右调节板(4)的左端固定安装在右支撑杆(16)上。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靠背骨架(I)上且相互平行的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左支撑杆(15)和右支撑杆(16)沿靠背的上下方向延伸,左调节板(3)的右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左支撑杆(15)上,右调节板(4)的左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右支撑杆(16)上,左支撑杆(15)上设有阻止左调节板(3)向下移动的左突起部,所述左突起部位于左调节板(3)下方,右支撑杆(16)上设有阻止右调节板(4)向下移动的右突起部,所述右突起部位于右调节板(4)下方。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调节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调节机构,包括靠背骨架、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上端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中间调节板,其中,所述靠背调节机构还包括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左端向右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左调节板,和安装在靠背骨架上且可在外部作用下其右端向左运动进而使其中间部分向车辆前方隆起的右调节板,左调节板和右调节板分别位于中间调节板的左右两侧。该靠背调节机构可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文档编号B60N2/64GK103010054SQ20111029880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林亦宁, 朱良义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