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和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123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和工程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和含有该装置的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港口正面吊和堆高机采用脚踏式踏板,结构复杂,不易操作,操作力度过大,驾驶员操作不便,容易产生疲劳。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及制动踏板机构,其包括脚踏板支承焊接总成、离合脚踏板总成、制动脚踏板总成、离合回位弹簧和制动回位弹簧,离合脚踏臂总成铰接在脚踏板支承焊接总成的左侧并通过离合回位弹簧回位,制动脚踏臂总成铰接在脚踏板支撑焊接总成的右侧并通过制动回位弹簧回位,其特征在于离合脚踏臂的有效离合臂长为303±3mm,其踏板支承焊接总成有两个调节螺栓,分别用于控制力和脚踏板臂总成及制动脚踏板臂总成的起始位置。在专利“CN201120077209”的文献中,还可以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该汽车离合及制动踏板机构并未采用人机工程学优化,且不能实现离合踏板和刹车踏板联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采用双联式结构,实现离合踏板和刹车踏板联动的功能,简化结构,优化角度及行程,符合人机工程学,减少驾驶员驾驶疲劳,使驾驶员在驾驶时方便舒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包括离合踏板组件、制动踏板组件、底座和连接梁,其中,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包括离合踏板和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离合踏板,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相连接;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包括制动踏板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制动踏板,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相连接;所述连接梁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可通过所述连接梁带动所述制动踏板组件一起工作,所述制动踏板组件也可单独工作;所述离合踏板组件与离合踏板复位件连接,所述制动踏板组件与制动踏板复位件连接,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可使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回位,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可使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回位。该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采用悬挂式踏板,结构简单,减少了装配及制造难度,且操作方便,操作力度适中,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使驾驶员在驾驶时方便舒适,同时实现了离合踏板和刹车踏板联动的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离合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可控制离合器。通过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体的安装难度,操作方便,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为驱动杆或者传感器。驱动杆成本低,结构简单;传感器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控制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制动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并可控制刹车阀。通过第二控制装置控制刹车阀,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体的安装难度,操作方便,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连接杆或者滚轮。连接杆和滚轮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体的安装难度,操作方便,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且滚轮与刹车阀之间为滚动摩擦,可减少装置的磨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与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均为弹簧。弹簧的弹性好,加工方便,且成本低,可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制动踏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 ;所述离合踏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离合踏板和制动踏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是根据人机工程学优化了的踩踏角度,这样,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使驾驶员的操作方便舒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可转动连接。连接梁与第一连接臂可转动连接,连接梁与第二连接臂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通过连接梁可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实现了离合与刹车阀联动的功能,或者,连接梁与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连接梁与第二连接臂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通过连接梁可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实现了离合与刹车阀联动的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连接梁上,且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竖板,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时,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联动,所述竖板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梁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可抵压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栓可抵压在所述连接梁上伸出的螺杆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调节螺栓、第二调节螺栓、螺杆和竖板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第一连接臂可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第二连接臂不可带动第一连接臂转动,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明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显而易见,该工程车辆具有上述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采用双联式结构,实现了离合踏板和刹车踏板联动的功能,简化结构,优化角度及行程,符合人机工程学,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使驾驶员在驾驶时方便舒适。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右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右视图。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底座,2连接梁,21螺杆,3离合踏板,4第一连接臂,41竖板,42第一调节螺栓,43第二调节螺栓,5制动踏板,6第二连接臂,7离合踏板复位件,8制动踏板复位件,9第一控制装置,10第二控制装置,11刹车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包括离合踏板组件、制动踏板组件、底座I和连接梁2,其中,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包括离合踏板3和第一连接臂4,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离合踏板3,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相连接;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包括制动踏板5和第二连接臂6,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制动踏板5,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相连接;所述连接梁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可通过所述连接梁2带动所述制动踏板组件一起工作,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可单独工作;所述离合踏板组件与离合踏板复位件7连接,所述制动踏板组件与制动踏板复位件8连接,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7可使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回位,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8可使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回位。该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采用悬挂式踏板,结构简单,减少了装配及制造难度,且操作方便,操作力度适中,实现了驾驶员操作方便舒适,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同时实现了离合踏板和刹车踏板联动的功能。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离合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9,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可控制离合器。通过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体的安装难度,操作方便,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为驱动杆或者传感器。驱动杆成本低,结构简单;传感器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控制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制动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10,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臂6上,并可控制刹车阀11。通过第二控制装置控制刹车阀,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体的安装难度,操作方便,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4所示,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0为连接杆。连接杆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体的安装难度,操作方便,可减小踩踏用力,从而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0并不只限于连接杆,只要能控制所述刹车阀11工作即可。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0为滚轮,滚轮可在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带动下,作用到刹车阀上,实现刹车的功能,且滚轮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整体的安装难度,操作方便,且滚轮与刹车阀之间为滚动摩擦,可减少装置的磨损。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7 —端与所述底座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连接;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8 一端与所述底座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6连接,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7与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8均为弹簧。用于离合踏板回位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臂上,用于制动踏板回位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臂上,弹簧的弹性好,加工方便,且成本低,可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复位件不止限于弹簧,只要可以使踏板复位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和要求选择所需的复位件。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制动踏板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 ;所述离合踏板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离合踏板和制动踏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是根据人机工程学优化了的踩踏角度,这样,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使驾驶员的操作方便舒适。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可转动连接。连接梁与第一连接臂可转动连接,连接梁与第二连接臂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通过连接梁可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实现了离合与刹车阀联动的功能,或者,连接梁与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连接梁与第二连接臂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通过连接梁可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实现了离合与刹车阀联动的功能。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连接梁2上,且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设置有竖板41,所述第一连接臂4转动时,所述竖板41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联动,所述竖板4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42和第二调节螺栓43,所述第一调节螺栓42和第二调节螺栓43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梁2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栓42可抵压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栓43可抵压在所述连接梁2上伸出的螺杆21上;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固定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板41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竖板41的孔,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臂4带动竖板41联动,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第一连接臂与连接梁之间为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与连接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螺栓可抵压在底座上,第二控制螺栓可抵在螺杆上,当踩踏离合踏板时,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离合器工作,第一连接臂带动竖板转动,第二控制螺栓推动螺杆带动连接梁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第二连接臂上的第二控制装置控制刹车阀工作,实现了刹车及离合的双功能,当踩踏制动踏板时,第二连接臂带动连接梁转动,连接梁相对第一连接臂相对转动,不带动第一连接臂转动,仅第二连接臂转动,使第二控制装置作用在刹车阀上,实现了刹车的功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实现离合与刹车阀联动的功能的连接方式不止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和要求选择所需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显而易见,该工程车辆具有上述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采用双联式结构,实现了离合踏板和刹车踏板联动的功能,简化结构,优化角度及行程,符合人机工程学,实现了驾驶员操作方便舒适,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图1所示的离合及刹车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连接梁2可转动的安装在底座I上,第一连接臂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离合踏板3,另一端与连接梁2可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上焊接有竖板41,竖板4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42和第二调节螺栓43,第一调节螺栓42和第二调节螺栓43分别位于连接梁2的上下两侧,且第一调节螺栓42可抵压在底座I上,第二调节螺栓43可抵压在连接梁2上伸出的螺杆21上,第一连接臂4左侧底座I上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感应连接臂的位置控制离合器;第二连接臂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制动踏板5,另一端与连接梁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臂6上设置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二连接臂6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底座I铰接,连接杆可控制刹车阀11,第一连接臂4设置在第二连接臂的左侧,第一连接臂4和第二连接臂6安装好后,通过第一控制螺栓42、第二控制螺栓43和螺杆21将踏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保证离合踏板3和制动踏板5的定位角度为24° 30°,达到最舒服的位置。当踩踏离合踏板3时,第一连接臂4左侧底座I上的传感器控制离合器工作,第一连接臂4带动竖板41转动,第二控制螺栓43推动螺杆21带动连接梁2转动,从而第二连接臂6转动,第二连接臂6上的连接杆控制刹车阀11工作,实现了刹车及离合的双功能,松开离合踏板3,在离合踏板复位件7的作用下使离合踏板3复位、在制动踏板复位件8的作用下使制动踏板5复位;当踩踏制动踏板5时,第二连接臂6上带动连接梁2转动,连接梁2相对第一连接臂4相对转动,仅第二连接臂6转动,带动连接杆10转动,作用在刹车阀11上,实现了刹车的功能,松开制动踏板5,在制动踏板复位件8的作用下使制动踏板5复位,从而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目的。[006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踏板组件、制动踏板组件、底座(I)和连接梁(2),其中, 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包括离合踏板(3)和第一连接臂(4),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离合踏板(3 ),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 )相连接; 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包括制动踏板(5)和第二连接臂(6),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制动踏板(5 ),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 )相连接; 所述连接梁(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可通过所述连接梁(2)带动所述制动踏板组件一起工作,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可单独工作; 所述离合踏板组件与离合踏板复位件(7)连接,所述制动踏板组件与制动踏板复位件(8)连接,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7)可使所述离合踏板组件回位,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8)可使所述制动踏板组件回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9 ),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 )可控制离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9)为驱动杆或者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10),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臂(6)上,并可控制刹车阀(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10)为连接杆或者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7)一端与所述底座(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连接;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8) —端与所述底座(I)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臂(6)连接,所述离合踏板复位件(7)与所述制动踏板复位件(8)均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 ;所述离合踏板(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4° 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 )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6 )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 )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 )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套在所述连接梁(2)上,且所述第一连接臂(4)的另一端设置有竖板(41),所述第一连接臂(4)转动时,所述竖板(41)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联动,所述竖板(41)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42)和第二调节螺栓(43),所述第一调节螺栓(42)和第二调节螺栓(43)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梁(2)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栓可抵压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第二调节螺栓可抵压在所述连接梁(2)上伸出的螺杆(21)上;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2)固定连接。
10.一种工程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和工程车辆,所述离合及制动踏板装置包括离合踏板组件、制动踏板组件、底座和连接梁,连接梁可转动地安装在底座上,离合踏板组件可通过连接梁带动制动踏板组件一起工作,制动踏板组件可单独工作;离合踏板组件通过离合踏板复位件回位,制动踏板组件通过制动踏板复位件回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本实用新型采用悬挂式踏板,结构简单,减少了装配及制造难度,操作方便,操作力度适中,减少了驾驶员驾驶疲劳,使驾驶员操作方便舒适,同时实现了刹车及离合的双联功能。
文档编号B60K23/02GK203020078SQ20122071049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汪亚平, 张得义, 王文娟 申请人: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