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30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及汽车,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车身内部,用于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器,化学反应器设有一气体输出口;通过导气管与气体输出口相连的多个气囊,多个气囊均固设于汽车车身上,包括位于汽车顶棚与顶盖之间的第一气囊、位于右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二气囊、位于左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三气囊、位于左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四气囊、位于右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五气囊;用于控制化学反应器产生气体的手动开关,手动开关位于汽车的副仪表板或仪表板上,通过拉线连接至化学反应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使得汽车在落水后不下沉,方便驾乘人员打开车门逃生或者等待救援。
【专利说明】 _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为人类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汽车的拥有量也越多,这使得汽车安全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突发的洪水,内涝等等,或者有的道路紧靠河流、湖泊以及大海,有时候会出现汽车掉入水中,由于汽车本身重量较重,一旦掉入水中,汽车就会沉入水底,使得水压巨大,车内的人无法打开车门或者敲碎玻璃逃出,这往往极易造成悲剧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及汽车,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入水后迅速沉入水底造成驾乘人员不易逃生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包括:
[0005]设置在汽车车身内部,用于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器,所述化学反应器包括有一气体输出口 ;
[0006]通过导气管与所述化学反应器的气体输出口相连的多个气囊,所述多个气囊均固设于汽车车身上,包括位于汽车的顶棚与顶盖之间的第一气囊、位于右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二气囊、位于左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三气囊、位于左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四气囊、位于右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五气囊;
[0007]用于控制所述化学反应器产生气体的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位于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或仪表板上,通过拉线连接至所述化学反应器。
[0008]上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右后车轮轮罩护板、左后车轮轮罩护板、左前车轮轮罩护板和右前车轮轮罩护板上各开设有一开孔以形成一用于容置气囊的空腔,且所述空腔上覆盖有一可在压力下弹开的盖体。
[0009]上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中,所述手动开关为扣手结构。
[0010]上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和第五气囊构成一个矩形,且所述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和第五气囊的形状、体积和容纳量均相同。
[0011]上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和容纳量均大于所述第二气囊。
[0012]上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气囊充满气后与所述汽车的车底板平行。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汽车入水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手动开关、化学反应器以及气囊使得汽车在落水后驾乘人员可以通过手动开关打开化学反应器产生气体,气体迅速冲入气囊,汽车依靠气囊在水中的浮力不下沉,漂浮在水面,方便驾乘人员打开车门逃生或者等待救援,其中,手动开关防止汽车落水后电路全部损坏无法操作电控装置从而无法打开救生装置情况的发生,气囊使得汽车漂浮在水面增加了汽车落水后驾乘人员的逃生机会和救援机会,减少了汽车落水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0]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中汽车入水后迅速沉入水底造成驾乘人员不易逃生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
[0021]设置在汽车车身I内部,用于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器2,所述化学反应器2包括有一气体输出口;
[0022]通过导气管3与所述化学反应器2的气体输出口相连的多个气囊,所述多个气囊均固设于汽车车身I上,包括位于汽车的顶棚与顶盖之间的第一气囊40、位于右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二气囊41、位于左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三气囊42、位于左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四气囊43、位于右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五气囊44;
[0023]用于控制所述化学反应器2产生气体的手动开关5,所述手动开关5位于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或仪表板上,通过拉线6连接至所述化学反应器2。
[0024]其中,手动开关也可以布置在车内其他驾乘人员容易触摸到的位置,在此不一一举例。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右后车轮轮罩护板、左后车轮轮罩护板、左前车轮轮罩护板和右前车轮轮罩护板上各开设有一开孔以形成一用于容置气囊的空腔,且所述空腔上覆盖有一可在压力下弹开的盖体。所述开孔的位置可以自行设置在轮罩护板上方便气囊弹出的位置上。
[00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入水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手动开关、化学反应器以及气囊使得汽车在落水后驾乘人员可以通过手动开关打开化学反应器产生气体,气体迅速冲入气囊,汽车依靠气囊在水中的浮力不下沉,漂浮在水面,方便驾乘人员打开车门逃生或者等待救援,其中,手动开关防止汽车落水后电路全部损坏无法操作电控装置从而无法打开救生装置情况的发生,气囊使得汽车漂浮在水面增加了汽车落水后驾乘人员的逃生机会和救援机会,减少了汽车落水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0027]其中,所述手动开关为扣手结构,手动开关与化学反应器的连接形式(拉线)类似于发动机盖扣手与发动机盖锁连接的方式。
[0028]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气囊41、第三气囊42、第四气囊43和第五气囊44构成一个矩形,且所述第二气囊41、第三气囊42、第四气囊43和第五气囊44的形状、体积和容纳量均相同;所述第一气囊40的体积和容纳量均大于所述第二气囊41。这样的设计(气囊位于顶部和两侧,且顶部气囊较大)使得汽车不论是什么状态(比如侧翻状态或是倒置状态)掉入水中,由于顶部气囊较大,产生的浮力也最大,都会自动摆正位置,以防车内人员倒置或者倾斜,降低对车内人员造成由于姿势不适造成的伤害,同时也降低了车内人员不必要的极度恐慌,使得车内人员方便逃生或者求救。
[0029]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气囊40充满气后与所述汽车的车底板平行。这样的设计使得汽车落水气囊打开后汽车自动摆正的位置状态与在平地上一样,进一步降低了车内人员的恐慌程度与不适度,方便逃生与营救。
[003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0031]当汽车入水后,首先车内人员打开车内的气囊开关,气囊开关设置于汽车的驾乘人员容易伸手触摸到的地方,比如可以布置于副仪表板上,或者仪表板上。此气囊开关是手动的,采用手动开关,以防汽车入水后电路全部损坏,无法操作电控装置从而无法打开救生装置。此手动开关可以控制车内的化学反应器,手动开关与化学反应器相连的形式采用:拉线,类似于发动机盖扣手与发动机盖锁连接的方式。打开手动开关后,化学反应器此刻会释放大量的气体,气体通过导气管,迅速冲进气囊内。此时汽车顶部的气囊(第一气囊)以及汽车两侧的右后侧气囊(第二气囊)、左后侧气囊(第三气囊)、左前侧气囊(第四气囊)、右前侧气囊(第五气囊)全部打开,利用水的浮力作用,汽车会自动浮起,有效地避免了汽车沉入水底。再加上气囊合理的位置布置:位于顶部以及两侧。这样会使汽车不论是侧翻状态还是倒置的状态掉入水中,由于顶部气囊较大,产生的浮力也最大,这样会使得汽车会自动摆正位置,以防车内人员倒置或者倾斜,降低对车内人员造成由于姿势不适造成的伤害,同时也降低了车内人员不必要的极度恐慌,使得车内人员方便逃生或者求救。当汽车浮于水面之后,就大大降低了车内人员窒息的危险,由于汽车浮于水面,使得车内外产生的水压不大,车内人员可以打开车门迅速逃生,或者可以坐在车内,打开车门等待救援。这样就会有效地保护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采用车内手动开关,以防汽车入水后电路全部损坏,无法操作电控装置从而无法打开救生装置;采用简单的气囊装置使汽车不会下沉,反而使汽车浮起来,这样使得车内人员有充裕的时间逃生或等待救援;气囊是位于车顶以及汽车两侧,顶部气囊位于顶棚与顶盖之间,这样会使汽车不论是什么状态掉入水中,都会自动摆正,以防车内人员倒置或者倾斜,给车内人员带来了方便逃离或者呼救。
[0033]因此,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汽车进入水中后沉入水底的问题,能让汽车浮在水面,使得车内人员可以轻松地打开车门逃生或者有充裕的时间求救。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车内手动气囊开关,手动气囊开关一开,就打开了隐藏于汽车内部的化学反应器,化学反应器会自动产生大量气体,使得气囊在汽车两侧以及车顶处自动打开。依靠气囊产生的巨大浮力,使得汽车自动摆正位置后迅速浮起于水面。这样车内人员就可以轻松地推开车门,逃离汽车迅速逃生,车内人员如若不会游泳,汽车浮于水面,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呼救,使相关人员前来救援。这样就有效的保护了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003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进行应用举例说明。
[0035]假设汽车的重量为1500千克,可以承载的重量为500千克,则车的总重量为2000千克,车的重力为G = mg = 20000N(g此处取10N/kg);同时考虑水中车的浮力作用,预计产生浮力5000N,则汽车受到向下的力的总和为15000N。假设化学反应器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如果汽车想要浮出水面,需要的浮力F = G= P vg = 15000N,氢气的密度为0.0899克/升(即89.9千克/立方米)。所以,需要的气体体积为V = F/ P g = 15000/ Pg =1500/89.9^ 16.7立方米,按照需要求分配,第一气囊的体积为4.7立方米,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和第五气囊的体积均为3立方米。
[0036]在厂家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得到不同重量的车辆能够使用的气囊体积以及化学产生器需产生的对应气体类型。
[003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
[00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上布置了汽车入水保护装置,使得汽车落水后不会下沉;汽车入水保护装置的气囊布置于汽车顶部以及两侧,这样有效保证汽车会自动摆正位置,以防汽车倒置或者倾斜;此汽车入水后气囊采用的开关是手动开关,防止汽车入水后电路全部损坏,无法操作电控装置从而无法打开救生装置。
[00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轮罩护板的空腔上覆盖的盖体,可在预设压力下被弹开;即在打开手动开关后,化学反应器产生的气体通过导气管充入气囊内,气囊不断膨胀,压力不断增加,以致将盖体弹开,然后从空腔内膨胀出来,并继续膨胀,以使汽车在水中的浮力不断增大,使得汽车浮出水面。
[00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能够在入水后由人工打开汽车入水保护装置,是汽车浮在水面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平时不使用汽车入水保护装置时,气囊在轮罩护板的通孔内,并且由盖体掩盖,增加了汽车的美观性,并且在风雨天气气囊不会受到损害,延长了使用寿命。
[0041]其中,上述汽车入水保护装置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0042]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汽车车身内部,用于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器,所述化学反应器包括有一气体输出口 ; 通过导气管与所述化学反应器的气体输出口相连的多个气囊,所述多个气囊均固设于汽车车身上,包括位于汽车的顶棚与顶盖之间的第一气囊、位于右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二气囊、位于左后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三气囊、位于左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四气囊、位于右前车轮轮罩护板内的第五气囊; 用于控制所述化学反应器产生气体的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位于所述汽车的副仪表板或仪表板上,通过拉线连接至所述化学反应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后车轮轮罩护板、左后车轮轮罩护板、左前车轮轮罩护板和右前车轮轮罩护板上各开设有一开孔以形成一用于容置气囊的空腔,且所述空腔上覆盖有一可在压力下弹开的盖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开关为扣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和第五气囊构成一个矩形,且所述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和第五气囊的形状、体积和容纳量均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和容纳量均大于所述第二气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充满气后与所述汽车的车底板平行。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入水保护装置。
【文档编号】B60R21/02GK204172840SQ201420615774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耿爱朝, 张东升, 杨建伟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