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业车辆的轮轴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837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用于工业车辆的轮轴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轮轴支撑结构。轮轴支撑结构具有第一轮轴支撑件和第二轮轴支撑件、轮轴和螺栓机构。轮轴支撑件设置在工业车辆的车体构件上并且分别具有支撑孔。轮轴布置在第一轮轴支撑件和第二轮轴支撑件之间,并且具有一对中心销。每个中心销均由支撑孔可旋转地支撑。螺栓机构构造成将每个轮轴支撑件可拆卸地附接至车体构件。
【专利说明】用于工业车辆的轮轴支撑结构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该申请要求序列号为2012-242739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参引而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诸如叉车之类的工业车辆的轮轴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4]平衡重式叉车具有作为车体构件的机器基架。机器基架是机架的后部框架。机器基架支撑后轮轴使得后轮轴能够在侧倾平面内摆动。这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进期间帮助实现在车辆稳定性方面的改善。图15是示出工业车辆轮轴支撑结构的截面图。
[0005]如图15所示,机器基架150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如在图15中看到的水平方向)布置的前轮轴支撑件151和后轮轴支撑件152。两个轮轴支撑件151和152分别具有支撑孔156和157。轮轴支撑件151和152呈分成位于支撑孔156和157上方和下方的两个部分的分部式结构。轮轴支撑件151和152分别包括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以及下支撑构件151b和152b。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通过焊接等而固定至机器基架150。下支撑构件151b和152b通过螺栓装置而可拆卸地安装至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螺栓装置包括有头螺栓(headed bolt)160和设置在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中的螺孔(未图示)。螺栓160与螺孔螺纹接合。后轮轴153布置在轮轴支撑件151和152之间。在后轮轴15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前中心销和后中心销154和155。中心销154和155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在轮轴支撑件151和152的支撑孔156和157内。
[0006]当要将后轮轴153安装至机器基架150时,从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移除下支撑构件151b和152b。后轮轴153的中心销154和155布置在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的支撑孔156和157的上半部中。下支撑构件151b和152b通过螺栓160分别紧固至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结果,将中心销154和155的下半部支撑在支撑孔156和157的下半部内。用作支承件的衬套162设置在每个中心销154、155与支撑孔156、157的每个内表面之间。通过焊接等将防拆卸板163固定至每个轮轴支撑件151、152的一个支撑构件。例如,将防拆卸板163固定至前轮轴支撑件151的下支撑构件151b,以及将防拆卸板163固定至后轮轴支撑件152的上支撑构件152a。每个防拆卸板163均防止衬套162通过支撑孔156、157到达与后轮轴153相对的一侧。油脂嘴(未图示)附接至每个上支撑构件151a、152a。
[0007]在机器基架150和后轮轴153中可能存在尺寸偏差。用于消除所述偏差的影响的间隙C设定在轮轴支撑件151或152与后轮轴153之间。这样,尽管存在所述偏差,后轮轴153也能够安装在轮轴支撑件151和152之间。间隙C可能使后轮轴153能够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振颤。为了防止该振颤,使后轮轴153靠近例如前轮轴支撑件151。垫片158布置在后轮轴支撑件152与后轮轴153之间的间隙C中。响应于间隙C来选择垫片158的数量。替代性地,响应于间隙C来选择一定厚度的垫片158。[0008]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0.2000-16039公开了一种具有前轮轴支撑件和后轮轴支撑件的轮轴支撑结构。每个轮轴支撑件均具有竖向分部式结构。每个轮轴支撑件均具有固定至机器基架的上支撑构件和可拆卸地附接至上支撑构件的下支撑构件。
[0009]轮轴支撑件151和152的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均通过焊接等而固定至机器基架150。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可能受到损坏。例如,上支撑构件151a和152a将通过后轮轴153的滑动而磨损。或者,用于油脂嘴的安装部可能受到损坏。即使当支撑构件151a和152a中仅一者受到损坏时,也必须更换两个支撑构件151a和152a、包括机器基架150。该情况不仅涉及叉车而且涉及相对于机器基架可摆动地支撑轮轴的其它工业车辆中。工业车辆的示例包括牵引式铲车、铲式装载机或牵引拖拉机。
[0010]因此,本领域中需要一种允许仅更换损坏的轮轴支撑件的结构。

【发明内容】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包括轮轴支撑结构。该轮轴支撑结构具有第一和第二(前和后)轮轴支撑件、轮轴和螺栓机构。轮轴支撑件设置在工业车辆的车体构件上并且分别具有支撑孔。轮轴布置在第一轮轴支撑件和第二轮轴支撑件之间,并且具有一对中心销。每个中心销均由支撑孔可旋转地支撑。螺栓机构构造成将每个轮轴支撑件可拆卸地附接至车体构件。因此,当轮轴支撑件中的一个损坏时,能够单独地更换损坏的轮轴支撑件,而不必更换车体构件。
[0012]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轮轴支撑结构在第一轮轴支撑件和车体构件之间可以具有水平方向定位装置。水平方向定位装置构造成在安装时允许相对于车体构件在水平方向上对第一轮轴支撑件进行定位。因此,能够以高精度将第一轮轴支撑件安装至车体构件上的预定位置。
[0013]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轮轴支撑结构在第二轮轴支撑件和车体构件之间可以具有纵向位置调节装置。纵向位置调节装置构造成在安装时允许相对于车体构件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对第二轮轴支撑件进行定位。因此,通过第二轮轴支撑件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调节,能够防止轮轴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振颤。因此,能够省去常规所需的垫片调节操作。
[0014]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水平方向定位装置可以具有定位销和定位凹部。定位销设置在第一轮轴支撑件或车体构件中的一者上。定位凹部设置在这些构件中的另一者中。通过将第一轮轴支撑件安装至车体构件,使定位销与定位凹部配合接合。因此,能够容易地且以紧凑形式形成水平方向定位装置。
[0015]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纵向位置调节装置可以具有螺栓机构,该螺栓机构具有螺栓和螺栓插入孔。螺栓插入孔可以形成在第二轮轴支撑件中。将螺栓插入螺栓插入孔中以能够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且以紧凑形式形成纵向位置调节装置。
[0016]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轮轴支撑结构在第二轮轴支撑件和车体构件之间可以具有横向方向定位装置。横向方向定位装置构造成在安装时允许相对于车体构件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对第二轮轴支撑件进行定位。由此,能够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以高精度将第二轮轴支撑件安装至车体构件。
[0017]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轮轴支撑结构可以具有支承件。支承件从支撑孔的入口插入以与支撑孔配合接合。支承件设置在一对中心销中的至少一个和对应于该中心销的支撑孔之间。在支撑孔的与入口相对的端部处,形成有防止支承件穿过支撑孔的止挡部。
[0018]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在支撑孔的与入口相对的端部处可以设置治具(jig)开口。治具开口暴露支承件的端表面。因此,挤制治具从与轮轴相对的一侧插入治具开口中,并且挤制治具可以挤压支承件的端表面。结果,能够容易地从支撑孔移除支承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叉车的侧视图;
[0020]图2是轮轴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0021]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1-1II截取的横截面图;
[0022]图4是沿图3中的线IV-1V截取的横截面图;
[0023]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图;
[0024]图6是沿图3中的线V1-VI截取的横截面图;
[0025]图7是沿图6中的线VI1-VII截取的横截面图;
[0026]图8是轮轴支撑结构的分解图;
[0027]图9是用于示出支撑孔周围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
[0028]图10是根据第二代表性实施方式的后轮轴支撑件的横截面俯视图;
[0029]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支撑孔周围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0030]图12是沿图11中的线XI1-XII截取的横截面图;
[0031]图13是示出根据第四代表性实施方式的支撑孔周围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0032]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XIV-XIV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
[0033]图1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轮轴支撑结构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上面和下面公开的每一个附加技术特征和教导都可以单独地使用或者与其它特征和教导结合使用以提供改进的轮轴支撑结构。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代表性示例,这些示例既单独地采用许多这些附加技术特征和教导,也以彼此结合的方式采用许多这些附加技术特征和教导。该详细的描述仅仅旨在教导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更多细节以便实践本教导的优选方面,而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内容。仅权利要求限定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因此,下面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特征和步骤的组合可能不一定是最广义地实践本发明,相反仅仅给出教导以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代表性示例。此外,代表性示例和从属权利要求的各种特征可以以未具体列举的方式结合以便提供本教导的额外有用的构造。
[0035]如图1所示,轮轴支撑结构适用于平衡重式叉车的后轮轴。叉车(工业车辆)10的车体的后部(如图1中看到的右手部分)包括配重部11和后车架(车体构件)12。后车架12通过铸造形成为块状件。如图2所示,在后车架1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容纳右后轮和左后轮
14、后轮轴16等的空间。
[0036]右后轮和左后轮14被支撑在后轮轴16的两个端部处。后轮轴16配备有上轮轴梁17和下轮轴梁18。轮轴梁17和18呈条带状并且平行地布置。上轮轴梁17布置在后轮轴16的上侧。下轮轴梁18布置在后轮轴16的下侧。如图3所示,上轮轴梁17和下轮轴梁18通过前侧连接板19和后侧连接板20而彼此连接。连接板19和20在后轮轴16的纵向方向上的、即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心处沿竖向方向延伸。因此,后轮轴16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部的截面构造呈矩形框架状构造。如图2所示,上轮轴梁17和下轮轴梁18的在纵向方向上的每个端部也通过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21而连接。如同连接板19和20,连接板21在竖向方向上延伸。
[0037]如图2所示,转向缸23容纳在后轮轴16中。每个转向缸23均具有活塞杆23a。活塞杆23a经由连杆机构(未图示)连接至右后轮和左后轮14。当对图1所示的叉车10的方向盘25进行操作时,图2所示的转向缸23受到驱动,并且后轮14围绕主销24旋转。由此使后轮14转向。
[0038]如图3所示,在后轮轴16的在纵向方向(垂直于图3的平面的方向)上的中心部处,连接板19和20中的每一个都设有中心销27。每个中心销27的一个端部(远端部)一体地具有安装基板28。通过焊接等将安装基板28分别固定至连接板19和20。前中心销和后中心销27同轴布置。后轮轴16围绕两个中心销27摆动。结果,允许后轮轴16在车体的侧倾方向上摆动,其中两个后轮14 (参见图2)均保持与地面接触。
[0039]如图3所示,轮轴支撑结构包括后轮轴16以及前轮轴支撑件30和后轮轴支撑件
32。前轮轴支撑件30和后轮轴支撑件32设置在后车架12的下表面上。前轮轴支撑件30和后轮轴支撑件32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后车架12的下表面形成为水平表面或大致水平的表面。通过螺栓装置(螺栓机构)将轮轴支撑件30和32可拆卸地安装至后车架12。如图4、图6和图8所示,螺栓装置具有有头螺栓(螺栓)34和将要与螺栓34螺纹接合的螺孔47、54。
[0040]如图8所示,如从前侧所看到的,前轮轴支撑件30形成为大致T形的块状件。例如通过借助于熔融等切割预定厚度的长形的T形钢材而形成轮轴支撑件30。轮轴支撑件30的上端表面保持与后车架12的下表面接触。在轮轴支撑件30的中心部处形成有圆形的支撑孔37,支撑孔37在厚度方向上即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穿过轮轴支撑件30。圆筒形构造的树脂衬套(支承件)38与支撑孔37配合接合或压入支撑孔37中。如图3所示,后轮轴16的前中心销27经由衬套38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孔37内。
[0041]如图9所示,每个支撑孔37均具有配合接合孔部40、中空孔部41和止挡部42。衬套38与配合接合孔部40配合接合。中空孔部41具有比配合接合孔部40的孔直径小的孔直径。中空孔部41与配合接合孔部40并排布置以与其同轴。止挡部42形成在配合接合孔部40与中空孔部41之间。止挡部42用于防止与支撑孔37配合接合的衬套38从后轮轴侧(如图9中看到的右手侧)穿过到达支撑孔37的相对侧(图9的左手侧)。
[0042]如图9所示,中空孔部41的孔直径大于衬套38的内径。在中空孔部41中形成有治具开口 43。治具开口 43暴露衬套38的一部分端部。暴露的部分沿着衬套38的内圆端设置并且具有环形形状。另一部分沿着衬套38的外圆端设置并且面向止挡部42。因此,止挡部42阻止衬套38的移动(支承件防拆卸结构)。衬套38的暴露的内部可以与挤制治具61的环形构件61a接触。因此,能够由环形构件61a将衬套38从配合接合孔部40推出。
[0043]如图8所示,在轮轴支撑件30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处均形成有沿竖向方向延伸的右螺栓插入孔和左螺栓插入孔45。如图4和图5所示,螺栓插入孔45形成为螺栓34的轴部34a能够通过的中空圆筒。在轮轴支撑件30的上端表面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处均形成有呈中空圆筒形式的有底销孔(下销孔)46。销孔46被置于螺栓插入孔45的外侧。顶出销(knockpin) 48能够插入销孔46中。
[0044]如图8所示,如同前轮轴支撑件30,如从前侧所看到的,后轮轴支撑件32具有大致T形的构造。轮轴支撑件32具有支撑孔37,支撑孔37呈相对于前侧轮轴支撑件30的支撑孔37的纵向对称构造。衬套38与每个支撑孔37的配合接合孔部40配合接合。在轮轴部32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处均形成有沿竖向方向延伸的螺栓孔50。从图4和图5与图6和图7的比较可以看出,螺栓插入孔50具有比前轮轴支撑件30的螺栓插入孔45的孔直径大的孔直径。螺栓插入孔50形成为中空圆筒。螺栓34的轴部34a能够插入到用于以预定游隙(play)进行松配合接合的螺栓插入孔50中。轮轴支撑件32没有销孔46。
[0045]如图8所示,在后车架12的下表面中形成有前侧螺孔47、上侧销孔52和后侧螺孔54。前侧螺孔47和销孔52分别被置于与前轮轴支撑件30的螺栓插入孔45和销孔46相对应处。螺栓34的轴部34a与螺孔47螺纹接合。销孔52具有中空圆筒形构造。顶出销48能够配合至销孔52中。后侧螺孔54被置于与后轮轴支撑件32的螺栓插入孔50相对应处。螺栓34的轴部34a与螺孔54螺纹接合。
[0046]如图6所示,在后车架1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右引导突出部和左引导突出部56以及配合接合凹部57 (横向方向定位装置或结构)。配合接合凹部57被置于右突出部和左突出部56之间。后轮轴支撑件32的上端部与配合接合凹部57配合接合。配合接合凹部57形成为浅凹槽,其沿前-后方向(沿垂直于图6的平面的方向)延伸。当将轮轴支撑件32安装至后车架12时,引导突出部56引导轮轴支撑件32的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右引导突出部和左引导突出部56具有对称构造,并且展现彼此相互相对的对置表面。每个对置表面均具有定位表面58和引导斜面59。定位表面58被置于对置表面的上部中。定位表面58分别面向轮轴支撑件32的右上部和左上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定位突出部)。结果,定位表面58确定轮轴支撑件32的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引导斜面59被置于对置表面的下部中。引导斜面59渐缩成逐渐地且向下地扩大凹槽宽度。油脂嘴(未图示)附接至轮轴支撑件30和32中的每一者。在图8中,省去了后轮轴16、引导突出部56和配合接合凹部57。
[0047]如图3所示,当将后轮轴16安装至后车架12时,后轮轴16的前侧中心销27与轮轴支撑件30内的衬套38配合接合。后轮轴16的后侧中心销27与轮轴支撑件32内的衬套38配合接合。顶出销48的下部与轮轴支撑件30的销孔46配合接合。如图4所示,顶出销48的上部从轮轴支撑件30的上端表面伸出。如图3所示,使后轮轴16和轮轴支撑件30和32靠近后车架12。
[0048]如图8所示,顶出销(定位销或定位突出部)48的末端部(上端部)与后车架12的销孔(定位凹部)52配合接合(水平方向定位装置或结构)。结果,将前轮轴支撑件30在水平方向上、即在相对于后车架12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设定就位。螺孔47的位置和螺栓插入孔45的位置彼此对准。螺栓34穿过螺栓插入孔45以与螺孔47螺纹接合。通过螺栓34的松螺纹接合,将轮轴支撑件30暂时紧固至后车架12。
[0049]如图6所示,螺栓34穿过后轮轴支撑件32的螺栓插入孔50并且与螺孔54螺纹接合。当紧固螺栓34时,轮轴支撑件32的上部与后车架12的配合接合凹部57、即在引导突出部56之间配合接合。引导突出部56的引导斜面59朝向定位表面58引导轮轴支撑件32的右上部和左上部。结果,将轮轴支撑件32相对于后车架12在横向方向上设定就位。通过螺栓34的松螺纹接合,将轮轴支撑件32暂时紧固至后车架12。此时,螺栓插入孔(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或结构)50在它们自身与螺栓34的轴部34a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允许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移动或后轮轴支撑件32的位置调节。后轮轴支撑件32被置于后轮轴16的后部处,同时例如在它自身与后轮轴16之间展现与常规示例中的缝隙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的缝隙。
[0050]如图4所示,通过完全紧固两个前侧螺栓34,将前轮轴支撑件30最终紧固或固定至后车架12。如图3所示,将后轮轴支撑件32移动至车辆的前侧(如图3中所看到的左侧)以调节轮轴支撑件32的纵向位置。轮轴支撑件32接近设置在后侧中心销27上的安装基板28。将安装基板28与轮轴支撑件32之间的缝隙调节至预定的量。如图6所示,将两个后侧螺栓34完全紧固。结果,将后轮轴支撑件32最终紧固、即固定至后车架12。通过这种方式,将后轮轴16安装至后车架12。
[0051]通过与上述相反的程序能够从后车架12移除后轮轴16。因此,当滑动部通过后轮轴16的摆动而磨损时,或者当油脂嘴的安装部损坏时,能够单独地用新的轮轴支撑件来更换损坏的轮轴支撑件30、32。同样,当衬套38损坏时,能够用新的衬套来更换该衬套38。
[0052]如图9所示,当用新的衬套来更换衬套38时,通过使用挤制治具61将衬套38从轮轴支撑件30,32取出。挤制治具61在末端部具有环形构件61a。使环形构件61a在衬套38的轴的整个周围与衬套38的止挡部侧端表面接触。环形构件61a从与轮轴侧相对的一侦仪图9中的左手侧)插入支撑孔37的治具开口 43中,并且与衬套38的端表面接触。挤制治具61沿拆卸方向(图9中的右侧)推压衬套38。通过挤制治具61,可以将衬套38推出支撑孔37。替代性地,可以由挤制治具61将衬套38从支撑孔37挤出预定的量,并且可以由拔出治具将衬套38从支撑孔37拔出。
[0053]当轮轴支撑件30和32中的一者损坏时,从后车架12移除轮轴支撑件30和32,并且单独地用新的轮轴支撑件来更换损坏的轮轴支撑件30、32。这之后,将轮轴支撑件30和32安装至后车架12。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仅更换损坏的轮轴支撑件30、32,而无需更换后车架12。
[0054]如图9所示,从设置在靠近后轮轴16处的入口将衬套38插入支撑孔37中。治具开口 43从支撑孔37的暴露开口露出衬套38的端表面。因此,能够通过使用治具开口 43容易地从支撑孔37拆卸衬套38。当轮轴支撑件30和32的衬套38中的一个损坏时,从后车架12移除后轮轴16。能够用新衬套更换损坏的衬套38,并且将后轮轴16安装至后车架12。
[0055]如图4和图5所示,水平方向定位装置设置在前轮轴支撑件30和后车架12之间。在安装时,水平方向定位装置相对于后车架12水平地定位前轮轴支撑件30。水平方向定位装置顶出销48和销孔52。因此,前轮轴支撑件30能够精确地安装至后车架12上的预定位置。
[0056]如图6和图7所示,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设置在后轮轴支撑件32和后车架12之间。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包括用于在安装时相对于后车架12调节后轮轴支撑件32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的螺栓插入孔50。因此,通过后轮轴支撑件32的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位置调节,能够防止后轮轴16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振颤。结果,能够省去常规所需的垫片调节操作。还能够将垫片布置在图3所示的中心销27的安装基板28和后轮轴支撑件3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纵向方向调节装置而无需选择垫片的数量、或者垫片的厚度等。
[0057]如图4和图5所示,水平方向定位装置具有顶出销48和将要与顶出销48配合接合的上销孔52。因此,能够容易地且以紧凑形式形成水平方向定位装置。
[0058]如图6和图7所示,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设置在后轮轴支撑件32上。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具有螺栓孔50,螺栓34插入螺栓孔50中以能够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且以紧凑形式形成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
[0059]如图6所示,横向方向定位装置设置在后轮轴支撑件32和后车架12之间。横向方向定位装置包括轮轴支撑件32的一部分和配合接合凹部57。在安装时,横向方向定位装置相对于后车架12调节后轮轴支撑件32的在车辆横向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够在车辆横向方向上以高精度将后轮轴支撑件32安装至后车架12。
[0060]如图4所示,叉车10的轮轴支撑结构具有衬套38。每个衬套38均设置在后轮轴16的中心销27与轮轴支撑件30或32的支撑孔37之间。衬套38从设置在靠近后轮轴16处的支撑孔37的入口与支撑孔37配合接合。轮轴支撑件30或32中的每一者均具有止挡部42。止挡部42形成在位于与入口相对的一侧的端部处以防止衬套38穿过支撑孔37。因此,能够省去用于防止衬套拆卸的常规所需的防拆卸板。还能够省去将防拆卸板焊接至上支撑构件或下支撑构件的步骤。因此,能够减少用于防止衬套38的拆卸的必要的部件数量。或者,能够减少生产工时。
[0061]如图9所示,轮轴支撑件30和32中的每一者均具有支撑孔37、止挡部42和治具开口 43。衬套38从设置在靠近后轮轴16处的入口与支撑孔37配合接合。止挡部42与支撑孔37内的衬套38的一个端表面接触。由此,止挡部42防止衬套38穿过到达与入口相对地设置的暴露开口。治具开口 43从暴露开口暴露衬套38的一个端表面。治具开口 43允许挤制治具61推压衬套38的一个端表面。因此,能够从暴露开口将挤制治具61插入治具开口 43中,并且通过挤制治具61挤压衬套38的一个端表面。结果,能够容易地从支撑孔37拆卸衬套38。
[0062]如图9所示,支撑孔37具有并排布置以在轴向方向上同轴的配合接合孔部40和中空孔部41。衬套38与配合接合孔部40配合接合。中空孔部41具有比配合接合孔部40的孔直径小的孔直径。通过配合接合孔部40与中空孔部41之间的孔直径的差异而形成止挡部42。因此,环形止挡部42能够容易地由配合接合孔部40和中空孔部41形成。环形止挡部42能够以相当均衡的方式、即在衬套38的轴的整个周围接触衬套38的一个端表面。
[0063]如图9所示,中空孔部41的孔直径设定成大于衬套38的内径。治具开口 43形成在中空孔部41内。因此,环形治具开口 43能够容易地形成。治具开口 43在衬套38的轴的整个周围露出衬套38的端表面。因此,挤制治具61的环形构件61a能够以相当均衡的方式推压衬套38。
[0064]代替上述结构或除上述结构之外,挤制治具在其末端部处可以具有多个腿状构件。腿状构件可以以等周边间隔或以离散形式与衬套38的端表面接触。腿状构件能够挤压衬套38的端表面的合适部分。挤制治具还能够仅具有一个腿状构件。还能够在移动腿状构件38抵靠衬套38的位置的同时由挤制治具逐渐地推压衬套38。
[0065]代替图7的结构,轮轴支撑结构可以具有如图10所示的结构。代替图7所示的插入孔50,图10所示的后轮轴支撑件32具有螺栓插入孔63 (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横向方向定位装置)。螺栓插入孔63呈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形的圆筒形构造。缝隙形成在螺栓插入孔63的壁表面和螺栓34的轴部34a之间。由于该缝隙,后轮轴支撑件32能够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移动。即,该缝隙允许后轮轴支撑件32的位置调节。该缝隙在横向方向上相对较小。因此,能够通过螺栓插入孔63确定后轮轴支撑件32相对于后车架12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相应地,能够省去图6所示的引导突出部56和配合接合凹部57。
[0066]代替如图9所示的结构,轮轴支撑结构还能够展现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结构。代替图9所示的止挡部42和治具开口 43,图11和图12所示的支撑孔37具有止挡部66和治具开口 67。支撑孔37的中空孔部65具有比衬套38的内径小的孔直径。多个治具开口 67形成在止挡部66中。治具开口 67是在支撑孔37的内表面上的U形凹槽并且沿轴向方向延伸。多个治具开口 67被置于与衬套38的端表面相对应的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周边间隔处。治具开口 67的外周边缘具有与衬套38的外周边缘大致上相同的构造。挤制治具68在末端处可以具有多个腿状构件68a。腿状构件68a可以插入治具开口 67中。治具开口 67的凹槽深度和凹槽宽度能够视情况而改变。中空孔部65的孔直径越小,越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灰尘通过中空孔部65。
[0067]代替如图9所示的结构,轮轴支撑结构还能够具有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结构。代替图9所示的止挡部42和治具开口 43,图13和图14所示的轮轴支撑结构具有止挡部69和治具开口 70。轮轴支撑结构没有图9所示的中空孔部41。配合接合孔部40具有在孔部40的一端完全封闭的底部。止挡部69具有多个治具开口 70。治具开口 70是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中空孔。多个治具开口 70被置于与衬套38的端表面相对应的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周边间隔处。挤制治具68在末端可以具有多个腿状构件72a。腿状构件72a可以插入治具开口 70中。止挡件69能够防止灰尘进入衬套38并进入孔部40。
[0068]虽然已参照具体构造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做出许多替代性方案、改型和变型。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旨在涵盖可能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替代性方案、改型和变型。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应局限于代表性的构造,而是可以例如如下面所述地进行改型。
[0069]上述轮轴支撑结构可以设置在叉车10中,或者可以设置在诸如牵引式铲车、铲式装载机或牵引拖拉机之类的工业车辆中。
[0070]轮轴支撑结构可以设置在后轮轴16中,或者设置在诸如牵引拖拉机之类的工业车辆的前轮轴中。
[0071]如上所述,轮轴支撑结构可以设置在作为车体构件的后车架12上。替代性地,轮轴支撑结构可以设置在作为车体构件的机器底座的配重部11上。
[0072]如上所述,螺栓装置可以包括图4和图6所示的螺栓34以及螺孔47和54。替代性地,螺栓装置可以具有设置在车体构件上的双头螺栓、以及将要与双头螺栓螺纹接合的螺母。
[0073]如图4和图6所示,轮轴支撑件30和32中的每一者均可以通过多个或单个螺栓而附接至车体构件。例如,轮轴支撑件30和32中的每一者均可以通过两个螺栓34、或者通过两个左螺栓和两个右螺栓进行附接。
[0074]如图4所示,水平方向定位装置可以设置在前轮轴支撑件30中。替代性地,水平方向定位装置可以设置在后轮轴支撑件32中。在这种情况下,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和横向方向定位装置可以设置在前轮轴支撑件30侦U。
[0075]代替顶出销48与上销孔52配合接合的结构,水平方向定位装置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布置在后车架12上的顶出销48与下销孔46配合接合。如图4所示,能够设置右水平方向定位装置和左水平方向定位装置。替代性地,能够设置一个、三个或多于三个的水平方向定位装置。水平方向定位装置的布置位置可以视情况而改变。
[0076]水平方向定位装置和/或纵向方向位置调节装置根据需要而设置。也可以省去它们。
[0077]如图6所示,横向方向定位装置可以具有后轮轴支撑件32的一部分和配接合凹部57。替代性地,横向方向定位装置可以具有设置在车体构件和后轮轴支撑件32中的一者上的横向方向定位突出部、以及设置在这些构件中的另一者中的横向方向定位凹部。横向方向定位装置根据需要而设置,并且可以省去。
[0078]如图3所示,轮轴支撑结构可以具有作为支承件的衬套38。替代性地,轮轴支撑结构可以具有诸如球轴承或滚针轴承之类的支承件。还能够省去轮轴支撑件30和32中的一者的支承件。
[0079]支撑孔37的止挡部42、66和69可以设置在前轮轴支撑件30和后轮轴支撑件32中的两者中或一者中。常规防拆卸板可以通过焊接等而固定至没有止挡部的轮轴支撑件。
[0080]支撑孔37的止挡部42、66和69构造成防止衬套38通过支撑孔37。止挡部的构造、布置模式等可以视情况而改变。
[0081 ] 如图9和图12所示,支撑孔37的中空孔部41和65可以与配合接合孔部40同轴。替代性地,中空孔部41和65可以相对于配合接合孔部40偏心地设置。如图9和图12所示,中空孔部41和65可以呈圆形构造。替代性地,中空孔部41和65可以具有多边形横截面。
[0082]支撑孔37的治具开口 43、67和70可以从暴露开口暴露衬套38的一个端表面。暴露开口设置成与设置在靠近后轮轴16处的入口相对。治具开口的构造、数量、布置模式等能够视情况而改变。
[0083]还能够将帽、盖等附接至支撑孔37的中空孔部41、65。帽或类似物由树脂等形成。帽或类似物构造成封闭中空孔部41、65的暴露开口以防灰尘进入衬套38。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轮轴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轮轴支撑件和第二轮轴支撑件,所述第一轮轴支撑件和第二轮轴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工业车辆的车体构件上,所述第一轮轴支撑件和第二轮轴支撑件分别具有支撑孔; 轮轴,所述轮轴布置在所述第一轮轴支撑件和第二轮轴支撑件之间,所述轮轴具有一对中心销,所述中心销中的每一个均由相对应的支撑孔可旋转地支撑;以及 螺栓机构,所述螺栓机构构造成将所述轮轴支撑件中的每一个均可拆卸地附接至所述车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轴支撑结构,还包括水平方向定位结构,所述水平方向定位结构构造成在安装时允许相对于所述车体构件在水平方向上对所述第一轮轴支撑件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轴支撑结构,还包括纵向方向位置调节结构,所述纵向方向位置调节结构构造成在安装时允许相对于所述车体构件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轮轴支撑件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轴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水平方向定位结构具有定位销和定位凹部,其中所述定位销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支撑件或所述车体构件中的一者上,其中所述定位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支撑件或所述车体构件中的另一者中,并且其中通过将所述第一轮轴支撑件安装至所述车体构件而使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凹部配合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轴支撑结构,其中,所述纵向方向位置调节结构具有螺栓机构,所述螺栓机构具有螺栓和螺栓插入孔,其中所述螺栓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第二轮轴支撑件中,并且其中将所述螺栓插入所述螺栓插入孔中以能够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轮轴支撑结构,其中,还包括横向方向定位结构,所述横向方向定位结构构造成在安装时允许相对于所述车体构件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对所述第二轮轴支撑件进行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轮轴支撑结构,还包括: 支承件,所述支承件从所述支撑孔的入口插入所述支撑孔中以与所述支撑孔配合接合,所述支承件设置在所述一对中心销中的至少一个和对应于该中心销的支撑孔的孔表面之间,以及 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形成在所述支撑孔的与所述入口相对的端部处,所述止挡部构造成防止所述支承件穿过所述支撑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轴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孔的与所述入口相对的所述端部处的治具开口,所述治具开口构造成暴露所述支承件的端表面。
【文档编号】B60G1/02GK103802624SQ20131053752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和田研一, 望月彰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