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梯组件和一种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18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梯组件和一种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梯组件和一种包括该车用梯组件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工程车辆都需要借助车用梯才能进入驾驶室。目前使用较多的车用梯固定设置在工程车辆的车架上,并且车用梯两侧的梯梁与地面垂直。但是,操作人员在攀爬这种车用梯时,重心位于车架以及车用梯之外,容易从车用梯上跌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如何防止操作人员在攀爬车用梯时从车用梯上跌落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梯组件和一种工程机械,该车用梯组件能够防止操作人员在攀爬车用梯时从车用梯上跌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用梯组件,该车用梯组件包括车用梯、用于将该车用梯固定在安装基础上的第一安装件以及位于该第一安装件下方的第二安装件,其中,所述车用梯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铰接,所述第二安装件与所述车用梯可调连接,以使位于所述车用梯两侧的梯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节。优选地,所述车用梯两侧的梯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与所述车用梯两侧的梯梁与所述车用梯上的脚踏板之间的夹角互余。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安装基础相连的安装部和与所述车用梯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车用梯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可调节地连接的连杆。优选地,该车用梯组件包括销轴,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和位于该第一连接孔内侧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杆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销轴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或者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将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杆相连。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形成为弧形套筒,所述连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中。优选地,所述连杆成对地设置在所述车用梯两侧的所述梯梁上,所述第二安装件也成对设置,以与所述连杆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梯梁上设置有第一扶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车架和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梯组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车用梯组件,所述安装基础固定在所述工程机械的车架上。优选地,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用梯组件相对应的第二扶手。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为移动式起重机。通过将车用梯的上端与固定在安装基础上的第一安装件铰接,从而可以调节车用梯的梯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当操作人员在攀爬车用梯时,可将车用梯的梯梁调节为倾斜于竖直方向,从而使操作人员的中心落在车用梯内,提高安全性,当不使用车用梯时,将车用梯的梯梁调节为竖直方向,从而便于车用梯的携带。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梯组件处于攀爬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所示的车用梯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I和图2中所示的车用梯组件的主视图示意图;图4是图I和图2中所示的车用梯组件的第二安装件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图I和图2中所示的车用梯组件的车用梯的下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 车用梯11 梯梁12 脚踏板13 连杆20 安装基础30 第一安装件31 第二安装件14 第一扶手13a 第三连接孔31a 安装部31b 连接部310 第一连接孔311 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图I和图2中所示的上、下,也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梯在使用状态下的上下方位,“内”是指连杆上靠近安装基础的一侧,“外”是指连杆上靠近车用梯的一侧。如图I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用梯组件,该车用梯组件包括车用梯10、用于将该车用梯10固定在安装基础20上的第一安装件30以及位于该第一安装件30下方的第二安装件,其中,所述车用梯1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0铰接,第二安装件31与车用梯可调连接,以使位于车用梯10两侧的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a可调节。首先将第一安装件30固定安装在安装基础20上,并将安装基础20与工程车辆的车架固定连接。将第二安装件31固定在安装基础20上,当操作人员在攀爬车用梯10时,可通过调节车用梯10与第二安装件31的安装位置,从而将车用梯10的梯梁11调节为倾斜于竖直方向(即,夹角a不为零),并固定在该位置,从而使操作人员在攀爬的过程中重心落在车用梯10内,容易保持平衡,保证人身安全;当不使用车用梯10时,可通过调节车用梯10与第二安装件21的安装位置,从而将车用梯的梯梁11调节为竖直方向(即,夹角a为零),从而不会增加工程车辆的总体宽度,便于车用梯组件的携带。第一安装件30和第二安装件31可以对车用梯10起到很好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容易理解的是,当夹角a不为零时,即梯梁11倾斜于竖直方向时,越往下,梯梁11距离安装基础20的距离越远,从而保证操作人员攀爬车用梯时,人体重心落在车用梯10内。安装基础20可以是工程车辆的车架,可以将第一安装件30安装在工程车辆的车架上。安装基础20还可以是单独一个支架,在将车用梯组件安装在工程车辆上时,可先将安装基础20安装在工程车辆的车架上,然后将车用梯组件安装在安装基础20上。优选地,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a和梯梁11与车用梯10上的脚踏板12 之间的夹角P互余,例如,夹角a为10°时,夹角P可以为80°。从而可以保证脚踏板12与地面平行,从而保证人员上下攀爬时的安全。使用车用梯10时,将梯梁11调节为倾斜于竖直方向,然后将梯梁11固定在该位置,为了便于固定梯梁11,优选地,第二安装件31包括用于与安装基础20相连的安装部31a和与车用梯10相连的连接部31b,所述车用梯10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31b可调节地连接的连杆13。连杆13与第二安装件31连接,可使车用梯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能够对车用梯10和操作人员进行支撑,增加操作人员攀爬车用梯时的安全性。并且,将连杆13固定在第二安装件31的不同位置,可以使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不同的夹角a。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梯组件通常具有两个位置,S卩,图I所示的倾斜位置和图2所示竖直位置。为了实现连杆13和第二安装件31的连接部31b之间的可调节地连接,可以在连接部31b的不同位置设置连接柱(例如,螺杆),在连杆13上设置挂钩,通过将挂钩选择性地与不同位置的连接柱相连可以调节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优选地,所述车用梯组件还可以包括销轴,连接部31b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310和位于该第一连接孔310内侧的第二连接孔311,连杆13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3a,所述销轴选择性地穿过第一连接孔310和第三连接孔13a或者穿过第二连接孔311和第三连接孔13a,以将连接部31b和连杆13相连。当所述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310和第三连接孔13a将连接部31b和连杆13相连时,车用梯组件处于图I中所示的状态,即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存在部位零的夹角a ;当所述销轴穿过第二连接孔311和第三连接孔13a,将连接部31b和连杆13相连时,车用梯组件处于图2中所示的状态,即梯梁11处在竖直位置。与其他连接方式相比,销轴连接强
度更高,连接更可靠。连接部31b可以形成为板状、杆状等,优选地,如图4中所示,连接部31b形成为弧形套筒,连杆1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1b中。容易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连杆13的横截面形状与连接部31b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从而使连杆13更容易地在连接部13b内滑动。在调节梯梁11的角度时,连杆13在连接部31b中滑动,有利于连杆13的定位。将连接部31b设置为弧形也更有利于连杆13在连接部31b内滑动。当然,连接部31b还可以由弧形的槽钢制成,连接杆13在连接部31b的槽中滑动。如图3所示,为了将车用梯10更牢固地固定在安装基础20上,优选地,可以设置一对第一安装件30,该一对第一安装件30分别与车用梯10两侧的梯梁11相铰接。[0047]同理,为了更稳定可靠地制成车用梯10,优选地,连杆13可以成对地设置在所述车用梯10两侧的梯梁11第二安装件31也成对设置,以与连杆13 —一对应。为了便于操作人员攀爬车用梯,优选地,梯梁11上设置有第一扶手14。如图I和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扶手14与梯梁11形成封闭环,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扶手14的横截面为圆形,从而便于操作者在攀爬时抓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车架和车用梯组件,其中,所述车用梯组件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车用梯组件,安装基础固20定在所述工程机械的车架上。在安装所述车用梯组件是,首先将安装基础20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将第一安装件30和第二安装件31的安装部31a分别与安装基础20相连。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可以是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当然,所述工程机械还可以是其它工程车辆,如挖掘机等。设置所述车用梯组件后,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进入工程机械的驾驶室。并且,在工程机械行驶时,可将车用梯10的梯梁11调整为竖直,从而便于车用梯组件的携带,并且不会增加工程机械的总体宽度。优选地,所述车架上可以设置有与所述车用梯组件相对应的第二扶手,当操作人员攀爬至车用梯上部时,可扶住第二扶手,有利于保持人体平衡。通过将车用梯的上端与固定在安装基础上的第一安装件铰接,从而可以调节车用梯的梯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当操作人员在攀爬车用梯时,可将车用梯的梯梁调节为倾斜于竖直方向,从而使操作人员的中心落在车用梯内,提高安全性,当不使用车用梯时,将车用梯的梯梁调节为竖直方向,从而便于车用梯的携带。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车用梯组件包括车用梯(10)、用于将该车用梯(10)固定在安装基础(20)上的第一安装件(30)以及位于该第一安装件(30)下方的第二安装件(31),所述车用梯(1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0)铰接,所述第二安装件(31)与所述车用梯(10)可调连接,以使位于所述车用梯(10)两侧的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U)可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梯(10)两侧的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a)与所述车用梯(10)两侧的梯梁(11)与所述车用梯(10)上的脚踏板(12)之间的夹角(¢)互余。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件(31)包括用于与 所述安装基础(20)相连的安装部(31a)和与所述车用梯(10)相连的连接部(31b),所述车用梯(10)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31b)可调节地连接的连杆(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车用梯组件包括销轴,所述连接部(31b)上形成有第一连接孔(310)和位于该第一连接孔(310)内侧的第二连接孔(311),所述连杆(13)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3a),所述销轴选择性地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310)和所述第三连接孔(13a)或者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311)和所述第三连接孔(13a),以将所述连接部(31b)和所述连杆(1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b)形成为弧形套筒,所述连杆(1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1b)中。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3)成对地设置在所述车用梯(10)两侧的所述梯梁(11)上,所述第二安装件(31)也成对设置,以与所述连杆(13) 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梁(11)上设置有第一扶手(14)。
8.—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车架和车用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梯组件为权利要求I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梯组件,所述安装基础(20)固定在所述车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用梯组件相对应的第二扶手。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移动式起重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梯组件,该车用梯组件包括车用梯(10)和用于将该车用梯(10)固定在安装基础(20)上的第一安装件(30),其中,所述车用梯(1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件(30)铰接,以使位于所述车用梯(10)两侧的梯梁(11)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α)可调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车用梯组件的起重机。在使用所述车用梯时,可将所述车用梯调节为梯梁倾斜于竖直方向,从而能够使人体重心落在车用梯内部,容易保持平衡,保证人身安全,并且在不使用车用梯时可以将车用梯折叠,便于车用梯组件的携带,并且不会增加整车宽度。
文档编号B60R3/00GK202389298SQ20112051297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岳红磊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