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93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包括支撑梁、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的支撑梁包括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自前板的左边缘向后弯折延伸,右侧板自前板的右边缘向后延伸,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形成U形槽;上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梁的上端,下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梁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占用空间少,耗材少,成本低,且强度、刚度和抗扭曲性好。
【专利说明】—种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卸车,尤其是用于支撑走台的立柱。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轮自卸车主要由车架、前悬挂、后悬挂、车轮、走台、驾驶室及货箱组成;走台由车架支撑。现有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的支撑结构是:走台前部通过斜撑板支撑,走台的后部通过支撑座支撑。对于上述支撑结构,由于走台的重量较大,为保证支撑强度,斜撑板的厚度和宽度大,占用的空间大,耗材多,成本高,而且还不便于安装如散热器罩、空滤器支架等部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占用空间少,耗材少,成本低,且强度、刚度和抗扭曲性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包括支撑梁、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的支撑梁包括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自前板的左边缘向后弯折延伸,右侧板自前板的右边缘向后延伸,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形成U形槽;上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梁的上端,下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梁的下端。
[0005]上述结构,由于支撑梁是由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且形成了 U形槽,因此,耗材少,成本低;而且上述结构的支撑梁的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因此,其强度、刚度和抗扭曲性好,不需要将支撑梁设计成宽厚型结构,使得立柱的占用空间少。
[0006]作为改进,在U形槽内设有连接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连接板,以进一步提高立柱的强度。
[0007]作为改进,上连接板的左端伸出左侧板,上连接板的右端伸出右侧板;下连接板的左端伸出左侧板,下连接板的右端伸出右侧板。所述的上连接板连接在走台,下连接板连接在车架上,上述结构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使得连接的面积更大,从而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8]作为改进,在上连接板和支撑梁之间设有上加强筋板,以提高支撑梁和上连接板的连接强度;在下连接板和支撑梁之间设有下加强筋板,以提高支撑梁和下连接板的连接强度。
[0009]作为改进,上加强筋板包括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的外侧为圆弧过渡;下加强筋板包括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的外侧为圆弧过渡。连接部采用圆弧过渡,一方面能防止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提高上加强筋板和下加强筋板本身的强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棱角外凸,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0010]作为改进,在前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便于安装散热器罩。
[0011]作为改进,在左侧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便于安装空滤器支架。【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的立体图。
[0013]图2为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的后视图。
[0014]图3为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的侧视图。
[0015]图4为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A-A剖视图。
[0016]图5为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安装到电动轮自卸车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I包括支撑梁11、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内连接板14、上加强筋板15及下加强筋板16。
[0019]如图1所示,支撑梁11包括前板111、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左侧板112自前板111的左边缘向后弯折延伸,右侧板113自前板111的右边缘向后延伸,前板111、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之间形成U形槽,所述的内连接板14设在U形槽内,且将前板111、左侧板112和右侧板113连接在一起,使得支撑梁受力时,前板111、左侧板112、右侧板113和内连接板14相互作用,以提高支撑梁的强度、刚度和抗扭曲能力,不需要将支撑梁设计成宽厚结构,减少了空间的占用率;与此同时,U形槽能减少耗材,降低成本。
[0020]如图1、2和5所示,在前板1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7,用于安装固定散热器罩4 ;在左侧板11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8,用于安装支撑空滤器支架5。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连接板12连接在支撑梁11的上端,上连接板12的左端伸出左侧板112,上连接板12的右端伸出右侧板113 ;下连接板13连接在支撑梁的下端,下连接板13的左端伸出左侧板112,下连接板13的右端伸出右侧板113。如图5所示,上连接板12与走台2连接,下连接板13与车架3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增大连接面积,因此,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好。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连接板12和支撑梁11之间设有上加强筋板15 ;在下连接板13和支撑梁11之间设有下加强筋板16,以提高上连接板和支撑梁的连接强度及下连接板和支撑梁的连接强度。其中,上加强筋板15包括第一上连接部151和第二上连接部152,第一上连接部151和第二上连接部152的外侧为圆弧过渡;下加强筋板16包括第一下连接部161和第二下连接部162,第一下连接部161和第二下连接部162的外侧为圆弧过渡。连接部采用圆弧过渡,一方面能防止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提高上加强筋板和下加强筋板本身的强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棱角外凸,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所述的支撑梁包括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自前板的左边缘向后弯折延伸,右侧板自前板的右边缘向后延伸,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形成U形槽;上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梁的上端,下连接板连接在支撑梁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其特征在于:在U形槽内设有连接前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的左端伸出左侧板,上连接板的右端伸出右侧板;下连接板的左端伸出左侧板,下连接板的右端伸出右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其特征在于:在上连接板和支撑梁之间设有上加强筋板;在下连接板和支撑梁之间设有下加强筋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其特征在于:上加强筋板包括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的外侧为圆弧过渡;下加强筋板包括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的外侧为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其特征在于:在前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轮自卸车走台立柱,其特征在于:在左侧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文档编号】B60R3/00GK203450033SQ20132046040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周逛 申请人: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