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行人碰撞最小化而设计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873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为使行人碰撞最小化而设计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涉及机动车辆工业,更具体地,涉及针对行人碰撞设计尺寸的机动车辆,尤其用于在与行人意外撞击时使身体损害最小化。事实上,车辆不仅设计用于通过加入膨胀垫或使用缓冲材料甚至是可分割装置来保证对于乘客的最大保护水平,还用于通过趋于减小在意外对撞之后产生在行人身上的作用而保证对于行人的良好安全水平。本发明涉及经过局部布置以减小行人身体损害的机动车辆。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机动车辆,其中前发动机罩被专门布置以使行人碰撞强度最小化,并且其已经作为发明目标。例如可以引用专利EP1258417和DE10232799,它们涉及装配有为缓和行人碰撞专门研制的特殊发动机罩的机动车辆。更确切地,是发动机罩与翼子板之间的接合处,该接合处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以在行人头部撞击下变形,以便缓和所述撞击在行人身上产生的碰撞。在实践中,存在多种的设计用于缓冲行人在机动车辆前部的碰撞的解决方案。发动机罩例如可以在其铰接处由缓冲材料制成,或者故意地将发动机罩与其所覆盖的硬物体(例如发动机或散热器)以最小临界距离定位以便其能无应力变形,或者发动机罩是活性的,通过其后铰链处装备的上升装置,在撞击之前脱离。存在的其它解决方案具有例如发动机罩下物体的固定系统,所述固定系统的尺寸被设计为用以在与行人碰撞之前变形或折断。然而,对于所有这些安全措施,归纳显示,机动车辆的翼子板构成硬点,所述硬点能够被证实对于行人的头部是危险的,行人在意外碰撞后旋转,而翼子板处仅实施有少量用于减少危险的布置。第一解决方案可在于,重新布置翼子板,以给予翼子板可变形特征,以便撞击时翼子板不再构成危险区域。第二解决方案可通过修改机动车辆上翼子板的周边环境设计头部刚撞击在发动机罩上后给予头部一优先射撞方向,该方向远离翼子板。本发明聚焦于符合此第二类解决方法的车辆。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装配发动机罩的里衬,所述里衬与两个翼子板邻近的区域具有特别的凸起部分,凸起部分用于给予头部一优先移动方向,该方向使头部尚开翼子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一种机动车辆,其包括由两个翼子板限界的前发动机罩,所述发动机罩装配有与所述翼子板接触的里衬。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主要特征在于,与翼子板接触的所述里衬的侧区域,每个具有相对于车辆纵向定向的倾斜部。通常,意外撞到车辆前部分的行人被带动旋转,其头部尤其趋于撞击发动机罩的纵向侧边部,具有移向构成刚性硬点的翼子板的不可忽视的风险,构成刚性硬点的翼子板被证实是危险的。发动机罩的里衬的侧部分的倾斜部的目的是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给予头部一优先移动方向,消除头部侧向地弹向翼子板的任何可能性,因此避免加重可能的身体损害。如此,头部或者被撞射向车辆前方,或者向后方,但决不向翼子板。这种或者在发动机罩里衬的全部长度上、或者在该长度的仅一部分上的倾斜部是有效的。有利地,里衬的每个侧区域高于两个翼子板中的每个。如此,通常落在发动机罩上的头部将首先撞击发动机罩具有倾斜部的侧区域处,然后将沿车辆的纵向方向被撞射,没有去撞击翼子板的可能性。以优选的方式,每个倾斜部朝向车辆的前方和下方延伸。对此构型,头部在撞了发动机罩里衬的倾斜区域之后将具有朝车辆前方移动的趋势。朝后方的移动不推荐,因为挡风玻璃可能会构成同翼子板一样危险的障碍物。以有利的方式,具有倾斜部的侧区域每个位于里衬的后部分。事实上,被撞的行人的头部经常撞到发动机罩的正好位于挡风玻璃前的侧区域。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发动机罩的里衬包括两个具有倾斜部的纵向侧坡形部。术语坡形部指发动机罩里衬的突出的凸出部,所述坡形部能够与发动机罩的里衬实施为单件零件,或能够构成附加的零件。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倾斜是渐进的和单调的。换言之,里衬的倾斜的侧部分是光滑的,且其斜率沿车辆纵向轴线连续变化。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发动机罩的里衬的侧区域每个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的一系列台阶,所述一系列台阶的高度以渐进和单调的方式变化。换言之,发动机罩里衬的倾斜的侧部分具有一系列的台阶,所述台阶的高度变化限定倾斜部。优选地,最高的台阶位于里衬的每个侧区域的后部分处,而最低的台阶位于所述里衬的每个侧区域的前部分处。对此构型,倾斜部朝车辆的前方和下方延伸,使头部优先朝所述车辆前方撞射。有利地,发动机罩的里衬的侧区域每个具有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的一系列三个台阶。这涉及一种特别优化的情况,能够以高效率解决提出的问题,同时仍然是易于制造的。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每个台阶具有朝车辆的前方和下方倾斜的上表面。对此特别构型,每个台阶的上表面的倾斜度将增加发动机罩里衬的侧区域的总倾斜度,以更进一步地有利于头部朝车辆前方的撞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的优点是装有易于制造和体积小的补充部件,能够使意外撞到车辆前部分的行人的头部受伤强度最小化。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的优点是能够以多种形式、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对该补充部件进行变化,以能够适应车辆的多种多样性。


下面参照图1至4对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机动车辆的前部分的俯视图,尤其示出发动机罩。-图2是如图1的视图,但无发动机罩,尤其显现的是发动机罩的里衬。-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发动机罩里衬相对于翼子板倾斜的侧区域的位置处的简化透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发动机罩里衬的倾斜的侧区域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附图,明确轴线X是车辆的纵向轴线,轴线Y是该车辆的横向轴线,而轴线Z是竖直轴线。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车辆I的前部分2包括发动机罩3,挡风玻璃4围绕发动机罩的后部分,两个翼子板5和两个前照灯6侧面地围绕所述发动机罩,所述前照灯6位于所述翼子板5的前方。发动机罩3具有宽度不变的后部分7,所述后部分延伸出逐渐变窄的前部分8,以便能够插入两个前照灯6,发动机罩3的所述前部分8的横向边部9抵靠防撞梁10。发动机罩3包括外表层11和里衬12,外表层是从车辆外部可见的兀件。参照图2,发动机罩3的里衬12整体地具有与外表层11的轮廓一样的轮廓,并包括三个中央开口 13。该里衬12具有与外表层11的后部分7的两个侧区域对应的宽度不变的两个侧区域14。参照图3,每个翼子板5的上部分包括前部分15和升高的后部分16,所述上部分具有几乎L形的截面,发动机罩3的里衬12相对于翼子板5定位成,使得所述里衬12的侧区域14高于每个翼子板5的上部分的前部分15,并且所述上部分的升高的后部分16近似向前延伸。参照图4,发动机罩3的里衬12的侧部分14中的每个具有侧向地限界所述里衬12的纵向边部17,所述边部17包括几乎竖直的表面18和与所述竖直表面18接合的几乎水平的表面19。该边部17的水平表面19包括沿车辆纵向轴线的相继的三个台阶20、21、22,最高的台阶22位于纵向边部的后部分,最低的台阶20位于所述边部17的前部,而高度居中的台阶21插在两者之间。在相继的两个台阶20、21、22之间形成的每个凸肩23、24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并朝着所述车辆的前方和下方倾斜。每个台阶20、21、22的上表面是几乎水平的。如此,发动机罩3的里衬12的侧区域14具有由实施在所述区域14的纵向边部17处的三个相继的台阶20、21、22赋予的朝向车辆的前方和下方的倾斜部。因此,在车辆的前部分2与行人意外撞击时,行人旋转且其头部经常撞击发动机罩3的两个侧区域之一,所述发动机罩3的两个侧区域位于里衬12的侧区域14上方且所述里衬的侧区域的阶梯状轮廓朝向车辆的前方和下方倾斜。在头部撞击发动机罩3之后,头部则随所述台阶20、21,22的降低被引导朝向车辆的前方,避免被引向构成硬点的翼子板5,因此避免对所述行人的危险。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辆(1),其包括由两个翼子板(5)横向限界的前发动机罩(3),所述发动机罩(3)装配有与所述翼子板(5)接触的里衬(12),其特征在于,每个与翼子板(5)接触的所述里衬(12)的侧区域(14)具有相对于车辆(I)纵向定向的倾斜部,以及里衬(12)的每个侧区域(14)高于两个翼子板(5)中的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倾斜部朝向车辆的前方和下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倾斜部的侧区域(14)每个位于里衬(12)的后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罩(3)的里衬(12)包括两个具有倾斜部的纵向侧坡形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倾斜是渐进的和单调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罩(3)的里衬(12)的每个侧区域(14)具有沿车辆纵向方向的一系列台阶(20,21,22),所述一系列台阶的高度以渐进和单调的方式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最高的台阶(22)位于里衬(12)的每个侧区域(14)的后部分处,而最低的台阶(20)位于所述里衬的每个侧区域的前部分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发动机罩(3)的里衬(12)的每个侧区域(14)具有沿车辆的纵向方向的一系列三个台阶(20,21,22)。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台阶(20,21,22)具有朝车辆的前方和下方倾斜的上表面(2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其包括由两个翼子板(5)限界的前发动机罩,所述发动机罩装配有与所述翼子板接触的里衬(12)。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主要特征在于,与翼子板接触的所述里衬的侧区域,每个具有相对于车辆纵向定向的倾斜部,并且,里衬的每个侧区域高于两个翼子板中的每一个。
文档编号B60R21/34GK103189243SQ20118005249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S·贝纳内, L·布雷福 申请人: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