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434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附件,尤其涉及一种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
背景技术
载货汽车按要求必须安装符合国家标准(GB/T11567-2)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以防范轿车追尾货车钻入货车底部,保护轿车司乘人员。目前,国内的载货汽车竞争较大,大多主机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对于不属于本车安全范围内的零部件要求不高,对于事关其他车辆安全的货车后防钻撞装置,在国内载货汽车上普遍比较单薄,强度和刚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保险系数大、防撞性能强、结构简单、适应范围广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它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包括防护框架和安装在汽车大梁上的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防护框架由上横梁和下横梁在两端通过两根侧立柱连接而成,所述防护框架内部还设置有拉索,上支撑的一端与上横梁连接,下支撑的上端安装在汽车大梁后部,下支撑的下端与下横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拉索为多根,均与侧立柱平行且均匀分布于防护框架内部。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框架内侧设置有拉索扣,所述拉索扣对应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梁和下横梁相对应的拉索扣上。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为两根且以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中点连接线为中线对称设置,所述下支撑为两根且以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中点连接线为中线对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与汽车大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支撑与汽车大梁通过螺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支撑与下横梁的中部连接有加强管。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下支撑、上横梁、下横梁、侧立柱和加强管均为金属件,各金属件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拉索扣焊接在防护框架上,拉索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拉索扣的内孔穿过后折回用管夹夹紧。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下支撑、上横梁、下横梁、侧立柱和加强管的表面均覆盖有防锈漆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防护装置设置为柔性结构,拉索主要吸收外来撞击能量,当轿车发生追尾后,轿车车头撞击下横梁,下横梁变形后拉索缓冲轿车冲击力,达到保护轿车司乘人员的目的,其保险系数大、防撞性能强、结构简单、适应范围广。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0016]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0018]图中:1、下支撑;2、侧立柱;3、上支撑;4、上横梁;5、拉索;6、拉索扣;7、下横梁;8、加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包括防护框架和通过螺栓安装在汽车大梁上的两根上支撑3和两根下支撑I,所述防护框架由上横梁4和下横梁7在两端通过两根侧立柱2连接而成,两根上支撑3的一端与上横梁4连接,两根下支撑I的上端安装在汽车大梁后部,下支撑I的下端与下横梁7连接,所述下支撑I与下横梁7的中部连接有加强管8。作为优选,所述上支撑3、下支撑1、上横梁4、下横梁7、侧立柱2和加强管8均为金属件,各金属件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焊接完成后,在所有金属件表面漆上红色防锈漆。[0021]所述防护框架内部还设置有拉索5,所述拉索5为多根,均与侧立柱2平行且均匀分布于防护框架内部,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拉索5为七根。所述防护框架内侧焊接有拉索扣6,所述拉索扣6对应设置在上横梁4和下横梁7上,所述拉索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梁4和下横梁7两个相对应的拉索扣6上,拉索5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拉索扣6的内孔穿过后折回用管夹夹紧。[0022]该防护装置设置为柔性结构,拉索5主要吸收外来撞击能量,当轿车发生追尾后,轿车车头撞击下横梁7,下横梁7变形后拉索5缓冲轿车冲击力,达到保护轿车司乘人员的目的,其保险系数大、防撞性能强、结构简单、适应范围广。[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框架和安装在汽车大梁上的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防护框架由上横梁和下横梁在两端通过两根侧立柱连接而成,所述防护框架内部还设置有拉索,上支撑的一端与上横梁连接,下支撑的上端安装在汽车大梁后部,下支撑的下端与下横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为多根,均与侧立柱平行且均匀分布于防护框架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架内侧设置有拉索扣,所述拉索扣对应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所述拉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横梁和下横梁相对应的拉索扣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为两根且以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中点连接线为中线对称设置,所述下支撑为两根且以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中点连接线为中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与汽车大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支撑与汽车大梁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与下横梁的中部连接有加强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下支撑、上横梁、下横梁、侧立柱和加强管均为金属件,各金属件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扣焊接在防护框架上,拉索的两端分别从对应的拉索扣的内孔穿过后折回用管夹夹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下支撑、上横梁、下横梁、侧立柱和加强管的表面均覆盖有防锈漆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货车柔性后防钻撞装置,包括防护框架和安装在汽车大梁上的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防护框架由上横梁和下横梁在两端通过两根侧立柱连接而成,所述防护框架内部还设置有拉索,上支撑的一端与上横梁连接,下支撑的上端安装在汽车大梁后部,下支撑的下端与下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为柔性结构,拉索主要吸收外来撞击能量,当轿车发生追尾后,轿车车头撞击下横梁,下横梁变形后拉索缓冲轿车冲击力,达到保护轿车司乘人员的目的,其保险系数大、防撞性能强、结构简单、适应范围广。
文档编号B60R19/56GK203047133SQ20132000513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发明者康中帝, 谢明智, 刘学义 申请人:重庆市双桥区中帝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