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交通工具多模式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3335发布日期:2018-09-25 20: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其包括:

电池热控制回路(505),其包括第一循环泵(527),其中所述第一循环泵(527)使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内的热传递流体流通,并且其中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热耦接到交通工具电池组(509);

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其包括第二循环泵(517),其中所述第二循环泵(517)使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内的第二热传递流体流通,其中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热耦接到至少一个传动系部件(513),并且其中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与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并行且独立地工作;

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其中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包括制冷剂、压缩机(535)、冷凝器/蒸发器(547)、将所述冷凝器/蒸发器(547)耦接到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的第一膨胀阀(553),以及旁通阀(551),其中所述旁通阀(551)可被配置于第一设置和第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设置的所述旁通阀(551)使得所述制冷剂绕开所述第一膨胀阀(553),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设置的所述旁通阀(551)使得所述制冷剂流过所述第一膨胀阀(553);

制冷剂-空气热交换器(543),其通过第二膨胀阀(541)耦接到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其中所述制冷剂-空气热交换器(543)热耦接到交通工具HVAC系统;

制冷剂阀(539),其可被配置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其中所述制冷剂阀(539)确定在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

第一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559),其耦接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包含所述热传递流体,其中第三循环泵(529)使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内的所述热传递流体流通,并且其中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提供对交通工具客舱的温度控制;

液体-空气热交换器(531),其中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的所述热传递流体流动通过所述液体-空气热交换器(531);并且

第二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557),其通过第三膨胀阀(555)耦接到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其中所述第二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热耦接到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其中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可操作在冷却模式或热泵模式中,其中当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工作在冷却模式时,所述制冷剂阀(539)被配置在引导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膨胀阀(541)、通过所述制冷剂-空气热交换器(543),和通过所述冷凝器/蒸发器(547)的第一模式中,其中当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工作在冷却模式时,所述制冷剂阀(539)被配置在引导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膨胀阀(555)和通过所述第二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557)的第一模式中,其中,当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工作在所述冷却模式时,所述旁通阀(551)被配置在所述第一设置中,其中,当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工作在所述热泵模式中时,所述制冷剂阀(539)被配置在引导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559)和通过所述冷凝器/蒸发器(547)的第二模式,其中,当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工作在所述热泵模式中时,所述旁通阀(551)被配置在第二设置中,并且其中当所述制冷剂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一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559)时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内的所述热传递流体被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进一步包括补充的电加热器(1301),该补充的电加热器配置成在电源连接至所述补充的电加热器(1301)时加热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的所述热传递流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四通阀(561)或一对三通阀(1001/1002),其中当所述阀组件配置成处于阀组件第一模式时,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与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并行且独立地工作,并且其中当所述阀组件配置成处于阀组件第二模式时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串行地耦接到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其中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进一步包括电加热器(533),该电加热器(533)配置成在电源连接到所述电加热器(533)时加热所述客舱热控制回路(503)的所述热传递流体。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旁通阀(551)和所述第一膨胀阀(553)组合在电子膨胀阀中。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旁通阀(560),其中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所述第二旁通阀(560)将所述第一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559)耦接到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并且其中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所述第二旁通阀(560)使所述第一制冷剂-流体热交换器(559)与所述基于制冷剂的热控制回路(501)分离开。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耦接到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的散热器(5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分流阀(525),其中处于第一位置的所述分流阀(525)将所述散热器耦接到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的至少一部分流动通过所述散热器(521),并且其中处于第二位置的所述分流阀(525)将所述散热器(521)与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分离开并且允许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内的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绕过所述散热器(52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其中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分流阀(525)允许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的第二部分绕过所述散热器(521),并且其中处于第三位置的所述分流阀(525)将所述散热器(521)耦接到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流动通过所述散热器(521),同时防止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的所述第二部分绕过所述散热器(521)。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电池组(509)包括多个冷却导管(511),其中所述电池热控制回路(506)内的所述热传递流体流动通过所述多个冷却导管(511)。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模式交通工具热管理系统,进一步包括冷却剂储液器(519),其中所述传动系热控制回路(507)内的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流入和流出所述冷却剂储液器(519)。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