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和具有该护风罩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880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和具有该护风罩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具体而言,涉及ー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和具有该护风罩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发动机布置相对靠前,发动机舱前端空间比较狭小,而发动机风扇又伸入散热器的护风罩里,这样使护风罩的拆卸十分困难,导致散热器的装配和维修非常不便,甚至不得不先拆卸下车身再对散热器进行维修,工作量较大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g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ー。为此,本实用新型的ー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本实用新型的另ー个目的在于提出ー种具有所述护风罩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便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所述护风罩包括上护风罩;和下护风罩,所述下护风罩可拆卸地设在所述上护风罩的下端,其中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之间限定出风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通过设置可拆卸地相连的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且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之间可以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的所述风道,从而可以在安装所述护风罩时先分别将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再将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安装在一起以及在拆卸所述护风罩时先将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拆开、再分别将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从所述散热器上拆卸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因所述风扇的阻碍而导致所述护风罩不便安装和拆卸等问题。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护风罩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等优点。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风道为喇叭状。这样可以引导所述风扇提供的风从所述风道的进风ロ吹向所述风道的出风ロ。所述风道的进风ロ为圆形且所述风道的出风ロ为矩形。这样可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所述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还包括上护风挡板,所述上护风挡板为半圆形,所述上护风挡板与所述上护风罩相连且向后延伸;和下护风挡板,所述下护风挡板为半圆形,所述下护风挡板与所述下护风罩相连且向后延伸,其中所述上护风挡板和所述下护风挡板之间限定出横截面为圆形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后端敞开且所述容纳腔的前端与所述风道连通。通过设置所述上护风挡板和所述下护风挡板,可以使更多的风进入到所述风道内,进而可以提高所述散热器的散热效率。[0012]所述上护风罩的前端设有上裙边,所述下护风罩的前端设有下裙边。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地将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上护风罩的下端的左侧设有第一左安装板且所述上护风罩的下端的右侧设有第一右安装板,所述下护风罩的上端的左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左安装板平行的第二左安装板且所述下护风罩的上端的右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右安装板平行的第二右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一左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左安装板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右安装板可拆卸地相连。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左安装板、所述第二左安装板、所述第一右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右安装板,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将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一左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左安装板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右安装板通过第二螺栓可拆卸地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歩地降低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的安装难度。所述下护风罩的外表面上间隔开地设有多个加强筋。通过设置多个所述加强筋,可以加强所述下护风罩的结构强度,防止所述下护风罩因受カ过大而损坏。所述上护风罩、所述上护风挡板、所述上裙边、所述第一左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一体形成,所述下护风罩、所述下护风挡板、所述下裙边、所述第二左安装板、所述第二右安装板和所述多个加强筋一体形成。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所述护风罩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大大地简化所述护风罩的生产エ艺、大大地降低所述护风罩的生产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舱;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发动机舱内;护风罩,所述护风罩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护风罩,其中所述护风罩的上护风罩的前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且所述护风罩的下护风罩的前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和风扇,所述风扇设在所述护风罩的风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将所述护风罩安装在所述散热器上以及更加方便地将所述护风罩从所述散热器上拆卸下来,进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安装和拆卸所述散热器。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所述散热器装配和维修方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D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和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參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參照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发动机舱(图中未示出)、散热器10、护风罩20和风扇(图中未示出)。首先參照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风罩20。如图1-4所示,护风罩20包括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下护风罩200可拆卸地设在上护风罩100的下端(其中上下方向A如图1_4中的箭头方向所示),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之间限定出风道。其中,散热器10设在所述发动机舱内。护风罩20的上护风罩100的前端与散热器10相连且护风罩20的下护风罩200的前端与散热器10相连(其中前后方向C如图4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换言之,护风罩20的前端与散热器10相连)。所述风扇设在护风罩20的风道内。下面參照图3和图4描述护风罩20和散热器10的安装过程。首先可以将散热器10安装在所述发动机舱内。然后将下护风罩200安装在散热器10上,接着将上护风罩100安装在散热器10上,其中所述风扇位于护风罩20的风道内。最后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
风罩200安装在一起。下面參照图3和图4描述护风罩20和散热器10的拆卸过程。首先可以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拆卸开,然后可以将上护风罩100从散热器10上拆卸下来并由下至上取出(即上护风罩100向上移动),接着将下护风罩200从散热器10上拆卸下来并由上至下取出(即下护风罩200向下移动)。最后将散热器10从所述发动机舱内拆卸下来,从而完成护风罩20和散热器10的拆卸工作。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10的护风罩20通过设置可拆卸地相连的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且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之间可以限定出用于容納所述风扇的所述风道,从而可以在安装护风罩20时先分别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安装在散热器10上、再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安装在一起以及在拆卸护风罩20时先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拆开、再分别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从散热器10上拆卸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因所述风扇的阻碍而导致护风罩20不便安装和拆卸等问题。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风罩20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等优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护风罩20,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将护风罩20安装在散热器10上以及更加方便地将护风罩20从散热器10上拆卸下来,进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安装和拆卸散热器10。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散热器10装配和维修方便等优点。如图I、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可以是喇叭状。換言之,所述风道的横截面的面积可以由后向前増大。这样可以引导所述风扇提供的风从所述风道的进风ロ 300吹向所述风道的出风ロ。有利地,所述风道的进风ロ 300可以是圆形以便与所述风扇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风道的出风ロ可以是矩形以便与散热器10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由所述出风ロ流出的风与散热器1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护风罩20还可以包括上护风挡板400和下护风挡板500。上护风挡板400可以是半圆形,上护风挡板400可以与上护风罩100相连且上护风挡板400可以向后延伸。下护风挡板500可以是半圆形,下护风挡板500可以与下护风罩200相连,且下护风挡板500可以向后延伸。其中上护风挡板400和下护风挡板500之间可以限定出横截面为圆形的容纳腔(图中未示出),所述容纳腔的后端可以敞开以便与外界连通且所述容纳腔的前端可以与所述风道连通。換言之,所述容纳腔的前端可以与所述风道的后端连通。通过设置上护风挡板400和下护风挡板500,从而可以在所述风道的进风ロ 300处形成所述容纳腔,这样可以防止所述风扇提供的风在进风ロ 300处分散。換言之,通过设置上护风挡板400和下护风挡板500,可以使更多的风进入到所述风道内,进而可以提高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具体地,上护风挡板400可以沿进风ロ 300的边沿的位于上护风罩100上的部分向后延伸,下护风挡板500可以沿进风ロ 300的边沿的位于下护风罩200上的部分向后延伸。換言之,上护风挡板400和下护风挡板500可以绕进风ロ 300设置。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上护风罩100的前端可以设有上裙边110,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上护风罩100可拆卸地安装在散热器10上。下护风罩200的前端可以设有下裙边210,这样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下护风罩200可拆卸地安装在散热器10上。具体地,可以利用螺钉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可拆卸地安装在散热器1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I和图2所示,上护风罩100的下端的左侧(其中左右方向B如图1-3中的箭头方向所示)可以设有第一左安装板120且上护风罩100的下端的右侧可以设有第一右安装板(图中未示出)。下护风罩200的上端的左侧可以设有与第一左安装板120平行的第二左安装板220且下护风罩200的上端的右侧可以设有与所述第一右安装板平行的第二右安装板(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左安装板120与第二左安装板220可以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右安装板可以可拆卸地相连。通过设置第一左安装板120、第二左安装板220、所述第一右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右安装板,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的ー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左安装板120与第二左安装板220可以通过第一螺栓600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右安装板可以通过第二螺栓700可拆卸地相连。这样可以进一歩地降低上护风罩100和下护风罩200的安装难度。如图I、图3和图4所示,下护风罩200的外表面(即下护风罩200的远离所述风道的表面)上可以间隔开地设有多个加强筋230。通过设置多个加强筋230,可以加强下护风罩200的结构强度,防止下护风罩200因受カ过大而损坏。具体地,多个加强筋230可以沿进风ロ 300的边沿呈辐射状向所述出风ロ的边沿延伸。有利地,上护风罩100、上护风挡板400、上裙边110、第一左安装板120和所述第一右安装板可以一体形成,下护风罩200、下护风挡板500、下裙边210、第二左安装板220、所述第二右安装板和多个加强筋230可以一体形成。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护风罩20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大大地简化护风罩20的生产エ艺、大大地降低护风罩20的生产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风罩20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等优点。通过利用护风罩20,可以更加容易地对散热器10进行装配和维修。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參考术语“ー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ー个示例”、“具体·示例”、或“ー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ー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g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护风罩;和 下护风罩,所述下护风罩可拆卸地设在所述上护风罩的下端,其中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之间限定出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为喇叭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进风ロ为圆形且所述风道的出风ロ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护风挡板,所述上护风挡板为半圆形,所述上护风挡板与所述上护风罩相连且向后延伸;和 下护风挡板,所述下护风挡板为半圆形,所述下护风挡板与所述下护风罩相连且向后延伸,其中所述上护风挡板和所述下护风挡板之间限定出横截面为圆形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后端敞开且所述容纳腔的前端与所述风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风罩的前端设有上裙边,所述下护风罩的前端设有下裙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风罩的下端的左侧设有第一左安装板且所述上护风罩的下端的右侧设有第一右安装板,所述下护风罩的上端的左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左安装板平行的第二左安装板且所述下护风罩的上端的右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右安装板平行的第二右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一左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左安装板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右安装板可拆卸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左安装板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右安装板通过第二螺栓可拆卸地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风罩的外表面上间隔开地设有多个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风罩、所述上护风挡板、所述上裙边、所述第一左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右安装板一体形成,所述下护风罩、所述下护风挡板、所述下裙边、所述第二左安装板、所述第二右安装板和所述多个加强筋一体形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舱;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在所述发动机舱内; 护风罩,所述护风罩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护风罩,其中所述护风罩的上护风罩的前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且所述护风罩的下护风罩的前端与所述散热器相连;和 风扇,所述风扇设在所述护风罩的风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的护风罩和具有该护风罩的车辆。所述护风罩包括上护风罩;和下护风罩,所述下护风罩可拆卸地设在所述上护风罩的下端,其中所述上护风罩和所述下护风罩之间限定出风道。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风罩具有便于安装和拆卸等优点。通过利用所述护风罩,可以更加容易地对散热器进行装配和维修。
文档编号B60K11/04GK202593265SQ20122010436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张勇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