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29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前板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属于汽车领域。
背景技术
自卸半挂车经常用来运输散货,如煤炭、焦炭、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沙、土、石及其他粉粒货物,由于其流动性及吨位的不确定性,其油缸对车厢的作用力方向及车厢旋转位置的结构性,存在焊接缺陷、油缸安装误差等很容易因强度不高、受力不均等因素造成大箱变形。为提高大箱的整体强度,急需对大箱前板结构形式作一下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可以在充分满足大箱整体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大箱整体的强度,弥补因工艺误差而对整车造成的影响,降低了制造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其包括侧板下横梁、前板立柱和前板下横梁;所述侧板下横梁、前板立柱和前板下横梁均采用折弯结构,侧板下横梁与前板下横梁焊合,前板立柱与侧板下横梁焊合;所述前板边立柱设有切口,然后与侧板下横梁和前板下横梁焊合;所述前板立柱的侧边设有油缸座板,油缸通过油缸座板作用于车厢前板的作用力方向和侧板下横梁与前板下横梁、前板边立柱与侧板下横梁、前板下横梁的焊缝方向之间设有角度。优化的,上述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其前板边立柱的切口角度为15-20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零部件采用折弯形式,增加了焊接时的焊缝长度,提高了车厢的强度和整体性;2、通过改变折弯角度,调整油缸作用下车厢前板的受力方向与焊缝焊合的焊缝方向,即重新分配焊缝受到的拉力与剪切力,提高了车厢的强度,减小了因焊接缺陷、误差等工艺而引起的强度不够等缺陷带来的影响,降低了安全隐患系数。
以下结合附图
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板边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为1、侧板下横梁;2、前板立柱;3、油缸座板;4、前板边立柱;5、前板下横梁;6、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其包括侧板下横梁I、前板立柱2和前板下横梁5 ;所述侧板下横梁I、前板立柱2和前板下横梁5均采用折弯结构,侧板下横梁I与前板下横梁5焊合,前板立柱2与侧板下横梁I焊合;所述前板边立柱4设有切口,然后与侧板下横梁I 和前板下横梁5焊合;所述前板立柱2的侧边设有油缸座板3,如图2所不,油缸6通过油缸座板3作用于车厢前板的作用力方向和侧板下横梁I与前板下横梁5、前板边立柱4与侧板下横梁I、前板下横梁5的焊缝方向之间设有角度。如图3所示,前板边立柱4的切口角度为15-20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零部件采用折弯形式,增加了焊接时的焊缝长度,提高了车厢的强度和整体性;通过改变折弯角度,调整油缸作用下车厢前板的受力方向与焊缝焊合的焊缝方向,即重新分配焊缝受到的拉力与剪切力,提高了车厢的强度,减小了因焊接缺陷、误差等工艺而引起的强度不够等缺陷带来的影响,降低了安全隐患系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板下横梁、前板立柱和前板下横梁;所述侧板下横梁、前板立柱和前板下横梁均采用折弯结构,侧板下横梁与前板下横梁焊合,前板立柱与侧板下横梁焊合;所述前板边立柱设有切ロ,然后与侧板下横梁和前板下横梁焊合;所述前板立柱的侧边设有油缸座板,油缸通过油缸座板作用于车厢前板的作用力方向和侧板下横梁与前板下横梁、前板边立柱与侧板下横梁、前板下横梁的焊缝方向之间设有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边立柱的切口角度为15-2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后卸半挂车的新型前板结构,其包括侧板下横梁、前板立柱和前板下横梁;所述侧板下横梁、前板立柱和前板下横梁均采用折弯结构,侧板下横梁与前板下横梁焊合,前板立柱与侧板下横梁焊合;所述前板边立柱设有切口,然后与侧板下横梁和前板下横梁焊合;所述前板立柱的侧边设有油缸座板,油缸通过油缸座板作用于车厢前板的作用力方向和侧板下横梁与前板下横梁、前板边立柱与侧板下横梁、前板下横梁的焊缝方向之间设有角度。本实用新型零部件采用折弯形式,增加了焊接时的焊缝长度,提高了车厢的强度和整体性;通过改变折弯角度,减小了因焊接缺陷、误差等工艺而引起的强度不够等缺陷带来的影响,降低了安全隐患系数。
文档编号B60P1/28GK202413564SQ2011205177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于鹏鹏, 周冬生, 纪建奕 申请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