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380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包括固定扣与包胶体,固定扣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包胶体环绕在凹槽外,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柱状镂空体,柱状镂空体的上端与固定扣的上顶面连接,镂空体的下端设置有通道,通道贯穿了环形凹槽,包胶体沿着凹槽环绕一圈后灌入通道内并截至镂空体内,包胶体的结点位于镂空体内。固定扣内的通道贯穿了环形凹槽,包胶体除了沿着凹槽外环绕了一圈之后进入了通道内。通道的设置使得位于通道内的包胶体将凹槽外的包胶体固定在凹槽上,不会从凹槽上脱落。此外,固定扣上还设置有镂空体,包胶体通过通道后进入镂空体,且包胶体的结点位于镂空体内。如此设计包胶体的结点处结构稳固,不会轻易发生断裂。
【专利说明】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板的包胶固定扣。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车体内均安装有内饰板,内饰板在车身的隔热、隔音、减震和防水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若采用焊接等方式让内饰板与汽车钣金安装在一起,不但安装工艺复杂,且当内饰板或车钣金有损坏时,会连带整个内饰板和汽车钣金都不能再重复使用,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0003]因此,对于内饰板与汽车钣金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来完成。固定扣的两端分别与内饰板、汽车钣金固定连接,由此来安装内饰板。而考虑到汽车的减震与防水的效果,通常会对固定扣进行包胶处理。现有的包胶零件主要是依靠材料本身的黏性与零件强制黏合,不但存在容易脱落的风险,而且包胶成型后的接口位于胶体的外表面,而接口是整个包胶体最为脆弱的部分,容易发生断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使得包胶体被牢牢的固定在固定扣上,不易脱落,同时使得包胶体的结构牢固,不会发生断裂。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包括固定扣与包胶体,所述的固定扣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包胶体环绕在所述的凹槽外,所述的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柱状镂空体,所述的柱状镂空体的上端与固定扣的上顶面连接,所述的镂空体的下端设置有通道,所述的通道贯穿了环形凹槽,所述的包胶体沿着凹槽环绕一圈后灌入通道内并截至镂空体内,包胶体的结点位于镂空体内。
[0006]所述的固定扣包括圆锥状的下本体,所述的下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的上端固定有圆盘体,所述的圆盘体与所述的下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的下本体、连接柱与圆盘体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固定扣结构更加牢固,不易被破坏。
[0007]所述的连接柱的底部的外周环绕有圆环体,所述的圆环体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圆环体与下本体衔接,所述的圆环体与连接柱一体连接。一体成型的固定扣结构更加牢固,不易被破坏。
[0008]所述的包胶体包括环绕在凹槽的外周的外部体,所述的外部体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外部体包括上环与下环,所述的下环上端的直径等于所述的上环的直径,所述的下环下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的上环的直径。包胶体的外部体的结构如此设计,减震与防水的效果更好。
[0009]所述的包胶体包括位于通道内的内部体,所述的内部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的内部体经过外部体的中心位置且内部体的两端均与外部体连接。内部体的设置将整个包胶体的位置固定了,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
[0010]所述的包胶体包括位于镂空体内的上部体,所述的上部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的上部体垂直立于内部体的上方,所述的上部体与内部体的连接点位于内部体的中心。上部体进一步固定了包胶体的位置。
[0011]所述的包胶体一体成型且整个包胶体的结点位于上部体。一体成型的包胶体结构稳定,强度更大。且结点位于上部体,不会轻易发生断裂。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扣内的通道贯穿了环形凹槽,包胶体除了沿着凹槽外环绕了一圈之后进入了通道内。通道的设置使得位于通道内的包胶体将凹槽外的包胶体固定在凹槽上,不会从凹槽上脱落。此外,固定扣上还设置有镂空体,包胶体通过通道后进入镂空体,且包胶体的结点位于镂空体内。如此设计包胶体的结点处结构稳固,不会轻易发生断裂。同时将包胶体的结点藏于固定扣的内部,减少了外部环境对包胶体结点的破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5]图3为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1,包括固定扣1与包胶体2,固定扣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11,包胶体2环绕在凹槽11外,环形凹槽11内设置有柱状镂空体12,柱状镂空体12的上端与固定扣1的上顶面连接,镂空体12的下端设置有通道13,通道13贯穿了环形凹槽11,包胶体2沿着凹槽11环绕一圈后灌入通道13内并截至镂空体12内,包胶体2的结点位于镂空体12内。
[0019]固定扣1包括圆锥状的下本体14,下本体14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15,连接柱15的上端固定有圆盘体16,圆盘体16与下本体14之间通过连接柱15连接,下本体14、连接柱15与圆盘体16 —体成型。连接柱15的底部的外周环绕有圆环体17,圆环体17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11,圆环体17与下本体14衔接,圆环体17与连接柱15 —体连接。
[0020]包胶体2包括环绕在凹槽11的外周的外部体21,外部体21为圆环形结构,外部体21包括上环211与下环212,下环212上端的直径等于上环211的直径,下环212下端的直径大于上环211的直径。包胶体2包括位于通道13内的内部体22,内部体22为圆柱状结构,内部体22经过外部体21的中心位置且内部体22的两端均与外部体21连接。
[0021]包胶体2包括位于镂空体12内的上部体23,上部体23为圆柱状结构,上部体23垂直立于内部体22的上方,上部体23与内部体22的连接点位于内部体22的中心。包胶体2 —体成型且整个包胶体2的结点位于上部体23。
【权利要求】
1.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包括固定扣与包胶体,所述的固定扣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包胶体环绕在所述的凹槽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内设置有柱状镂空体,柱状镂空体的上端与固定扣的上顶面连接,所述的镂空体的下端设置有通道,所述的通道贯穿了环形凹槽,所述的包胶体沿着凹槽环绕一圈后灌入通道内并截至镂空体内,包胶体的结点位于镂空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扣包括圆锥状的下本体,所述的下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的上端固定有圆盘体,所述的圆盘体与所述的下本体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的下本体、连接柱与圆盘体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的底部的外周环绕有圆环体,所述的圆环体的外侧面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凹槽,所述的圆环体与下本体衔接,所述的圆环体与连接柱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胶体包括环绕在凹槽的外周的外部体,所述的外部体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外部体包括上环与下环,所述的下环上端的直径等于所述的上环的直径,所述的下环下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的上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胶体包括位于通道内的内部体,所述的内部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的内部体经过外部体的中心位置且内部体的两端均与外部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胶体包括位于镂空体内的上部体,所述的上部体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的上部体垂直立于内部体的上方,所述的上部体与内部体的连接点位于内部体的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内饰板包胶固定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胶体一体成型且整个包胶体的结点位于上部体。
【文档编号】B60R13/02GK204236372SQ20142073808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发明者】葛日体, 胡祥标 申请人:宁波兰迪汽配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