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29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共安全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快速破窗器。
背景技术
现在公共交通车辆上普遍使用的是安全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破窗效果很差,绝大部分民众不清楚安全锤的正确使用方式比如用安全锤砸车窗的什么位置更容易破窗而赢得短暂而宝贵的逃生时间,实验证明,一个懂得使用安全锤的成年人至少要用30秒才能顺利砸破厚度为5MM的钢化玻璃;2、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安全锤经常出现被盗现象;3、其他破窗器虽然破窗效果好,但操作较为复杂,在紧急情况下很难详细阅读操作流程。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破窗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破窗器,包括壳体、冲击机构和位于壳体内部的弹簧,还包括锁扣件,壳体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其内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机构,冲击机构依次通过导向机构和弹簧穿套于壳体底部的通孔,壳体的外壁设有与锁扣件匹配的第一锁孔。作为优选,锁扣件包括拉环和插杆,插杆的一端与拉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冲击机构包括冲击杆、冲击帽以及镶嵌于冲击杆底部的冲击针,冲击杆上设有呈对称分布且大小形状相一致的挡体。作为优选,冲击针远离冲击杆的一端收缩成圆锥状。作为优选,冲击杆上套接一与壳体匹配的盖体,盖体与壳体通过卡扣件可拆卸连接,盖体位于挡体与冲击帽之间。作为优选,可拆卸连接为卡接。作为优选,弹簧穿套于冲击杆上,且弹簧的一端抵拢挡体,另一端置于壳体内的底部。作为优选,导向机构包括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沿壳体底部通孔的周向对称设置。作为优选,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的高度低于壳体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方便实用,效果明显,并且操作简便,适于各类人群使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组合结构示意图;[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仰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俯视图。图中1、壳体;2、弹簧;31、盖体;32、卡扣件;41、冲击杆;42、挡体;5、冲击帽;6、冲击针;71、第一锁孔;72、第二锁孔;73、第三锁孔;74、第四锁孔;81、第一导轨槽;82、第二导轨槽;91、拉环;92、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I、冲击机构和位于壳体I内部的弹簧2,还包括锁扣件,壳体I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其内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机构,冲击机构依次通过导向机构和弹簧2穿套于壳体I底部的通孔,壳体I的外壁设有与锁扣件匹配的第一锁孔71。锁扣件包括拉环91和插杆92,插杆92的一端与拉环91固定连接。冲击机构包括冲击杆41、冲击帽5以及镶嵌于冲击杆41底部的冲击针6,冲击杆41上设有呈对称分布且大小形状相一致的挡体42。冲击针6远离冲击杆41的一端收缩成圆锥状。冲击杆41上套接一与壳体I匹配的盖体31,盖体31与壳体I通过卡扣件32可为卡接,盖体31位于挡体42与冲击帽5之间。弹簧2穿套于冲击杆41上,且弹簧2的一端抵拢挡体42,另一端置于壳体I内的底部。导向机构包括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导轨槽81和第二导轨槽82,第一导轨槽81和第二导轨槽82沿壳体I底部通孔的周向对称设置。第一导轨槽81和第二导轨槽82的高度低于壳体I的高度。冲击杆41的外壁靠近底部处开有贯穿于冲击杆41的第四锁孔74,所述第一导轨槽81和第二导轨槽82的外壁对应位置处分别开有贯穿于第一导轨槽81和第二导轨槽82的第二锁孔72和第三锁孔73,第一锁孔71、第二锁孔72、第三锁孔73和第四锁孔74形状大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当人们使用前,将壳体I的底部用强力胶粘结在车窗的破窗点上,轻按冲击帽5,使得第一锁孔71、第二锁孔72、第三锁孔73和第四锁孔74位置相对应,再将插杆92依次穿过第一锁孔71、第二锁孔72、第三锁孔73和第四锁孔74,使得整体处于非工作状态;这样的目的在平时可以有效防止恶意击打破坏。当人们遇见紧急状况时,只需拉开拉环91,SP可进入工作状态,插杆92在拉环91的作用力下,依次退出第一锁孔71、第二锁孔72、第三锁孔73和第四锁孔74,然后用力撞击冲击帽5,由于冲击针6采用高强度的硬质合金并且远离冲击杆41的一端收缩成圆锥状,这样在一定的冲击力下,冲击针6能快速将玻璃击碎,方便人们逃生。测试证明1、砸窗效果好,将本产品粘接在5mm厚的钢化玻璃上,并用300g钢球距产品200mm处高度,钢球冲击本产品冲击帽5上(工作状态下),钢化玻璃即被击碎,也就是说一个小孩即可轻松、快速破窗;2、本产品直接用强力胶固定在车窗右上角,有效防止被盗丢失3、操作极为简单方便,本产品固定在车窗上是用拉环91将冲击针6、壳体I锁定,可以防止恶意破坏,同时紧急情况下只要拉下拉环91即可实现破窗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破窗器,包括壳体、冲击机构和位于壳体内部的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扣件,所述壳体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其内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机构,所述冲击机构依次通过导向机构和弹簧穿套于壳体底部的通孔,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与锁扣件匹配的第一锁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拉环和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与拉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杆、冲击帽以及镶嵌于冲击杆底部的冲击针,所述冲击杆上设有呈对称分布且大小形状相一致的挡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针远离冲击杆的一端收缩成圆锥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杆上套接一与壳体匹配的盖体,所述盖体与壳体通过卡扣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位于挡体与冲击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为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穿套于冲击杆上,且弹簧的一端抵拢挡体,另一端置于壳体内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沿壳体底部通孔的周向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的高度低于壳体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破窗器,包括壳体、冲击机构和位于壳体内部的弹簧,还包括锁扣件,壳体为上端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其内部设有与之一体成型的导向机构,冲击机构依次通过导向机构和弹簧穿套于壳体底部的通孔,壳体的外壁设有与锁扣件匹配的第一锁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方便实用,效果明显,并且操作简便,适于各类人群使用。
文档编号B60R21/02GK202378823SQ20112051774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王娟 申请人:王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