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89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牵引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牵引连接器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链的牵引连接器,具有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在与牵引连接器的纵轴平行的方向延伸并提供适于接触轮胎的轮胎支撑面,和链支撑面,所述链支撑面至少在轮胎支撑面的后部延伸且至少部分朝向轮胎支撑面的相反方向即朝向牵引连接器内的开口,所述开口适于容纳防滑链的连接杆,其中所述轮胎支撑面包括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每个区域都与所述牵引连接器的竖轴呈第一角度,其中所述链支撑面包括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每个区域都与该竖轴成第二角度。牵引连接器在现有技术中已被记载。作为防滑链的一部分,例如雪防滑链或轮胎保护链,它们用于在轮胎和地面间传导力,其中轮胎被支撑于轮胎支撑面且所述牵引连接器的牵引面接触地面。因此,牵引面被成型为阻止轮胎打滑且更进一步的提供磨损带。所述磨损带被设计为即使牵引连接器由于地面摩擦力被磨损,它仍可以保持功能直至彻底报废。为了获得尽可能长的使用寿命并考虑到上述磨损,希望至少牵引面是以更好的耐磨材料制成。然而以耐磨材料制成牵引连接器会给牵引连接器的生产过程带来困难。而且,最耐磨的材料也具有一个有限的耐磨性。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在怎样更容易的生产高耐磨性的牵引连接器方面已经有大量的建议。例如,德国专利(DE 32 12 361 C2)说明书中记载了一种具有U型底部和支撑臂形成牵引面的牵引连接器。焊接于底部的支撑臂由比底部更硬的材料制成。为了提高牵引力,所述支撑臂可以设置圆拱结构。另外,德国专利DE19958027C2的说明书中记载了一种具有面向地面的纵腿的牵引连接器,其俯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所述纵腿具有两个圆拱结构,所述圆拱结构的高度小于位于连接牵引连接器两个纵腿的中央网络区域的牵引连接器的高度。再者,德国公开的专利申请DE102005009687A1记载了一种具有俯视呈十字形的磨损部分的牵引连接器。所述磨损部分还装备有三个螺栓,其中中间螺栓安装于外围螺栓之上。最后,德国专利DE2533838C2的说明书中记载了一种将防滑链的牵引连杆相互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底座部分设有防止临近的连接杆阻塞干扰的止动面。尽管根据上述记载的现有技术,在牵引连接器设计的改进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其寿命仍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长度。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延长牵引连接器的寿命。针对说明书的开篇记载的牵引连接器的发明目的的解决办法为第一角度大于第
二角度。这个令人惊讶的简单的解决办法具有以下优点适配于开口的连接杆可以遵循轮胎上的轮胎支撑面的倾斜和扭曲运动。因而,所述轮胎支撑面被稳固的支撑于轮胎上且连接杆和链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影响被削弱。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解决办法可以利用任何方式同下述任一有利的本发明实施例分别结合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它可被设置为所述链支撑面沿开口的内圆周延伸且其中在开口处关于竖轴在对角线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本质上互相平行的延伸。因此,所述牵引连接器本质上特别是开口在纵轴投影的横截面是对称的形状。所以,链支撑区域的第二角度可以相对于一平行于纵轴延伸的平面和牵引连接器竖轴保持恒定。这可以协助进一步改善轮胎上的轮胎支撑面的稳定支撑和避免不均匀的磨损。所述位于开口的连接杆的稳定性可以被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将至少一个自牵引连接器垂直于竖轴延伸的牵引元件与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配合。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可以通过所述牵弓I元件从牵弓I连接器侧面延伸来被延长。所述牵弓I元件可以例如具有在牵引连接器侧面的突出和/或凹进的形状以提供一种可以改进牵引力的形式。特别是在牵引面的侧面上,所述牵引元件可以被布置为延长牵引区域。被延长的牵引区域扩大了在地面支撑牵引面的有效面并因此阻止了牵引连接器陷入软和松散的地面。因此,所述牵引元件进一步提高了牵引连接器在地面的稳定性并减少了连接杆的负荷。所述链支撑面可以被一个至少分段在一个与纵轴平行的平面内延伸的内部中央网络分为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所述内部中央网络可以阻止牵引连接器的倾斜并改善第一或第二链支撑区域的连接杆的安全桥台。再者,所述内部中央网络可以使牵引连接器的开口更便于去除毛边,因为任何去除毛边的切割工具都可以沿纵轴和/或竖轴线性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可以成为其外部半径大于横向置于开口内的连接杆的外部尺寸的外形,这样它与竖轴对角相对地与链支撑区域毗邻。因此开口的边缘帮助将倾斜的连接杆向开口内的中部平衡位置移动。这样使连接杆可以稳定的与牵引连接器在开口对角地彼此相对的链支撑区域邻接。因此,连接杆不过度的暴露于由于倾斜连接杆而产生的张力之下。所述内部中央网络的宽度可以随着开口改变这样在中央网络与纵轴对齐的位置其可以达到最大值。换而言之,其法向量平行于竖轴的中央网络的区域,可以比中央网络的其他区域更宽。因此,内部中央网络和连接杆的干扰被避免,这样减少了作用于连接杆上的压力。进一步的,分割两个开口以适配每一个连接杆的牵引连接器的中心梁或者棒的横截面,可以成型为在梁中部逐渐变窄。换而言之,若以平行于牵引连接器的纵轴和/或平行于横轴的视角查看所述梁具有双凹面的形状。因此,所述连接杆处于可自由移动的状态。这样,连接杆与牵引连接器在梁区域的干扰可以被避免。所述轮胎支撑面可以被至少分段平行于纵轴延伸的外部中央网络分为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特别是在梁与支撑部分相遇的区域,所述轮胎支撑面可以与轮胎支撑面的外围区域对齐。这可以阻止当梁向其倾斜时对轮胎的破坏。轮胎牵引部分可沿平行于牵引连接器纵轴的方向延伸并可提供一具有适合接触地面的接触面的牵引面,其中所述接触面包括分别与竖轴成第三角度的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其中所述第三角度大于第二角度。因此,所述接触地面的接触面可以被设计并具有使牵引力增加的外形。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可以给地面上的牵引连接器在牵引连接器的两个倾斜的位置上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这样,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相对于竖轴的第三角度,类似于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之间相对于竖轴的第一角度,对在地面的牵引连接器和轮胎分别提供一个稳定且均匀的支撑。
所述牵引连接器地面上的的牵引力可被进一步的改善,在牵引连接器的牵引部分上至少成型一个牵引元件,所述牵引部分适合接触地面,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应被设计为所述牵引连接器的整个表面,特别是牵引部分,增大和/或具有一个轮廓使得牵引力被改善。所述牵引连接器可以在牵引部分上至少再增加一个牵引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和至少一个增加的牵引元件形成沿平行于纵轴方向延伸的一个牵引元件水平行。这样,沿水平行设置的所述牵引元件和增加的牵引元件会形成一个牵引边缘并导致沿牵引边缘的水平损耗。同样,在牵引部分上可以至少再增加一个牵引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和至少一个增加的牵引元件形成沿牵引连接器横向平行于延伸的一个牵引元件横行。所述横向可以与牵引连接器的横轴平行延伸。由于所述牵引元件横行,第一和第二牵引区域可以得到类似的牵引性能。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可以自牵引部分的牵引面延伸至牵引部分的侧面。因此,所述牵引力可以在牵引连接杆陷入地面时增大。此外,随着牵引面磨耗的增长使得与接触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牵引元件的部分被减小,延伸到牵引部分的侧面的牵引元件的部件可以仍然保持完整并提供高牵引力。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可以包括在牵引面相对的方向开口的凹陷。因此,牵引连接器的自清洁得到增强,其中所述牵引元件的任何凹陷内都不会被地面材料阻塞。因此,高的牵引力得到保持,牵引连接器被弄脏的特性得到改善。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可以成型于牵引部分的侧面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分离。这样沿牵引连接杆的高度方向具有两个水平线上的牵引元件。当第一水平牵引元件被磨损后,第二水平牵引元件保持功能并对地面的牵引连接器提供合适的牵引力。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可以排列为沿平行于竖轴的方向延伸的牵引元件的竖排。由于排列成竖排,所述第二牵引元件中的牵引元件在当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磨损后可以提供与一个全新的牵引连接器相似的牵引性能。至少一个增加的第二牵引元件可以成型于牵引部分的侧面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分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增加的第二牵引元件形成牵引元件第二水平行并沿与牵引连接器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所述牵引元件的水平行和第二水平行均可形成一个连续的行,沿此行当牵引连接器可能被磨损时仍可保持其牵引性能,因为牵引面利用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分别持续提供一个结构。牵引连接器侧面的区域或侧部的表面可以沿竖轴投影形成一个长斜方形的外部轮廓。所述长斜方形外部轮廓可使相互毗邻并被一个单独的连接杆互相连接的牵引连接器在它们的侧面均匀的毗连。因此,侧面的磨损被减少。所述牵引连接器可以被整体成型为一个部件。这使得加工牵引连接器的过程更加便利并为牵引连接器提供更加稳定和一致的材料性质。所述牵引连接器可被落锤锻造成型。特别的,当将牵引连接器整体成型为一个部件时,落锤锻造适合于为牵引连接器提供预想的形状。为了增加牵引连接器的寿命可以对牵引连接器进行至少分段的表面硬化。所述表面硬化改善牵引连接器的耐磨性。特别是在牵引连接器的牵引元件设置为一水平行及第二水平行时,所述表面硬化的部分被设置为遍布牵引连接器可容许的磨损阶段,其中它们形成一个可曲折的牵引边缘,这样可以提供更好更大范围的牵引连接器表面硬化区域。本发明可通过下文中关于阐述有利的实施例的附图的例子来描述更多的细节。被描述的实施例只是可能的结构,然而,其中所述个别特征可以,如前所述,彼此可以单独应用或被省略。图中示出的相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标号。部分针对同一部件在不同附图中的描述被省略。附图中

图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牵引连接器的透视示意图;图2 :为图1所示牵引连接器的正视示意图;图3 :为图1和图2所不的牵引连接器的左视不意图;图4 :为图1-图3所示的牵引连接器中沿图2中标示的A-A截面的示意截面视图;图5 :为图1-图4所示的牵引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图6 :为本发明牵引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图7 :为图6所示牵引连接器的正视示意图;图8 :为图6和图7所不的牵引连接器的左视不意图;图9 :为图6-图8所示的牵引连接器中沿图7中标示的B-B截面的截面示意视图;图10 :为图6-图9所示的牵引连接器的俯视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1,1’-牵引连接器,2,2’-支撑部分,3,3’-牵引部分,4,4’-支撑腿,5&,513,5&’,5b’ -垂直腿,6,6’ -梁,7a,7b-开口,8,8’ -牵引腿,9,9’ -外部中央网络,10,10’ -轮胎支撑面,11,11’ -第一轮胎支撑区域,12,12’ -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3,13’ -外部中央网络的底部,20a, 20b, 20a,,20b,-链支撑面,21a,21b,21a,,21b’ -第一链支撑区域,22a,22b,22a,,22b,-第二链支撑区域,23a,23b,23a’,23b’ -内部中央网络,30,30’ -接触面,31,31’ -第一接触区域,32,32’ -第二接触区域,33,33’ -外部中央网络的上部,34,34’ -侧面,35,35,-中央侧面网络,35,35’,35”,35”,-凸出,36,36’ -牵引面,37a_d,37a’ _d,-牵引原件,37, 37,-牵引兀件水平行,38a_d, 38a,_d,-第二牵引原件,38, 38,-牵引原件的第二水平行,39,39’ -边缘,40a,40b,40a’,40b’ -侧面,41,41’ -侧面区域,42,42’ -侧面区域,43a,43a’ -外部中央网络的垂直部分,50,50’ -牵引元件垂直行,51,51’ -牵引原件横行,52,52’ -牵引原件横行,53,53’ -过渡区域。α -轮胎支撑区域和竖轴所成的第一角度,α ’ -轮胎支撑区域与轮胎平面所成的第一补角,链支撑区域和竖轴所成的第二角度,链支撑区域与连接平面所成的第二补角,Y-接触区域和竖轴所成的第三角度,Y ’ -接触区域和地面平面所成的第三补角。C-接触方向,G-地面平面,L-纵轴,S-支撑方向,T-轮胎平面,U-连接平面,V-竖轴,W-横轴,X-纵向,Y-横向,Z-高度方向。w「牵引连接器宽度,W4-支撑腿宽度,W5-垂直腿宽度,w6,min-梁最小宽度,w6,max-梁最大宽度,w8,min_牵引腿最小宽度,w8,max_牵引腿最大宽度,W9-外部中央网络宽度,W23-内部中央网络宽度,W40-侧面宽度。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牵引连接器1,I’被各自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所解释。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牵引连接器I的透视示意图。所述牵引连接器I包括支撑部分2和牵引部分3。支撑部分2和牵引部分3都在与牵引连接器I的纵轴L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纵轴L平行于纵向X。所述牵引部分3在牵引连接器I的高度方向Z上被布置于支撑部分2之上。牵引连接器I的竖轴V与高度方向Z平行。牵引连接器I在平行于牵引连接器I的横轴W上测量具有W1的宽度(图中未示出)。所述横轴W平行于牵引连接器I的横向Y。所述支撑部分在平行于竖轴V的高度方向Z的反方向上延伸、在朝向支撑牵引连接器I的轮胎(图中未示出)的支撑方向S上。牵引部分3在高度方向Z和平行于竖轴V的方向延伸、在朝向应提供合适的牵引力和抓力的地面(图中未示出)的接触方向C上。所述支撑部分2包括一个沿平行于纵轴L方向延伸的支撑腿4以及两个垂直腿5a、5b,和具有一个棒状的梁6,均沿高度方向Z延伸。在梁6,支撑腿4,牵弓I部分3和任一垂直腿5a、5b分别的两两之间具有两个开口 7a和7b,所述开口用于将连接杆(图中未示出)固定于牵引连接器I。所述支撑部分2包括一个朝向支撑方向S的轮胎支撑面10以毗接轮胎。在轮胎支撑面10的背面,支撑部分2包括分别沿每一个开口 7a、7b的内部圆周的链支撑面20a和20b。所述链支撑面20a、20b都被设计为支撑一个在所述的牵引连接器I上的所述连接杆并各自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22a和21b、22b。内部中央网络23a、23b各自沿每一个开口 7a、7b的圆周,在一个平行于纵轴L和竖轴V的平面内部延伸。所述牵引部分3包括沿纵轴L延伸的牵引腿8。在其朝向接触方向C的侧面,牵引腿8提供一个适于接触地面的接触面30。所述接触面包括第一接触区域31和第二接触区域32。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31、32被外部中央网络9的上部33分隔开。所述外部中央网络9在平行于纵轴L和竖轴V延伸的一个平面内沿牵引连接器I的外部圆周延伸。所述外部中央网络9,除了其上部33之外还包括分别沿垂直腿5a和5b外部延伸的两个垂直部分43a和43b。在轮胎支撑面10内,外部中央网络9包括底部13 (图中未示出)。所述牵引部分3进一步包括在牵引连接器I两侧的每一侧上分别朝向或背向横向Y的侧面34。所述侧面34包括侧面网络35。牵引部分3包括牵引面36。牵引面36包括分别在每个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31、32内成型有凹陷的牵引元件37a-d。所述牵引元件37a-d排列为本质上平行于纵轴L延伸的牵引元件水平行37。所述牵引元件37a_d成型为从接触面30延伸至侧部区域或侧面34。进一步的,第二牵引元件38a_d以凹陷形状成型于侧面34。所述第二牵引元件38a-d排列为牵弓I元件38a-d的第二水平行38。由于牵弓I元件37a_d和第二牵弓I元件38a_d成型为凹陷,突出或网络35’和35”,分别成型于在他们之间。这些突出35’和35”以及外部中央网络9的上部33和中央侧面网络35构成进一步的牵引元件,其中在每一个成型有凹陷的牵引元件37a-d,38a-d之间,形成边缘39使得牵引面36的整个表面区域增大,这样提高了牵引连接器的抓地力。图2是图1所示牵引连接器I的正视示意图。这里牵引元件37a_d和第二牵引元件38a-d被各自排列为水平行37和38变得清晰可见。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元件37b和38b被排列为平行于竖轴V延伸的牵引元件垂直行50。所述牵引原件37a和38a被排列为牵引原件横行51。
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牵引连接器I的左视示意图。外部中央网络围绕牵引连接器I延伸这样外部中央网络9的垂直部分43a沿高度方向Z在垂直腿5a的侧面40a上延伸。所述外部中央网络9的垂直部分43a将侧面40分成第一侧面区域41和第二侧面区域42。进一步的,在轮胎支撑面10上,外部中央网络9的底部13将第一轮胎支撑区域11与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2分离。图4是图1-图3所示的牵引连接器I中沿图2中标示的A-A截面的截面示意视图。这里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1、12与竖轴V成第一角度α及与轮胎平面T成第一补角α’变得清晰可见。所述轮胎平面T为支撑牵引连接器I的轮胎形成的平面。为达到例证的目的,所述轮胎平面T被设定垂直于竖轴V并平行于横轴W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22a与竖轴V成第二角度β且与连接平面U成第二补角β。所述连接平面U是与连接杆突出开口 7a所延伸的一个平面平行的平面。为达到例证的目的,可设定为连接平面U垂直于竖轴V并平行于横轴W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31、32均与竖轴V成第三角度Y且与地面平面G成第三补角Y’。所述地面平面G是由支撑牵引连接器1、1’的地面(图中未示出)所定义。由图4所示,为达到例证的目的地面平面G被设定为与竖轴V成合适的角度并平行于横轴W延伸。 例如,所述第二角度β可以为81°左右。这样,所述第二补角β ’为9°左右。第三角度Y约为84°。这样,第三补角Y ’约为6°。进一步的,图4中支撑腿4和牵引腿8分别具有W4和W8的宽度,并超过梁6的最大宽度w6, _。所述梁6朝向其在高度方向Z上的横轴W的平面上的中心具有一个比w6,max小的最小宽度w6,换而言之,梁6沿朝向其位于横轴W的中心逐渐变窄。内部中央网络23a、23b可以具有平行于横轴W测量的宽度W23,为内部中央网络23a、23b平行于纵轴L延伸的最大宽度。图5为牵引连接器I的俯视图。牵引腿8在纵向X的横轴W的水平面上具有最大宽度w8, _,所述最大宽度《8, _等于牵引连接器I的宽度Wl。在侧面34和侧面40a及40b各自之间的过渡区域53的水平面上,沿纵向X测量,牵引腿8具有最小宽度w8,min。换而言之,牵引腿8从横轴W朝向侧面40a和40b分别逐渐变窄,优选为线性变窄。这样,牵引连接器I具有平行于竖轴V和高度方向Z的长斜方形的形状的投影。在不考虑过渡区53的情况下,侧面40a、40b均具有宽度w4(l。所述侧面40a、40b的宽度w4(l比牵引腿的最小宽度w8,min小。这样,沿过渡区域53,牵引连接器I进一步变窄。图6为本发明牵引连接器I’另一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与牵引连接器I相类似,牵引连接器I’包括支撑部分2’,牵引部分3’,支撑腿4’,垂直腿5a’和5b’,梁6’,开口7a’、7b’,和牵引腿8,。所述牵引腿8,包括牵引元件37a’和37b’。所述牵引元件37a’成型为突出状。所述牵引元件37b’成型凹陷状。在牵引元件的过渡区中,形成边缘39’。在牵引连接器I’的侧面34’上,第二牵引元件38a’、38b’和38c’成型为凹陷状。在这些第二牵引元件38a’、38b’和38c,之间,成型有突出35,,,。图7为图6所示牵引连接器I’的正视图。在图7中牵引元件37a’、37b’排列成牵引元件水平行37a’变得清晰可见。牵引元件38a’、38b’和38c’排列成牵引元件的第二水平行38’。牵引元件行37’和牵引元件第二行38’均平行于纵轴L延伸。
图8为牵引连接器I’的左视示意图。这里牵引连接器I’的侧面34’自其侧面突出和平行于横轴W变得清晰可见。类似于牵引连接器1,外部中央网络9’在一个平行于牵引连接器I’的纵轴L和竖轴V平面内延伸沿圆周围绕牵引连接器I’。牵引连接器I’的轮胎支撑面10’被外部中央网络9’的底部13’分为第一轮胎支撑区域11’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2’。牵引连接器I’的接触面30’被外部中央网络9’的上部33’分为第一接触区域31’和第二接触区域32’。垂直腿5a’的侧面40a’被外部中央网络9’的垂直部分43a’分成第一侧面区域41a’和第二侧面区域42a’。图9为牵引连接器I’中沿图7中标示的B-B截面的截面示意视图。沿开口 7a’的内部圆周为链支撑区域20a’,所述链支撑区域20a’被在垂直于纵轴X和竖轴V延伸的平面内沿开口 7a’的内部圆周延伸的内部中央网络23a’分为第一链支撑区域21a’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2a’。类似于牵引连接器1,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1’和12’分别与竖轴V成第一角度α和与轮胎平面T成第一补角α’。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和22a’分别与竖轴V成第二角度β和与连接平面U成第二补角β’。第一接触区域31’和第二接触区域分别于竖轴V成第三角度Y和与地面平面G成第三补角Υ ’。进一步的,梁6’的最大宽度W6,_比支撑腿4’的宽度W4以及垂直腿5a’和5b’的宽度W5小。由于梁6’向横轴W逐渐变窄,梁6’具有一个比其最大宽度W6, max小的最小宽
度 Wg,min°图10为牵引连接器I’的俯视图。这里牵引元件30a’和30b’排列为牵引元件横行52’变得清晰可见。进一步的,由于牵引部分3’在朝向其尾端方向为变窄的形状,牵引腿8’具有超过其最小宽度w8,min的最大宽度《8,_。因为牵引腿8’上的侧面34’通过圆形过渡区域53’与侧面40a’和40b’结合,牵引腿8’的最小宽度w8, min与侧面40a’和40b’的宽度W4tl均一致。中央网络9可以具有沿平行于横轴W测量的宽度w9,所述宽度为外部中央网络平行于纵轴L延伸的最大宽度。
权利要求
1.防滑链(tyrechain)的牵引连接器(1,1’),包括支撑部分(2,2’),所述支撑部分沿平行于牵引连接器的纵轴(L)延伸并包括用于接触轮胎的轮胎支撑面(10,10’),和链支撑面(20a,20b,20a’,20b’),所述链支撑面至少在轮胎支撑面(10,10,)的后部延伸且至少部分朝向轮胎支撑面(10,10’ )的相反方向即朝向牵引连接器(1,1’ )的开口(7a,7b,7a’,7b’),所述开口(7a,7b,7a’,7b’)用于容纳防滑链的连接杆,其中所述轮胎支撑面(10,10’)包括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1,12,11’,12’),每个区域都与所述牵引连接器(1,1,)的竖轴(V)呈第一角度(α),其中所述链支撑面(20a,20b,20a’,20b’ )包括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22a,21b,22b,21a’,22a’,21b’,22b’),每个区域都与竖轴(V)成第二角度(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α)大于所述第二角度(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支撑面(20a,20b,20a’,20b’)沿所述开口 (7a,7b,7a’,7b’)的内部圆周延伸,且其中在开口 (7a,7b,7a,,7b’ )关于竖轴(V)在对角线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22a,21b,22b,21a,,22a,,21b,,22b,)本质上互相平行的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自牵引连接器(1,1,)垂直于竖轴(V)延伸的牵引元件(38a,38b,38c,38d,38a’,38b’,38c’,35,35’,35”,35,,,),所述牵引元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22a,21b,22b,21a,,22a,,21b’,22b’ )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支撑面(20a,20b,20a’,20b’)被一个至少分段在一个与纵轴(L)平行平面内延伸的内部中央网络(23a,23b,23a,,23b,)分为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 22a, 21b, 22b,21a,,22a,,21b,,22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中央网络(23a,23b,23a’,23b’)的宽度(w23)沿开口 (7a,7b,7a’,7b’)改变并当中央网络(23a, 23b,23a,,23b,)与纵轴(L)对齐时达到最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支撑面(10,10’)可以被至少分段平行于纵轴(L)延伸的外部中央网络(9,9’ )分为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1,12,1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牵引部分(3,3’),牵引部分(3,3’ )沿平行于牵引连接器(1,1’ )纵轴(L)的方向延伸并提供一具有用于接触地面的接触面(30,30’)的牵引面(36,36’),其中所述接触面(30,30’)包括分别与竖轴(V)成第三角度(Y)的第一和第二接触区域(31,32,31’,32’),所述第三角度(Y)大于第二角度(β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 )成型在牵引连接器(1,1’ )的牵引部分(3,3’ )上,所述牵引部分(3,3’ )适于接触地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分(3,3’)上有至少一个增加的牵弓I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牵弓I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和所述至少一个增加的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形成沿牵引连接器(1,Γ)纵轴(X)方向延伸的一个牵引元件(37a,37b, 37c, 37d, 37a,,37b’,37c,)水平行(37,38,37,,3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分(3,3’)上有至少一个增加的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和至少一个增加的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 )形成沿平行于牵引连接器(1,1’ )的横轴(W)延伸的一个牵引元件(37a, 37b, 37c, 37d, 37a,,37b,,37c,)横行(52,5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自牵引部分(3,3,)的牵引面(30,30,)延伸至牵引部分(3,3’ )的侧面(34,34’)。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包括开口与牵引面(30,30,)相反的方向的凹陷。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原件(38a,38b,38c,38d,38a’,38b’,38c,)成型于牵引部分(3,3,)的侧面(34,34,)上并与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原件(37a,37b,37c,37d,37a’,37b’,37c,)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牵引元件(37a,37b,37c,37d,37a’,37b’,37c,)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38a, 38b, 38c, 38d,38a’,38b’,38c’ )对齐为平行于竖轴(V)延伸的牵引元件垂直行(50)。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部分(3,3’)侧面(34,34,)上成型的至少一个增加的第二牵引元件(38a,38b,38c,38d,38a’,38b,,38c,)与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38a,38b,38c,38d,38a’,38b’,38c,)分离,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牵引元件(38a, 38b, 38c, 38d, 38a’,38b’,38c’ )和至少一个增加的第二牵引元件(38a,38b,38c,38d,38a’,38b’,38c,)形成平行于牵引连接器(1,1,)纵轴(L)延伸的牵引元件第二水平行(38,38,)。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连接器的侧面(34,34’ )沿竖轴(V)形成长斜方形的外部轮廓投影。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为整体成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连接器(1,I’),其特征在于采用落锤锻造。
19.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所述的牵引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表面采用硬化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链的牵引连接器,包括支撑部分(2,2’),所述支撑部分平行于牵引连接器(1,1’)的纵轴(L)延伸,并包括用于接触轮胎的轮胎支撑面(10,10’),和链支撑面(20a,20b,20a’,20b’),所述链支撑面至少在轮胎支撑面(10,10’)的后部延伸且至少部分朝向轮胎支撑面(10,10’)的相反方向即朝向牵引连接器(1,1’)的开口(7a,7b,7a’,7b’),所述开口可以容纳防滑链的连接杆,其中所述轮胎支撑面(10,10’)包括第一和第二轮胎支撑区域(11,12,11’,12’),每个区域都与所述牵引连接器的竖轴(V)呈第一角度(α),其中所述链支撑面(20a,20b,20a’,20b’)包括第一和第二链支撑区域(21a,22a,21b,22b,21a’,22a’,21b’,22b’),每个区域都与竖轴(V)成第二角度(β)。为了延长牵引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设定所述第一角度(α)大于所述第二角度(β)。
文档编号B60C27/08GK103057364SQ20111031845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约翰内斯·威莫, 罗斯勒·本恩德, 威尔茨·马提斯 申请人:张家港泰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