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308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包括第一车轮总成、第一横向摆臂、第二车轮总成、第二横向摆臂、横向稳定杆、差动液压缸、液压控制器、液压连杆以及支撑连杆;所述第一车轮总成和第一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一侧,所述第二车轮总成和第二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另一侧;差动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横向摆臂上,并且通过液压连杆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一末端;支撑连杆连接至第二横向摆臂上,并且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二末端;所述液压控制器控制差动液压缸的伸缩行程以便调节横向稳定杆的摆角。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车辆转弯时自动打开稳定功能,提供抑制侧倾的力矩,从而减少侧倾角度,缓解其带来的负面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挂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汽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避免因路面颠簸而造成车体的严重晃动,对于车体和车轮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了独立悬挂或半独立悬挂的悬架系统,使车轮与悬架的结合具有足够的弹性,因而吸收了车轮所受到了的大部分冲击力,缓解了车体的震荡。
[0003]然而,悬架系统的采用也给车辆带来了转弯过程中的侧倾,即使车身沿着惯性力作用的方向倾斜。侧倾会使转向时位于内侧的车轮离地,影响稳定性,带来翻车的风险;侧倾也加剧了车胎的磨损,还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点,使驾乘人员在转弯过程中的身体姿势感到不适。特别是SUV等自重大、重心位置点的车型,其在转弯时的侧倾角度更大,因而受到侧倾的负面影响也就更明显,特别容易使得驾乘人员产生不安全感和身体疲劳。
[0004]现有技术中克服侧倾影响的主要手段是在悬架的左、右前轮总成之间加装横向稳定杆,从而提高车辆侧倾刚度,减小侧倾角。但是,对于独立悬挂的前轮组件来说,横向稳定杆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对路面颠簸的抵抗能力,会影响车辆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其中在悬架上安装了可开关的稳定器,当车辆直线行驶时稳定器关闭而不发挥作用,当车辆转弯时自动打开稳定器,提供抑制侧倾的力矩,从而减少侧倾角度,缓解其带来的负面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轮总成、第一横向摆臂、第二车轮总成、第二横向摆臂、横向稳定杆、差动液压缸、液压控制器、液压连杆以及支撑连杆;所述第一车轮总成和第一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一侧,所述第二车轮总成和第二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另一侧;差动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横向摆臂上,并且通过液压连杆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一末端;支撑连杆连接至第二横向摆臂上,并且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二末端;所述液压控制器控制差动液压缸的伸缩行程以便调节横向稳定杆的摆角。
[0007]优选的是,所述液压控制器包括车速传感器、前右轮负荷传感器、前左轮负荷传感器、后右轮负荷传感器、后左轮负荷传感器、前轮转角传感器、压力控制阀、换向阀以及E⑶芯片。
[0008]优选的是,所述横向稳定杆、差动液压缸、液压连杆以及支撑连杆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后轮。
[0009]优选的是,所述差动液压缸包括前部液压缸以及后部液压缸。
[0010]从而,本实用新型以可控制的差动液压缸作为动力源,当车辆因转变产生侧倾角时,差动液压缸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下根据传感器提供的车速、各车轮负荷、转角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施加在横向稳定杆上,使该横向稳定杆产生反侧倾的力矩,从而抵销了车辆的侧倾,提升了车辆转弯时的稳定性,也改善了驾乘人员的身体受力,增加了舒适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侧倾车辆悬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侧倾车辆悬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包括第一车轮总成1、第一横向摆臂2、第二车轮总成3、第二横向摆臂4、横向稳定杆5、差动液压缸6、液压连杆7以及支撑连杆8,并且还具有控制差动液压缸6的液压控制器。
[0016]所述第一车轮总成I包括轮毂以及减震臂等组件,第一车轮总成I与第一横向摆臂2相互活动连接,通过横向摆臂2可以吸收和缓冲车轮受到的震动;第一车轮总成I与第一横向摆臂2均位于车辆悬架的一侧,可以是前轮也可以是后轮。相类似地,所述第二车轮总成3和第二横向摆臂4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另一侧。差动液压缸6安装在第一横向摆臂2上,并且通过液压连杆7连接横向稳定杆5的第一末端;支撑连杆8连接至第二横向摆臂4上,并且连接横向稳定杆5的第二末端;所述液压控制器控制差动液压缸的伸缩行程以便调节横向稳定杆的摆角。
[0017]上述防侧倾车辆悬架结构可以设置于车辆悬架的前轮,也可以在车辆悬架的前、后轮分别设置。液压控制器通过传感器对车速、各车轮负荷、转角的感测,对横向稳定杆施加作用力,促使其产生抵消侧倾的作用。当用于前、后轮时,所述差动液压缸包括前部液压缸以及后部液压缸,并且在车辆的前、后轮分别具有所述横向稳定杆、差动液压缸、液压连杆以及支撑连杆。
[0018]图2示出了所述液压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包括前右轮负荷传感器21、后右轮负荷传感器22、前左轮负荷传感器23、后左轮负荷传感24、前轮转角传感器25、车速传感器26,以上传感器分别用于感应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车轮负载信号、转角信号以及车速信号,并提供至E⑶芯片29出⑶芯片29调节压力控制阀27以及换向阀28,进而控制前部液压缸以及后部液压缸6,实现上述反侧倾的调节。
[0019]从而,本实用新型以可控制的差动液压缸作为动力源,当车辆因转变产生侧倾角时,差动液压缸在液压控制器的控制下根据传感器提供的车速、各车轮负荷、转角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施加在横向稳定杆上,使该横向稳定杆产生反侧倾的力矩,从而抵销了车辆的侧倾,提升了车辆转弯时的稳定性,也改善了驾乘人员的身体受力,增加了舒适感。
[0020]以上描述中的尺寸和数量均仅为参考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应用尺寸,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防侧倾的车辆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轮总成、第一横向摆臂、第二车轮总成、第二横向摆臂、横向稳定杆、差动液压缸、液压控制器、液压连杆以及支撑连杆;所述第一车轮总成和第一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一侧,所述第二车轮总成和第二横向摆臂相互活动连接,并且位于车辆悬架的另一侧;差动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横向摆臂上,并且通过液压连杆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一末端;支撑连杆连接至第二横向摆臂上,并且连接横向稳定杆的第二末端;所述液压控制器控制差动液压缸的伸缩行程以便调节横向稳定杆的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器包括车速传感器、前右轮负荷传感器、前左轮负荷传感器、后右轮负荷传感器、后左轮负荷传感器、前轮转角传感器、压力控制阀、换向阀以及E⑶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差动液压缸、液压连杆以及支撑连杆分别设置于车辆的前、后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动液压缸包括前部液压缸以及后部液压缸。
【文档编号】B60G21/055GK204196652SQ201420664746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周士森 申请人:浙江德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