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708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利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形成的接地部。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充气轮胎(以下称为轮胎)中,为了提高进入路面与胎面之间的水的排水性,广泛使用了在胎面形成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如下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为了积极地排出进入主槽的雨水,在轮胎上设有沿胎面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自主槽的槽底部突出的突起。根据这种轮胎,使进入主槽的雨水产生水流,从而提高排水性。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170381号公报(第3页,第2图)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以往的轮胎具有以下问题。即,在利用主槽形成的接地部的侧壁上连接有突起的部分,接地部刚性较高,另一方面,在接地部上未连接有突起的部分,接地部刚性较低。因此,接地部的刚性在轮胎周向上变得不均匀。因而,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部的接地压力在轮胎周向上变得不均匀,产生不均匀磨损的问题、驾驶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形成有主槽的情况下、能够在提高排水性的同时可靠地抑制产生不均匀磨损和驾驶稳定性降低的轮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I特征的主旨为,一种轮胎(例如充气轮胎I),至少包括利用沿轮胎周向(轮胎周向TC)延伸的主槽(例如主槽50)形成的接地部,上述接地部包括第I接地部(例如接地部10),其具有形成上述主槽的第I槽壁(例如槽壁IOa);以及第2接地部(例如接地部20),其具有形成上述主槽的第
2槽壁(例如槽壁20a);在正视胎面时,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沿上述轮胎周向蜿蜒曲折,上述主槽沿胎面宽度方向的槽宽度以预定的重复周期沿上述轮胎周向变化,上述主槽包括宽槽部(宽槽部50A),该宽槽部的上述槽宽度为预定的宽度;以及窄槽部(窄槽部50B),与上述宽槽部相连接,并比上述预定的宽度窄;在沿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上,在设形成上述宽槽部的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中的至少一者、与沿上述轮胎径向的轮胎法线(轮胎法线RL)所成的角度为Θ I、设形成上述窄槽部的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轮胎法线所成的角度为Θ 2的情况下,满足Θ I > Θ 2的关系。根据该特征,在正视胎面时,第I槽壁和第2槽壁沿轮胎周向蜿蜒曲折,主槽的槽宽度以预定的周期λ沿轮胎周向变化。由此,在主槽内,沿第I槽壁和第2槽壁的蜿蜒曲折产生水的流动。S卩,在主槽内,产生沿第I槽壁和第2槽壁的水的流动。具体地说,在主槽内流动的水在通过宽槽部之后,伴随主槽的槽宽的减少,自宽槽部朝向窄槽部并向沿第I槽壁和第2槽壁的流线的延长线方向排出。即,在主槽内流动的水以预定的重复周期脉动,且自宽槽部朝向窄槽部并向沿第I槽壁和第2槽壁的流线的延长线方向排出。因而,能够抑制排出进入路面与胎面之间的水的排水性降低。然而,在形成主槽的第I槽壁和第2槽壁沿着轮胎法线的情况下(Θ I和Θ 2为O度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状况。即,在比窄槽部向主槽内突出的部分(宽接地部)处,接地部的刚性与向主槽内突出的量相应地变高。另一方面,在比宽槽部向接地部内凹陷的部分(窄接地部)处,接地部的刚性与向接地部内凹陷的量相应地变低。但是,通过设为满足θ 1> Θ 2的关系,能够降低比窄槽部向主槽内突出的部分的刚性,从而能够提高比宽槽部向接地部内凹陷的部分的刚性。即,与Θ1和Θ 2为O度的情况相比,接地部的刚性在轮胎周向上易于成为均等。因此,接地部的接地压力在轮胎周向上均等化,能够可靠地抑制发生不均匀磨损和驾驶稳定性降低。本发明的第2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I特征,在正视胎面时,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以通过上述主槽的胎面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心线(例如轮胎赤道线CL)为轴非对称。
本发明的第3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I或第2特征,在沿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上,上述宽槽部的面积(面积S50A)与上述窄槽部的面积(面积S50B)相同。本发明的第4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I至第3特征,在上述主槽中设有包含上述槽宽度的最大宽度部分WMAX的宽槽部(宽槽部50A),在上述主槽的底部(例如底面部50btm)形成有朝向轮胎径向(轮胎径向TR)外侧隆起的隆起部(隆起部70),上述隆起部形成于上述宽槽部。本发明的第5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上述隆起部的与上述第I槽壁相对的第I侧部(侧部70a)沿上述第I槽壁延伸,并且,上述隆起部的与上述第2槽壁相对的第2侧部(侧部70b)沿上述第2槽壁延伸。本发明的第6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4或第5特征,在上述正视胎面时,上述隆起部随着向该隆起部的前端部分(前端部分70f)和后端部分(后端部分70r)去而变细。本发明的第7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4至第6特征,上述隆起部的高度(隆起高度H 70)小于上述主槽的深度(主槽深度H 50)。本发明的第8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I至第7特征,上述接地部包括宽接地部(宽接地部11、21),其沿上述接地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为预定的宽度;以及窄接地部(窄接地部12、22),其比上述预定的宽度窄;在上述宽接地部的表面上形成有自上述接地部的表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凹部80 )。本发明的第9特征的主旨为,根据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上述正视胎面时,上述凹部形成为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周向的端部去而逐渐减少的锥形形状。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形成有主槽的情况下、能够在提高排水性的同时可靠地抑制产生不均匀磨损和驾驶稳定性降低的轮胎。


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主槽50附近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主槽50的放大展开图。图4的(a)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宽槽部50A的剖视图(图I的A — A剖视图)。图4的(b)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窄槽部50B的剖视图(图I的B — B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主槽500附近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主槽500的放大展开图。图7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宽槽部50A的剖视图(图6的A-A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窄槽部50B的剖视图(图6的B — B剖视图)。图8是表示比较例I的充气轮胎3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说,对(I)第I实施方式、(2)第2实施方式、(3)比较评价、以及(4)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需要留意的是,附图只是用于示意性地表示,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而,应该参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各附图之间当然含有彼此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I)第I实施方式以下,参照

第I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具体地说,以(I. O充气轮胎的结构、(I. 2)主槽的详细结构、(I. 3)接地部的详细结构、以及(I. 4)作用和效果为顺序进行说明。(I. I)充气轮胎的结构首先,参照

第I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如图I所示,充气轮胎I具有沿轮胎周向TC延伸并与路面接触的条形花纹状的接地部10、接地部20及接地部30。在接地部10与接地部20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TC延伸的主槽50。另一方面,在接地部10与接地部30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TC延伸的主槽60。即,接地部10、20、30由主槽50,60形成。接地部10具有形成主槽50的槽壁IOa和形成主槽60的槽壁10b。接地部20具有形成主槽50的槽壁20a和形成主槽60的槽壁20b。接地部30具有形成主槽60的槽壁30a。此外,在接地部30上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TW外侧开口的横槽110。另一方面,主槽50设置在轮胎赤道线CL上。另外,后述说明主槽50的详细结构。主槽60自轮胎赤道线CL设置至胎面宽度方向TW外侧。主槽60呈直线状沿轮胎周向TC延伸。在此,在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轮胎赤道线CL为界线的、胎面宽度方向TW的一侧(图I的左侧)的结构,但由于另一侧(图I的右侧)的结构与上述一侧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I. 2)主槽的详细结构接着,参照图I 图4说明上述主槽50的详细结构。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主槽50附近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主槽50的放大展开图。图4的(a)是表不第I实施方式的宽槽部50A的剖视图(图I的A — A剖视图)。图4的(b)是表不第I实施方式的窄槽部50B的剖视图(图I的B — B剖视图)。如图I 图3所示,主槽50由接地部10的槽壁IOa和接地部20的槽壁20a形成。在正视胎面时,槽壁IOa和槽壁20a沿轮胎周向T C蜿蜒曲折。槽壁IOa和槽壁20a设置成以主槽50的中心线(轮胎赤道线CL)为轴非对称。例如,槽壁IOa和槽壁20a各自的波长错开预定波长(例如半个波长)。主槽50具有以预定的重复周期沿轮胎周向TC变化的槽宽度。另外,主槽50的槽宽度表示沿胎面宽度方向TW的宽度,且表示自槽壁IOa上的任意一点到槽壁20a的胎面宽度方向TW的距离。如图3所示,主槽50的槽宽度以周期λ沿轮胎周向TC变化。S卩,槽壁IOa和槽 壁20a沿胎面宽度方向TW具有预定的振幅a。此外,在正视胎面时,槽壁IOa和槽壁20a以周期λ沿轮胎周向TC变化。槽壁IOa和槽壁20a沿轮胎周向TC的周期λ为预定振幅a的15倍 100倍。此夕卜,在轮胎滚动时,胎面的与路面接触的轮胎周向TC的胎面长度为主槽50的周期λ的O. 5
倍 20倍。在这种主槽50中包含宽槽部50Α和窄槽部50Β。宽槽部50Α是主槽50的槽宽度为预定的宽度。此外,宽槽部50Α包含最大宽度部分WMAX。另一方面,窄槽部50Β与宽槽部50Α连续,该窄槽部50Β是主槽50的槽宽度比预定的宽度窄。此外,窄槽部50Β包含主槽50沿胎面宽度方向TW的槽宽度的最小宽度部分丽IN。宽槽部50Α和窄槽部50Β在轮胎周向TC上交替设置。此外,在正视胎面时,宽槽部50Α和窄槽部50Β由连续的曲线构成。在此,当设主槽50的槽宽度的最大宽度部分为WMAX、设主槽50的槽宽度的最小宽度部分为WMIN、设主槽50的沿胎面宽度方向TW的平均长度为A的情况下,满足(WMAX —丽IN)/A彡O. 25的关系(参照图I)。此外,主槽50的槽宽度的最小宽度部分丽IN与主槽50的槽宽度的最大宽度部分WMAX之比丽IN/WMAX为35% 85%的范围。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在沿胎面宽度方向TW和轮胎径向TR的截面上,在设形成宽槽部50A的槽壁IOa及槽壁20a、与沿轮胎径向TR的轮胎法线RL所成的角度为Θ I、设形成窄槽部50B的槽壁IOa及槽壁20a、与轮胎法线RL所成的角度为Θ 2的情况下,满足Θ I > Θ 2的关系。此外,在沿胎面宽度方向TW和轮胎径向TR的截面上,宽槽部50A的面积S50A(体积)与窄槽部50B的面积S50B (体积)大致相同。宽槽部50A的面积S50A和窄槽部50B的面积S50B在图4的(a)和图4的(b)中表示胎面部分。特别是,优选的是主槽50的截面面积沿轮胎周向TC相同。(I. 3)接地部的详细结构接着,参照图3说明上述接地部10、20的详细结构。如图3所示,伴随形成主槽50的槽壁IOa和槽壁20a沿轮胎周向TC蜿蜒曲折,接地部10具有宽接地部11和窄接地部12。宽接地部11是接地部10沿胎面宽度方向TW的宽度为预定的宽度。此外,宽接地部11与窄槽部50B相邻。另一方面,窄接地部12与宽接地部11连续,且该窄接地部12是接地部10的宽度比预定的宽度窄。窄接地部12与宽槽部50A相邻。 同样,接地部20具有宽接地部21和窄接地部22。另外,宽接地部21为与上述宽接地部11相同的结构。此外,窄接地部22为与上述窄接地部12相同的结构。(I. 4)作用和效果在以上说明的第I实施方式中,在正视胎面时,槽壁IOa和槽壁20a沿轮胎周向TC蜿蜒曲折,且主槽50的槽宽以预定的周期λ沿轮胎周向TC变化。由此,在主槽50内,沿槽壁IOa和槽壁20a的蜿蜒曲折产生水的流动。即,在主槽50内,产生水沿槽壁IOa和槽壁20a的流动即流线SlOa和流线S20a (参照图3)。具体地说,在主槽50内流动的水在通过宽槽部50A (最大宽度部分WMAX)之后,伴随着主槽50的槽宽度减少,自宽槽部50A朝向窄槽部50B (最小宽度部分丽IN)并向沿槽壁IOa和槽壁20a的流线(流线SlOa和流线S20a)的延长线方向排出。S卩,在主槽50内流动的水以预定的周期λ脉动,自宽槽部50Α朝向窄槽部50Β并向沿槽壁IOa和槽壁20a的流线的延长线方向排出。因而,能够抑制将进入路面和胎面之间的水排出的排水性降低。然而,在形成主槽50的槽壁IOa和槽壁20a沿着轮胎法线RL的情况下(Θ I和Θ 2为O度的情况下),产生以下状况。即,在接地部10、20的比窄槽部50B向主槽50内突出的宽接地部11、21 (参照图3)中,接地部10、20的刚性与向主槽50内突出的量相应地变高。另一方面,在比宽槽部50A向接地部10、20内凹陷的窄接地部12、22 (参照图3)中,接地部10,20的刚性与向接地部10、20内凹陷的量相应地变低。但是,通过设为满足Θ I > Θ 2的关系,能够降低宽接地部11、21的刚性,提高窄接地部12、22的刚性。S卩,与Θ1和Θ 2为O度的情况相比,接地部10、20的刚性易于在轮胎周向TC上成为均等。因此,能够使接地部10、20的接地压力在轮胎周向TC上均等化,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产生不均匀磨损和驾驶稳定性降低。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正视胎面时,槽壁IOa和槽壁20a以主槽50的中心线(轮胎赤道线CL)为轴非对称。由此,在与路面接触时产生的振动频率在轮胎周向TC上变化。因此,由于能够降低成为峰值的音压水平,因此能够以高水平维持排水性的降低、不均匀磨损的产生和驾驶稳定性的降低、同时也能够提高噪音性、振动性。在第I实施方式中,宽槽部50A的面积S50A与窄槽部50B的面积S50B相同。由此,即使主槽50内的水在进入窄槽部50B内的情况下也顺畅地流动。与窄槽部50B的面积S50B小于宽槽部50A的面积S50A的情况(例如主槽50的底部50btm形成为平滑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排水性降低。特别是,通过设为主槽50的截面面积沿轮胎周向TC相同,与主槽50的截面面积沿轮胎周向TC变化的情况相比,可靠地提高噪音性、振动性。在第I实施方式中,主槽50的槽宽度的最小宽度部分丽IN与主槽50的槽宽度的最大宽度部分WMAX之比丽IN/WMAX为35% 85%的范围。另夕卜,若比丽IN/WMAX为35%还小,则水在最小宽度部分丽IN处沿槽壁IOa和槽壁20a的流动、以及沿轮胎周向TC的流动会过于集中,存在不能抑制排水性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若比WMIN/WMAX为85%还大,则存在主槽50内的水难以脉动、难以提高排水性的情况。在第I实施方式中,槽壁IOa和槽壁20a沿胎面宽度方向TW具有预定的振幅a,周期λ为预定的振幅a的15倍 100倍。另外,若周期λ小于预定的振幅a的15倍,则水在最小宽度部分WMIN处沿槽壁IOa和槽壁20a的流动、以及沿轮胎周向TC的流动会过于集中,存在不能抑制排水性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若周期λ大于预定的振幅a的100倍,则存在主槽50内的水难以脉动、难以提高排水性的情况。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轮胎滚动时,胎面的与路面接触的周向TC的胎面长度为主槽50的周期λ的O. 5倍 20倍。另外,若胎面长度小于主槽50的周期λ的O. 5倍,则存在主槽50内的水难以脉动、难以提高排水性的情况。另一方面,若胎面长度大于主槽50的周期λ的20倍,则水在最小宽度部分丽IN处沿槽壁IOa和槽壁20a的流动、以及沿轮胎周向TC的流动会过于集中,存在不能抑制排水性降低的情况。(2)第2实施方式以下,参照

第2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另外,对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I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部分。
在此,在上述弟I实施方式中,在充气轮胎I的王槽50中未设有后述的隆起部。此夕卜,在充气轮胎I的接地部10、20中未形成有后述的凹部。对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充气轮胎2的主槽500中设有后述的隆起部。此外,在充气轮胎2的接地部10、20中形成有后述的凹部。具体地说,在第2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对(2. I)主槽的详细结构、(2. 2)接地部的详细结构、以及(2. 3)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2. I)主槽的详细结构首先,参照图5 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主槽500的详细结构。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主槽500附近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主槽500的放大展开图。图7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宽槽部50A的剖视图(图6的A — A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窄槽部50B的剖视图(图6的B — B剖视图)。如图5 图7所示,在主槽500的底部50btm上形成有朝向轮胎径向TR外侧隆起的隆起部70。在正视胎面时,隆起部70沿轮胎周向TC形成为纵长。隆起部70形成在宽槽部50A,并设置为在正视胎面时以主槽50的中心线(轮胎赤道线CL)为轴对称。在正视胎面时,隆起部70随着向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的前端70f (前端部分)和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的后端70r (后端部分)去而变细。此外,隆起部70的与形成主槽500的槽壁IOa相对的侧部70a沿槽壁IOa延伸。同样,隆起部70的与形成主槽500的槽壁20a相对的侧部70b沿槽壁20a延伸。如图7的(a)所示,优选的是隆起部70的沿轮胎径向TR的高度(以下称为隆起高度H 70)小于主槽500的深度即主槽深度H 50。即使在这种隆起部70设置于主槽500的底部50btm上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宽槽部50A的面积S50A与窄槽部50B的面积S50B相同。(2. 2)接地部的详细结构接着,参照图5 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接地部10、20的详细结构。另外,由于接地部10、20的结构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主要说明接地部10。如图5 图7所示,在宽接地部11的表面(胎面接地面)上形成有自接地部10的表面向轮胎径向TR内侧凹陷的凹部80。在第2实施方式中,凹部80只形成于接地部10。另外,凹部80不是必须只形成于接地部10,例如也可以形成于接地部20、30。
在正视胎面时,凹部80形成为胎面宽度方向TW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周向TC的端部去而逐渐减少的锥形形状。具体地说,凹部80的沿轮胎周向TC的长度L80设定为凹部80的胎面宽度方向TW的最大宽度尺寸W80的2倍 10倍。此外,凹部80的最大宽度尺寸W80设定为宽接地部11的胎面宽度方向TW的最大宽度尺寸WlO的10% 20%。如图7的(b)所示,凹部80的沿轮胎径向TR的深度D 80设定为主槽500的沿轮胎径向TR的深度D50的2. 5 % 50 %。(2. 3)作用和效果在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主槽500的宽槽部50A的底部50btm上,形成朝向轮胎径向TR外侧隆起的隆起部70。由此,在宽槽部50A内流动的 水在隆起部70的作用下变得易于沿槽壁IOa和槽壁20a流动。S卩,在宽槽部50A内流动的水在隆起部70的作用下变得易于向主槽500外侧排出。因此,能够有效地排出在宽槽部50A内流动的水,从而进一步可靠地提高排水性。在第2实施方式中,隆起部70的与槽壁IOa相对的侧部70a沿槽壁IOa延伸、并且隆起部70的与槽壁20a相对的侧部70b沿槽壁20a延伸。由此,在宽槽部50A内流动的水更易于沿槽壁IOa和槽壁20a流动,进一步可靠地提高排水性。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正视胎面时,隆起部70随着向轮胎旋转方向R前方的前端70f、及轮胎旋转方向R后方的后端70r去而变细。由此,在宽槽部50A内流动的水在隆起部70的作用下不会骤然改变流动,易于有效地沿槽壁IOa和槽壁20a流动。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正视胎面时,隆起部70设置为以主槽500的中心线(轮胎赤道线CL)为轴对称。因此,在宽槽部50A内流动的水在隆起部70的作用下易于沿槽壁IOa和槽壁20a均等地流动。在第2实施方式中,隆起高度H70小于主槽深度H50。由此,与隆起高度H70为主槽深度H50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确保水在宽槽部50A内沿轮胎周向TC的流动。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宽接地部11的表面形成有凹部80,该凹部80自接地部10的表面向轮胎径向TR内侧凹陷。由此,在接地部10因胎面与路面接触而变形时,变形部分的橡胶向凹部80移动,凹部80成为接地部10的退避处。接地部10 (宽接地部11和窄接地部12)的刚性在轮胎周向TC上更易于成为均等。因而,接地部10的接地压力在轮胎周向TC上均等化,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产生不均匀磨损和驾驶稳定性降低。此外,能够利用凹部80吸收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从而进一步可靠地提高排水性。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正视胎面时,凹部80形成为胎面宽度方向TW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周向TC的端部去而逐渐减少的锥形形状。由此,易于自宽接地部11至窄接地部12均等地保持刚性平衡,易于更可靠地抑制产生不均匀磨损和驾驶稳定性降低。在第2实施方式中,凹部80的长度L80设定为凹部80的最大宽度尺寸W80的2倍 10倍。另外,若凹部80的长度L80小于凹部80的最大宽度尺寸W80的2倍,则凹部80在胎面宽度方向TW上过粗,存在接地部10的刚性过于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若凹部80的长度L80大于凹部80的最大宽度尺寸W80的10倍,则凹部80在胎面宽度方向TW上过细,存在接地部10的刚性变得过高的情况。在第2实施方式中,凹部80的最大宽度尺寸W80设定为宽接地部11的最大宽度尺寸WlO的10% 20%。另外,若凹部80的最大宽度尺寸W80小于宽接地部11的最大宽度尺寸W 10的10%,则凹部80在胎面宽度方向TW上过细,存在接地部10的刚性变得过高的情况。另一方面,若凹部80的最大宽度尺寸W80大于宽接地部11的最大宽度尺寸WlO的20%,则凹部80在胎面宽度方向TW上过粗,存在接地部10的刚性过于降低的情况。在第2实施方式中,凹部80的深度D80设定为主槽50的深度D50的2. 5 % 50 %。另外,若凹部80的深度D80小于主槽50的深度D50的2. 5%,则凹部80的容积(体积)过小,存在难以利用凹部80吸收胎面与路面之间的水的情况。另一方面,若凹部80的深度D80大于主槽50的深度D50的50%,则凹部80的容积过大,存在接地部10的刚性过于降低的情况。在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主槽50上设有隆起部70、并且在接地部10、20形成有凹部80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当然可以仅设置有其中任意一个。 (3)比较评价接着,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效果,说明使用了以下比较例及实施例的充气轮胎而进行的比较评价。具体地说,参照表I对(3. I)各充气轮胎的结构,以及(3. 2)评价结果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定。(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至少包括利用沿轮胎周向延伸的主槽形成的接地部, 上述接地部包括 第I接地部,其具有形成上述主槽的第I槽壁;以及 第2接地部,其具有形成上述主槽的第2槽壁; 在正视胎面时,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沿上述轮胎周向蜿蜒曲折, 上述主槽沿胎面宽度方向的槽宽度以预定的重复周期沿上述轮胎周向变化, 上述主槽包括 宽槽部,该宽槽部的上述槽宽度为预定的宽度;以及 窄槽部,其与上述宽槽部相连接,并比上述预定的宽度窄; 在沿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上,在设形成上述宽槽部的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中的至少一者、与沿上述轮胎径向的轮胎法线所成的角度为Θ I、设形成上述窄槽部的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中的至少一者、与上述轮胎法线所成的角度为Θ 2的情况下,满足Θ I > Θ 2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正视胎面时,上述第I槽壁和上述第2槽壁以通过上述主槽的胎面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心线为轴非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沿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上,上述宽槽部的面积与上述窄槽部的面积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上述主槽的底部形成有朝向轮胎径向外侧隆起的隆起部, 上述隆起部形成于上述宽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中, 上述隆起部的与上述第I槽壁相对的第I侧部沿上述第I槽壁延伸,并且, 上述隆起部的与上述第2槽壁相对的第2侧部沿上述第2槽壁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上述正视胎面时,上述隆起部随着向该隆起部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去而变细。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上述隆起部的高度小于上述主槽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上述接地部包括 宽接地部,其沿上述接地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为预定的宽度;以及 窄接地部,其比上述预定的宽度窄; 在上述宽接地部的表面上形成有自上述接地部的表面向轮胎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上述正视胎面时,上述凹部形成为胎面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轮胎周向的端部去而逐渐减少的锥形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1)的接地部包括具有槽壁(10a)的接地部(10)和具有槽壁(20a)的接地部(20)。在正视胎面时,槽壁(10a)和槽壁(20a)沿轮胎周向(TC)蜿蜒曲折。主槽(50)的槽宽度以预定的重复周期沿轮胎周向(T C)变化。主槽(50)包括宽槽部(50A),该宽槽部(50A)的槽宽度为预定的宽度;以及窄槽部(50B),其与宽槽部(50A)相连接,并比预定的宽度窄。在设形成宽槽部(50A)的槽壁(10a)和槽壁(20a)中的至少一者、与沿轮胎径向(TR)的轮胎法线(RL)所成的角度为θ1、设形成窄槽部(50B)的槽壁(10a)和槽壁(20a)中的至少一者、与轮胎法线(RL)所成的角度为θ2的情况下,满足θ1>θ2的关系。
文档编号B60C11/04GK102725152SQ20118000724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杉安信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