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体挂钩的公交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937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体挂钩的公交车把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把手领域,具体为一种球体挂钩的公交车把手。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城镇、市区的重要交通工具,特别是上班族和学生族的不二的选择。由于车内预设的座位有限,公交把手是公交运输高峰期乘客使用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遇到急转弯和紧急制动的情况,公交把手的作用不容小视。

常见的公交把手有很多种,如一种公交把手(CN201320598980.0)。

现有的公交把手活动的自由度太大,上下左右不稳定,特别是遇到紧急制动和急转弯,站立的乘客随把手前后左右摇晃,站立不稳,甚至摔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球体挂钩的公交车把手,适用于不同人群,方便实用,稳固可靠,避免乘客踩脚事件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球体挂钩的公交车把手,其包括,球体挂钩1,球体2,连接杆3,上把手41,下把手42,手柄5,弹簧6,塞子7,嵌入槽8,活动腔体9,固定杆10,固定柱11,滑槽12,滚轮13,连接线14,漏孔15。

所述球体挂钩1通过固定杆10与公交车固定连接,所述球体2通过连接杆3与上把手4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上设置有滑槽12和滚轮13,所述塞子7通过滑槽12外套与连接杆3滑动连接,所述上把手41内设置有手柄5和弹簧6,所述手柄5通过连接线14绕过滚轮13与固定柱11连接。

所述活动腔体9的形状为圆筒状且直径大于球体2。

所述塞子7的形状为圆环状,所述漏孔15的形状为圆筒状,所述塞子7的外直径与漏孔15的直径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2、拆卸方便,把手长度可调,能适用于不同人群。

3、活动度小,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公交车把手,方便实用,稳固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球体挂钩的公交车把手,其包括,球体挂钩1,球体2,连接杆3,上把手41,下把手42,手柄5,弹簧6,塞子7,嵌入槽8,活动腔体9,固定杆10,固定柱11,滑槽12,滚轮13,连接线14,漏孔15。

所述球体挂钩1通过固定杆10与公交车固定连接,所述球体2通过连接杆3与上把手4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上设置有滑槽12和滚轮13,所述塞子7通过滑槽12外套与连接杆3滑动连接,所述上把手41内设置有手柄5和弹簧6,所述手柄5通过连接线14绕过滚轮13与固定柱11连接。

所述活动腔体9的形状为圆筒状且直径大于球体2。

所述塞子7的形状为圆环状,所述漏孔15的形状为圆筒状,所述塞子7的外直径与漏孔15的直径相同。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中,1为球体挂钩,2为球体,3为连接杆,41为上把手,42为下把手,5为手柄,6为弹簧,7为塞子,8为嵌入槽,9为活动腔体,10为固定杆,14为连接线,15为漏孔。

图2中,11为固定柱,12为滑槽,13为滚轮。

如附图所示,球体挂钩1通过固定杆10与公交车连接,球体2通过连接杆3与上把手41连接,连接杆3上设有滑槽12和滚轮13,塞子7通过滑槽12与连接杆3套筒相连,上把手41内设有手柄5和弹簧6,手柄5通过连接线14绕过滚轮13与固定柱11连接。

实施例1

所述球体挂钩1优选材料为钢材,优选直径为5cm;连接杆3优选材料为钢材,优选直径为1cm;塞子7优选材料为橡胶,内环直径优选为1.1cm,外环直径优选为1.6cm。

实施例2

当人们坐公交无座的情况下,乘客不得不使用公交把手让自己站稳。乘客握住下把手42,可以自由摆动和旋转,起到缓冲作用。当乘客握住上把手41时,手柄5被压下,连接线14绕过滚轮13拉动塞子7向上运动,使塞子7紧紧卡入漏孔15内,起到固定作用,使站立的乘客更加平稳,松开时,塞子7受重力和弹簧6的影响,向下滑动,手柄5被弹簧6弹起,恢复原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