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及轿车前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917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及轿车前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及轿车前排座椅,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为提高强度,降低成本而发明。所述座椅扶手结构,包括扶手和座椅靠背,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铰接,所述扶手上靠近所述座椅靠背的一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座椅靠背上与所述导向柱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配合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铰接轴线上。本发明座椅扶手结构用于轿车前排座椅。
【专利说明】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及轿车前排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及轿车前排座椅。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座椅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附件的设计对乘坐的舒适度有较大影响,目前,为了给乘员的手臂提供支撑通常会在座椅上设计座椅扶手结构,同时为了避免扶手影响乘员上下车,座椅扶手结构通常可抬起,乘员坐在座椅上时,座椅扶手可为手臂提供支撑,增加舒适度,成员离开座椅或准备乘坐时,可通过座椅扶手结构将座椅扶手抬起,方便乘坐。
[0003]现有的座椅扶手结构以固定在座椅靠背骨架上的长头螺栓为定位轴,且背骨架上设两个导向柱,扶手上设有分别与两个导向柱对应的两个导向槽,扶手以定位轴为旋转中心,以导向柱和导向槽配合路径为方向在水平位置和抬起位置间进行旋转。但该结构的导向槽开设于扶手上,由于扶手的结构通常较小,开设导向槽对扶手的强度有不利影响,若要增加扶手的强度则需要增加扶手设有导向槽的局部的厚度,增大了扶手的体积和重量,使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及轿车前排座椅,可提高强度,降低成本。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包括扶手和座椅靠背,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铰接,所述扶手上靠近所述座椅靠背的一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座椅靠背上与所述导向柱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配合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铰接轴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可通过所述导向柱限制所述扶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扶手为水平状态,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扶手为抬起状态。
[0008]具体地,所述导向槽的圆心角为105°。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扶手通过定位组件与所述座椅靠背铰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螺栓和柱套,所述柱套与所述座椅靠背固定连接,所述柱套设有可与所述螺栓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扶手一端开设有铰接通孔,所述扶手通过所述铰接通孔套设于所述柱套上,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铰接通孔内并与所述柱套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可将所述扶手向所述座椅靠背方向压紧,所述扶手可绕所述柱套的轴线旋转。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铰接通孔为沉孔结构,所述螺栓头完全位于所述沉孔结构内。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柱套之间设有第一衬套,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螺栓之间设有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端部均设有凸缘,所述螺栓头通过所述第二衬套的凸缘将所述扶手向所述座椅靠背方向压紧,所述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衬套的凸缘将所述第一衬套向所述座椅靠背方向压紧。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套的凸缘与所述螺栓头之间设有波形垫圈,所述波形垫圈与所述螺栓头之间设有第三衬套。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铰接通孔靠近所述螺栓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铰接通孔卡接的堵
至Jhl o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第四衬套,且所述导向柱通过所述第四衬套与所述导向槽配合。
[00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结构中,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铰接,所述扶手上的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座椅靠背上的所述导向槽配合进行限位,实现了所述扶手可绕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铰接轴线旋转的功能,由于所述扶手的结构通常较小,在其上开设所述导向槽可能会影响所述扶手的强度,因此,需要提高所述扶手的导向槽的局部的厚度来增加扶手的强度,这使所述扶手的重量和体积增大,成本增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结构将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上,将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扶手上,不影响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并可防止所述导向槽对所述扶手强度的削弱,避免了为提高所述扶手的强度而增加扶手厚度导致成本增加,由此,可提高所述扶手的强度,降低成本,且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简单、方便,舒适性高。
[001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轿车前排座椅,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
[00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轿车前排座椅采用的座椅扶手结构中,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铰接,所述扶手上的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座椅靠背上的所述导向槽配合进行限位,实现了所述扶手可绕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铰接轴线旋转的功能,由于所述扶手的结构通常较小,在其上开设所述导向槽可能会影响所述扶手的强度,因此,需要提高所述扶手的导向槽的局部的厚度来增加扶手的强度,这使所述扶手的重量和体积增大,成本增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结构将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上,将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扶手上,不影响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槽的配合,并可防止所述导向槽对所述扶手强度的削弱,避免了为提高所述扶手的强度而增加扶手厚度导致成本增加,由此,可通过提高所述扶手的强度使所述轿车前排座椅的强度得到提升,所述扶手成本的降低也使轿车前排座椅的成本得以减小,且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简单、方便,舒适性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扶手结构的转动状态图;
[0019]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0020]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0021]图4为图2中C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及轿车前排座椅进行详细描述。
[00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扶手结构的转动状态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包括扶手I和座椅靠背2,扶手I与座椅靠背2铰接,扶手I上靠近座椅靠背2的一侧设有导向柱4,座椅靠背2上与导向柱4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3,导向柱4配合设置于导向槽3内,导向槽3呈圆弧形结构,且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扶手I与座椅靠背2的铰接轴线上。
[002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结构中,扶手I与座椅靠背2铰接,扶手I上的导向柱4与座椅靠背2上的导向槽3配合进行限位,实现了扶手I可绕扶手I与座椅靠背2的铰接轴线旋转的功能,由于扶手I的体积和重量通常较小,在其上开设导向槽3可能会影响扶手I的强度,因此,需要提高扶手I的导向槽3的局部的厚度来增加扶手I的强度,这使扶手I的重量和体积增大,成本增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扶手结构将导向槽3设置于座椅靠背2上,将导向柱4设置于扶手I上,不影响导向柱4与导向槽3的配合,并可防止导向槽3对所述扶手I强度的削弱,避免了为提高扶手I的强度而增加扶手I厚度而导致成本增加,由此,可提高所述扶手I的强度,降低成本,且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简单、方便,舒适性高。
[0027]为了使扶手I处于合适的位置间移动,导向槽3可通过导向柱4限制扶手I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当扶手I处于第一位置时,扶手I为水平状态(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位置),此时扶手I可对乘员手臂提供支撑,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当扶手I处于第二位置时,扶手I为抬起状态(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位置),可避免扶手I阻碍乘员乘坐座椅,使座椅的使用更加方便。
[0028]由于扶手I的转动由导向槽3限制,因此扶手I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扶手I的夹角与导向槽3的圆心角相等,若导向槽I的圆心角过小,则扶手I虽然处于抬起状态,但仍会阻碍驾乘人员乘坐座椅,若导向槽3的圆心角过大,则增加了对扶手I进行不必要的转动,且扶手I可能会转动至座椅靠背2的背面,影响乘员乘坐后排座椅,因此只需要将扶手I转动至与座椅靠背2平行即可,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将车辆的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设置为105°时乘坐舒适度较好,因此可将导向槽3的圆心角设置为105°,使得当扶手I处于第二位置时,扶手I与座椅靠背2的位置相适应,避免了对乘员乘坐座椅的干扰。
[0029]参照图2、图3和图4,扶手I可通过定位组件与座椅靠背2铰接,定位组件包括螺栓6和柱套5,柱套5与座椅靠背2固定连接,柱套5设有可与螺栓6配合的内螺纹,扶手I一端开设有铰接通孔7,扶手I通过铰接通孔7套设于柱套5上,螺栓6穿设于铰接通孔7内并与柱套5的内螺纹配合连接,螺栓6的螺栓头61可将扶手I向座椅靠背2方向压紧,扶手I可绕柱套5的轴线旋转。使得扶手I可以柱套5和螺栓6组成的整体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在安装定位组件时,可先将扶手I套设于柱套5上,再将螺栓6穿过铰接通孔7与柱套5螺纹连接,安装和拆卸过程简单,由此,可在实现扶手I绕所述柱套5的轴线旋转的同时使扶手I和座椅靠背2的铰接易于实现,
[0030]为了避免螺栓头61与座椅的其他零部件互相干扰,可将铰接通孔7设置为沉孔结构,并使螺栓头61完全位于所述沉孔结构内,从而可使螺栓6完全位于铰接通孔7内,在使用时,可保证螺栓头61不超出扶手I,避免螺栓头61与座椅上的其他零部件互相干扰,影响座椅扶手结构的正常使用。
[0031]由于扶手I需要经常旋转,因此铰接通孔7与柱套5间和铰接通孔7与螺栓6间的摩擦较为频繁,为了避免铰接通孔7、柱套5和螺栓6的磨损,可在铰接通孔7与柱套5之间设置第一衬套8,并在铰接通孔7与螺栓6之间设置第二衬套9,第一衬套8和第二衬套9耐磨损且易更换,从而避免了铰接通孔7与柱套5和螺栓6直接接触时造成的铰接通孔7、柱套5和螺栓6的磨损,同时为了防止扶手I转动至抬起状态后自动下落,可在第一衬套8的端部设置凸缘81,在第二衬套9的端部均设置凸缘91,并使螺栓头61通过第二衬套9的凸缘91将扶手I向座椅靠背2方向压紧,使扶手I通过第一衬套8的凸缘81将第一衬套8向座椅靠背2方向压紧,从而使扶手I被向座椅靠背2压紧,通过增大扶手I与座椅靠背2间的摩擦力,使转动扶手I时需要一定的操作力,并使扶手I处于抬起状态时,不会自动下落,凸缘81和凸缘91可避免扶手I直接与座椅靠背2接触,也可避免螺栓头61与扶手I直接接触,从而防止扶手1、座椅靠背2和螺栓头61的磨损。
[0032]为了使转动扶手I时的操作力稳定,可在第二衬套9的凸缘91与螺栓头61之间设置波形垫圈10,并在波形垫圈10与螺栓头61之间设置第三衬套11,波形垫圈10位于第二衬套9的凸缘91与螺栓头61之间,波形垫圈10的波形结构可使第二衬套9的凸缘91与螺栓头61之间始终存在稳定的作用力,从而保证螺栓6将扶手I向座椅靠背2方向以稳定的作用力压紧,从而使在转动扶手I时,所需的操作力稳定,同时为了便于操作,可通过选用不同的波形垫圈10或调整波形垫圈10的安装位置使转动扶手I时的操作力保持在6N-20N,经多次操作力测试试验,可知转动扶手时的操作力在6N-20N时,既可以防止扶手I抬起后自动下落,也可避免因操作力过大使扶手I难以转动,而且在螺栓6或第二衬套9松动时,波形垫圈10可被压缩或伸展,因此仍可使第二衬套9的凸缘91与螺栓头61间的作用力保持稳定,第三衬套11可防止波形垫圈10与螺栓头61直接接触,避免了螺栓头61与第二衬套9的磨损,由此,可使转动扶手I时的操作力稳定,提高了座椅扶手结构可靠性。
[0033]为了减小外界环境扶手I的正常使用的影响,可在铰接通孔7靠近螺栓头61的一端设置与铰接通孔7卡接的堵盖12。由于定位组件设置于扶手I内的铰接通孔7里,若铰接通孔7的端部封闭性较差,则螺栓6等金属零部件容易被氧化,且如果有外部的颗粒进入,可能会影响扶手I的正常旋转,堵盖12可提高铰接通孔7的封闭性,由此,可避免外界环境影响扶手I的正常使用。
[0034]由于导向柱4可沿导向槽3移动,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对导向柱4和导向槽3的磨损,导向柱4和导向槽3的更换较为麻烦,而衬套的结构简单且易更换,因此可在导向柱4上套设第四衬套13,使导向柱4通过第四衬套13与导向槽3配合,从而可使导向槽3与导向柱4间接接触,避免了导向柱4和导向槽3互相磨损,长期使用后更换第四衬套13即可,同时,第四衬套13的材料优选塑料,由于塑料材料质地较软,在转动扶手I时可防止因导向柱4和导向槽3的摩擦而产生异响,由此,可避免导向槽3和导向柱4的磨损,延长座椅扶手结构的使用寿命。[003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轿车前排座椅,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由于在本实施例的轿车前排座椅中使用的座椅扶手结构与上述座椅扶手结构的各实施例中提供的座椅扶手结构相同,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预期效果。
[0036]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轿车前排座椅的其他构成等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00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扶手结构,包括扶手和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铰接,所述扶手上靠近所述座椅靠背的一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座椅靠背上与所述导向柱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柱配合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椅靠背的铰接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可通过所述导向柱限制所述扶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动,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扶手为水平状态,当所述扶手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扶手为抬起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圆心角为10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通过定位组件与所述座椅靠背铰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螺栓和柱套,所述柱套与所述座椅靠背固定连接,所述柱套设有可与所述螺栓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扶手一端开设有铰接通孔,所述扶手通过所述铰接通孔套设于所述柱套上,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铰接通孔内并与所述柱套的内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螺栓的螺栓头可将所述扶手向所述座椅靠背方向压紧,所述扶手可绕所述柱套的轴线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通孔为沉孔结构,所述螺栓头完全位于所述沉孔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柱套之间设有第一衬套,所述铰接通孔与所述螺栓之间设有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端部均设有凸缘,所述螺栓头通过所述第二衬套的凸缘将所述扶手向所述座椅靠背方向压紧,所述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衬套的凸缘将所述第一衬套向所述座椅靠背方向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的凸缘与所述螺栓头之间设有波形垫圈,所述波形垫圈与所述螺栓头之间设有第三衬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通孔靠近所述螺栓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铰接通孔卡接的堵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第四衬套,且所述导向柱通过所述第四衬套与所述导向槽配合。
10.一种轿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扶手结构。
【文档编号】B60N2/46GK103612578SQ20131062594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张红坤, 田寿月, 卢金新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